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策略:新能源新材料细分赛道迎机遇.docx
《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策略:新能源新材料细分赛道迎机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策略:新能源新材料细分赛道迎机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策略:新能源新材料细分赛道迎机遇一、疫后修复下半场,制造端将迎发展机遇2021H2 全球经济复苏中存震荡。欧美国家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日常活动恢复下全球 经济趋势性好转。受全球复苏进度不匹配、产业复苏差异化影响,复苏进程中超预期变 化频发,带来宏观扰动及市场情绪变化,产业与政策博弈氛围较重。上游利润延续向好,制造业与工业利润边际承压。上半年国内 PPI 同比变动的上行趋势 明显强于 CPI,对应上游、中游产品价格重心抬升以及利润再分配。步入下半年,全球 能源价格上移、海外需求维持复苏趋势及供应链修复不及预期等因素进一步催化 PPI 大 幅攀升,PPI 与 CPI 剪刀差持
2、续走阔下上游利润水平仍强于中下游。短期因素上,PPI 大幅上行明显受煤炭等能源、煤化工相关产品价格抬升影响,形成成本端强支撑。从通胀压力角度看,煤价快速上行存显著通胀压力,高价位管控具备必要性。8 月以来 动力煤价格快速上移,自 820 元/吨水平最高触及 1982 元/度,涨幅达 141.7%,以火力 发电成本测算,对应度电成本自 0.39 元/度提高至 0.88 元/度。从通胀角度看,2021 前 三季度单位 GDP 耗电量约 0.06 度电,则动力煤价格抬升直接导致通胀上行达 2.77%(数 据为大致估算,但结果上存借鉴意义)。因此,在动力煤价格大幅上行后,高价位管控存 在必要性。至 1
3、1 月 19 日动力煤价格已修复至 852 元/吨,高位回落后 11 月能源端对通 胀抬升压力舒缓,对应 PPI-CPI 剪刀差或将回落。高基数影响下,全球主要经济体 M2 增速二季度开始下移,下半年整体仍处合理区间。 2021 二季度 M2 增速受 2020 年疫情初期流动性快速释放影响,“高基数”下欧洲及中国 M2 同比增速大幅回落。美国自 2020 二季度开始大幅释放流动性,M2 上行至 20%以上。 2021 在通胀高基数下,美国 M2 同比仍维持 12%以上同比高位,佐证美国现有流动性 仍处宽松状态。展望 2022:预计全球经济仍处修复状态,主要经济体疫苗接种成效显现下,工业开工 水
4、平及供应链系统有望修复,对应原料&能源端通胀压力边际舒缓。此外,在就业水平 持续修复后,各国开启流动性收紧进程,经济降速潜在风险下,我们认为 2022 年行情 需兼顾产业链投资逻辑与时间维度上投资风格:1)上半年上游端涨价压力依然存在,资 源型企业在价格高位下有望兑现业绩爆发期;2)下半年产业链利润有望开始向中下游腾 挪,中游制造业利润空间有望修复,而具备行业壁垒的新材料细分赛道有望脱颖而出;3) 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需求高增速应用场景下上游金属供需格局及细分赛道上投资机会。二、能耗双控长期路线加持,“耗能价格”将被重新锚定中国“十一五”规划开始连续 4 个五年规划设定能源强度目标。以能源消耗强
5、度(单位 GDP 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上限)为组合的能源“双控”目标,已成中国能 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重要指标。“双降”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定考核目标,对各级地 方政府执行严格监督考核。明确量化考核指标为各地区间接确立“能源利用上限”,“双 高”(高能耗&高耗能强度)产业在经济效益与政策压力下将率先受冲击。“十一五”以来国内能耗强度降低指标推进国内产业结构改革,历史上每一阶段基本实 现强度指标要求。自“十一五”以来国内先后制定四轮能耗强度要求指标。根据发改委 就完善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答记者提问时陈述,政策上将能耗强度降 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将能源消费总量作为工
