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市行业发展时期、行业发展状态、行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场景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超市行业发展时期、行业发展状态、行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场景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超市行业发展时期、行业发展状态、行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场景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超市行业发展时期、行业发展状态、行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场景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超市行业产业链及分类情况 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1978年引入中国。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超市行业便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美国首先采用这种销售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许多国家相继开办了这种商店。目前全球超市产业主要可以分成大型综合超市、超市市场、便利店、折扣店与仓储超市、综超几大类,前三类在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超市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
2、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二、随生活方式改变而变迁,超市行业处于破旧立新的新时期 1、行业向第四阶段转型,始终以消费者生活便利为中心 行业经历四次变革,需求推动行业迈入转型。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菜市和供销社、改革开放后的农贸市场和专营品类杂货店模式到90年代外资推动下的大卖场、超市业态发展,在各阶段超市行业作为必须生活品的最终销售渠道已经历三次变革。行业始终围绕消费者生活诉求进行渠道和业态的调整。当前处于向第四时期迈进的变革时期,行业纷纷构建无人店、O2O等新业态、新模式,以满足消费升级中的生活服务需求。行业正处于向第四阶段转型期-1978年以前1978-1995年1995-2017年2017-203
3、0年发展特点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社和国营菜市场是必需品的流通渠道。由于物资匮乏,居民没有机会自主选择商品,供给决定产品流通方式。改革开放后,我国零售渠道向民营资本开放。在生产效率和收入的提升下,丰富的产品供给推动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商品流通向自选方式转变。行业对外开放,管理模式先进、品种丰富的外资卖场和超市成为生活必须品的主流渠道,各品牌快速扩张门店,抢占优势商业区位。同时,内资主导的电商发展壮大,主导线上商品流通。消费者需求转变为质量型、享受型,购物的品质和体验成为重点。原卖场模式落后,行业以提升供应链为基础,打造产品服务矩阵和业态矩阵,构建生活服务中心航母。驱动因素政策限制,物资贫乏,供给决
4、定流通改革开放、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供给丰富外资模式涌入,渠道扩张业态重塑、渠道矩阵、供应链升级行业模式国营菜市、供销社农贸市场、自选商场超市、大卖场生活服务中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978年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国营菜市和供销社是商品流通主要渠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社与国营菜市实行货源分配制,来满足百姓基本生活需求。但由于生产力低、产品供给匮乏、商品同质化,导致供销社不能自主选择产品,百姓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这一阶段,产品供不应求,产品流通由供给主导,需求被压抑。 1978-1995年,民营资本主导流通渠道,农贸市场、自选商场主要流通方式。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放开了蔬菜、水果、肉类及水产品等
