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浮沉之间_静待花开.docx
《建材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浮沉之间_静待花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材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浮沉之间_静待花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材行业2022年度投资策略:浮沉之间_静待花开1 家装建材:周期浮沉中见成长家装建材龙头呈现周期中的成长,走向集中与品类延伸为成长核心驱动力。其周期性来 源于下游地产需求等的波动,而成长性则源于公司自身竞争优势带来的内生成长,一方 面体现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依托主业优势进行品类延伸打开新成长 空间。虽然整体看股价存在一定周期波动,但从长期来看,依然显示出较强成长性。从历年复盘看板块波动特征由于家装建材龙头兼具周期与成长,因此择时与择股均较重要。我们通过回顾历次周期 波动,比较社融增速、地产数据、货币政策以及主要龙头企业的收入增速与估值波动, 可以观察到:1)对板块带来显著影响
2、。外部政策环境通常会影响板块整体估值,政策往往会伴随地 产热度、房价变化而周期性加码或放松,最终地产总量波动和融资变动影响到企业经营。2)每轮波动中,都有企业体现出显著。例如 2015 年整体周期向下中,零售渠道崛起 带来稳定增长;2018 年去杠杆背景下,定位 C 端的企业经营质量更优;2020 年至今, 在外部波动之下,龙头企业具备更强的成长确定性与经营质量。 总结来看,若研判周期拐点,可参考政策预期变化和经营数据的变化;而从把握长期成 长维度看,在每轮中优选 是关键。2014-2015 年复盘回顾主要标的走势总体跟随大盘,并与大盘拐点一致。沪深 300 指数在 2015 年 6 月前后达
3、 到顶峰,标志着上一轮牛市结束,东方雨虹、北新建材与伟星新材的股价也随之在 2015 年 6 月前后冲到新高。沪深 300 指数的调整于 2016 年 2 月前后结束,并在此后趋势性 修复,三个标的股价也于 2016 年 2 月前后见底。进一步考虑到基本面与政策端的影响:1)在牛市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即使宏观数据开 始走弱,政策介入依然会驱动估值行情,930 与 330 新政的推出后的走势即是案例,这 说明在牛市积极情绪下,当政策与基本面背离时,政策端驱动的估值提升权重更大。2) 而当大盘整体走弱、市场情绪弱化时,市场会更为谨慎,股价会随着地产与企业数据走 弱而回调,当地产数据改善、企业经营数据
4、趋势性修复时,股价整体见底。而在这一过 程中,政策催化同样会带来阶段性行情,例如 2015 年 9 月-2015 年 12 月。这一阶段,地产周期波动较大,在地产大幅下行期,市场担忧地产数据与企业经营数据 会持续性向下,因此政策介入并没有带来趋势扭转,当宏观政策地产数据企业 经营数据的传导链条走完,企业数据与地产数据有所改善以后,行情才开始触底反弹。2018 年复盘回顾2018 年市场走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2018 年 1 月底-4 月,大盘下 行,家装建材跑出相对收益。2)第二阶段:2018 年 4 月-7 月,大盘下行,家装建材标的前期走势分化。3)第三阶段:2018 年
5、 7 月-10 月,地产调控再加码,家装建材标的 整体性回撤。4)第四阶段:2018 年 10 月开始,政策转向带动情绪修复,家装建材标 的触底反弹。在这一轮中,地产周期波动收窄,去杠杆背景下市场对企业经营风险与成长持续性更为 关注。前期主要施加影响的去杠杆下的外部信用风险与融资压力在不同标的上反馈不同, 导致了 2018 年 4 月-7 月东方雨虹与伟星新材走势分化。后期主要施加影响的地产调控 加码则产生板块性影响,并在 2018 年 7 月-10 月表现的尤为明显。直至信用风险释放、 融资压力缓解、地产政策有所松动,家装建材标的与大盘共同迎来触底反弹。2020-2021 年复盘回顾2020
6、 年上半年板块在集中趋势与疫后刺激宽松推动下整体上涨,二线标的因具备更大 成长弹性表现更优;随后在三道红线与各地调控政策下板块整体回调,在外部风险暴露、 行业竞争加剧担忧等因素下,一线标的表现更稳健。进入 2021 年,前期基数效应等因 素下,地产数据向好,市场情绪有所提振。6 月以后板块整体回调,主要系: 层面, 地产调控持续高压,使得地产融资与销售均受到抑制,并快速传导至家装建材企业端, 其中需求传导下增速放缓,融资压力转嫁下现金流恶化。 层面:企业数据持续恶化, 增速放缓、现金流恶化、成本端承压,市场家装建材企业自身 的预期有所调整。在复盘寻找拐点的同时发现,在地产景气上行周期时,市场会
