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碳中和专题报告:从供需两端看建筑业的价值重估.docx
《建筑行业碳中和专题报告:从供需两端看建筑业的价值重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行业碳中和专题报告:从供需两端看建筑业的价值重估.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行业碳中和专题报告:从供需两端看建筑业的价值重估1 “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迎来转型升级新机遇碳达峰与碳中和:中国未来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碳排放导致的气候问题日益 严峻,中国作为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减碳压力巨大。2020 年,中国碳排放总量 99 亿吨,连续第 4 年保持增长,是全球少数几个增加的地区之一,2020 年中国碳排 放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已达 31%。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 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到 2030 年
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 总值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 左右。低碳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匮乏, 对外依存度高,并呈现逐年抬升的趋势。2021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72.0%,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 43.2%。在进口来源方面,油气进口对东欧、中东地区的高政治风险国家依赖程度高。根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 年中国从阿拉伯地区进口原油 2.55 亿吨,占原油进口总 量的 47.05%,从俄罗斯进口原油 0.84 亿吨,占进口总量的 15.41%。在进口通道方面,中国 80%的石油进口都依赖于途径马六甲海峡
3、的海上运输通道, 美国凭借在“第一岛链”上布置的军事基地可对马六甲海峡施加重要军事影响, 一旦中美冲突升级,中国海上能源通道便面临阻断风险。因此,需要开发光伏、 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生产体系,以提升国内能源生产能力,降源对外依存度,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低碳发展创造新的竞争赛道,塑造全球新竞争格局。新的能源结构需要开发出与 之相匹配的产业技术,由此产生全球范围内新的竞争赛道,为新兴经济体带来突 破旧经济格局,实现弯道超车的新机遇,例如在全球光伏组件和动力电池 Top10 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均已占据 7 席。实现“双碳”目标在能源角度下的两条逻辑主线在“双碳”目标要求下,电力作为效率高、品质好的终
4、端能源品种将发挥核心作 用。这意味着能源碳排放问题需要重点从电力供应清洁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两个 角度解决。电力供应清洁化,集中体现在能源生产端,加快推动非化石能源发电深度替代 化石能源发电,扭转煤电为主的能源供给结构,如限制增加煤电产能,建设更 多的风力电站、光伏电站。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中国一次 能源消费将在 2035 年左右实现达峰,峰值约 61 亿吨标准煤,在结构上,可再 生能源占比在 2030 年达到 29%左右,在 2060 年达到 90%左右。能源消费电气化,集中体现在能源消费端,用电力消费替代其他化石能源消费, 减少终端碳排放,把能源消费集中在一次能源生产环节,在
5、能源消费前端集中 解决碳排放问题,如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用电磁炉代替燃气灶。根据国网 能源研究院预测,2025 年、2035 年、2050 年全国用电量将从 2018 年的 6.9 万亿千瓦时,分别增长至约 9.4 万亿-9.8 万亿、11.5 万亿-12.5 万亿、12.4 万亿。建筑行业围绕“低碳”转型升级成为发力重点在建筑业需求端,新能源设施建设带来发展新机遇。2021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再次强 调要坚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 建设能源强国。基于 2008 年以来历次稳增长政
6、策的分析,在经济下行时期,基建 投资往往作为重要的稳增长手段。同时,在“房住不炒”政策长期持续化,大规 模传统基建需求不再的背景下,电力及其他能源领域的投资成为未来具备长期增 长潜力的板块,将作为拉动建筑行业增长的重要动能。在建筑业供给端,低碳发展成为建筑业供给结构升级的关键抓手。长期以来建筑 行业增长模式高度依赖投资拉动,自身缺乏创新性,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 景下,供需错位局面开始显现,一方面低端低效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品质 供给严重不足。建筑业工程结算收入在 20 年间增长了 22 倍,而工程结算利润率 从 2000 年的 8.6%大幅减少到 2020 年的 3.4%。站在当前的时
