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全委会议讲话】市委书记在枣庄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部署新型城镇化工作).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党委全委会议讲话】市委书记在枣庄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部署新型城镇化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委全委会议讲话】市委书记在枣庄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部署新型城镇化工作).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党委全委会议讲话】市委书记在枣庄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部署新型城镇化工作)在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0月12日根据录音整理)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研究部署新型城镇化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强大合力。这次会议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动议时间长。年初党代会把新型城镇化放在“三大战役”的首位。半年多来,我们一直在认真思考;近期又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目前时机比较成熟。二是会议规格高。把单项工作上升到全委会这个层面部署,乡镇的同志也来参加会议,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三是贯彻落实会。
2、9月25日,我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城市转型及棚户区改造座谈会。会上,李克强同志听取了我们的工作汇报,对枣庄城市转型工作尤其是棚户区改造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型城镇化作了重要指示;会后,我向省委作了专题汇报,这次全委会一并传达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新型城镇化是一项事关长远的大课题、大战略,这是认识问题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我们的现代化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标志,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马克思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也就是说,城镇化既是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也是过程和手段。中央、省委把城镇化作为推进现代化的重
3、大战略来部署、来推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在“十二五”规划中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都对城镇化分别做了重点阐述。近年来,中央始终在思考未来中国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中央的一系列指示中来寻找。其一,中央一直在强调,要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其二,在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其三,中央指出,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通过这一系列论述,可以看出我国现在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转方式调结构,二是扩大内需,三是统筹城乡。这是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三个重大问题,同时
4、也把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路径勾画出来,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立足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这些都是事关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总体低迷、外需减退并将长期化;国内产能过剩,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差距凸显的形势下,上述三个重大问题靠什么解决?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这个路径呼之欲出。李克强同志在求是杂志上连续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城镇化是一个事关长远的大战略,要放在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来思考。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
5、形势下,研讨城镇化科学发展问题十分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审时度势,认识到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首先,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最大的内需是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也在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既能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从投资看,城镇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重点领域,2011年,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70.6%,全省是81.5%、全国是82.3%,抓住了城镇投资,就是抓住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牛鼻子”。据测算,小城镇每建成1平方公里,可带动基础设施投资2亿元,县城大约4亿元,滕州6亿元,枣庄新城8亿元,济南15亿元。从小城镇到县城再到地级市、大城市,对投资的拉动依次递增。另有
6、资料表明,把1个农民变市民,可带动各类投入25万元。从消费看,城镇消费是全社会消费的大头,我市镇以上消费占比为75%,农村占比为25%,城镇消费是农村消费的3倍。据测算,城镇人口每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上升1.2个百分点,直接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因此,扩大内需的基点必须放在投资和消费上,而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我们要兼顾当前,立足长远。其次,新型城镇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地少人多是我们的国情,土地已成为影响区域发展最稀缺的要素资源。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资本、土地等,目前我们的生态承载能力已经到了极限,特别是土地紧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关键瓶颈。加快转变经济发
