海泰新光研究报告:硬镜ODM稳健增长_自主品牌进口替代蓝海.docx
《海泰新光研究报告:硬镜ODM稳健增长_自主品牌进口替代蓝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泰新光研究报告:硬镜ODM稳健增长_自主品牌进口替代蓝海.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泰新光研究报告:硬镜ODM稳健增长_自主品牌进口替代蓝海1. 写在前面:海泰新光的业绩增长点1.1.海外龙头史赛克合作是否具备业务持续性和成长性供应链深度合作,模式具备持续性。2012 年到 2022 年的十年间,公司与史赛 克深度合作,深度嵌入史赛克核心供应链,合作推出了 1488 白光内窥镜、1588 荧光内窥镜和 1688 4K 荧光内窥镜系统。公司是史赛克供应荧光腹腔镜光源模 组和适配镜头的唯一供应商,因此供应关系变动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史赛克是全球硬镜行业龙头,市场份额稳定,史赛克荧光硬镜新产品不断推出将 增厚公司 ODM 收入。史赛克平均 4 年左右推出一代内窥镜产品,2019
2、年内窥 镜销售额 19.83 亿美元,其中 AIM 荧光腹腔镜的全球销售额为 10.2 亿美元, 占据全球荧光硬镜市场78.4%的份额。2020 年公司对史赛克的销售收入达 1.76 亿元,占比收入的 64.25%,同比增长 15%。公司与史赛克合作的新一代 1788 荧光内窥镜系统将于 2022 年中期推出,预计对史赛克出口将保持较高增速。1.2.海泰新光自主整机销售能否在国内打开市场内镜产品全球销售不存在专利问题。公司与史赛克合作方式是产品 ODM,公司 能够生产主要原部件。主要产品能顺利注册,18 年自主品牌高清腹腔内窥镜上 市;19 年超高清内窥镜通过 CE 认证,在中国提交产品注册;
3、21 年公司拓展整 机产品,白光硬镜整机获批;4K 荧光整机系统于今年 1 月获批。公司为史赛克 ODM 产品有三年不竞争协议。公司的内窥镜在白光、荧光等关键及综合性能已在市场中具备较强优势。在分辨 率、畸变、图像跳动、渐晕等白光功能的关键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市场上的同型号 主流腹腔镜产品相比,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自建销售团队,国药器械合作,开展整机业务。公司在现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 搭建覆盖公司业务重点区域的营销体系,与国药器械成立合资子公司国药新光, 公司主要负责内窥镜的生产,国药负责销售。国药器械是国药集团医疗器械板块 的战略承载者,具有广泛的医疗机构资源和临床结合基础、雄厚的市场能力和销
4、售渠道。2. 公司概况:二十年磨一剑,跻身“专精特新”小巨人2.1.从光学领域进军内窥镜器械供应商光学代工切入内窥镜 ODM,完善核心部件能力推出自主整机。海泰新光系医用 成像器械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生 产和销售。自 2003 年成立以来,坚持医用成像器械领域的自主研发与创新,公 司是国内少有的具备从核心部件、关键设备到系统集成的行业垂直整合能力的企 业。公司从早期的光学代工切入内窥镜 ODM 市场,随着对内窥镜核心设备生产 能力的布局,公司推出了自主整机品牌,走向市场。公司发展各个时期如下:1)光学代工时期(2003 年-2007 年):海泰新光前身为
5、海泰镀膜,由海泰光电、美国飞锐于 2003 年 6 月 11 日出资设立。公司成立之初,业务以光学器件代工 (OEM)为主,即由客户提供零件图纸和技术要求,公司进行加工生产。拥有了 光学加工、光学镀膜、光学装配与检验等光学制造能力。2)内窥镜 ODM 时期(2008 年-2018 年):公司进军内窥镜领域,2008 年成 为史赛克重要供应商,初期供应产品主要为公司自主研发的 LED 内窥镜光源模 组。2015 年,公司精准地把握了荧光应用的市场动向,成功开发了应用于肝胆 手术的高清荧光腹腔镜、荧光光源模组和荧光摄像适配镜头,产品于 2016 年初 在北美市场销售。3)自主开发整机时期(2018
6、 年-至今):2018 年,公司自主品牌的高清腹腔内 窥镜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准予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同时通过了 CE 认证; 2019 年,公司自主品牌的超高清内窥镜已经通过 CE 认证并在中国提交产品注 册。此外,公司开展的内窥镜光源、4K 超高清摄像系统等多项在研项目。多年自主研发积累,形成四大技术平台,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公司将光学技术与 医疗器械结合,研究发展高性能的尖端内窥镜器械产品。公司形成了“光学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及数字图像技术”四大技术平台,围绕该四大技术平台, 公司掌握了光学系统设计、光学加工、光学镀膜、光学系统集成与检测、精密机 械设计及封装、电子控制、数字图
