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酸药物研发产业研究:从上游解决疾病.docx
《小核酸药物研发产业研究:从上游解决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核酸药物研发产业研究:从上游解决疾病.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核酸药物研发产业研究:从上游解决疾病一、作用于蛋白质上游的创新机制药物1.1 相比于靶向蛋白质的疗法具有先天优势错误转录翻译的蛋白质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中心法则是 Francis Crick 于 1957年提出的,阐明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 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DNA 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录到 RNA 分子中,再由 RNA 翻译生成体内各种蛋白质,蛋白质的主 要功能是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和调节新陈代谢活动,从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而 DNA 的突变或转录翻译的错误将产生非 正常功能的蛋白质,从而可能导致疾病。靶向蛋白质的药物存在显著局限性。具有由于非正常功能蛋白会通过错误信号传导或影响细胞
2、代谢等方式导致疾病,因此目 前主流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均是通过靶向结合致病蛋白,调节其蛋白质功能,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类靶点蛋白包 括激酶、受体、抗原等。尽管部分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已经在临床中获得较好疗效,并且具有易生产、给药方便、稳定、精准 等优势,然而,这种靶向蛋白质的治疗方式存在局限性:可成药的蛋白质靶点选择较少。蛋白只占了基因组信息的极少部分,人类的基因组中,仅 1.5%的序列编码了蛋白质, 其中和疾病相关的蛋白只占 10-15%,而在这些疾病相关的致病蛋白中,超过 80%的蛋白质不能被目前常规的小分子及 大分子药物所靶向,属于不可成药蛋白,因此药物靶点的选择范围较窄;多数靶点仍然
3、处于尚未发现的状态。目前全球已批准的药物仅可以与由 0.05%的基因组所编码的约 700 种蛋白质相互 作用,仍然存在较多难以开发和覆盖的靶点,需要多次试验反复验证,尚未满足临床需求;需要考虑蛋白质三维结构,设计较复杂。小分子药物主要通过靶向蛋白质结合口袋发挥作用,然而蛋白质并非静态结 构,在体内发挥作用时可能会发生变构,进一步加大药物开发难度,因此早期药物开发和筛选过程复杂;应用范围受到结合位点限制。抗体药物的结合位点主要在于细胞膜表面蛋白质或细胞外,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需要反复用药甚至还会复发。这类药物不直接调节蛋白浓度,主要调节蛋白质功能,例如抑制/促进信号传导及催化蛋 白活性等,仅起到
4、“治标”作用,存在需要长期高频用药或复发的风险。基因层面疗法相比蛋白质靶向药物具有更大潜力。如果能直接从上游对蛋白质表达直接进行调控,将有望能够避开以上问题, 因此,实现个性化基因水平治疗的药物潜力将超过当前蛋白质靶向疗法,例如核酸药物。核酸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疾病治疗功能的 DNA 或 RNA 片段,能够直接作用于致病靶基因或 RNA 片段,旨在改变宿主遗传信息的编辑,具有治愈疾病的 潜力,成为“治标治本”的治疗选择。此外,由于核酸药物理论上可以调节任何基因表达,将药物靶点直接扩大到蛋白质上 游,因此不会受限于蛋白质的成药性问题,有望打破不可成药性难题。小核酸药物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基因疗
5、法之一。其中,目前已有药品获批上市,并且治疗潜力得到验证的核酸药物类型主 要是小核酸药物。广义的小核酸药物是指长度小于 30nt 的寡核苷酸序列,范围涵盖了小干扰核酸(siRNA)、微小 RNA (miRNA)、反义核酸(ASO)和核酸适配体(Aptamer)等。相比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小核酸药物具有先天优势:研发周期短,药物靶点筛选快:小分子和抗体药物需要识别某些蛋白质复杂的空间构象,因此需要大规模的药物筛选。 而小核酸药物只需要锁定致病基因序列,并针对该基因序列进行设计及相应 RNA 片段的合成,因此其早期研发速度远 远快于其他种类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由于抗体和小分子主要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
