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都科技研究报告:AI应用加速落地_智慧+步入收获期.docx
《佳都科技研究报告:AI应用加速落地_智慧+步入收获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佳都科技研究报告:AI应用加速落地_智慧+步入收获期.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佳都科技研究报告:AI应用加速落地_智慧+步入收获期1 业务领域积淀深厚,产业链爬升创造业绩拐点1.1 发力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创新解决方案深耕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行业积淀打造竞争优势。公司较早进入智慧城市与轨道 交通业务,有大量成功项目案例。在智慧城市方面,公司 2010 年进入公共安防领域, 利用智能识别、海量存储搜索引擎等自主研发的核心科技建立视频监控平台。目前公司 已落地项目覆盖 17 个省份 40 多个城市,包括广东公安云视频工程、山东青岛南区 “天网工程”等。在智慧交通方面,股东佳都集团于 2001 年起已在新加坡开展轨道交 通业务,公司于 2012 年承接了轨道交通业务,提供屏蔽门
2、系统、地铁监控系统、地铁 视频分析系统等产品。目前公司已在成都、广州、长沙等城市落地地铁全线路解决方案。持续向上提升产业链位置,布局全国市场推出成熟解决方案。公司按业务类型发展 分为三个阶段: 1)分销业务期(1992-2007):公司于 1992 年成立,主营业务为电子 终端代理分销,于 2001 年在新加坡上市。 2)集成业务期(2008-2014):2008 年起, 公司收购新太科技,将业务重点转移到系统集成服务中。2010 年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确立主营业务发展布局。2013 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通过收购新科佳都等公司拓展了 智能化轨道交通业务。3)智能业务期(2015-2021):2
3、015 年起,公司切入人工智能 业务,注重提供自研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于 2016 年通过投资并购完善产业和技术布 局,壮大了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视频图像大数据等领域的实力。公司 拓展全国市场,在数十个城市实现项目落地。强调自研产品,增强公司利润的可增长性。 公司业务持续沿产业链爬升,目前已经可以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完整自研解决方案。公司深耕人工智能领域,解决方案不断创新发展。公司主要有智能化轨道交通、智 慧城市、ICT 三大业务线,具体来看:1)智慧轨道交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对车站开展智慧系统建设。主要功能包括自动化售检票、站台门、监控系统、轨道交通 通信系统;2)智慧城
4、市以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云服务为核心技术搭建大数据平台以实现 城市可视化管理,产品涵盖公安监控视频平台、可实现车辆查询和轨迹检测的道路卡口大数据平台等;3)ICT 业务服务于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包括网络及云计算产品与服务、 IT 综合服务两部分。公司未来业务重点聚焦于以智慧城市和轨交为主的 AI 技术的落地 场景,2018 年公司发行 8.75 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为期三年的城市视觉感知系 统及智能终端项目和轨道交通大数据平台及智能装备项目建设。我们认为,公司募集资 金的投向立足于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对公司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1.2 股权结构稳定,战略投资壮大“智能+”产业共同体创始人为第一大股
5、东,股权结构稳定。截至 2021 年第三季度,最大股东为公司创 始人刘伟,直接持股 3.85%,通过佳都集团有限公司与堆龙佳都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 所有权间接持股 14.71%,合计控制 18.56%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前十 大股东持股量合计 32.57%。公司数次推出股票激励计划,与员工共享发展红利。加大业务协同领域的投资,壮大“智能+”产业共同体。一方面,公司在已有数十 年技术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投资在机器视觉、轨道交通等与公司业务协同且具有竞 争力的公司,并充分发挥自身在这些领域与所投资公司的协同效应,如公司联合其控股 子公司、智能交通行业引领者方纬科技率先创造性的提出了 I
6、DPS 交通大脑;另一方面, 持续战略投资以壮大“智能+”产业共同体。2021 年公司投资了大数据存储和处理平台 软件提供商睿帆科技,这将加速公司在轨道交通、公安等领域解决方案的落地。我们认 为,随着公司投资参股其他公司数量的增加,公司会加速技术积累,构建更全面的“智 能+”产业共同体,增强不同业务之间的联动性,加速公司横纵双向的发展。1.3 多位复合型背景高管领路,股权激励绑定核心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与管理型人才共组高管团队,且多人具有复合型背景。多位高管具有工 科学位。公司董事长刘伟先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应用力学系,为高级工程师。高级副总裁 李德纮先生为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暨
7、环境工程学系终身长聘教 授。李德纮先生同时担任多所国内顶级大学顾问教授,研究方向对口公司战略布局。此 外,公司部分高管具有工科与金融混合背景,并兼具技术人员与公司管理经历。高级副 总裁熊剑锋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同时获得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 理硕士学位。高级副总裁石立阳兼具工程师与销售总监从业经历。积极推动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激励计划绑定优秀人才。为吸引和留住人才,调动核 心团队积极性,公司多次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激励计划。2014 年公司授予激励对 象 2200 万份股票期权,2017 年与 2019 年分别授予限制性股票 2100 万股,3190 万股, 解除限售条件与公司
8、营业收入、净利润挂钩。2021 年公司再次推出股票激励计划,向 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共 414 人授予 3010 万份限售股(占总股本比例为 1.74%),授予价格为 4.02 元,以营业收入增长率为指标分三阶段解除限售。我们认为本 次股权激励在保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的同时,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1.4 业绩迎拐点实现高增,毛利率持续优化营收迎来拐点实现高增,归母净利润增速加快。营收方面,2016 年至 2019 年,公 司营业收入由 28.5 亿元增长至 50.1 亿元,CAGR 为 21%。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 36% 增速,迎来业绩拐点。主要原因系:1)201