7、像处理等多项核心技术。各项技术及对应产品 如下:共取得 28 项境内专利(包括发明专利 16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 项,外观专利 2 项)和 3 项境外专利(均为发明专利)。2.2. 股权结构稳定,核心管理层专业背景深厚董事长郑安民为公司实控人。截止 2022Q1,直接持有 12.55%股权,通过美国 飞锐公司间接持有 11.5%股权,通过其一致行动人普奥达控制公司 12.55%的 股权,合计控制公司 36.12%股权。董事会行业背景深厚。董事会成员中除董事长外共 3 名非独立董事,其中郑耀系 郑安民堂侄,且郑耀通过郑安民一致行动人普奥达和杰莱特间接控股公司5.36% 的股权,管理层有深厚的
8、内窥镜与光学行业经验与技术背景。3. 行业概览:国内硬镜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大3.1.外科手术微创化趋势推动内窥镜市场扩容微创外科手术相比一般的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低,特 别是在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等复杂外科技术领域尤其显现出微创外科的技术优势, “手术微创化”是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传统外科的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腹腔镜、关节镜等属于硬管式内窥镜(硬镜),借助戳孔使腔镜进入人体腔内或 潜在腔隙的不可弯曲的内窥镜。硬镜结构:硬管式内窥镜主要由镜体、导光束接口、目镜罩及附件导光束转接器等结构组成,配套相应的摄像系统、光源及其它 手术器械构成硬镜系统,用于在人体内的检查和手术中的观察成
9、像。手术微创化趋势下,微创内窥镜技术快速发展。医用内窥镜是经人体的天然孔道、 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用来直接观察人体器官内部腔体的装置。腹 腔镜手术是在人体腹腔内完成的内窥镜手术。医生通过手术切口或人体的自然孔 道将医用内窥镜导入体内的预检查器官,并通过窗口或显示器观察体内器官的病 变情况,直视下做出疾病诊断或取病灶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同时也可对疾病进行 及时治疗或植入具有治疗作用的人造产品。腹腔镜 2-4 孔操作法解决微创手术切口小与手术视野显露不充分的矛盾。内窥镜技术引进了新的思路,即小入口、有限制的充分显露,在不降低外科手术质量 的同时解决了手术入路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10、场景的增加腹腔镜手术 多采用 2-4 孔操作法,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优势,术中操 作视野清晰,且创面通常仅有 0.5-1cm,患者术后康复快,疼痛轻。2-4 孔腹腔镜手术操作步骤如下:1)介入:利用医用腹腔镜经细小手术切口进 入人体。2)显像:借助光源的高亮度照射,通过内窥镜成像,经摄像适配镜头 的传导。在摄像手柄摄取脏器图像,并通过摄像系统将图像传输到外部显示屏幕。 3)诊断:手术医师在显示屏图像的引导下,对体内器官进行临床诊断。4)治疗: 于腹腔外操纵手术器械,对病变组织进行探查、电凝、止血、组织分离与切开、 缝合等操作。内窥镜从应用领域广泛,以腹腔镜为代表临床应用快速发
11、展。医用内窥镜已成为普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等科室不可或缺的诊断和手术设备。 在当前科技发展的大潮流下,腹腔镜应用已向更广泛的领域发展,包括消化道、 耳鼻喉、泌尿系统、呼吸道、妇科甚至眼科等领域。3.2.国内微创手术渗透率将持续上升相较美国,中国的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仍然很低。2019 年,美国每百万人口接 受微创外科手术的数量及微创外科手术的渗透率分别为 16,877 台及 80.1%。 2019 年中国微创外科渗透率仅 18.2%。2019 年末,中国的 23,735 家医院中 仅有约 4,400 家(18.5%)可开展微创外科手术(包括约 1,400 家(5.9%)三甲 医院
12、和 3,000 家(12.6%)其他医院)。相比,2019 年,美国有 6,146 家医院, 其中 71.0%可开展微创外科手术。 随着患者负担能力的提高,中国微创手术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人均可支 配收入增加以及医疗报销制度改善,将增加手术需求。用微创外科手术替代开放 手术日益盛行。医生对微创外科手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的提高以及能够进行微创 外科手术的医院和医生的增加,预测于 2024 年,微创外科手术量达到 2600 万 台,渗透率达到 27.1%。从应用结构来看,以内窥镜系统为核心的微创技术已推广到耳鼻喉科、普外科、 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儿科等多个科室,从简单的腹腔镜下息肉摘除到