6、路和代谢等方式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可能会由于补偿通 路上调或抗原表达下降等因素产生耐药性,而小核酸药物直接调节上游基因表达,因此相对不易产生耐药性;治疗领域更广:不受限于蛋白质的可成药性,理论上可以设计用于靶向任何感兴趣的基因,仅需要目标 mRNA 的序列 信息,有望攻克尚无药物的遗传疾病和其他难治疾病;效果持久:通常来说,小分子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以小时计算,抗体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以天/周计算,而由于小核酸药物 可以在体内被循环多次使用,因此能降低给药频次,在体内的半衰期可以按照月来计算,对很多疾病尤其是慢病的治 疗具有巨大的临床价值;研发成功率较高:由于小核酸药物作用机制明确,通过与 mRNA 完
7、成 WatsonCrick 碱基配对来实现其功能,无需契合蛋白质复杂结构,因此研发成功率相对较高。参考 Alnylam 公司的研发成功率,I 期到III 期成功率达到 59.2%,相 比靶向药和整体医药的研发成功率高 5 倍。因此,小核酸药物的独特优势使其有望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开辟一个全新的开发方向,进一步填补现有疗法的治疗空白, 并且具备治愈疾病的潜力。1.2 小核酸药物的发展历经机遇与挑战小核酸药物作为革新了当代药物开发理念的创新技术,其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间历经波折,直到近年才逐步被验证认 可,纵观其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探索:1978年哈佛大学 Zamecnik 等人首
8、次提出反义核酸概念,经过 20年发展,1998年首款 ASO药物 Vitravene 获批上市。同年,Andrew Fire和 Craig Mello在线虫中首次揭示了 RNAi作用机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2001年Elbashir 等人首次利用体外合成的 siRNA 实现了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标志着 RNAi 开始从研究走向临床应用。震荡发展:2004年首款 siRNA 药物 Bevasiranib 进入临床,小核酸药物领域迎来蓬勃发展期,各大药企纷纷进入该领 域。然而,由于小核酸的不稳定性以及递送效率低等缺点,多款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失败,并宣布终止开发,随后多家 大药企放弃并出售
9、小核酸开发平台,行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谷期,小核酸的成药性被质疑。快速发展:在企业和科学家的持续研发下,GalNac 递送系统和化学修饰等技术的出现,初步解决了小核酸的递送及稳 定性问题,行业又重新迎来研发热潮。2016-2021 年多款重磅小核酸产品陆续上市,在罕见病和慢性病等领域取得重 大突破,进一步验证小核酸药物的治疗潜力。各大药企纷纷通过自研或合作引进等方式快速布局小核酸药物领域,同 时,资本市场也进一步助力行业和相关公司发展。核酸药物处境可类比 20年前的抗体行业。从 2016年起, 小核酸药物每年约有 2款产品获批上市,占 FDA 每年批准药物总 数的 5%左右,与 20年前的抗体药物
10、行业处境相似:在 1986年首款抗体药物上市后,到 1994年才有第二款单抗药物上市, 随后又经历了几年空歇,才进入平均每年获批 2 款产品的阶段,直到 2014 年才进入快速发展期。小核酸药物和单抗类似, 均属于技术驱动型行业,存在较高的开发壁垒,未来随着技术难关被逐个攻破,小核酸药物也有望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已有超过 10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截至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小核酸药物共有14款,包括4款siRNA药物和9款 ASO, 1 款核酸适配体,约 80%的产品是 2015年以后上市,其中最早上市的 3款药物目前已经退市。从适应症布局来看,已上市 小核酸药物大部分是针对遗传病,其中 11款
11、药物获得 FDA 或欧盟的孤儿药认证,同时也是该疾病领域的首个药物,一定程 度上满足了尚无治疗手段的罕见患者的需求。各大企业均选择从罕见病入手的可能原因包括:1)遗传罕见病靶标明确,设 计上更快捷安全;2)罕见病患者少,且缺乏治疗药物,临床开发速度短平快;3)相比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罕见病对 于安全性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合新技术。从靶向器官来看,均属于局部给药或肝脏递送给药。上市小核酸药物中已出现重磅品种。2020 年全球小核酸药物销售额在 35 亿美元左右,其中销售最高的是 Ionis 和 Biogen 合作开发的 Spinraza,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其在 20
