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能源研究报告:立足智能电表_光伏+储能拓展增长新空间.docx
《林洋能源研究报告:立足智能电表_光伏+储能拓展增长新空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洋能源研究报告:立足智能电表_光伏+储能拓展增长新空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林洋能源研究报告:立足智能电表_光伏+储能拓展增长新空间1.立足智能电表 光伏+储能打造成长新极点公司前身林洋电子成立于 1995 年,2011 年 8 月在上海主板上市,2015 年更名为林 洋能源。公司起家于电能表制造业务,2012 年成立江苏林洋新能源,入局新能源板块, 开始光伏电站运营以及 EPC 业务。2021 年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推出公司的 第三大板块-储能,开始向市场提供先进储能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从业务构成来看,电能表收入占比近半,光伏发电毛利占比最高。2020 年智能电表、 光伏电站运营、光伏 EPC 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为分别为 44%、24%、28%,三者占公司
2、 总营收的 96%;智能电表、光伏电站运营、光伏 EPC 毛利占总毛利的比例分别为 35%、 50%、12%,三者占公司毛利的 97%。2020 年公司光伏发电、光伏 EPC、电能表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71%,16%和 28%, 三大业务毛利率近年整体保持稳定。公司光伏发电业务毛利率较高主要源于公司自持电站 大部分建设于 2016-2018 年,大部分电站的度电补贴在 0.4 元以上。从业绩表现来看,20162020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CAGR 达到 20.40%。 2021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8.45 亿元,同比下降 9.7%,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为 2020 年公司沙特电表业务
3、集中爆发,当年与沙特 ECC 签订约 4.48 亿元人民币销售合同, 使得当年利润基数较大。出台员工持股计划,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2018 年公司发布公告回购股份用于员工 持股计划,2019 年 2 月 14 日完成回购。2022 年 1 月,公司正式发布 2022 年员工持股 计划,拟发放 2197 万股,购买价格 5.50 元/股,授予对象包括在公司(含子公司)任 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 103 人。员工持股计划将员工 利益与公司盈利深刻绑定,有望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业绩快速增长。2.新能源:自持加码 EPC 建设开启加速度2.1 自持:近两年增速暂缓 十四
4、五有望再加速把握光伏电站成长机遇,装机规模迅速增长。“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光伏产业政策 密集出台,公司开始拓展光伏电站运营业务,主要布局江苏、安徽、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从发展历程来看,“十三五”前期东部省份较高的补贴电价带来公司利润、装机快速增长, 2016-2018 年在运装机容量 CAGR 达到 26.9%。但是随着“十三五”后期全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扩大,公司运营资产“只赚利润、 不赚现金流”的问题开始显现,现金流量压力拖累装机增速,2019-2020 年公司光伏装 机增速逐渐放缓。2021 年 6 月底公司运营电站装机达到 1.6GW,在建装机 600MW。光伏平价推动装机增长再提速
5、,在手储备项目已超 6GW。平价时代项目的利润和现 金流匹配,未来依托账上现金和项目现金流公司可以滚动开发新能源项目,实现装机和业 绩的平衡发展。公司在中东部地区积极储备平价上网的各类光伏电站资源,截止 2021 年6 月,公司在手储备项目规模达到 6GW,其中已核准项目约 2GW,我们预计有望支撑公 司未来三年每年 2GW 以上的开发强度(包括自持和 EPC)。紧跟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政策,潜在项目容量超 5GW。2021 年 6 月我国启动分布 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公司已与多地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公司 2021 年中 报披露,公司正在与 20 多县洽谈整县光伏项目,其中每县平均潜
6、在开发规模达 300MW, 预计可开发容量为 5GW。 截止 2021 年 12 月,公司已签订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项目 670MW。受终端电价上涨影响,当前分布式光伏性价比尤为突出,未来装机有望加速。2.2 EPC:国企合作优势互补 新模式带来高盈利搭档国企成立合资公司,EPC 模式优势互补。公司 2013 年即开始光伏电站开发,在 项目开发建设上具有丰富经验;且公司在江苏、安徽等核心区域深耕多年,在土地储备、 项目储备、地方政府沟通、电网沟通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国企平台资金充足、融资成本低, 在双碳目标下有较大的新能源装机并网压力,迫切需要与民营企业合作,加快新能源项目 开发进度。两类企业通过