13、心 脏搭桥均有涉及。在科室分布方面,腹腔镜所占比重最大,为 29%;其次是泌尿 和胃肠镜,分别占比 16%和 15%;关节、耳鼻喉和妇科镜所占比重分别为 14%、 10%和 5%。从市场领域来看,全球内窥镜分硬镜、软镜、内窥镜相关附件以及设备。根据前 瞻研究报告显示,各类器械分布均衡,其中软性内窥镜(消化内镜、支气管镜、 耳鼻喉镜等)占内窥镜市场最大份额 27.6%;内窥镜相关附件和配件的以 26% 的市场占比排名第二,硬镜占比为 22.20%。3.3.外资占主导地位,进口替代空间大随着内窥镜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内窥镜工艺技术的提高,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逐年 增长。根据 EvaluateMedTec
14、h,2019 年全球内窥镜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 209 亿美元,并以 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4 的 283 亿美元。中国内镜市场持续扩容。受益于行业政策的支持、下游市场需求的增加及普及程 度的快速,我国内窥镜市场规模逐年增大。根据 FROST&SULLIVAN 分析报 告,2013 至 2017 年,我国医用内窥镜行业销售额由 102 亿元增长至 199 亿 元,年复合增长率均达到 18.23%。之后 5 年,内窥镜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保 持 9.25%的高速增长,预计将于 2022 年达到 320 亿元。高端医疗器械国产进程加速。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内生产企业积 极
15、进行技术引进及自主开发、医患对国产品牌认可度的提高,国内内窥镜微创手 术医疗器械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已逐渐与进口同类器械形成竞争格局,形成进口替 代趋势。为了打破外资高端医疗器械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在工信部 2015 年发布 的中国制造 2015战略文件中提出了 2020 年、2025 年 2030 年县级医院国 产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有率分别达 50%、70%和 95%的产业发展目标。随着政策 具体方案的出台和各省市相应政策的切实落地,国产医疗器械发展将迎来大利好。 公司的硬镜也将随着产品的大浪潮实现进口替代。3.4.荧光硬镜性能更优,高端市场替代白光硬镜硬镜根据工作光谱来分类,包括白光硬镜和荧光硬镜
16、。随着荧光技术的发展又出 现了荧光内窥镜,与此前的白光内窥镜相比,两者的工作光谱范围不同,成像与 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按照内窥镜的工作光谱范围分类,1)白光硬镜:图像基 于 400-700nm 的可见光光谱,展现的是人体组织表层的图像,其工作光谱为 白光光谱。2)荧光硬镜:工作光谱在 400-900nm 的范围,除了能够提供人体 组织表层的图像外,还能同时实现表层以下组织的荧光显影(如胆囊管、淋巴结 和肝段显影),对术中精准定位和降低手术风险起到关键的作用。荧光内窥镜是从 2016 年发展起来并得到大量应用的新型医用内窥镜技术,在所 需光学透镜数量和单面反射率上有更高的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
17、两个方面: 1)设计和制造:为实现在宽光谱范围内(400-900nm)矫正像差(即白光图像 和荧光图像切换时不需另行调节焦距),荧光内窥镜需 45-50 片光学透镜并采用 特殊的光学结构设计,普通白光内窥镜通常仅需 30-35 片光学透镜; 2)镀膜技术:由于荧光内窥镜的镜片数量远超过普通白光内窥镜,其单面反射 率需控制在 0.3%以内,从而实现高透过率和高对比度。白光内窥镜的单面反射 率控制范围则为 0.5%以内。复合内窥镜技术应用广泛,荧光腹腔镜应用于高端显像需求临床场景。荧光内窥 镜在高端医学显像市场中优势明显,荧光内窥镜技术可有效克服白光内窥镜下观 察、手术操作的局限性,强化手术视野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光 研究 报告 ODM 稳健 增长 自主 品牌 进口 替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