12、20年实现销售收入 20.52亿美元。脊髓 性肌萎缩症是一种罕见致命性遗传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萎缩无力,身体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甚至是呼吸和吞咽。 脊髓性肌萎缩症在新生儿中的患病率为 1:6000-1:10000,中国大约有患儿 35万人,Spinraza的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 疗选择。小核酸药物虽然售价昂贵,但由于目前上市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罕见病领域,针对的患者群体数量较为有限,因此小 核酸药物的销售额还未出现爆发式增长,未来伴随研发的持续推进,有望出现更多重磅品种。二、小核酸行业整体具有较高景气度2.1 小核酸药物的市场潜力较大全球小核酸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考虑到小核酸药物的设计和
13、开发不会受限于蛋白质的可成药性及靶点的发现,未来随着递 送系统和修饰技术的持续进步,小核酸药物有望涵盖更广的适应症及取代部分现有疗法,潜在市场规模十分广阔。根据灼识 咨询数据,预计到 2025年全球小核酸药物销售额将突破 100亿美元,其中 RNAi疗法凭借其较为显著的效果有望能够实现 快速增长,到 2025 年预计将达到 45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到 66%。我国小核酸药物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与全球相比,我国小核酸药物的开发起步较晚,第一家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的成立 时间相比 Ionis 晚 10年,首款 siRNA 药物的临床获批时间相比全球晚了 11年。因此目前国内的小核酸行业仍然处于发展
14、初期阶段,仅一款产品获批上市,为 Ionis 的 Spinraza。但由于国内患者群体基数较大、需求较多,因此未来伴随小核酸药物 开发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内企业的技术逐步成熟,我国小核酸药物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2.2 国内外小核酸研发进展差距较大ASO和 siRNA目前是小核酸药物领域的热点赛道。根据药渡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上市和在研的小核酸药物共有 293 款,其中 ASO 作为最早发展的药物类型,目前上市药物数量最多。siRNA 虽然起步相比 ASO 较晚,但凭借其更高的 效率和长效性吸引了更多的企业,目前共有 185 款在研产品,占全部研发管线比例达到 65%,已成为主流 RNA
15、i 药物,但 多数仍处于临床前阶段。而 miRNA 和 Aptamer 的开发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在研药物数量较少。遗传病和肿瘤是在研小核酸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小核酸药物的适应症涵盖范围较广,包括肿瘤、罕见病、代谢疾病、自免疫 疾病以及感染等,从管线数量来看,目前遗传病和肿瘤是最为热门的开发领域。其中,遗传病多数仍然没有成熟的治疗方案, 因此整体竞争格局相对较好,有望为患者带来治疗希望。从不同药物类型来看,目前 siRNA 药物多数集中在肿瘤领域,而ASO 药物多数集中在遗传病领域,这可能是由于 siRNA 仅能敲低基因表达因此在遗传病中作用受限所致。我国小核酸药物行业发展和国外相比差距
16、较大。由于我国小核酸药物开发起步较晚,因此目前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项目数量 与全球相比差距较大,仅 16 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其中多数来自于国外企业,而由中国团队自主开发、进入期的产品数 目较少。此外,从产品类型和靶点来看,目前我国小核酸药物开发仍然处于跟随和模仿阶段,多数企业选择的是国外已上市 药物的 me-too类产品。未来伴随我国小核酸药物开发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有望逐步进入差异化创新和突破型创新阶段。我国小核酸药物的适应症布局和国外具有差异性。从适应症布局情况来看,国外在研产品数量最多的适应症为遗传病、肿瘤 和自免,而我国在研小核酸药物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大疾病赛道,包括感染、肿瘤和代谢疾病
17、等。2.3 行业内领军者多为新兴企业全球领先的少数小核酸厂家均为中小型 Biotech公司。由于 ASO和 siRNA 的开发技术区别较大,因此小核酸药物开发企业 主要分为两类:1)专注于 ASO药物技术的企业,例如 Ionis 和 Sarepta。其中 Ionis 是最早进入小核酸领域的企业,目前研 发管线数量也最多,而 Sarepta主攻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产品梯队;2)专注于 siRNA 的企业,例如 Alnylam 和 Arrowhead等。其中 Alnylam 于自 2018年迎来密集收获期,成为首家实现商业化的 siRNA 领军企业,目前已有 4款上 市药物。而根据药
