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研究:持续看好绿电板块_关注水火转型新能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力行业研究:持续看好绿电板块_关注水火转型新能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行业研究:持续看好绿电板块_关注水火转型新能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力行业研究:持续看好绿电板块_关注水火转型新能源1、回顾2021年:电价“能涨能跌”成为年度关键词,“三化”主线延续1.1 电力需求:增速前高后低,全年维持高增长受疫情低基数和经济复苏的影响,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整体保持高速增长。截止2021 年 11 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值为 74972 亿 kwh(同比增加 11.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 累计值为 919 亿 kwh(同比增加 18.1%),第二产业用电量累计值为 50255 亿 kwh(同比 增加 10.2%),第三产业用电量累计值为 13008 亿 kwh(同比增加 19%),城乡居民生活 用电量累计值为 10790 亿 kwh
2、(同比增加 7.5%)。分月来看,一产、二产和三产用电量 增速全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在上半年出现了同比下滑。1.2 电力供给:“十四五”开局之年,风光增量成亮点从发电量、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利用小时和电源投资额四大指标来看,以风电和光 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均继续呈现出向好的趋势。2021 年 1-11 月,全国发电量累计值为 73827 亿 kwh(同比增加 9.2%),其中火电发 电量累计值为 52227 亿 kwh(同比增加 9.9%),水电发电量累计值为 11134 亿 kwh(同比 减少 2.2%),核电发电量累计值为 3702 亿 kwh(同比
3、增加 11.9%),风电发电量累计值为 5066 亿 kwh(同比增加 29.2%),光伏发电量累计值为 1696 亿 kwh(同比增加 13.9%)。 从结构上看,各电源类型发电量占比基本保持不变,火电发电量占比仍在七成以上。从 增速来看,风电的发电量增速明显,主要是因为去年风电抢装,大规模装机上量在今年 开始贡献发电量。2021 年 1-11 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完成 12254 万千瓦(同比增加 20.1%),其中火电的发电装机容量累计完成 3993 万千瓦(同比增加 1.5%),水电发电装机容量累计 完成 1938 万千瓦(同比增加 79.61%),风电发电装机容量累计完成 247
4、0 万千瓦(同比 增加 0.32%),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累计完成 3513 万千瓦(同比增加 34.29%),核电发电装 机容量累计完成 340 万千瓦(同比增加 203.57%)。从结构上看,由于抢装潮结束,风电 新增装机容量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4%下降至20%,水电新增装机容量由11%提升至16%, 主要是因为两河口、杨房沟、乌东德和白鹤滩等一批大型水电站陆续投产。从增速上看, 下半年核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明显领先,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21 年 1-11 月,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累计值为 3483 小时(同比增加 87 小时), 其中火电为 4018 小时(同比增加 277 小时),水
5、电为 3428 小时(同比减少 199 小时), 风电为 2031 小时(同比增加 119 小时),光伏为 1194 小时(同比减少 9 小时),核电为 7102 小时(同比增加 356 小时)。由于用电负荷快速增长以及电煤供应短缺导致电力供应 不足,因此火电和核电的利用小时数增加较为明显,而水电的利用小时数较去年同期减 少,主要是由于来水偏枯导致水电出力下滑。2021年1-11月,全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值为4306亿元(同比增加3.6%), 其中火电为 532 亿元(同比增加 18.9%),水电为 848 亿元(同比减少-5.1%),风电为 1982 亿元(同比减少-7.9%),核电