7、放大企业经营的 ,从而 给予更高的久期投资和估值溢价,而在地产景气下行时,又会放大总量下行对企业经营 影响的,估值中枢也随之大幅下行。在过去几轮周期中,家装建材股价的周期性很大 程度源于估值而非基本面。基于此,我们再次强调:1、商品房住宅并不等于建筑市场,同时未来存量的市场可能更大; 2、家装建材板块具备长期成长动力,家装建材企业在 2016 年以来的成长性是显著强于 2010-15 年的,但地产总量的扩张是放缓的,这源于行业格局的变化和龙头的战略引领 (差异化竞争+品类外延),加速集中仍是大势所趋。商品房住宅不等于建筑市场市场空间:存量建筑面积庞大,但翻新比例极低。若仅考虑城市和县城,则存量
8、建筑面 积约 890 亿平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为 440 亿平米,商业及服务用房约 86 亿平米, 办公用房、科研教育医疗用房、文化体育娱乐用房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约 70 亿 平米,厂房及建筑物约 168 亿平米,仓库约 26 亿平米。假设存量建筑的翻新比例为 1.5% (其中住宅翻新比例为 2%,其他建筑物翻新比例为 1%),则 2020 年新建建筑面积为 翻新建筑面积的 3 倍左右。这和我们通常统计的二手房需求占比 20-30%是匹配。若商品房住宅峰值过去,预计未来总建筑面积年均下滑区间在 0-5%。市场最担心的问 题是房地产住宅的高峰时代过去,我们进行极度悲观假设,2020-20
9、25 年商品房住宅面 积增速为-10%,则 2025 年房地产竣工面积或从 11.0 亿平米下降至 6.5 亿平米,累计 下滑 41%,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从 21%下降至 15%。但由于其他建筑面积相对平稳且 住宅翻新需求逐步增长,预计新建建筑面积从 39 亿平米下降至 30 亿平米,累计下滑约 23%;总建筑面积(含新建和翻新)从 52 亿平米下降至 44 亿平米,累计下滑约 17%。探寻家装板块长期成长动力集中依然大势所趋,行业龙头强者更强功能性差异决定了长期集中方向。基于消费属性、功能属性,建立起家装建材品类的四 象限图-无消费属性但功能性强的行业(防水卷材、外墙涂料、石膏板、五金)、消
10、费属 性较弱但功能性强的行业(室内管材、防水涂料)、消费属性较强且功能性较强的行业 (内墙涂料)、消费属性较强且功能性较弱的行业(瓷砖)。从长趋势看,消费者和开发 商都在追求产品升级,功能性差异则决定了长期集中的方向。走向集中依然是大势所趋。一方面看,地产集中度提升、地产集采比例提升、房企采购 联盟出现使得头部建材企业与大地产商合作日益密切,地产 B 端采购向头部集中趋势会 进一步延续。另一方面,随着家装建材龙头加快转型步伐、加大力度深耕小 B 与 C 端 市场,叠加大包、整装公司逐步成为趋势,大企业在小 B 与 C 端优势也将进一步显现。 总体来看,近年来头部家装建材企业在品牌、产品、渠道的
11、优势持续加强,在当前主要 家装建材子行业仍较为分散的背景下,走向集中依然是大势所趋。品类延伸与商业模式优化是更具久期的 1、品类延伸打开成长空间,提升抗周期能力综合性建材集团的诞生具备内在逻辑支撑,包括:1)渠道与客户具备协同:例如大 B 集采层面均面向大型房企进行销售,以及部分在小 B 采取直销和通过下游经销商销售的 企业,也可以挖掘客户需求进行多品类供应;2)产品使用工序具备协同:部分建材品 类产品配套使用或工序相邻,例如石膏板与龙骨、门窗五金与密封胶条、外墙保温材料 与水泥砂浆和外墙涂料、内墙防水涂料与 ppr 管材等;3)生产工艺与原材料具备协同: 例如建筑涂料与防水涂料均需要采购乳液
12、,石膏板与石膏砂浆共用相同的原材料(脱硫 石膏)与煅烧线,采购与生产均具备协同。总量下行阶段,外延业务可以一定程度抵御周期波动。以东方雨虹为例,在总量有所波 动并影响防水主业的情况下,公司依托防水主业,积极进行多元业务布局,着眼建筑建 材服务商,投资涉及非织造布、建筑节能、砂浆、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并在 2015 年 底成立民建公司进一步发力零售市场。经过 2010-2015 年的布局,公司建筑建材服务商 的多元业务矩阵初现。2、- 下,商业模式对成长持续性的影响更为凸显今年以来外部融资承压,家装建材企业经营质量普遍恶化。由于三道红线以及外部融资 收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地产融资整体承压,并将
13、压力传导到地产链上游,带动家装 建材企业现金流表现在半年报与三季报表现均显著弱于去年同期。其中,商业模式与渠 道结构是影响经营质量的核心因素:1)零散渠道更具优势:在承压之下,经营稳健、客户分散、渠道更偏 C 端的企业经营 质量明显更具优势,包括零售渠道占比较高的伟星新材、东鹏控股、兔宝宝,以零散经 销渠道为主的北新建材,以及虽然采取直销但更多面向小 B 客户的坚朗五金。2)大 B 渠道积极调整:面对外部压力,大 B 端地产集采占比较高的部分防水、涂料、 瓷砖等企业,在产业链议价能力短期无法质变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应收款的考核与管理、 提升市政与基建业务占比、提升经销渠道占比、主动选择优质客户、
