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讯传媒研究报告:高铁媒体展现成长性_裸眼3D大屏打开新空间.docx





《兆讯传媒研究报告:高铁媒体展现成长性_裸眼3D大屏打开新空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兆讯传媒研究报告:高铁媒体展现成长性_裸眼3D大屏打开新空间.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兆讯传媒研究报告:高铁媒体展现成长性_裸眼3D大屏打开新空间一、顺应高铁发展浪潮,深耕细作铸就行业龙头兆讯传媒成立于2007年,主营业务为高铁数字媒体资源的开发、运营和广告发布。 公司作为国内高铁传媒领域龙头,在铁路媒体领域深耕多年,通过中长期协议锁定 客流最密集的候车区域,自主安装数字媒体设备,建成了一张覆盖全国多层次、多 区域的自有高铁数字媒体网络,并不断升级优化,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数字媒体广告 发布服务。公司目前已与国内18家铁路局集团中的17家铁路局集团签署了媒体资源 使用协议;已建成覆盖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年触达客流量超过10亿人次的自有高 铁数字媒体网络。截止21年末,公司已签约铁
2、路客运站558个,开通运营铁路客运站 432个,其中90%以上属于高铁站(含动车),运营5607块数字媒体屏幕,为高铁数 字媒体广告行业中媒体资源覆盖最广泛的数字媒体运营商之一。(一)发展历程:把握高铁建设历史机遇,先发优势显著公司成立于2007年,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和敏锐商业判断,在高铁发展早期便着手建 设覆盖全国的高铁站点媒体资源网络,先发优势明显,资源壁垒不断加强。回顾公 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7年2008年底):发展媒体资源网络,深耕铁路全网布局 兆讯传媒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建设铁路客运站数字媒体网络,并迅速完 成全国主要铁路客运站的布局。
3、2008年,兆讯引进数字化媒体刷屏机/LCD电视入驻 高铁站,也是首家将数字化媒体刷屏机引入高铁站的公司。同时,兆讯与上海局、广 州局、北京局等10个铁路局建立合作,完成了全国重点车站的媒体基本布局。2.第二阶段(2008年2016年):完成广告主教育,打造高铁媒体场景营销概念 2008年8月,国内首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通车,高铁时代来临,兆讯正式进入高铁媒 体领域,通过签约京津城际线、京沪线、哈尔滨-大庆线、京广线等高铁线路,逐步 将覆盖站点由普通站点为主优化至高铁站点为主。兆讯在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起 步时期,即着手布局高铁数字媒体资源网络,与各铁路局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 础。同时为了巩固
4、资源网络壁垒,兆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获取媒体资源。2011年, 兆讯股份制公司成立,并开通运营落地式数码刷屏机。根据招股书信息,2012年兆讯为了进行运营模式创新,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立体化营 销策略,建立了10个分支机构,车站媒体网络覆盖全国,数字媒体数量突破1000台。 在2016年进一步打造高铁媒体场景营销概念,媒体点位突破8000台。根据当时的客 户群体类别,聚焦食品饮料、日用消费品等行业广告主。此阶段兆讯持续深耕铁路 运营模式,从立体化营销策略到高铁媒体场景营销概念,在不断增加媒体点位的同 时,逐渐完善铁路媒体的传播渠道和推广网络。3.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加大高铁数字传媒认可度,加
5、速数字媒体设备优化升 级 2018年兆讯传媒并入上市公司联美控股,并继续扩大高铁站的媒体设备占比。2019 年兆讯开启设备升级计划,进入媒体数字2.0时代,媒体类型由视频机到刷屏机、屏 幕尺寸由42寸到110寸,广告视觉冲击力增强,广告价值增大;并致力于打通线上线 下,强化数字化能力,推进高铁站平台和媒体的全方位升级。 随着高铁数字媒体的传播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认可,兆讯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 兆讯传媒品牌的知名度,广告客户行业逐渐丰富和多元,珠宝、地产、汽车、互联网 等行业相继涌入,兆讯意识到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是重中之重。2022年兆讯传 媒作为高铁传媒龙头在创业板独立上市。(报告来源:未
6、来智库)(二)业务模式:签约高铁媒体资源,提供数字化广告发布业务公司目前销售收入全部来自广告发布业务,销售模式分为广告主和广告代理模式。 公司不参与广告内容的制作,针对客户的两种销售模式均采取直接销售的方式。对 于客户的不同需求,公司推出了定制套餐、区域套餐、线路套餐和全国套餐。公司在 不同套餐刊例价的基础上,还会根据客户重要性程度、合作期限、广告投放额度、投 放站点、投放季节性等因素在刊例价基础上给予一定折扣率。公司采购内容主要包括媒体资源采购和媒体设备采购。公司与国内各铁路局集团拥 有着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与各铁路局集团控制的广告传媒公司进行洽谈和参 与招投标达成合作意向,进而签署中长
7、期协议并支付媒体资源使用费(占地费)。公 司早期签署的媒体资源合同期限以6-10年为主,2018年以来新签的合同期限以3年 为主。公司主要采用招标的方式采购数码刷屏机、电视视频机和LED大屏等媒体设 备。公司广告的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数码刷屏机广告、电视视频机广告和LED大屏广告。 公司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将数字媒体设备联网,进行数字化远程管控,为客户提供精 准化、个性化、灵活多样的一键式广告发布服务。公司在2018年左右开启数字媒体 设备升级计划,进入媒体数字2.0时代,开始推进平台和媒体的全方位升级。在不同 媒体设备中,数码刷屏机具有大尺寸、强视觉冲击等优点,公司持续增加数码刷屏 机数量。(三)组