6、为 431 亿元(同比增加 51.4%),光伏为 513 亿元(同比增 加 35.36%)。从结构来看,风电投资占比仍然接近 50%,这一情况与 2020 年类似,我们 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1)传统的火电和水电投资额增长相对缓慢;2)2021 年海上风电 迎来抢装潮,而海上风电单位装机容量的投资额更高。从增速来看,核电的同比增速较 为明显,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核电的电源投资额基数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核电 自 2019 年重启后投资额开始增加。1.3 估值情况:电力板块跑赢大盘,新能源发电表现强势截止 2021 年 12 月 22 日,申万一级行业板块涨幅居前 3 的为电力设备(48.68%
7、)、 有色金属(40.5%)和采掘(38.07%),跌幅居前 3 的为家用电器(-21.61%)、非银金融 (-17.88%)和社会服务(-13.09%)。公用事业指数上涨 28.76%,跑赢万得全 A 指数 20.11 个百分点,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 6。电力板块 2021 年的情况总结如下:1)电力板块全年表现强势,跑赢大盘。2021 年,受行业政策和市场供需等多重利 好因素刺激,电力板块整体跑赢大盘。截止 2021 年 12 月 22 日,电力指数上涨 34.12%, 跑赢万得全 A 指数 25.47 个百分点。2)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表现尤为强势。2021 年
8、,电力板块中表现最 亮眼的无疑是新能源发电板块,其根本原因在于新能源发电在成长性、确定性和盈利性 三个方面得到了市场需求和政策的保障。首先,受益于“3060”碳中和的行业大背景, 新能源发电的装机规模将在未来维持长久的高速增长,成长性得到保证;其次,进入平 价上网时期后,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基本消除;最后,虽然光伏组件全年维持高位, 但是近期硅料和组件价格开始松动。长期来看,随着硅料价格下降和海上风电抢装潮结 束后施工建设成本的下降,以及电池片发电效率提升和大兆瓦风机效率提升带来的技术 线降本,新能源发电的降本趋势仍将延续,而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将进一步打开新能源的盈利空间
9、。此外,核电发展步入正轨。中国广核和中国核电是国内核电的双寡头,从去年开始 核电审批开始重回正轨,预计“十四五”期间每年审批 6-8 台,核电双寡头均将直接受 益,成长性有望得到延续。此外,对于中国核电而言,虽然核电发展步入正轨,但由于 核电建设投运周期较长,“十四五”期间存在核电投运的真空期,因此公司计划利用核电 充足的现金流来实现新能源的第二主业发展,公司规划“十四五”末的装机总量将达到 5600 万 kw,其中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接近 3000 万 kw,并超过其核电装机容量。3)火电盈利向下,但电价“能涨能跌”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估值向上。2021 年,火 电板块的整体业绩明显受到电煤成本上
10、涨的影响,板块业绩承压,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主要火电上市公司均出现同比大幅亏损。另一方面,在用电需求紧张的行业背景下,市 场化交易电价开始“能涨能跌”,交易电价上浮区间提升至 20%。4)水电平稳运行。水电板块全年整体保持平稳,但与其他板块相比,走势相对乏力。 水电板块在2021年有部分大型水电站的机组陆续投运,如川投能源和国投电力的两河口、 杨房沟等雅砻江中游电站,以及三峡集团的白鹤滩、乌东德电站等。水电板块的业绩主 要受来水影响,但全年各大水系来水情况一般,发电利用小时同比下滑。水电板块上半 年走势相对平稳,三季度在用电偏紧的行业背景下,受电价涨价预期的影响,水电板块 随电力板块一起拉升,
11、但随后又冲高回落。截止 2021 年 12 月 22 日,电力指数上涨 34.12%,跑赢万得全 A 指数 25.47 个百分 点。子板块方面,火电指数上涨 40.12%,水电指数上涨 20.95%,燃机发电指数下跌 30.49%, 热力指数上涨 18.84%,新能源发电指数上涨 49.93%。1)电价形成机制是整个电力行业的“锚”,从“只跌不涨”到“能涨能跌”,电力市 场化改革的根本性转向将带来行业的深层次投资逻辑转变。2021 年,电价开始“能涨能 跌”,完全改变了 2015 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价“只跌不涨”的市场认知,基于“供需+ 成本”市场化电价机制真正建立。我们认为,电价形成机制是
12、整个电力行业的“锚”,下 半年火电板块盈利向下、估值向上其实已经充分说明了“锚”的改变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电价“能涨能跌”仅仅只是一个开端,随着市场化电价机制的范围进一步扩 大,比如新能源发电纳入交易、电价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交易品种进一步丰富,都将 为整个电力行业带来投资逻辑的重构。2)电气化、市场化和清洁化的电力行业“三化”主线和长逻辑将延续,其中清洁化 是最大的主线,带来行业的成长性;市场化则赋予行业更大的盈利空间,提升行业的估 值水平。3)“三化”主线中,清洁化成为成长性、盈利性和确定性兼具的长坡赛道,投资机 会从行业认知差转向个股预期差,尤其要关注个股的成长性。经过 202