7、展方式,就是要实现集约发展,而集约利用最充分的体现是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把各类资源要素聚集到一个载体,进行合理配置,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比如日本,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分别只有我国的10%和4%,却创造了和我们差不多的经济总量,走的就是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像日本东京、大阪等城市群,人口那么多,土地那么少,但城镇化率那么高,生态环境那么好。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第三,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的根本途径。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城乡统筹要做的大文章。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城乡统筹的过程,也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棚户区改造的过程就是消除城市二元结构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新枣庄”的重要内
8、容。无城统不起乡,城小也统不起乡;有多大的城,就能统多大的乡;有怎样的城镇格局,就有怎样的城乡统筹发展效果。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就是解决上述三大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扩内需、促转型、惠民生的动力所在。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水平。县域经济发展,实质上也是一个加快城镇化的过程。没有城镇的带动,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充分说明新型城镇化是一项事关长远的大战略。在市十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纵深推进“三大战役”,并把新型城镇化放在了首位,明确了建设“幸福新枣庄”的
9、任务和目标,这表明我们和中央、省委的精神是吻合的、一致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和以往的城镇化道路不同,没有先例可循,即使有借鉴参考的地方,也绝不能照搬照抄。因此,新型城镇化又是一个大课题。我们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就是要解决“城镇在哪里发展、构建什么样的城镇体系;产业在哪里布局、布局什么样的产业;人在哪里住、住什么样的环境”这一紧迫的重大问题。之所以重大,因为新型城镇化是大战略、大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会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之所以紧迫,因为现在枣庄的城镇建设包括农村社区建设步伐都在加快,但新型城镇化和传统的城镇化
10、究竟有什么不同,对这个问题必须研究透,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否则就会影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新型城镇化,“新”在三个方面:其一,新在协调发展上。过去那种城市归城市、工业归工业、农业归农业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现在新型城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能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找准“短板”在哪里,认清主攻目标,然后瞄准目标补齐“短板”,从而使发展协调起来。其二,新在要素集约上。过去的城镇化,以牺牲农地、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浪费资源、成本过高。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还能允许这种发展观念,因为那时还有空间。现在的新型城镇化,粗放发展的模式
11、难以为继,只能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发展之路。其三,新在城乡统筹上。过去的城镇化,指的就是城镇建设,不包括农村。现在的新型城镇化,“化”得是农民,没有农民的参与,就是不完整的城镇化,只能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二元结构,实现农民进城、农业发展、农村面貌改变。对枣庄而言,新型城镇化的主力军就是区(市)和乡镇(街道)。我们召开这次市委全委扩大会议,把各区(市)委书记、区(市)长,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请来,学习传达上级精神。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推动好新型城镇化。各部门也要支持好、服务好新型城镇化,这事关枣庄未来的发展。二、以新型城镇
12、化为引领,纵深推进“三大战役”,走“三化”协调发展的城市转型之路,建设“幸福新枣庄”,这是路径问题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我们在党代会上已经做了全面部署,大家要抓好落实。抓工作的过程也是找差距、找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少讲成绩、多找差距。下面,围绕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强调三个方面。(一)加快构建具有枣庄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要遵循规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构建功能完备、承载能力强的现代城镇体系。遵循规律,就是要讲究科学理性;因地制宜,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就是要突出鲁南地域特征、文化特色、自然禀赋,避免千城一面、千镇一面、千村一面。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
13、年,我市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1至9月,城镇化率只提高了0.8个百分点,距离年度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况且单纯的城镇化率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地方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是一个概念,城镇化水平是更高的要求。具备较高的城镇化水平,我们还任重道远。要站在新型城镇化引领的高度,抓紧制定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坚持科学规划。规划是前提、是第一资源,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没有好的规划,再好的工作措施都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这就好比一群好的项目,如果不按规划布局,就不可能实现集约发展,产生不了最大的效益;好比单座楼房建得很漂亮,