14、通过第三方供应链 金融(商业银行、仟金顶)等方式,也一定程度提升着自身的经营质量与抗风险能力。当前如何看待家装建材板块政策底或现,景气尚需时。此前房企资金风险持续发酵,进而使得建材企业经营承压, 板块股价继续磨底中。我们认为经过本轮政策维稳的逐步兑现,板块底部或将日趋明确。 但考虑到当前的政策尚未形成合力,且银行和债券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也还需要过程, 部分房企信用风险的暴露并未根本性消除,基本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下行压力仍较大, 从而压制建材企业的短期基本面表现,预计四季度建材板块的经营仍面临一定压力。2 专精特新:新技术,新标准,新需求建材板块亦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他们作为隐形冠军,常年深耕细
15、分赛道,积累了较强 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在新技术、新标准、新需求的推动下,这些细分子行业在近年逐 步迎来了景气向上甚至是需求爆发。我们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 这样的发展趋势有望延续,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有望逐步从隐形冠军成长为优质龙头。碳纤维:新能源需求加速中国碳纤维需求量快速增长,增速领先全球。2015 年国内碳纤维需求量仅为 1.7 万吨, 仅五年就增长逾 3 倍,2020 年达到了 4.9 万吨,国内碳纤维需求实现连续 3 年超 30% 的增长,远超过全球市场增速。伴随下游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发展,中国或将成为全球主 要碳纤维消费国,碳纤维需求有大幅增长的空间。碳纤维在新能源领
16、域(风、光伏、氢)的需求迎来快速增长。体育需求在碳纤维的应用 构成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一直占据着下游应用的半壁江山,且需求量也保持着稳 步增长;航空航天虽然用量不高,但单价远超出其他领域,未来随着军工开支有望稳步 增长。随着近年来,碳纤维因其良好的性能可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的制造,光伏硅晶热 场材料(碳碳复材),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推广力度的加大,未来需求量或将迎来爆发,预 计中国碳纤维需求有望从 2020 年的约 5 万吨增至 2025 年的约 15 万吨。碳纤维行业迎来质变,替代应用将全面加速。首先,小丝束和大丝束碳纤维先后实现技 术突破,尤其是大丝束碳纤维的低成本优势,使得碳纤维在工业领域
17、规模放量成为可能; 其次,国内风光氢等新能源需求迎来快速增长,行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头部企业单位成 本下降显著,印证了技术突破和需求旺盛下供给曲线的下移。率先突破大丝束规模化生 产的吉林碳谷、工业应用起家的中复神鹰、军工并重发展的光威复材等有望充分受益, 未来大丝束碳纤维原丝领域或有望看到更多技术突破和企业崛起。此外,碳纤维复合材 料企业如金博股份、江苏奥盛、宏发新材、中材科技等也有望受益行业成长。玻璃纤维:受益于新基建需求增长需求恢复叠加供给约束,2022 年玻纤景气将持续。经历了 2020 年的供不应求和 2021 年的需求波动,当前玻纤供需步入紧平衡,尽管玻纤价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但我们判
18、 断 2022 年粗纱价格有望保持高位(电子布存压),主要源于供给有限增加背景下,下游 需求迎来边际改善,风电、热塑、电子三架马车同步往上。需求:玻纤纱是制造业需求的先行指标,风电需求压力将缓解。玻纤纱作为各类复合材 料的上游,其需求通常领先于下游需求,如风电纱需求领先装机约 1-2 个季度。去年风 电纱需求改善始于 2 季度,但国内风电装机高峰在下半年;今年风电纱需求承压主要在 2 季度,但风电装机承压主要在下半年。但今年以来招标数据较好,预计风电纱需求将 逐步回升。除持续景气的电子和热塑需求,风电需求迎来改善,三架马车有望同步往上。供给:复盘过去几年产能投放。2018 年为玻纤行业产能投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材行业 2022 年度 投资 策略 浮沉 之间 花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