13、1 年的发展,新能 源发电的行业认知差基本不复存在,新能源发电板块的整体估值得到提升,2022 年要重 点关注个股的预期差,重点关注个股的成长性是否可以支撑估值。2021 年,大部分电力 企业纷纷出台了颇具雄心的“十四五”新能源装机规划目标,但目标同时也极具挑战, 比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运营能力来操盘如此大规模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市场竞争加剧, 企业能否如期完成“十四五”规划?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否会导致项目收益率持续下滑? 巨大的资金需求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上游环节涨价是否能够有效应对?我们认为, 相关的个股将出现分化,需要盈利性和成长性来兑现业绩、支撑估值。4)清洁能源充分参与的电力市场将初步形
14、成,相关的交易细则将建立,绿电价值将 通过更大范围的市场交易得以体现。目前各省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的情况各不相同,有 的省份以全额收购为主,有的省份以“保量保价+保量竞价”的模式来实现,我们认为应 该在更大范围内以交易手段来实现新能源的价值,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与新 能源交易相关的交易规则、市场主体和交易安排将进一步明确,但市场的零售竞争格局 仍需时日;5)火电和水电以及核电的长期投资逻辑都在于新能源。相比于纯新能源运营商,水 电、火电和核电的优势在于充裕的现金流和足够的调峰能力,我们认为这将助推传统电力企业顺利转型新能源,并从业绩和估值两个方面得以体现。6)水电的机遇在于抽蓄和流域内水
15、风光一体化基地。目前主要流域的水电开发已经 比较成熟,我们认为水电的机遇还是在于新能源,一方面是建设抽蓄电站为电网系统或 新能源运营商提供调峰服务,另一方面是开发流域内的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我们认为水 电的现金流和调峰能力是天然的优势。7)2022 年,火电迎来业绩+估值的双重修复,其中估值修复来自电价“能涨能跌” 和转型新能源两个方面。火电板块的估值自 2015 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持续走低,主要原 因是电价“只跌不涨”压制了预期,但这一情况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板块的估值已经 得到修复。此外,由于煤价区间已经锚定,2022 年的业绩也有望随之修复,但火电的长 逻辑还是在于利用其强劲的现金流、调峰
16、能力、融资能力和项目运营能力助推企业转型 发展新能源。并且,相比于水电企业聚焦流域内的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相比之下,全国 性的火电央企在转型新能源方面更具有优势。3、新能源发电:成长性、盈利性和确定性兼具,长期看好3.1 板块基本面向好,个股普涨2021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发电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1614.24 亿元,同比增加 34.59%; 归母净利润 247.12 亿元,同比增加 38.79%;毛利率 39.53%,较去年同期的 41.93%下降 2.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2.31%,较去年同期的22.06%增加0.25个百分点;ROE为7.36%, 较去年同期的 7.58%下降 0.21 个
17、百分点。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新能源发电板块的营 收和归母净利润从 2019 年开始有显著提升,盈利能力和 ROE 整体保持稳定。受益于“3060”碳中和战略带来的行业强属性,以及个股基本面逐渐改善和“十 四五”确定性高增长的趋势,新能源发电板块在 2021 年前三季度表现优异,基本呈现出 普涨态势。2021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发电板块涨幅居前 10 位的标的分别为:南网能源 (370.75%)、兆新股份(292.79%)、川能动力(246.39%)、浙江新能(222.77%)、节能 风电(132.25%)、中闽能源(129.47%)、江苏新能(115.09%)、银星能源(110.77%)、
18、三峡能源(92.93%)、嘉泽新能(82.06%);涨幅居后 10 位的标的分别为:*ST 科林(-13.95%)、 长青集团(-5.28%)、宝新能源(-2.15%)、聆达股份(6.19%)、东旭蓝天(10.6%)、晶 科科技(17.22%)、中国广核(23.19%)、凌云 B 股(31.61%)、爱康科技(35.26%)、中 国核电(50.53%)。3.2 成长性确定无疑,长坡赛道上市场主体纷纷加码行业层面,新能源发电的长期成长性确定无疑。2021 年,以光伏“整县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计划”、老旧风场“以 大代小”改造、陆上风光大基地项目、海上风电基地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政策组合拳频 出,
