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规划】黑龙江省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社规划】黑龙江省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社规划】黑龙江省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社规划】黑龙江省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黑龙江省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增加人才工作透明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人才工作政策,从而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现将黑龙江省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摘要刊发,供广大读者了解、掌握。为加快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人才资源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黑龙江全面振兴,制定本规划。一、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是全省人才队伍快速发展时期。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了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优化人才成
2、长环境,各类人才队伍蓬勃发展。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扩大总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使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龙江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和保障。总体目标是:构建与全面振兴目标相适应、龙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
3、北疆人才大省。造就农业、装备、能源、石化、医药、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人才高地,整体实力位于全国前列;加快培养引进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数量和素质大幅度提高;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旅游、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专门人才,着力提高专业化水平;积极培养特色民族文化和冰雪艺术与体育的顶尖人才,形成独特的人才优势;加强多层次俄语人才培养,建成全国对俄交流人才的重要基地。全面提高党政人才素质,打造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国理政的发展型领导班子和服务优良、勤奋敬业、务实廉洁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大力培养企业家人才,造就大批懂法律法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精神,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
4、者。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壮大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0年,全省人才总量从目前的266.7万人发展到353万人以上,形成高中初人才梯次配置、各类人才相互配套,综合实力雄厚、区域分布合理、特色优势明显、成长与创业环境优良的“人才兴安岭”。三、主要任务(一)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要求是控制总量、提高素质。大力加强党政人才队伍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公仆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节俭意识、忧患意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尤其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10年,党政人才总量控制在24万人以内。1、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按照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开展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活动,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水平。加强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后备干部到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进行锻炼。积极培养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干部。2、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普及公务员基础知识,强化宗旨教育,弘扬公务员精神,规范公务员行为。以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
6、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积极试行服务对象参与考核评议公务员的制度,大力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实践活动,创建高绩效型机关。大力加强公务员专业培训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历结构,全面提高广大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3、深化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地方党委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建立健全议事和决策机制,建立全委会、常委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障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选任的提名程序。改进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
7、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改革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讨论任免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建立健全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完善考录制度,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聘任制,完善退休制度和辞职辞退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4、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宏观决策、驾驭全局、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干部、妇女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优化干
8、部队伍结构。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行政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认真做好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和晋升领导职务公务员的任职培训,有计划地开展专门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对口培训和出国培训。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抓好县乡两级领导干部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充分利用省内外、国内外两种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健全培训干部选拔制度,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地厅级干部在每届任期内至少参加一次脱产培训,处级干部每3年至少参加一次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体班次的培训,全省公务员要普遍轮训一遍。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制度,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到发达地区和艰苦地区挂职锻炼
9、,探索建立从基层党政机关选拔优秀公务员到上级机关工作的制度。(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以培养造就优秀企业家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依法管理相结合,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要从13.6万人增加到25万人以上。重点培养1000名高层、6万名中层经营管理人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1、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坚持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方向,健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以重点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优秀中青年后备人才为主要培养对象,
10、以提高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善于驾驭市场的优秀企业家。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有重点地选送一批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大企业学习培训。加强和改进工商管理培训,积极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国有产权代表队伍和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训工程”。对贡献特别突出的企业经营者,授予“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2、创新选拔任用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深入探索
1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积极研究制定国有资产出资人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聘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的具体实施办法,逐步实现产权代表与经理分层管理。积极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改革,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评价和选拔机制。3、加大引进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以项目为纽带,采取咨询、讲学、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落实好政策,切实解决好引进人才的户籍关系、子女就学、住房等实际问题,解除
12、他们的后顾之忧。4、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对非公企业人才在政治上一视同仁,事业上支持鼓励,生活上关心照顾。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人才服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强监督管理,促使其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壮大人才队伍,调整人才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重大科技项目打造创新团队,在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构建人才集群,在农业、石化、装备制造、医药、俄语等行业和专业形成全国一流专业技术人才聚集地。到2010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由132.6万人达到1
13、60万人以上,年均递增不少于5%;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重由23%达到40%以上;高级职称人员由8.4万人增加到11万人以上。1、建立健全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选拔培养体系,大力造就高层次人才。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前沿水平,能够引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军人才,授予“龙江科技领军人才”荣誉称号,并给予重点资助。围绕基础研究,完善学科(专业)梯队选拔培养机制,逐步建立科学的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遴选制度。完善“龙江学者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
14、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制度,加大对具有原创性和高技术含量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急需人才,大力开展前沿科技领域的国际智力交流。既要重视自然科学人才培养,也要重视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特别是文化产业人才和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和民族事业发展服务。2、发展扩大博士后科研站点,造就科技创新青年骨干队伍。到2010年,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总数达到170个,每年招收博士后数量增加500至700名,在站博士后达到1400名。围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博士后选题、评估和考评,着力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社会化的博士后服务体系,为博士后的科研成果提供评价
15、、技术开发、成果转让、产业孵化等服务,促进博士后优秀科研成果转化。实施“博士后特别资助计划”,重点资助一批有发展潜力、创新意识强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积极为博士后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搭建舞台,促进其快速成长。3、发展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围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及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工业,以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依托,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打破部门和专业界限组建若干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促进科研力量整合,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4、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关系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
16、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5大领域,重点培养8万名左右的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开发适合继续教育社会化普及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重点扶持一批优质的施教机构和继续教育基地。紧密结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培训,使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5、采取多种措施,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围绕汇集人才、提高能力的目标,在金融、保险、旅游、法律、信息、物流、会展等领域,抓紧制定分行业的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行业执业资格标准,加快短缺人才培养,构建服务业人才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社规划 规划 黑龙江省 2007 2010 人才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