9、6 年至 2018 年公司处于“规模发展期”战略 阶段,这一时期内规模大幅增长;2)2019 年至 2021 年公司处于“创新发展期”战略阶 段,自研产品在项目中的占比逐渐提高,沿产业链爬升;3)2021Q3 营收大幅增长主要 系轨道交通项目进入规模交付阶段,业绩得以兑现。净利润方面,2016 至 2019 年,公 司归母净利润由 1.1 亿元增长至 6.8 亿元,CAGR 为 84.7%,2021Q3 归母净利润实现 268% 的高增,主要系:1)公司持续推动“大项目+核心自主产品”的业务模式,加大自主 核心产品占比;2)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毛利的智能业务产品线增长迅猛,业务结构不断 优化。其中
10、 2019 年归母净利润较上一年有大幅增长主要系投资云从科技收益所得。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设立经营平台助力市场拓展。分业务来看: 1)智能化产品线 依托多个拳头产品成为增长最快的产品线,营收从 2018 年的 2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4 亿元;2)轨道交通和智慧城市业务占比下降,主要系疫情影响所致;3) ICT 是公司 的主要营收来源,营收占比从 2018 年的 37%增长至 2020 年的 54%。分地区来看,公司目前营收以南方地区为主,2016 年至 2020 年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以上均在 65%以 上。随着公司在广州、中南、西部等地区域经营平台的设立,公司的业务有望在其它地 区进一
11、步推广。我们认为,一方面,公司加大在大项目中自主研发的智能化产品的导入,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其它地区业务的拓展也将导致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大。综合毛利率不断优化,行业智能化产品线毛利率达 55%。公司近四年的毛利率不 断优化,由 2017 年的 13.6%增加至 2020 年的 15.9%,但 ICT 业务主要为集成项目, 未涉及研发,且该领域较为成熟,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因此毛利率较低;而 ICT 以外的业务涉及公司自主研发,去除 ICT 业务之后公司近四年的毛利率优化更加明显, 从 2017 年的 16.2%增长至 2020 年的 26.5%,这主要系:1)注重在相关行业解决方
12、案中导入毛利率较高的自研产品,通过高毛利产品占比的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的提升; 2)有选择地承接项目,主动减少对与自研产品占比较小的项目的承接;3)规模效应 凸显,单位产品成本压缩。运营能力逐步提升,费用率较为稳定。1)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率逐渐下降,由 2016 年的 6%下降至 2021Q3 的 3%,一是因为公司加强对销售费用的管控,二是相关 收入准则、政策调整所致。2)管理费用:2016 年至 2019 年公司的管理费用率逐年下 降,而 2020 年至今增长之后保持稳定,这主要系公司引进中高端人才及股权激励加速 行权所致。研发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研发费用率和研发人员数量均保持增长。从研发费用
13、率来 看,2018 年至 2020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3%/4%,其中,公司高度重视自研 产品研发投入,去除 ICT 业务后的研发费用占比快速提升,由 2018 年的 3%增加至 2020 年的 9%。从研发人员来看,研发人员不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占比均在逐年增 长。这主要系因为公司注重自主研发、重视自研产品的迭代升级以及智慧城市、轨道交 通解决方案的创新,为此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并不断引进海内外知名院校硕士、博 士共组技术团队。2 乘 AI 应用之风,“智慧+”业务有望迎来爆发AI 算法优势巨大,促进轨道交通与智慧城市技术升级。随着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 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传
14、统算法处理数据的能力已不能满足大量数据处理需求。以 深度学习为代表的 AI 算法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好,能够有效加强复杂环境下图像识别 精度,增强数据处理与模拟能力,能有效升级轨道交通业务中的人脸识别、无感支付、 应急情况模拟等功能以及智慧城市监控图像识别、道路交通信息数据模拟等功能。2.1 AI 赋能轨交蓬勃发展,自研产品卡位数智化升级需求2.1.1 行业:轨道交通需求尚存,智慧化引领发展新态势我国与发达国家间城镇化率差距尚存,稳步提升促使交通需求持续释放。目前,全 球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基本已达到 80%左右,例如美国 2020 年的城镇化率为 83%, 日本为 92%。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15、2020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 63.9%,与发达国 家相比仍有约 20%的差距。这一方面显示我国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率仍有较 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未来政府有望持续在城镇化建设加大投入。我们认为,城镇化 的步伐之中蕴含了大量的轨道交通需求,其有望加速货运、通勤等多种交通需求的释放。政策加持助推轨道交通发展,智慧化需求有望加速释放。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重 要组成部分,而轨道交通行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快速发 展。为此,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引导并支持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2016 年至今相 继出台了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 知