7、成立合资公司获取新能源项目,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新模式抢占开发+建造收益,公司收益率远高于其他 EPC 厂商。在传统 EPC 业务模 式里,国央企负责项目开发,公司通过参与项目的招投标的方式承接电站建设工程,市场 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导致传统 EPC 业务利润率极低。而公司近年来采用新 EPC 模式与国央企合作开发光伏项目。新模式下,一般在项目开 发阶段公司就先和联合方确定电站项目的业务模式(自持或者 EPC),提前锁定收益。新 模式 EPC 的收益等于开发收益再加上传统 EPC 收益,收益率有明显的改善。通过合作, 企业期初无需垫付大量资金,还可以利用国企融资成本低的优势来缓解融资
8、压力。除此以外,公司自己开发资源,无需通过投招标来承接工程,避免过度竞争,保障了 EPC 业务的 收益率。忽略 2019 年的特殊情况,公司光伏 EPC 的毛利率基本保持在 16%-18%之间,处 于行业较高水平,与正泰电器类似,远高于晶科科技。2020 年林洋能源、正泰电器、晶 科科技光伏 EPC 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 16%、15%和 4%。自持+EPC 双管齐下,保障未来高增长。2020 年公司与申能、中广核、华能以 EPC 业务模式合作了一系列光伏项目,EPC 并网规模达到了 500MW,实现营收 16.01 亿元。 进入 2021 年后,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公司更加积极地布局光伏业务,
9、与多家企业以及 地方政府达成了战略性合作协议。3.储能:配套新能源发电 有望打开增长新空间3.1 政策持续加码 电化学储能大有可为随着 3060 双碳战略提出,我国电源结构迎来全面变革,新能源占比将快速提高。与 传统基荷电源相比,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和低转动惯量,大规模接入电 网将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一方面,新能源发电随机性强,难以预测 出力曲线,“源随荷动”的传统运行方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风电“弱转动惯量”和光 伏“零转动惯量”的特性使得电力系统等值转动惯量降低,电网抗扰动能力下降,为适应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要共同转型。而在源网荷储四种方
10、式中,储能 是唯一可以实现“填谷”和能源空间转移的方式,发挥能量调节功能,实现低密度、波动 性能源的高密度、可控性利用,达到“类常规电源”的效果,因此,自 2021 年以来,我 国陆续发布多项政策,促进储能装机快速增长。从商业模式来看,储能应用贯穿源网荷全产业链,多种应用模式涌现。整体来看,可 以分为:为电源服务:1)储能联合火电机组调频;2)新能源场站配置储能减少弃电与并 网考核;3)储能通过共享方式参与调峰;4)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调频。为电网服 务:1)电网企业经营性租赁;2)合同能源管理机制;3)容量电费机制。为用户服务:1) 削峰填谷降低电费;2)光储一体化模式提高光伏自发自用率
11、。在电网侧,电化学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拓宽盈利渠道。各地政策均明确储能可以参 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得收益,但实际上除储能绑定火电机组形式外,其他储能目前还难以进 入市场,未来随着电改深化,储能有望参与市场获得收益。此外,为保障储能项目回报率, 国家能源局 12 月 21 日发布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和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在 扩大辅助服务主体、规范辅助服务分类和品种、明确补偿方式和分摊机制等方面做出修订, 并要求“在电费账单中单独列支电力辅助服务费用”,与国家能源局 2022 年工作线路图中 提及的“积极推动辅助服务成本向用户侧疏导”相一致。我们认为,将新型储能纳入辅助 服务市场主体,按“补偿成本+
12、合理收益”的方式传导下游,有望解决此前电网侧储能的 成本堰塞湖问题,彻底打开储能市场空间。在电源侧,各地均要求新增新能源装机需要配置储能。 2020 年以来,各省为了提高 新能源并网效率,降低弃风弃光率,纷纷发布新能源配置储能方案。截至目前已有超 20 余省份提出新建项目鼓励配置储能政策,配置比例大致在 5%-20%之间,将电源侧储能配 备形成“制度性需求“。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增风光装机合计在 550-650GW 量级,按照 15%、2 小 时的比例配置储能,则“十四五”期间共需要 165-195GWh 的电源侧储能。在用户侧,分时电价政策确立,助力峰谷价差套利经济性提高。2021 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源 研究 报告 立足 智能 电表 拓展 增长 空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