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专题:尖晶石镍锰酸锂_能量密度&成本齐声呼唤.docx





《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专题:尖晶石镍锰酸锂_能量密度&成本齐声呼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专题:尖晶石镍锰酸锂_能量密度&成本齐声呼唤.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专题:尖晶石镍锰酸锂_能量密度&成本齐声呼唤一、锂电正极材料,所有体系都未停下脚步1、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决定因素:电极容量与极间电压锂离子电池中,不同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比容量和对锂电压不同,辅助组元的用量不同,多因素共同影响了 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可以看出,更高的正极比容量、更高的负极比容量和更高的电池电压(以及更少的辅助组元),是高能量密 度电池的理论实现路径。根据储锂的基本原理不同,正负极材料都可以分为相变材料和插层材料两大类。一共四大类材料的容量和 对锂电压范围:插层型材料总体而言容量偏低,而相变型材料容量偏高;正极材料容量偏低,负极 材料容量偏高。当前规模化应用的正负极材料主
2、体是插层型材料。部分相变型负极材料,以硅为代表,通过掺杂形式获得 了少量实际应用(可参见研究报告:负极硅碳,风语黎明);而相变型正极材料,包括氯化物、硫化物、氟化物、 碘化物等,虽然科学研究努力不断,但受限于材料动力学因素、综合性能权衡限制等,实际应用成熟度仍然较低(可参见研究报告:锂硫电池: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质优价廉的石墨负极,其容量即可实现接近 370mAh/g, 遑论硅基负极;而相对电压较高(均值 3V 以上)的正极体系容量仍然在 300mAh/g 之内。这也使得整个锂电池 的活性物质体系内部,正极容量不足、影响电池综合性能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瓶颈拥有最高地位。体现正极重要性的另外一
3、个明显的例子是,Goodenough 老先生凭借对多种正极的发明, 位居锂电池领域诺贝尔奖三位得主之首。2、层状材料、尖晶石和橄榄石,商业化应用的正极结构当前广泛应用的插层正极材料根据晶体结构不同,包括了层状材料、尖晶石和橄榄石三大体系。层状正极材料代表如钴酸锂、三元材料;尖晶石正极材料代表如锰酸锂;橄榄石正极材料代表如磷酸铁锂。 铁锂和三元两条技术路线长时间相持至今,高镍化、高电压化是层状结构正极电池性能提升的技术趋势,从铁 锂向铁锰锂进军是橄榄石结构正极电池补足能量密度短板的相对切实可行的方法。而对于尖晶石结构正极,提升对应电池能量密度、优化综合性能表现的努力也并未停止。二、镍锰酸锂,脱胎
4、于锰酸锂的尖晶石高压正极1、尖晶石结构正极,从锰酸锂开始在锂离子电池正极的不同技术类型中,锰酸锂的发明最早。锰酸锂材料的元素廉价易得;其晶体结构对应三维扩散通道,锂离子嵌入、脱嵌导致的的体积变化相对较 小,材料倍率性能好。但是,部分+3 价锰离子(有研究表明其易于富集在正极颗粒表面)会严重扭曲锰氧八面 体(所谓 J-T 效应),造成材料开裂,电极-电解质副反应加剧;+3 价锰离子还会发生歧化与溶出,溶解于电解 液并最后沉积在负极上的锰会加速电解液分解,增厚负极表面的 SEI 膜,消耗体系中的活性锂;锰酸锂晶格内 还容易带有/形成部分氧空位,加剧性能劣化。高温下副反应加剧。所有这些原因使得锰酸锂