5、生鲜农产品的购销,农贸市场基本取代国营菜场。与此同时,粮油商店、副食品商店、纺织商店、医药商店、日用杂货店等专营自选商场作为日用品主要供给业态。在此时期,生产效率提升、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者需求爆发,终端渠道是以消费目的的专营方式设立。 1995-2017年,外资带领大卖场、标超模式主导线下渠道,本土互联网电商模式开辟线上零售方向。90年代初零售行业对外开放,大卖场、超市作为舶来品从海外引入,外资超市如家乐福(1995)、沃尔玛(1996)、麦德龙(1996)等品牌先后进入流通渠道。叠加2002年“农改超”政策推动,大卖场、超市模式凭借丰富SKU、物美价廉的特点成为消费者的重要采购渠道。而内资主
6、导国产互联网电商发展壮大。产品种类丰富、方便快捷的电商模式进入快消品流通市场,原卖场、超市运营模式转型迟滞,传统大卖场、标超市场份额受到挤压。行业发展乏力,行业增速从2011年9.7%下降至2016年1.2%,行业开启转型新阶段。 2017-2030年,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成为行业发展新模式。当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8%以上增速,高增长带动消费质量和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变化导致作为舶来品的大卖场、超市逐渐失去生命力。未来行业将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本土消费场景为方向探索属于自己的新业态路径。当前行业处于探索阶段,消费需求转变倒逼行业探索新业态、新模型,无人店、O2O等新模式相继迭代
7、。展望未来,看好行业长期发展,一方面,在三维升级理论下,供应链、数字化技术发展为行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生活产品的高频、刚需消费特征以及生鲜和低温储藏产品的流通对线下渠道的依赖构筑行业护城河。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为,通过打造产品服务矩阵重塑满足消费者必须品的生活服务中心;并以供应链提升为手段,完善消费全场景、全渠道业态矩阵,搭建“点线面”的航母构架,构建“生活服务中心航母”。超市行业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完成渠道重塑。超市行业即将“围绕消费者的业态重塑、构筑供应链护城河”为出发点全面开始零售的新变革新零售。 2、超市发展近二十年,仍处于分散竞争状态 我国超市卖场集中度低,CR5市场集中度较成熟市
8、场有较大差距。2019年5月数据显示,我国超市行业CR5为26.7%,目前形成高鑫零售、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家乐福5大CR5企业。对比世界成熟市场,超市行业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高集中度为行业发展最终格局。对标海外成熟市场,爱尔兰、法国、英国等国家均出现高度集中的发展格局,CR5最高达89.4%。此外,细分业态中美国大卖场CR3为99%,其中沃尔玛以84.9%占据大卖场最高市场份额。我国超市行业发展时间短,从1980年国营菜场兴起至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50年的发展差距,市场竞争格局分散,行业集中度具有较高提升空间。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呈现区域化特征,竞争格局分
9、散。我国区域性龙头超市较多,各省均有本地的超市品牌企业。全国性超市品牌较少,并且以高鑫零售、沃尔玛、家乐福、永辉超市等为代表的全国超市品牌市占率仍处于较低区间。全国性超市品牌市场布局不均衡,未来门店广度、深度仍有较广阔的扩张空间。高鑫零售立足于上海、浙江、江苏三地,向全国市场扩张;沃尔玛门店定位高线城市,集中分布于广东、四川、浙江、福建地区,覆盖全国约160个城市;家乐福门店分布主要在中高线城市,覆盖22个省份和51个城市,在上海、江苏、北京、广东、四川具有明显优势,单体商业占地面积规模达10000平米以上、集中在商圈周围,具有较高的地产价值;永辉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福建大区(福建、广东、江西)
10、、华西大区(川渝、云贵、陕西、湖北)和华东大区(浙江、上海、江苏)。目前,我国超市行业呈现区域性布局特征,竞争较为分散,全市场覆盖空间广阔。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规模化是行业发展方向:规模化发展是行业必然趋势,也是超市提高盈利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从财务角度和公司品牌建设角度分析,规模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也是超市提高盈利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收入端:作为高周转、低毛利的生鲜及日用百货的零售渠道,消费者“物美价廉”的需求导致行业下游溢价空间较弱;同时,我国超市行业目前为集中度低、区域性分布的行业格局,分散竞争下,行业竞争激烈贸然提价将导致失去客流。超市难以通过提价来提高营收,规模化是提高营收、