6、作推进引导性指标。十四五 期间能耗强度将降低 13.5%,2021 年降低 3%。“能耗强度”指标持续下行倒逼各省份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企业产业优先级持续下移。 能耗强度角度,2021 年多省份已发生能耗指标“双红灯”现象,在能耗强度触及天花板 与能耗双指标持续下行要求下,部分省份内为企业可提供电耗指标具备了“资源”属性。 因此,对于高耗能企业,我们认为:1)新产能指标难以落地,产业链内节能降耗诉求更 为强烈;2)省内在发生限电压产情况时,能耗强度偏高行业将被优先减产,而恢复阶段 其优先级亦将靠后;3)当耗电指标具备“资源”属性时,高能耗产品将附加用电隐含成 本,对应产品内容成本构成中,能源占
7、比将再次提升。三、铜:流动性见顶下,寻找基本面预期差3.1 2021 年铜市场回顾:流动性提供上涨动能,基本面提供底部安全边际3.1.1 全球流动性见顶,Taper&加息预期压制铜价上方空间通胀及 Taper 预期构成 2021 年铜价宏观交易主题。上半年,市场仍旧交易流动性及通 胀预期,铜价上行;下半年,尽管流动性预期见顶,但通胀及仍处高位,“滞胀”担忧下 市场转向交易美国 Taper 进程,整体利空铜价。 11 月 4 日,美国 Taper 正式落地,每 个月将减少购买 150 亿购债规模,并将持续到 2022 年中,基本符合市场预期。2022 年 核心问题在于,Taper 平稳落地后,市
8、场预期美联储将于 Taper 结束后迅速启动加息进 程,以对抗高通胀压力,2022 年宏观政策端博弈将更加剧烈。2022 年的铜价,离不开加息关键词。我们认为,加息、美元上涨与铜价下跌并不存在 绝对相关关系。加息到铜价下跌的传导逻辑:经济过热-美联储加息-市场买入美元走强美元计价商品下跌-经济降温,铜需求增速下滑。铜价反映的市场对经济的预期本质仍是 对铜需求的预期。若美国加息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经济降温、铜需求放缓,宏观到基本 面逻辑传导顺畅,三者表现同步。三者背离的原因包括:1)美国加息后全球经济依旧维 持高增长,例如 2016 年-2018 年;2)美元一篮子货币定价的复杂性令美元并未单线跟
9、 随加息上涨,例如 2017 年人民币快速升值令美元在加息背景下出现快速下跌;3)尽管 需求放缓但铜矿供应端面临更大缺口矛盾性。可以认为,铜的金融定价属性是铜需求预期的先行指标,是“远期的基本面需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交易情绪,预期和情绪也是 商品价格波动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市场预期美国最快将于 2022 年中启动加息,情绪端构成铜价上方压力。宏观方面,2022 年 H1 市场将交易美国加息预期,情绪端构成铜价上方压力;2022H2,加息明确或落地 后,市场从预期回到现实,转向关注经济基本面实际表现,商品供需基本面定价权重也 将上升。加息行为本身并不构成铜价下行因素,利空点在于加息后经济降温及
10、需求下滑 预期,而加息进程上的不确定性将在情绪端持续构成铜价上方压力。2022 年下半年,一 旦加息进程明确,核心更应关注降息后全球经济基本面实际表现。若经济降温及需求下 滑预期得到修整,铜价有望重获上行动力。3.1.2 发改委引导大宗商品价格回归,铜产业链利润向中下游转移铜价过快上涨抑制终端消费,PPI 和 CPI 现剪刀差结构。2021 Q2 商品价格行至高位, 国内加工制造企业经营压力凸显。商品过快上涨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抑制下游消费,二 是挤压国内制造业企业利润。表现在两方面,1)原材料价格上涨无法转嫁到终端产成品 上,工厂亏损出货,主动减少接单,尤其对江浙铜线缆企业订单抑制明显,家电行
11、业在 前期低价原料使用完后也出现减少接单的情况。2)货值上涨导致生产企业资金压力加剧, 同时影响对上游原料采购速度。资源稀缺令行业利润向国外上游集中。铜矿商在在产业链具备绝对强势地位,中游冶炼 环节多受制于海外原料供应波动,加工端则处于两头挤压位置,在原料供应和下游订单 开拓及应收账款两方面均面临一定压力。全球 50%左右的铜消费和供给集中在中国,中 国 80%原料依赖国外进口。“资源在国外,消费在国内”的产业格局决定了“制造在国 内,利润在国外”的利润分配格局。2020-2021H1 全球铜价过快上涨及低 TC 加工费令 国内冶炼与加工制造业面临高原料成本压力,铜价上涨带来的利润核心向上游即
12、海外矿 山转移。国内的冶炼及加工端制造企业难以充分享受价格红利,在价格上涨期还需要面 临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和货值上涨带来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由此引发国家对大宗商品 价格调控周期。为改善国内制造业企业经营压力,年内国家多次抛储调控大宗商品价格。抛储有两个作 用。一是在供应严重短缺时通过抛储维持市场工业生产需求,二是通过抛储直接调整商 品供需平衡以调控价格。2021 年国储局分别于 7 月 5 日、7 月 29 日、9 月 1 日通过集 中竞价方式以低于市场价格 1000 元左右水平释放 2 万吨、3 万吨、3 万吨铜储量,合计 抛储规模 8 万吨,占国内电解铜产量不足 1%,对市场实际供需平衡影