5、正极对应电池的寿 命偏低,不及铁锂、三元正极对应的电池。另外,锰酸锂正极的容量、电压表现也不如人意。其比容量上限仅为约 148mAh/g*,低于橄榄石结构正极 的比容量上限 170mAh/g,远低于层状结构正极的比容量上限 274mAh/g;平均对锂电压 4V,在平均对锂电压下 比容量均值仅 115mAh/g 左右。这使得锰酸锂正极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偏低。(*以锰酸锂正极为例,本文也介绍电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计算方法:1、给出理论嵌锂态和理论脱锂态的 材料化学式,对锰酸锂来说分别是 LiMn2O4 和 Mn2O4;2、计算该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锰酸锂为 180.81;3、 计算该材料嵌锂态、脱锂
6、态对应的锂变化的物质的量百分比,锰酸锂为 100%;4、以 1mol 该材料为比较基准, 计算锂对应的电荷转移的电量,需用到法拉第常数 96485C/mol、C-Ah 的换算关系 3600 倍;5、最后用电量除 以相对分子质量,得到理论比容量,单位统一为 mAh/g。锰酸锂正极的计算结果是 26.80Ah/180.81g=148mAh/g。 同理可计算得到磷酸铁锂的理论容量是 170mAh/g,三元锂的理论容量是 274mAh/g。以工信部锂离子电池行 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为参考,锰酸锂比容量达到 115mAh/g,相当于理论比容量的 77%;铁锂比容量达到 145mAh/g,相当于理
7、论比容量的 85%;三元材料比容量达到 165mAh/g,相当于理论比容量的 60%。实际比容 量和理论比容量有关,也和锂嵌入/脱嵌的边界条件等有关)综合权衡的结果是,锰酸锂仅适用于对寿命、能量密度要求不高,对成本非常敏感的应用场合,如两轮电动车等;乐观的预期是在部分低速电动车、A00 级车型上稍有规模应用。对锰酸锂正极的改性有多种途径。在仍然应用锰酸锂基体的条件下,多种掺杂,包覆手段都得到了研究, 如少量铝掺杂取代锰改善循环寿命,二氧化钛纳米带掺杂优化有效容量等等。但如果想大幅提升锰酸锂正极对应电池的综合性能,其基本思路也是:必须有效提升能量密度。因为锰酸 锂的比容量理论上限有限,所以需要构
8、建新的材料基体大幅提升对锂电压,并同步优化电池综合性能等瓶颈因 素,使其能够满足电动车的使用需求。在此思路指引下,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相关研究逐步成为尖晶石结构正极“逆袭”的胜负手。2、电压跃升,镍锰酸锂基材的研究进展在用镍均匀取代 25%的锰,使得 LiMn2O4 变为镍锰酸锂-LiNi0.5Mn1.5O4 后,研究者获得的正极材料具备高达 5V 的对锂电压上限,和约 4.7V 的电压平台,这使得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以直接增加约 20%(至接近三元电池 能量密度的水平);镍锰酸锂中锰的化合价原则上处于+4 价,这使得其比相当多锰处于+3 价的常规锰酸锂更少 受到晶格扭曲的影响,综合性能有所
9、改善。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虽然理论上镍锰酸锂中镍+2 价,锰+4 价,但实际上合成过程中(高温合成明显)仍有部分氧空位产生并伴随锰被还原至+3 价,这使得镍锰酸锂不能 完全摆脱晶格扭曲的影响;此外,更高的电压对现有电解液体系也造成了严重的挑战,常规碳酸酯组分面临分 解的危险;镍锰酸锂还不耐氢氟酸(电解液中痕量的水会分解 6F 产生氢氟酸)腐蚀,被腐蚀后仍然会有锰溶出。 这使得镍锰酸锂的实用化需要有效的合成与改性手段。磷酸铁锰锂的合成方法包括传统固相法、前驱体沉淀-固相煅烧法、溶胶凝胶法,以及相对特殊的利用低熔 点盐熔体的熔盐法等。传统固相法的合成方式是直接混合锰源如碳酸锰、三氧化二锰、四