18、渡数据库,目前瑞博生物和圣诺制药是国内拥有小核酸药物管线最多的企业。大药企目前主要通过收购或引进等方式布局小核酸领域。回顾小核酸药物发展历史,由于行业一度陷入过低谷期,彼时多家 大药企纷纷出售或终止小核酸管线,因此小核酸药物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这些中小型 Biotech公司推动,从而形成了目前的企 业竞争格局。而在技术难关被逐步攻破后,为重新进入小核酸赛道,加快管线布局,很多大型药企在过去 5 年纷纷与这类Biotech公司达成引进和合作开发协议,例如 Roche、AZ、J&J和诺华等,行业整体景气度较高。此外,近日诺和诺德宣布 将以 33 亿美元的收购 Dicerna 公司,未来小核酸行业也将逐
19、步迎来大药企的并购期。因此,目前小核酸药物行业整体具有较高景气度、良好竞争格局、较大潜在市场规模的特性,行业具有较多机会:1)理论 上可以靶向任何基因,伴随技术持续进步,具有涵盖所有疾病领域的潜力;2)相比现有的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具有长效、高 效和设计简单等优势,有望能够取代现有疗法,实现治标治本;3)具有较高技术和专利壁垒,因此行业竞争格局较好,玩 家相对较少,且具有先发优势。三、RNAi是小核酸药物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3.1 siRNA 药物是当下最热门的研发方向siRNA 可以在体内多次介导靶 mRNA 沉默作用。siRNA 是与靶基因互补的长度为 21-25 nt 的小片段双链 RNA
20、,于 1999 年由英国科学家 Hamilton 在植物中首先发现,到 2001 年,Elbashir 等科学家已成功合成 siRNA,并发现将其转入 HELA 细胞后能够引发特异性沉默。经过研究发现,siRNA 是一种降解 mRNA 的后转录基因沉默(PTGS),通过特异性诱导靶 mRNA 降解从而导致细胞基因靶向性沉默的现象,作用机制主要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 RNA(dsRNA)被 RNase III(例如 Dicer)切割成约21-25 nt 具有活性的 siRNA 结构。随后,Dicer 将在 RNA 结合蛋白 TRBP 的帮助下将双链 siRNA 加载到 Argon
21、aute(AGO2)蛋白,形成复合体 (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然后,siRNA 将解开双链,其反义链与靶 mRNA 结合后,AGO2将特异 性降解靶 mRNA,从而抑制其翻译。最后,被切除的靶 mRNA 被释放,RISC被回收,使用相同的加载引导链再进行几轮切片。此外,siRNA 可以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再次形成 dsRNA,从而重新参与以上过程。RISC中发挥沉默靶基因作用的主要部分是 Argonaute蛋白(AGO2)。为了实现 siRNA 介导的沉默,AGO2需要连接 siRNA 反义链,切掉随从链,随后在保持与反义链结合的情况下,
22、经历多个靶 mRNA 识别、切割和释放循环。AGO2 具有三个功 能域,PAZ、MID 和 PIWI,其中 PIWI 结构域具有 RNaseH 样的折叠情况,是赋予其切割活性的功能域。PAZ结构域具有 RNA 结合作用,能够识别单链 RNA 的 3端,起到了铆定向导链的 3端的作用,5端则插入 MID 和 PIWI结构域之间,从而 便于 PIWI 结构与实现切割功能。siRNA 具有独特的成药优势。基于 RNAi 的沉默技术可用于为多种疾病设计治疗方式,主要是由一个或几个基因引起的疾病, 例如遗传缺陷、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鉴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优势,siRNA 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是
23、目前最为 热门的小核酸开发领域之一:高特异性。siRNA 与其靶标的结合具有高度选择性,通过使用大约 mRNA 全长来识别靶序列并介导其切割。可以区分 仅相差一个核苷酸的序列,这种高度结合特异性使 siRNA 成为适合用于疾病治疗的工具;靶点选择不受限制。siRNA 可以沉默基因组中几乎任何基因的表达,具有广泛的治疗潜力,有望能够靶向现有治疗方 式中“无法成药”的靶点;治疗效率高。由于单个 siRNA 引导链可以在多轮 mRNA 切割中循环使用,因此在正确的触发条件下,可以实现较高治 疗效率。3.2 siRNA 药物有望能够取代现有疗法,甚至实现乙肝治愈应用方面,使用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年龄相关性
24、黄斑变性 (AMD) 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 的视力丧失是 siRNA 的首批临 床应用之一,因为这些药物可以直接递送至眼组织以靶向良好。从现有的临床数据来看,siRNA 药物已经初步展现其治疗潜 力:1)相比现有疗法具有长效性优势,患者依从性更好;2)具有治愈部分疾病的潜力,达到治标治本。但由于技术仍然处 于发展阶段,因此也存在较多失败案例,部分开发难点有待进一步突破。Onpattro 填补空白适应症由 Alnylam 开发的 Onpattro 于 2018年上市,是首个获得美国 FDA 和欧盟批准的 siRNA 药物,用于治疗遗传性转甲状腺素 蛋白介导淀粉样变性(hATTR)。h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酸 药物 研发 产业 研究 上游 解决 疾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