13、响较小,但国家 调控价格决心对市场继续做所商品情绪起到强抑制作用,三季度铜价表现见顶下行。5 月中旬后,铜价见顶回落,国内制造业加工费齐回升。铜价高位回落后,产业链回归 良性发展,利润从海外资源端向国内中下游制造行业转移。1)冶炼端,随着铜价见顶回 落,矿山积极寻求高位出货;另外,卡莫阿-卡库拉等一批新建扩建矿山投产预期临近, 铜精矿现货加工费 TC 触底反弹,从 30 美元/吨附近一路回升至 65 美元/吨,铜单吨冶 炼利润回升至千元以上。加工端,铜价从 77000 元/吨回落至 68000 元/吨后,前期高铜 价抑制的消费潜力释放,铜杆加工费也呈现一路上扬态势。国家调控政策初见成效。3.1
14、.3“能耗双控”多地区亮红灯,限电限产成铜基本面主旋律能耗双控多地亮红灯,地区限电政策频出影响金属开工率。“能耗双控”即能耗总量和 强度“双控”行动。明确要求到 2020 年单位 GDP 能耗比 2015 年降低 15%,能源消费 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并将全国“双控”目标分解到各地区。8 月 12 日,国 家发改委印发了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在能源消费总 量控制方面,仍有 8 个省(区)为一级预警(形势十分严峻),5 个省(区)为二级预警 (形势比较严峻)。国家发改委要求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下半年云南、青海、贵 州、两广、江浙、江西、安徽等地区
15、有关“能耗双控”政策频出,具体措施包括限制高 耗能企业用电总量、提高电价、限制用电时段等措施。有色金属中铝产量最先受到影响, 而后传导至锡、铜、锌等多金属,金属价格普遍上涨。9 月下游加工端也加入限产行业。由两广到江浙,由冶炼到加工,铜产业限电范围逐渐扩散。中国铜冶炼产能主要分布在 山东(14%)、江西(13%)、安徽(11%)、福建(7%)、广西(7%)、云南(7%)、 浙江(7%)等地区,消费集中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江西、广东地区。7 月开始 限产影响向铜商品传导,供给端影响逐渐由广西扩散至云南、浙江、山东等地区,国内 电解铜产量连续 6 个月下滑;9 月限电影响向以广东和江浙地区为
16、核心的华南和华东加 工厂扩散,9 月铜材开工率全面下滑;10 月中下旬开始,以江浙为首各地限电政策逐渐 放宽,11 月铜供需两端开工同步回升,消费恢复节奏整体快于供给端。供给限产构成基本面去库核心因素,消费韧性有余但亮点不足。1)去库表现,5 月至11 月上旬,全球总库存从 100 万吨高点下降至约 40 万吨,其中国内社库库存从 35 万 吨降至 8 万吨,保税区库存从 45 万吨降至 18 万吨,LME 库存从 25 万吨降至 10 万吨, SHFE 库存从 23 万吨降至 4 万吨,全球三大交易所仓库库存仅 20 万吨,处于近三年同 期低位。2)去库原因,全球累库拐点同样发生在 5 月份
17、,对应的时点是国内产量开始 环比下滑以及铜价下跌后下游制造业消费改善。考虑到 5 月至 11 月全球去库的规模及 持续性,以及国内供给端政策调控带来的异常减量表现,推测全球去库核心推动因素由 供给减产主导,消费数据端整体并无大的亮点。3)地区表现,铜供给减产聚焦于国内, 5 月份国内社会库存率先下降, 7 月开始保税区进口铜库存开始下滑,暗示国内供给缺 口渐显,进口铜开始进入国内补充供给不足;9 月 LME 海外库存开始快速下滑,进入到 季节性旺季去库周期,国内库存降速放缓逐渐进入年底累库周期。低库存引发国内外挤仓风险,高现货价格支撑期价上行。全球总库存持续下滑,交易所 极低库存带来投机盘挤仓
18、风险。10 月 15 日 LME 总库存量 18.13 万吨,但注销仓单比升 至 92%,LME 全球实际可用在注册库存量仅仅 1.4 万吨,创 1974 年以来最低水平,LME 0-3 现货升贴水飙升至 1103.5 美元/吨;SHFE 总库存最低仅 3.8 万吨,创 2009 年 5 月 以来新低。现货市场供应短缺恐慌情绪带动期铜价格一度走高至 66000 元/吨。而后随 着挤仓情绪缓解,铜价高位回落,国内外现货价格仍处于高位水平,低库存&高现货价 格构成 2021 H2 期铜价格强支撑点。3.2 2022 年铜市压力凸显,关注产业链结构行情3.2.1 铜精矿于 2022 年集中放量,基本