19、不断为市场带来装机规模的量化指引目标,提振了市场预期和行业景气度。企业层面,市场主体纷纷出台颇具雄心的“十四五”新能源规划。我们将新能源发 电的市场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的水电、火电和核电企业转型发展新能源,比如福 能股份、粤电力 A、上海电力、吉电股份和中国核电,一类是纯粹的新能源运营商,比 如江苏新能、中闽能源、三峡能源、节能风电、太阳能和浙江新能等,最后一类是从其 他行业切入新能源赛道,比如金开新能、广宇发展等。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市场主体, 在“3060”碳中和的行业背景下,无一例外的都给出了颇具雄心的“十四五”新能源规 划。比如粤电力,公司初步计划“十四五”新增 14GW 新能源装机
20、,五年 CAGR 接近 90%; 中国核电计划在核电主业基础上拓展新能源作为第二主业,预计到 2025 年新能源装机规 模将达到 3000 万 kw,超过公司核电的装机规模。3.3 成本仍有下降空间,海风平价提速2021 年,上游硅料紧缺推动组件价格持续上涨,但近期硅料和组价价格开始松动, 降本的长期趋势不改。受上游硅料产能紧缺的影响,硅料价格上涨带动了硅片、电池片 和组价价格的不断攀升,光伏全产业链价格普涨。年内单晶 182 组件最高价格升至 2.1 元/w,压制了下游光伏运营商的装机意愿。但进入 11 月以来,硅片价格开始松动,随后 组件和硅料价格也开始出现环比下降,由于组件环节产能扩张明
21、显,我们预计组件的市 场竞争将加剧,组件价格在2022年将进入下行通道,并进一步利好下游的新能源运营商。海风抢装潮结束后施工环节降本、补贴到期倒逼风机制造商降价、上游钢材等大宗 商品价格下降、大兆瓦风机提升发电效率、减少装机点位等多重因素推动海上风电和陆 上风电延续降本趋势。1)陆上风电抢装潮结束,风机招标价格进入下行通道。2021 年,在下游因抢装潮 结束而需求下降、上游风机制造商为满足抢装需求而导致产能提升的情况下,供需开始 逐渐宽松,导致风机市场竞争加剧、风机招标价格不断下探。同时,我们观察到风机设 备商通过升级大兆瓦机组等方式进一步摊低了成本,在今年上游钢材等大宗商品持续涨 价的情况下
22、,风机设备商的盈利能力并未显著下滑,因此我们判断待大宗商品回归正常 后,风机价格仍然有下降空间。2)海风抢装潮结束、大兆瓦风机提升发电效率,推动海上风电继续降本。我国的海 上风电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广西等东南沿海省份,从我 们对部分新能源运营商海上风电项目的梳理可知,目前大部分在 2021 年年底前投产的补 贴电价项目投资基本上在 1.6-1.9 万元/kw 之间,据测算,海上风电若要实现平价上网, 综合开发成本仍需在当前基础上再下降 25%-40%左右。海上风电平价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此前行业普遍预计海风在 2025 年可实现平价上 网,根据广东省 2021 年 6
23、 月下发的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 施方案,广东省将力争到 2025 年底实现 1800 万千瓦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而 2021 年下 半年浙江 680MW 海风项目开标,其中:中广核象山 280MW 海上风电机组开标均价 4443 元/kW。2020 年全年最低海上风电 机组采购报价由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三期(400MW)海上风电项目 I 标段报出,明阳智 能以 130967 万元的报价中标,投标均价为 6548 元/kW(不含塔架),高于此次中国海装 不含塔架最低报价 2718 元/kW,同比下降 41.5%。华润苍南 400MW 海上风电机组开标均价 4562 元/kW(
24、含塔筒)。苍南项目的最低 报价为中国海装的 4061 元/kW(含塔筒),照此价格估算其不含塔筒的价格在 3600 元/kW 左右,与 2020 年 6 月华润电力公布当时此项目机组中标人远景能源的报价 7264 元/kW 相比,降幅高达 50%。我们认为海风机组短期内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2022 年起国补完全退出,倒逼风机制造商通过降价抢占市场;2)陆风机组价格的大幅下降带动了海风机组价 格的下降;3)海风大兆瓦风机从发电效率、钢材用量和施工点位等多方面助力单位成本 下降。考虑到风机设备在项目投资中的占比较大,预计此次海风机组价格下降将大幅降 低项目的整体造价。按照风机价格在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力行业 研究 持续 看好 电板 关注 水火 转型 新能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