11、提升集中度最有效途径之一。 成本端:商品流通环节冗长,区域经销商、批发商层层加价,小批量采购议价能力弱。目前,传统生鲜产品从生产至终端零售的加价率约为45%,食品饮料等快消食品出厂价格至终端零售价格差距接近100%,超市向上游议价幅度大。企业议价能力决定行业上游采购成本,但由于小规模企业销售额与客流量规模小,对上游企业话语权弱难以降低采购成本。超市规模化经营下,产品分销能力强,大批量规模化采购可有效增强超市对上游采购、生产商的定价话语权,降低采购成本,提升盈利空间。 费用端:消费升级驱动流通渠道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仓储物流、数字化系统投资经营投资、期间运营费用随之扩大。规模化发展为提供基础设施建
12、设资金保障、摊薄经营费用重要方式。品牌端:从企业长期发展方向看当超市实现规模化发展,进行跨区域布局时,可以覆盖更广阔的顾客群体、产生更良好的市场形象。全国超市品牌高鑫零售、永辉超市,通过规模化发展、广泛布店,规模化发展提升门店消费者覆盖范围并增加了品牌的认可度。企业通过规模化拥有了更大潜力的市场,更强的聚客能力。 4、我国超市行业处于规模化进程中 展店加速、并购频频,CR5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19年3月,目前我国CR5为26.7%,相较2015年提升1.9pct。龙头企业中高鑫零售以市场市占率8.1%位居第一,随后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家乐福市占率分别为6.8%、4.8%、4.1%、2
13、.9%。整体看,头部企业高鑫零售、永辉等近5年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以永辉为代表的的全国性超市通过门店扩张、资本运作,不断扩大在全国市占率。2018年永辉新开门店135家,覆盖24个省和直辖市;同时,永辉通过投资中百集团、红旗连锁等加速跨区域布局,市占率从2015年2.2%上升至2018年4.2%。当前超市行业处于变革调整爬升阶段,为国内企业集中度提升带来新机遇。整体来看,展店和资本运作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超市处于规模化发展进程中。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稳步提高企业2018年展店资本运作高鑫零售新开24家综合性大卖场,其中6家位于华东,4家位于华北,2家位于
14、东北,3家位于华中,4家位于华西,5家位于华南。-永辉新开门店135家,新签约门店165家,超市业态门店共708家,实现一至六线城市全覆盖。投资中百集团(武汉)、闽威实业(福建)19.69%股权、国联水产(广东)10%股权、红旗连锁(成都)9%股权家家悦新增门店85家,其中威海、烟台地区新开门店49家,青岛、济南等山东其他地区新开门店36家。投资福悦祥(河北)67%股权,维客连锁(山东)部分股权,托管华润万家在山东的7家门店三江购物门店数量202家,新开门店39家,涵盖杭州市、宁波市、丹山市和绍兴市投资安鲜生活(上海)100%股权新华都新开门店7家,福建省6家,江西省1家投资福建新盒网络科技有
15、限公司9.5%股权步步高新开门店40家,湖南省26家,外省12家投资南宁市将相和100%股权华联综超新开6家门店,位于东北、西北和华东于陕西、贵州、吉林、江苏和北京等地均有股权投资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超市行业的毛利率普遍在20%以上。其中,永辉超市、友谊股份、大商股份营业收入最高,分别为585.96亿元、471.8亿元、267.4亿元;净利润最高的是永辉超市、鄂武商A、友谊股份,分别为16.85亿元、12.41亿元、8.58亿元。人人乐和新华都净利润出现亏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需求重塑产品场景:下一站,生活服务中心 1、多重因素导致超市规模化
16、发展受制约 我国传统超市经营模式,采用美国大卖场方式,以产品进销差价和向品牌商收取后台费用的方式获利。企业单纯依靠集约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仍维持供给为导向发展方式。叠加运营成本的增加、电商平台的冲击,消费者需求无法满足,用户粘性降低,企业规模化发展受到制约。 由于消费人口结构和消费诉求转变,现有超市业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我国超市行业按业态细分可以划分为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目前以美国大卖场、超市方式为主。利润来源为区域供应商采购生鲜、食品、日用杂货等快消品以产品进销差价获利,并向品牌商收取进场费、广告费、上架费等后台收入。供应商带来的后台收入使企业“躺着赚钱”,供给驱动模式下企业对消费者需求
17、的转变和供应链建设的重要性反应迟缓,经营模式与需求已经出现严重不符。消费需求从物质需求上升到消费结构、购物体验需求,而原卖场模式在产品结构、消费时间、空间上上并未继续延着消费者需求发展。单店盈利模式受到需求升级的挑战,规模化扩张受阻。 供应链建设是把双刃剑。中后台系统建设是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同时,中后台成本资金花费大、显效期长成为制约规模化的重要因素。超市产品SKU高,即使一家面积在几十平米的小型超市SKU也达到500个,相较于其他行业餐饮、烟酒连锁等同等门店面积的SKU仅为几十到一百个。产品种类丰富导致超市上游对接的产品供应商、直采基地数量多,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供应链系统,才能保证产品质