19、面价格承压,冶炼端利润回升经历过 2019-2020 年铜矿产出“零增长”后,2021 年全球铜矿逐步从疫情扰动中恢 复。据 ICSG 数据显示,2021 年 1-7 月全球矿产铜共 1210.3 万吨,同比增长 50.4 万吨, 增速 4.3%。主要增量来自非洲刚果(金)Kamoa-Kakula 项目投产、亚洲印尼 Grasberg 地下矿建设以及美洲秘鲁地区疫情后恢复量。疫情、罢工干扰不断,2021 年铜矿增长略低于预期。智利秘鲁为全球最大铜矿生产国, 合计占比达到 30%以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秘鲁国,2021 年前三季度产量同比增长 16.4 万吨;因全球最大矿山 Escondida 以
20、及 Chuquicamata 矿石品位下滑,全球最大铜矿产 地智利前三季度产量同比则减少 8.5 万吨。总体来看,南美铜矿仍旧面临疫情冲击,叠 加矿石品位下滑、劳资谈判、以及秘鲁货运罢工、全球新增产能未完全释放等因素存在, 上半年全球铜矿产量虽有恢复但仍低于预期。2019 年开始,智利大型矿山品味下滑及开 采成本加大问题凸显,刚果(金)凭借其较高的铜品位、分散的竞争格局和低廉的生产 成本而成为未来铜矿开发的热点,非洲或将成为未来新增铜矿的集中区域。2022 年铜精矿项目集中爬产,远期原料存宽松预期,冶炼利润有望持续回升。2021 年 铜精矿长单 TC benchmark 为 59.6 美元/吨
21、,较 2020 年 62 美元/吨继续小幅下降。2021 年 11 月份为 2022 年全球长单价格密集谈判期,市场普遍预期 TC 将环比明显增加。国 内 11 家核心冶炼厂组成的 CSPT(铜精矿原料谈判小组)公布 2021Q4 最近季度采购地 板价为 70 美金/吨,高于当前现货 TC 价格 63 美元/吨,反映国内冶炼厂对未来铜精矿 供应存宽松预期。SMM 预计 2022 年铜精矿同比增长 110 万吨,Kamoa-Kakula、Timok、 驱龙铜矿、Spence 二期、Grasberg 地下矿项目贡献核心增量。3.2.2 电网、家电等传统消费领域亮点难寻,新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升社融规
22、模同比收缩引导弱消费预期。企业生产扩张多伴随融资需求的增加,社会资金流 动性及社会融资规模水平对判断远期铜材需求具有指引性。2020 年下半年,国内经济领 先全球率先恢复,流动性环比收缩,2021 年国内信贷规模同比多表现负增长,2022 年 国内房地产行业承压,整体仍面临信贷规模收紧压力。电网、房地产、家电等铜传统消费领域面临需求增速下滑问题。国家电网为铜最大消费 终端,2018 国网实际投资额见顶回落,2019 国家电网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 投资的通知,宣告传统电网基建高速增长时代已去;2021 年恒大集团破产风波加剧 2022 年房地产行业需求下滑风险,地产后周期家电行业销售同样面
23、临下行压力。铜传统 消费板块亮点难寻,同时还面临铝金属在空调连接管应用端口替代问题。全球绿色革命背景下, “新能源”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新能源、光伏及风电成为铜 需求新的增长点。随着爆款车型和新技术、工艺的陆续推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政 策刺激”逐步转向“产品驱动”,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迎爆发式增长,市场对新 能源增长预期不断上调。我们预计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约 1800 万辆,2030 年达到 5500 万辆,以 84 公斤/辆单耗计算,车桩比在 2030 年达到 1:1。光伏装机按照 铜的需求强度约 5300 吨/GW,海上风电铜需求强度为 12700 吨/GW
24、,陆上风电铜需求 强度为 4700 吨/GW。得出结论,2020 年,全球新能源、光伏及风电铜消费占比仅为 5%, 在面临传统消费增速回落的情况下,对铜消费带动较为有限。2024 年全球新能源及光伏 铜消费占比有望达到 10%,2030 年进一步提升至 25%,“碳中和”新能源革命将成为 铜未来消费重要增长点。四、铝板块:成本撑底VS.利润再分配,再生铝&高端加工将为投资主赛道4.1 铝价复盘:上下游开工同降后铝企“瓶颈”属性淡化,限电压产度过后产业链利润有望回归电解环节产业链“瓶颈”效应边际淡化,下半年铝价演绎成本定价模式。2021 上半年电解铝产业 供给发生根本性变革,春节后“能耗双控”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色金属 行业 深度 研究 策略 新能源 新材料 细分 赛道 机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