8、织结构:控股股东实力雄厚,高管团队经验及资源丰富公司股权架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苏氏五人。公司控股股东为联美量子股份有限公 司,直接持有公司74.25%的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沈阳华新联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持有公司0.75%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苏壮强、苏素玉等苏氏五人,其为亲属关 系,并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苏氏五人在酒水、地产、日用消费品等行业均有业务布 局,管理及经营经验丰富。公司的业务拓展和收入增长对关联企业的依赖性较低, 2019年-2021年剔除关联企业收入后的总收入仍实现了13%、8%、29%的增长。公司高管团队行业经验丰富,中高端品牌客户资源丰富。公司现任总经理冯中华曾 任我国头部
9、航空媒体运营航美传媒集团首席运营官、总裁、首席执行官。冯总于2022 年4月开始任兆讯传媒总经理,后续有望为公司引入中高端品牌客户,进一步优化客 户结构,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公司高管团队各司其职,都具有与其职位相对应的专 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公司员工结构中营销人员占比较高。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员工人数336人, 营销人员178人,占比53%;营运人员75人,占比22%;行政管理人员31人,占比9%; 技术人员43人,占比13%;财务人员9人,占比3%。IPO募集资金主要投向运营站点数字媒体建设及营销中心建设项目,超募资金部分 拟投降户外裸眼3D大屏。公司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主营
10、业务相关的项目:(1)运营站点数字媒体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为7.95亿元;(2)营销中心建设项目,投资 规模为0.88亿元;(3)运营总部及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为2.97亿元;(4)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规模为1.2亿元;(5)使用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 资规模为1.8亿元。此次IPO实际募资总额为19.94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实际募 资净额为19.04亿元,扣除以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后,公司超募6.03亿元。公司在2022年5月31日公告拟在省会及以上城市通过自建和代理方式取得15块户外 裸眼3D高清大屏,预计项目投资总额为4.21亿元,拟使用超募资金2.5亿元,其中拟
11、 使用超募资金5,000万元向实施主体实缴出资,同时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在投资额度 内拟使用超募资金2.0亿元以无息借款方式投入,借款期限至该项目实施完毕。(四)财务情况:疫情之下营收逆势增长,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强疫情下收入保持强韧性,盈利能力强;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 为6.19亿元,同比增长26.8%。22Q1营业收入实现1.68亿元,同比增长35%。2020 年以来,疫情影响下高铁站客流量出现大幅降低,但公司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主要由于公司客户大部分为长期客户,合作稳定,疫情带来短期客流量减少情况下, 大部分客户依然正常执行协议。另外公司全国套餐和定制套餐贡献收入
12、占比较大, 局部区域疫情不会对整体产生较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强,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1亿元,22Q1实现归母净利0.6亿,同比增长15.2%。资源壁垒深厚,毛利率及净利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期间费用率总体稳定。2021年 毛利率为59.5%,22Q1毛利率小幅提升至61.2%。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主要由于公 司拥有的覆盖全国高铁站的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壁垒深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 公司2021年净利润率为38.9%,22Q1略微下降至35.7%,整体维持较高水平。费用 率方面,2020年、2021年和22Q1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1.7%、12.7%和18.1%。公司
13、 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并略有下降趋势。2020年、2021年和22Q1管 理费用率分别为2.5%、2.7%和2.5%。2020年、2021年和22Q1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5%、1.9%和1.4%。随着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费用端规模效应显现。成本端拆解来看,主要为运营和维护高铁数字媒体网络产生的费用,具体包括媒体 资源使用费、媒体设备折旧费、人工成本、电费和其他运营成本,其中媒体资源使用 费为主要组成部分,2019-2021年分别占营业成本的78.0%、80.8%和83.2%。公司 营业成本的增长主要由于公司签约站点数量增长,以及高铁人流量增长、媒体价值 认可度提升等因素带来站
14、点采购价格上涨。现金流来看,经营性现金流稳健。2019- 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82、2.28和4.41亿元。二、数字户外广告空间广阔,高铁媒体价值凸显(一)广告行业增长空间可期,数字户外广告备受青睐国内广告行业经营额持续增长,占GDP比重对比发达国家仍有有望继续提升。根据 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2009年中国 广告市场的经营额为2041亿元,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10167.9亿元。广告经营额 /GDP从2009年的0.6%提升至2021年的0.9%。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 发达国家的广告营业额占其GDP的比重约为2%左