7、点上,仅依靠大规模 投资拉动建筑业增长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要把眼光投入到供给端,着力优化 建筑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通过重塑品牌价值提升报价,进而提高行业利润 率与进入门槛。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发展成为建筑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抓手。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巨大,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推动建筑产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通过建筑全过程减碳,提升建筑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2 建筑业需求端从能源基建角度看行业机会新能源基建激活相关建筑安装市场非化石能源投资持续加码,新能源装机高歌猛进新能源热度不减,政策导向确定性高。根据国务院发布的2030 年碳达峰行动方 案,中国将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
8、,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 80%。投资规模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 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5530 亿元,同比增长 4.5%。其中,水电、火电、核电合计投资额占比 39.7%,连续两 年低于 40%,风光发电完成投资额合计占比达到 60.3%,同比提升 2.3pct,风电、 光伏成为电源工程投资的主体,投资额占比有望持续提升。装机规模方面,“十四五”期间预计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利用率持 续提升。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9、预测,“十四五”期间风电、光伏新 增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 254.5GW 和 256.9GW,装机量复合增速分别为 13.75%和 16.74%。“十四五”期间,存量电源出力时间结构将持续调整,新能源利用率显 著提升。预计煤电、核电年利用小时数分别下降 184 小时和 251 小时,风力、光 伏年利用小时数分别提升 244 小时和 515 小时。资金支持方面,2021 年 10-12 月,专项债累计发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 1.02%、 15.19%、18.90%。2021 年 12 月 16 日,财政部下达了 2022 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 1.46 万亿元,明确提出专项债发行将重点支持以交通基础设
10、施和能源为代表的九 大方向。2022 年 1 月,新增专项债 4843.8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23.8%,可以看 出,新增专项债发行加快,发行规模重新进入增长通道,预计未来对基建投资的 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光伏、风电是最具成长潜力的细分赛道在发电成本方面,随着技术日趋成熟,风光发电成本已进入传统发电成本区间。 根据 IRENA 发布报告,2020 年太阳能光伏、陆上风电的加权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 降 至 0.359 元 /kWh 和 0.221 元 /kWh, 相对 于传 统化 石能 源发 电成 本区间 0.315-0.945 元/kWh,成本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太阳能光热和海上风电度电 成
11、本快速下降,2020 年加权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为 0.680 元/kWh 和 0.529 元/kWh, 均已进入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区间。在装机成本方面,传统发电装机成本仍然更低,风光装机成本仍具备下降潜力。 当前传统的燃气发电和煤电单位装机成本仍然具有优势,分别为 2723 元/kW 和 3384 元/kW。2010 年至 2020 年,太阳能光伏装机成本从 29812 元/kW 下降到 5248 元/kW,下降 85%;陆上风电装机成本从 12417 元/kW 下降到 8537 元/kW,下降 31%; 海上风电装机成本从 29648 元/kW 下降到 20066 元/kW,下降 32%,未来仍
12、然具备 持续下降的潜力。在使用寿命方面,新能源发电设施使用寿命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光伏、风电、 生物质的使用寿命相对偏短,设计使用年限普遍在 20 年左右,燃气发电、煤电、 核电的设计年限约为 40 年,水力发电设计年限多为 50 年以上。为了估算目前各发电类型的投资吸引力,我们采用情景分析,设定博弈情景、基 准情景、积极情景,对应不同的发电量变化率增速和度电成本增速。在博弈情景 下,全社会未统一减碳思想,新旧能源行业、企业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 传统能源企业抗拒转型,阻碍低碳技术发展。在基准情景下,相关政策将按照当 前的节奏与力度有序推进,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稳中求进。在积极情景下,全社会