14、但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只是简单地把很多楼房摆放在一起,就会杂乱无章。与新型城镇化引领的要求相比,我们的规划还有不少差距: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衔接不够;各项专项规划,像产业规划、商业规划、控制性详规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小城镇规划基本没有,普遍存在“一条路、两排房”问题,已制定的规划水平也不高;对组团型城市规划做了一些研究,但对城市群、城镇带的规划几乎是空白。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城市建设、城镇发展,要重点研究好城市群、城镇带的规划。从整体资源集约利用的角度来看,镇村规划是当前我市规划最大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土地稀缺,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被粗放式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例子
15、比比皆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镇村建设亟需搞好规划。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我们常讲,对企业的研究,比对政府工作的研究难;对城市发展的研究,比对企业的研究还难。企业只研究“市”,而城市发展需要研究“造城”与“造市”;需要研究城镇带如何建设、交通路网如何铺设;需要研究居住与商业、人口与消费、产业与就业、生态环境与城市承载力的关系;需要研究城镇合理的规模有多大、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必须先吃透才能作出决策、制定规划。否则,越快越容易出问题。下一步,要围绕枣庄组团城市特点和各区(市)定位,聘请高水平专家进行规划,科学编制,合理布局,多留精品,少留遗憾。做
16、规划需要投入,市、区两级要预留经费,规划方面投入多一点,后续的浪费就会少很多,这笔账非常合算。这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规划是刚性的,各级必须坚决执行,否则新型城镇化就没有基础,“万丈高楼”无法平地而起。三是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对我市而言,有中心城区、区(市)驻地、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都有做大、做强、做优的问题,做大就是规模要大,有带动力;做强就是要有产业支撑,有生态、基础设施等承载力;做优就是布局要科学、合理、集约。其一,做大中心城区,“三区合一”是不二选择。前一段时间,“三区合一”迈出了可喜一步,效果初步显现。但与新型城镇化引领、“大新城”的带动相比,许多方面有待加强、完善
17、、提高甚至改革。比如,上升到辐射带动枣庄发展的高度来看,“大新城”建设上的差距还不小,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产业功能定位还需要进一步凸显。特别是改革是不是已经到位?三区职能是不是按照要求更加明确?高新区的“产业立区”工作进展如何?薛城区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得怎么样?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审视。“三区合一”要上升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高度加以推进,而不是一合了之。中心城区是推动枣庄新型城镇化的引擎,辐射带动能力最大。中心城区迈出一步,相当于县城和小城镇迈出两步、三步甚至更多,所以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能走多快就走多快。其二,做强区(市)驻地,棚改是突破口。前几年,我们的棚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治、经济、社会效益
18、开始彰显。由于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有些同志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认为棚改属于“截长补短”,投入不少、产出不多,对经济的贡献有限,只是民生工程。这样的认识落后了。棚改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李克强同志在国务院城市转型及棚户区改造座谈会上指出,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的带动力最强,然后是县城、中心镇、镇。对资源型城市来说,城市建设最大的短板、主要的矛盾,就是棚户区改造。我们棚改的经验做法,在会上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予以头版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棚改既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公共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坚持“造城”与“造市”相结合,创造了商业空间,促进了
19、产业发展,带动了就业,实现了政府和老百姓、企业和商家持续受益,更是一项发展工程。对棚改的标准,过去上级要求连片开发面积不低于3000平米;下一步国家很有可能降到1000平米,我们的任务将会更重。被动地干,把棚改当作民生工程,效果就有限;但如果当作发展工程,像台儿庄古城,市中的二手车市场,滕州的干杂海货市场、伦达商贸城,山亭的TOD城市综合体等,既拉动了服务业、促进了就业,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名利双收”。棚改工作不是认识问题,而是能力问题。这几年的棚改中,大家都下了力气,“顶着头皮拆”,很不容易。回头看,当时不拆迁现在就更难,特别是新的拆迁条例出台后难度更大、代价更高。但实事求是地讲,与上级
20、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棚改工作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前段时间,由于没有完成任务,市委、市政府专门向省里作了检讨。棚改的落后,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原因。以薛城为例,棚改任务在全市完成最好,他们很好地处理了“造城”与“造市”的关系,既作为民生工程,也作为发展工程,用2.4个亿的静态资金,撬动了80个亿的动态资金,带动了300多个亿的综合投入。同时,棚改带动了薛城的发展。前几年,薛城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落到谷底,在2009年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上,我用了一个“赶”字给薛城提要求;三年后,薛城通过棚改实现了改天换地、脱胎换骨的变化,过去12层以上高楼基本没有,现在有389栋,今年的观摩会考核位居全市第2位。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委全委会议讲话 党委 会议 讲话 市委书记 枣庄 市委 三次 全体 扩大 部署 新型 城镇 化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5357121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