15、右,其中美国为2.5%,日本为1.6%。 我国广告营业额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未来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国 家对广告行业政策扶持及规范力度加强背景下,我国广告业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广告营销产业链中,兆讯传媒处于广告媒介中的数字户外媒体。房地产、汽车、互 联网、食品饮料等各行业广告主,通过与广告公司合作或直接向广告媒介购买版面 或时段两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广告媒介按照不同媒介载体可分为以电视媒体、 广播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其中数字媒体包含互联网媒体以及数字户外 媒体等。数字户外广告媒介有以兆讯传媒为代表的交通媒体和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 生活圈媒体。(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户外广
16、告场景化、无线延展性和强制性特征赋予其独有的传播价值。户外广告几乎 贯穿了每个生活场景,对消费者进行着全方位的触达,并且随着消费者对场景需求 和使用的转变,户外广告能借助着不同场景中的特有媒介进行延展。不同于其余线 下渠道,户外广告的强制性和巨大视觉冲击,在带给消费者的影响力和回忆度上仍 占据着优势。正是因为户外广告场景化、无限延展性和强制性的三大特征,其传播 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宏观侧来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户外广告创造更大市场空间,广告主类型、合作模 式和投放地区均呈现下沉趋势。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从2009年的6.2亿增长至2021 年的9.1亿,城镇化率也从46.6%升至64.7%。铁
17、路、公路客运站和机场等城镇相关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是国家城镇化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场景的优化和 拓展,以及消费者生活消费便利性的提升,都为基于场景进行呈现的户外广告创造 出了更多更大的市场空间。广告主下沉:以大品牌广告主为主的户外广告投放格局, 开始涌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广告主。合作模式下沉:户外广告的程序化投放逐步 落地,广告主的投放合作模式开始由年框消耗向根据需求选定区域、时段等的更加 精准的模式转变。投放地区下沉:一二线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让越来越多广告主开始 更多关注下沉市场的价值,户外广告作为快速覆盖下沉市场人群的有效方式,也成 为广告主打入下沉市场的利器。供给侧来看,户外广告
18、可展示形式和数量不断丰富,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人 们生活场景不断开发,户外广告逐渐发展为如今的橱窗广告、霓虹灯广告、站亭广 告、立柱、移动电视、LED广告屏、电梯数字媒体、高铁数字媒体等众多户外媒体类 型。同时伴随着数字化发展,户外广告的未来想象空间还将无限放大。以分众传媒 和兆讯传媒为代表的头部媒介公司通过数字化进行效率提升,帮助媒体大幅提高广 告交易、投放和监测等环节的效率。例如,分众传媒2019年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启U众 计划,结合阿里的海量数据提高电梯媒体的数字化能力,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和营 销的量化优化。2020年新潮传媒与秒针系统合作,实现对每一台设备广告播出的实 时监控统计。通
19、过数字化赋能,户外广告的运维成本、投放精准度、投放效率等都将 进一步得到提升,未来有望获得更大比重的广告主预算。需求侧来看,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对其他媒介广告冲击减轻,广告主有望增 加在流量稳定并且投放性价比高的户外媒介预算分配。根据QM数据,互联网各赛道 使用时长在2018年后增长缓慢,在2021年之后时长走势逐渐稳定,互联网日活跃人 数也在2020年之后呈现缓慢增长并趋于稳定的情况。互联网流量达到天花板,广告商业模式也逐渐成熟,广告投放单价较高。数字户外广告随着生活圈、交通圈等营 销场景的持续丰富,媒体屏幕数量和覆盖人流量不断增长,可以满足广告主多样化 投放需求。同时数字化赋能提升了户
20、外广告的宣传效果,数字户外媒体的价值得到 凸显,越来越多受到广告主的关注和青睐。基于户外广告独特优势以及宏观、供给、需求端驱动力,户外广告市场规模持续增 长。根据智研咨询,2020年中国户外市场规模达到了1952亿元,同比增长10.7%, 2016年-2020年间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3.6%。根据群邑预估,2021年在全球经济下 行情况下,全球户外广告仍将有17.1%的增长,其中驱动力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和英 国;并预计2022年全球户外广告增长率为14.9%。(二)铁路网络建设日趋成熟,高铁媒体价值得到凸显高铁里程增长,覆盖人数快速增加。2017年11月,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出 台,规划推进
21、“八纵八横”主通道建设。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随着客运 量快速增长,高铁时代已经到来。中国高铁营业里程从2008年的672公里增至2021 年的4.0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占铁路营业总里程的26.7%,占比有望继续提升。旅客群体扩大提供给高铁媒体庞大受众人群基数,疫情下高铁客运更具韧性。2019 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到33.60亿人次,其中高铁客运量达23.58亿人次。2020年疫情 影响下,铁路客运量出现下滑,但高铁客运量因短程出行、刚需出行占比较高等因 素,展现出了更强韧性。2020年度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2.04亿人次,为疫情前 2019年客运量的60.2%。2020年高铁客运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媒 研究 报告 媒体 展现 长性 裸眼 打开 空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