13、 对减碳目标高度认可,新旧能源行业、企业充分合作,低碳技术快速发展,能源 转型加速实现。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在三种情景下对不同发电技术类型单位装机规模的内部收益 率进行估算,根据估算结果显示,在博弈情景下,燃气发电、煤电等传统发电类 型具备较强投资吸引力,风电、光伏收益率较低,但在基准情景和积极情景下其 收益率发生反转,传统能源发电成本环保成本提高、产能受限,风电光伏成本持 续下降,其投资吸引力凸显。煤电在博弈情景、基准情景、积极情景的内部收益 率分别为 4.74%、-1.59%、-6.16%;集中式光伏和海上风电在三种情景下的内部 收益率分别为 3.16%、6.10%、8.73%和 3.72%
14、、6.96%、9.92%。总体而言,在中国“碳中和”平稳推进的情况下,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投资 回报率较之于传统化石能源已不存在劣势。未来随着储能和特高压电网技术的发 展,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其相对于传统煤电的成本优势将更加 明显。预计“十四五”能源发电设施装机达到 745GW,电源工程市场规模超 5.6 万亿根据 IEA 和全球互联网预测各发电技术装机成本和成本降低速度,测算出“十四 五”期初各发电技术平均装机成本。燃煤发电、燃气发电装机成本仍然较低,分 别为 3350 元/kW 和 2669 元/kW。海上风电、核电装机成本相对较高,分别为 15288 元/kW 和 164
15、55 元/kW。预计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的装机成本区间为 5000 元/kW 至 8000 元/kW。根据全球互联网能源发展组织预测,“十四五”期间能源发电设施新装机规模达 到 745GW,其中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达到 551GW,占总装机规模的 74%,燃煤发电、 燃气发电新装机规模仅 75GW,占总装机规模的 10%。测算得到“十四五”期间电 源工程总投资额为 5.64 万亿元,其中风电、光伏投资额 3.99 万亿元,占比 70.8%。对风电、光伏装机建设带来的建筑工程机会进行分析,根据 KE 科日光伏网和北极 星网装机成本结构数据,假设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建 安成本占比
16、分别为 19%、30%、15%、40%。测算得到“十四五”期间风光发电投资 达到近 4 万亿元,其中相关建安工程市场规模累计将达到 8687 亿元,年均建安 工程市场规模达到 1738 亿元。“十四五”期间,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陆上 风电/海上风电对应的建安工程市场规模分别为 2223 亿元/2130 亿元/2467 亿元 /1868 亿元。调峰与储能工程大有可为能源结构加快转型激发消纳需求相比传统依靠热能的发电方式(煤电、气电、核电),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发电(风 电、光电等)没有内含的能源存储能力,导致输入电网的电量波动性提高,给电 网造成安全性隐患,因此需要持续增强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匹
17、配快速增长的新 能源装机规模。目前来看,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推进传统煤电灵活性改造。2021 年 11 月 16 日印发的深入开展公共机构 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了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 节性电源并重转型。通过对传统煤电进行灵活性改造,降低其最小出力比例,为 风电光伏让位出一部分发展空间,同时在高负荷、风光发电不足时起到调峰作用。其二,推进储能设施建设。发展储能系统,可以稳定传输与配电网络,拉平能源 需求波动,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率,进一步助力新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根据 CNESA 统计,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 35.6G
18、W,占全 球市场总规模的 18.6%,同比增长 9.8%,涨幅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6.2 个百分点。煤电定位转变稳中求进,改造需求加速释放中国属于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电仍然在电源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煤 电作为高碳、高污染的发电方式,其生产单位能量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石油的 1.5 倍,天然气的 2.2 倍。2021 年 11 月 16 日,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印发的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提出了 2025 年实现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下降至 13%以下,严格控制新增 煤电项目,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20
