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212956.pdf





《《示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21295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212956.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年级 五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爱国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包含 3 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 1 篇略读课文小岛,以及“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和“语文园地”。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所选的 4 篇课文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学生在阅读这组课文时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应用。本单元的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语文园地”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抄写
2、、背诵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积累。1.会写“祭、乃”等 30 个字;会认“乃、熏”等 32 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哼”;会认读“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 23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4.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应用。1.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1、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的需要有目的地查找资料,运用资料要讲究时机,使用资料要有针对性,用在学生学习需要的地方。如,理解有困惑需要解决处、课文简略需要扩充处、情感体验需要加深处。要避免喧宾夺主。
3、2、本单位的课文都富有思想教育意义,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体会、说感受,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3、本单元的课文感情充沛,适合学生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蕴藏的思想感情,也是本单元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示儿是诗人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给儿子写的绝笔信。前两句突出一个“悲”字,“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意思是说“我本来知道,我死后
4、人间的一切和我无关了”,“但”字使意思一转,指出唯有一事不空,那就是“不见九州同”。诗人临终前悲伤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统一。题临安邸是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前句中“山”、“楼”两个叠词的运用,让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仿佛出现在眼前,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己亥杂事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写的一组诗,共 315 首,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诗的大意是: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1.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的叙述口吻写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
5、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2.学习目标确定 1.教学时,先简介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为理解诗歌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做好铺垫。2.在反复的吟诵、朗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歌的表达特点。3.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的语言训练。3.学习重点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示儿。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怀。4.学习评价设计 1、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2、能认真倾听,理解理解别人的思路。3、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示儿 题临安邸)2.指两名学生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相同: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2.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不同
7、:1.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无限愤慨。学生活动 1 1、能正确、通顺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2.示儿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题临安邸则是借景抒情。活动意图说明:让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韵味。当学生读通、读顺了古诗,对古诗也有初步的了解后,这时的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又可以为后面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做铺垫。环节二:(一)学习示儿。师:同学们,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1.了解作者及背景: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
8、学家、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2.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提示:“示”的意思是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活动 2 1、借助注解,一行一行地解读:诗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2、想象陆游弥留之际只能对儿子们说什么?3、小组讨论:陆游遗愿是什么?4、有感情朗读古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借助注解,一行一行地解读:诗人临终前对儿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 优秀 教案 21295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