10、氧化三锰、二氧化锰和镍源、锂源并煅烧;前驱体沉淀-固相煅烧法的合成路径和三元材料合成的原理类似,先制备前驱体沉淀,再进行合成反应。一 般来说固相法相对便捷,但是高温煅烧造成的氧空位多,杂相也多。溶胶凝胶法的基本过程是制备含锂、镍、锰的溶胶,烘干、煅烧形成镍锰酸锂正极。其优点在于颗粒晶化 程度高,分散性好;缺点则是成本较高,反应速度相对较慢。镍锰酸锂的尺寸效应显示,300 纳米颗粒在不同倍率下的容量-电压表现均好过 1 微米颗粒。当然,均匀一 致的颗粒对压实密度可能有一定程度负面影响;较大的比表面积也可能会引发较多的副反应。体相元素掺杂是镍锰酸锂改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拟实现的目的主要是扩大材料固溶
11、区提升倍率性能,改善 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阳离子元素如铝、铬、铜、锆、镁、钴、钛,阴离子元素如氟、氯、磷、硫等,都 获得了相对积极的评价。表面包覆是另外一个改善镍锰酸锂性能的方法,主要目的是抑制锰溶出、抑制电极和电解质的副反应,以 提升首效、提升循环寿命。如简单的碳材料包覆就可以改善电池循环寿命,部分氧化物、有机物等也有正面效 果。另外,一些其他表面处理手段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不同改性手段对镍锰酸锂正极容量表现的影响。掺杂、包覆、晶粒形貌和尺寸控制后,镍锰酸锂 正极容量可以接近其理论容量。3、体系适配,镍锰酸锂对应的电解液改性高电压持续分解传统电解液,痕量氟化氢侵蚀镍锰酸锂正极共同影响着
12、镍锰酸锂电池的性能和寿命表现。 前述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也难免面临影响放电容量、将正极材料生产工艺复 杂化等问题。除了对正极材料进行改性之外,调整电解液体系的组元也可以起到改善电池性能的作用(或者直接耐压, 或者部分组元在正极表面分解形成 CEI 保护层)。这方面的工作依托锂盐、溶剂和其他添加剂展开。有研究工作显示,单独使用 6F 作为锂盐,和同时使用 6F、二草酸硼酸锂 LiBOB 相比,二草酸硼酸锂可以 钝化正极表面,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而且,LiBOB 中的二草酸硼酸根可以消耗掉体系中的痕量氟化氢,电池循环过程中生成少量的二氟草酸硼 酸锂 LiDFOB 和四氟
13、硼酸锂,对电池的综合性能有益。还有研究工作显示,LiFSI-乙二醇二甲醚的电解液体系,对尖晶石镍锰酸锂的循环性能发挥有显著作用。氟代碳酸酯类溶剂的氧化电势更高,用于替代常规碳酸酯类溶剂,可以改善镍锰酸锂电池在室温以及在高 温下的寿命表现。有研究工作表明,使用氟代酯类溶剂,材料体系内无论正极还是负极分解产物都减少了,意 味着整个电池体系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如氟代碳酸乙烯酯 FEC 即可有效提升镍锰酸锂-硅基锂电池的充放电表现。此外,腈类、砜类溶剂的耐压性能相对较好;多种含磷、含硼、含硫、含硅的添加剂也用于改善镍锰酸锂 电池的性能;部分离子液体也有类似的功效;浓盐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电解液耐压性能
14、等。最后,固体电解质也可能成为高性能镍锰酸锂电池的备选电解质。当然,高压电解质也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如砜类溶剂和离子液体粘稠、润湿性差;浓盐直接推升成本;固 体电解质的电解质电极界面接触劣化问题不易解决,等等。4、比容量突破,“富锂”镍锰酸锂材料在高电压方面取得进展同时,研究者也没有放弃提升尖晶石相正极比容量,进而提升能量密度的努力。镍 锰酸锂正极的理论比容量只有 148mAh/g,突破理论比容量的方式只有构建具备高可逆容量的“富锂”镍锰酸锂 材料体系。2019 年发表的学术文献 Li2Ni0.5Mn1.5O4, spinel type cathode material with high r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极 材料 行业 专题 尖晶石 镍锰酸锂 能量 密度 成本 齐声 呼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