19、21 年 12 月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先立后破”,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 炭清洁高效利用。我们认为,煤炭至少在中短期内仍会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煤 电工程新建市场萎缩,但同时改造需求将加速释放。煤电灵活性改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造使机组能够适应出力的大幅波动,提升机 组的快速启停能力、增强机组爬坡能力,最终实现深度调峰。在我国,未进行灵 活性改造的纯凝煤电机组的最低技术出力为机组容量的 50,进行灵活性改造 后,纯凝煤电机组的最低出力可为机组容量的 20。煤电灵活性改造补偿机制不完善,整体推进进度滞后。2016 年,国家能源局正式 启动煤电灵活性改造试点工作,全国多数试点保证了
20、持续盈利,且有效为新能源 发电让出发展空间。然而,根据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截止 2019 年我国共完 成煤电灵活性改造容量 5775kW,仅为“十四五”2.2 亿千瓦改造目标的 25%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不完善,在原有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里, 在改造规模扩大的同时,辅助服务补偿费用规模增长滞后,市场报价降低,最终 导致电厂投资意愿下行。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快速扩张,消纳压力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电网预测,2035 年 前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 7 亿千瓦和 6.5 亿千瓦,相应的最大功率波动 将达到 1.56 亿千瓦和 4.16 亿千瓦,大大超过电源调节能力,煤电灵活
21、性改造必 须加速推进,否则将面临较为严重的弃风弃光压力。政策激励性有望增强,煤电灵活性改造再启航。2021 年 10 月底,能源局、发改委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再次提出煤电灵活性改造目标,“十 四五”期间完成 2 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 3000-4000 千瓦,同时强调完善相 关支持政策,提高企业改造积极性。根据全国能源信息平台,煤电灵活性改造的 调峰容量成本约为 5001500 元/千瓦,按照 1000 元/千瓦的改造成本测算,“十 四五”期间煤电灵活性改造投资规模将达到 2000 亿元。指标挂钩护航新能源发展,灵活性改造商业化有望加速推进。根据内蒙古自治区 能源局下发的关于
22、实施火电灵活性改造促进新能源消纳工作的通知,按照不 低于改造后增加的调峰空间 50%的比例配置给开展灵活性改造的企业,通过新能 源发电补偿改造成本、给予合理收益。这种将新能源发电建设指标和灵活性改造 指标挂钩的方案有望达到较好的实施效果,并推广到全国更多地区。两大阻碍有望理顺,抽水蓄能建设进入快车道抽水蓄能是目前储能的主流模式,技术成熟度高,应用广泛。抽水蓄能是全球储 能的主要力量,装机规模占比近 90%,IHA 预测,到 2030 年,全球抽水储能装机 容量将增长 78GW。相对于煤电的单向调峰,抽水蓄能还可以在低负荷、风光发电 过剩的情况下把过剩的电能储存起来,实现双向调控。煤电调峰和电价
23、机制双重挤压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严重滞后。“十二五”总开 工规模预计 2395 万千瓦,仅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 60%,“十三五”期间, 新开工规模约 3300 万千瓦,仅实现规划目标的 55%,建设进度远远滞后。其原因 在于:一方面,在新能源发电建设初期,煤电调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抽水蓄 能的调峰作用;另一方面,抽水蓄能成本传导困难,盈利空间小,在投资端遇冷。 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不断增加,煤电从主导作用到调峰作用再到逐 步退出是必然的趋势,在中长期新能源发电的消纳必须依靠储能设施。抽水蓄能电价制度长期不完善,建设成本难传导。在发改委 2014 年发布关于完 善抽水蓄能电站价
24、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之前,抽 蓄电站基本由电网投资建设,其建设成本全部纳入电网运行费用。在通知发 布后,“两部制电价”确立,抽蓄电站的电价拆分为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分, 其中容量电价是体现抽蓄调频、调压等辅助功能,电量电价体现抽蓄电站发电功 能,容量电价纳入当地电网运行费用统一核算,电量电价按照当地煤电上网电价执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抽蓄电站的建设成本计入电网运行费用通过上调销售电 价进行疏导,由电网和用户承担,一方面缺少对抽蓄创造价值的明确考核细则, 另一方面受益的电源方也并未充分承担调峰成本。新规下成本传导机制理顺,价格机制完善重新激发投资动力。2021 年 5 月发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行业 中和 专题报告 供需 两端 建筑业 价值 重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