18、量、并提升存货周转率。此外,仓储物流服务半径有限,企业扩张时期跨服务半径区域展店的同时供应链物流体系是企业经营重要支柱。而供应链体系后台成本大,门店数量必需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摊薄运营成本。在超市全国化扩张的初期,由于建设投资巨大、回收期长,高额投资的成本,制约超市的发展。 租金成本、人工成本持续增长。经过1995-2017年扩张阶段,行业竞争激烈,优质商圈资源稀缺,租金、物业地产价格上升,展店扩张成本加大。截止2017年,全国超市数量已达29881家。同时,各线城市平均租金水平已从2010年的26.58元/日/平米上升到了2018年的71.62元/日/平米。尤其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近十年来租金飞
19、速增长,给超市的门店扩张带来了较高的租金压力。同时,我国人均工资水平保持高增速,2010-201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05%。优质商业地产的稀缺,以及持续上涨的租金、人工成本,使得企业展店成本增加,企业展店节奏放缓。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顾客粘性低,电商等新业态冲击超市市场份额。传统超市以提供生鲜和日用百货产品为重点,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服务差异程度弱,顾客粘性低,往往依靠折扣促销吸引客流。而阿里、京东等电商以低价、全品类、便利性的配送服务涌入,满足消费者产品和多样需求,迅速冲击产品服务单一的超市业态。调查显示,有67.6%的顾客选择电商渠道是由
20、于电商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有62.9%的顾客选择电商是因为产品优惠,另外电商提供的在线支付、评论功能也构成了其区别于传统线下渠道的独有优势。近五年,传统超市与卖场的的市场份额受电商侵蚀明显。在快消品城镇零售渠道,电商销售额占比自2012年呈快速上升状态,到2017年电商渠道占比9.8%,2012-2017年电商渠道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38.9%,而同期卖场和超市渠道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仅为6.7%。传统超市经营模式受到冲击,同店收入增长下滑,制约了行业快速扩张。 2、消费时钟第四象限:生活服务中心 以零售行业第一篇报告商贸零售深度系列分析(一):零售的模样消费时钟为指引,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消费时钟第三
21、阶段尾声,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超市行业作为生活必须品的终端零售渠道,将迎来第四次变革。 消费指针向第四维度旋转,需求为核心驱动业态发展。在消费时钟循环中,消费模式是由供需主导,供需双轮驱动消费模式变革。第三阶段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使社会供给满足社会需求,超市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升级构建行业竞争力。随着时钟旋转,市场转变为差异需求推动的第四阶段。随着GDP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居民消费也从量增转为质变。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消费品总量的提高,而是质量和结构的改善。这个阶段,消费为需求主导,更加注重多元化需求的满足。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享受型消费比重提升,产品质量受到重视,即消费升级。
22、原超市业态难以满足消费升级的新要求,获利的难度大幅度提升。需求改变倒逼超市业态发生变革,以需求驱动行业变革势如破竹。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的需求,驱动“人-货-场”的重构。消费时钟第四维度指引下,“人”的需求成为推动当下变革的驱动因素。传统零售是“场货人”,即先找店铺,然后进货,再通过传统营销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而当前的新零售就是将行业从“场”出发的“场货人”的思考方式,到“需求”出发的“人货场”转变,换位思考下重新将产品重分类和消费场景重组变新的过程。超市作为高频货物的消费场景,与消费者联系最为紧密,最先洞悉到消费产品结构的升级,观念、习惯的的变化。由此也成为新零售变革的先驱,未来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超市 行业 发展 时期 状态 发展方向 市场需求 场景 发展趋势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