16、等相关政策文件以明确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其中,2020 年发布的中国城市轨 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分两个阶段打造中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到 2025 年,中国跻身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行列;到 2035 年,中国进入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 家前列并乘势领跑发展潮流。运营里程高速增长,科技赋能轨道交通加速升级。一方面,截至 2020 年,中国累 计运营线路总长度 7969.7 公里,位居全球第一。但在运营组织的智能化、信息资源的 共享度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我国智慧轨 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其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101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32
17、7 亿元, 年增速均在 20%以上。轨道智慧化能够提高轨道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决策支持能 力,如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列车高效运营,在异常情况下能快速整合多方信息,减少损失, 助力地铁业主实现降本增效。我们认为,研发并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智慧轨交, 从而实现城轨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且随着地铁云、交互 式客服等应用的落地,轨道交通智慧化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2.1.2 公司:AI 助现有应用场景下的产品更新升级,智慧轨交厚积薄发六大产品线共筑轨交业务,自研产品占比提升为未来发展树信心。公司轨道交通业 务为向地铁、有轨电车等场景提供智能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助力公司客户科学决策
18、、提 高地铁运营效率。目前,轨道交通业务主要有六大产品和解决方案,分别是智慧车站、 智慧地铁大脑华佳 Mos、AFC 自动售检票系统、PSD 站台门系统、ISCS 综合监控系 统和 CBN 通信系统,现已在广州、武汉、天津等 23 座城市累计完成数十条地铁智能 化项目交付。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更多自研产品导入到相关解决方案以及公司在列车调 度匹配、故障检测等领域算法能力的提升,公司有望进一步提高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 力,从而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以 A.I. 实现精准便捷安全的乘客服务,智慧车站开启轨道交通新时代。“智慧车站” 通过在感知阶段、分析阶段和决策阶段应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
19、然语言处理等 AI 技术,对地铁车站中的 AFC 自动售检票系统、PSD 站台门系统、ISCS 综合监控系统 等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从而成为集“刷脸”进站、交互式客服、智能安检、全息站控 等智慧应用于一体的地铁线路。2019 年 9 月,全球首个 A.I.智慧车站即广州地铁 21 号线天河智慧城示范站正式落地,这标志着新时代广州地铁建设的启航。我们认为,广州 智慧车站的建立将为中国其他城市智慧地铁站的建设提供样本,轨道交通向“数字化” 和“智能化”方向迈出了新的一步。“华佳 Mos 地铁智慧大脑”助力地铁各业务融合,实现降本增效。“华佳 Mos 地 铁智慧大脑”是基于地铁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新兴
20、信息技术搭建的支持迭代开发、生态 开放的智慧城轨运行平台,通过提供客流分析、智能调度、故障预测等应用,全面实现 城轨智能运行系统资源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知识融合,进而实现业务融合,从 而助力轨道交通场景实现降本增效。目前,“华佳 Mos 地铁智慧大脑”已在广州地铁落 地应用。我们认为,“华佳 Mos 地铁智慧大脑”系列产品的试点落地,将加速其它地 区市场的推进,也为轨道交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法和地铁大数据资源。2.2 AI 助力智慧城市加速落地, 多细分领域困难迎刃而解2.2.1 行业:由点及面,智慧城市加速落地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 2000 年-20
21、20 年城镇人口 逐渐增加, 2011 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2020 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 重达到了 63.9%。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城市治理、城市安防、城市交通等面临巨 大的挑战,如职住分离导致通勤时长不断增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下创造更高的效率、 更适合居住的城市环境成为当前城市管理亟需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 能、区块链、5G 等技术的不断迭代成熟能够为城市建设带来新的动能,因此,智慧城 市应运而生。我们认为,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多,城市经济将有显著的发展潜力,与 此同时,将会对城市交通、城市治理、城市安防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国家政策助推智慧城市建设落地。
22、智慧城市概念于 2018 年被提出,国家高度重视 智慧城市的发展,于 2014 年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这意味 着智慧城市成为我国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最近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的通知提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10%的目标。其中, 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 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也在政策的支持下持续开展,自 2013 年开展 首批试点工作至 2020 年,已有 900 多个智慧城市试点。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 推动下,智慧城市有望快速发展。市场规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研究 报告 AI 应用 加速 落地 智慧 步入 收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