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专题研究:PD-(L)1_癌症辅助与新辅助治疗的未来引擎.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PD-(L)1_癌症辅助与新辅助治疗的未来引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行业专题研究:PD-(L)1_癌症辅助与新辅助治疗的未来引擎.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药行业专题研究:PD-(L)1_癌症辅助与新辅助治疗的未来引擎1、免疫治疗在肿瘤辅助/新辅助治疗中崭露头角1.1、辅助/新辅助治疗对提升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辅助/新辅助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存预后的有效手段。在早期肿瘤的治疗当中,即使 手术成功地切除了所有可见的癌细胞,无法检测到的微小癌细胞可能仍然存在, 造成肿瘤术后复发的风险,降低患者的生存获益。(1)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肿瘤切除手术前进行的额外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肿瘤 负荷以及防止转移,能够使的切除效果更佳,也有可能使得原本不适合切 除的肿瘤变为可切除;(2) 辅助治疗是指在肿瘤切除手术后进行的额外治疗,主要目的是清除残余的 微小癌细胞,以减少残
2、留的癌细胞引起的复发风险。整套的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也被称为围手术期治疗,具体的治疗模式可根据患 者情况来制定。辅助/新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治疗方式包括化 疗、放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目前化疗仍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 方式,免疫治疗在该领域的探索和应用开始不断增多。1.2、辅助/新辅助化疗局限性大,免疫疗法有望取得突破辅助/新辅助化疗应用广泛但面临瓶颈,患者长期生存获益有限。以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为例,2004 年 LACE 荟萃分析收集了 5 项大型临床试验 4584 例 IIII 期患者的数据,患者在完全切除术后接受辅助化疗,中位随访时间 5.2 年,5
3、年生 存率提升了 5.4%;2014 年 Lancet 荟萃分析收集了 15 项临床试验 2385 例 IIII 期 患者的数据,患者在完全切除术前接受辅助化疗,中位随访时间 6 年,5 年生存 率提升了 5%。以上两项荟萃分析试验分别确立了化疗在可切除 NSCLC 辅助和新 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地位,但早期 NSCLC 患者的预后改善仍有很大空间。理论上早期肿瘤的微环境能够为免疫治疗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从肿瘤的发展过程 来看,在早期阶段 T 细胞通过分泌 Th-1 细胞因子(IFN-、IL-2 和 IL-12)、募集 NK 细胞以及抗原特性细胞毒性 T 细胞(CTLs)来清除免疫原性癌细胞。随着肿
4、 瘤的发展,肿瘤细胞开始发生免疫逃逸,并且通过多种机制诱导调节性 CD4+T 细胞(Tregs)的募集,与抗肿瘤免疫细胞形成对抗,越早期的肿瘤这种对抗越少, PD-(L)1 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有望发挥更优异的作用。目前 FDA 共批准三款 PD-(L)1 抑制剂的辅助/新辅助治疗适应症,用于 6 大癌种。 根据已获批适应症对应的临床 III 期数据来看,PD-(L)1 抑制剂相较于对照组能够 降低患者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 30%以上。2021 年是 PD-(L)1 抑制剂的辅助/新辅助 治疗适应症集中获批的一年,还有多个临床试验处在关键注册性临床当中,未来 该领域将逐步被挖掘,为相关 PD-(
5、L)1 产品带来新的增长动力。1.3、辅助/新辅助治疗市场潜力大,国内外企业加快布局早期阶段癌症人数占多数,辅助/新辅助治疗市场空间潜力大。根据中国国家癌症 登记中心的统计研究数据,我国主要的五大癌症,包括肺癌、胃癌、食管癌、结 直肠癌及女性乳腺癌,56.5%的患者确诊时处于 II 期或 III 期,是辅助/新辅助治疗 目标群体集中所在的癌症分期(不同癌症类型存在更细微的病理分型)。随着国内人民防癌意识的提高以及癌症早筛的普及,预计目标群体还将不断增长。海外大药企布局更早且更为全面。统计原研企业目前在辅助/新辅助治疗领域发起 的注册性临床可知,K 药覆盖了 12 类肿瘤,O 药覆盖了 9 类肿
6、瘤,T 药 覆盖了 8 类肿瘤,I 药覆盖了 6 类肿瘤默沙东预计公司抗肿瘤领域到 2028 年至少会有 90 项获批的适应症,其中约 40%为辅助/新辅助治疗,销售额占比能达到 30%。国产企业也在加快布局。从肿瘤类型来看,产品布局集中在国人高发的癌种,包 括 NSCLC、胃癌、食管癌、肝癌等,其中 NSCLC 作为最大适应症进展最快,几 款产品都进入到了注册性临床 3 期试验;从公司层面来看,NSCLC 是各公司的必 争之地,在其他癌种存在差异化布局,总体来看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目前在 辅助/新辅助治疗领域较为领先。国内尚未有 PD-(L)1 抑制剂获批辅助/新辅助治疗 适应症,临床进度
7、快的产品有望取得率先突破。2、NSCLC 为必争之地,多个癌种值得期待PD-(L)1 抑制剂在不同癌种辅助/新辅助治疗适应症上的进展不尽相同,与在晚期/ 转移性癌症上的布局类似,对 PD-(L)1 响应好、发病率高、预后差的肿瘤仍然是 辅助/新辅助治疗适应症布局的重点。2.1、NSCLC:关键数据陆续公布,辅助/新辅助均有突破根据 WHO 发布的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 高的肿瘤,2020 年新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为 82 万和 71 万。其中 NSCLC 患者占 整体肺癌患者的 85%左右,其中约 30%初诊时为可切除的早中期 NSCLC。 目前对于可切除
8、的早中期 NSCLC 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在临床上仍然首选化疗,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明;而对于辅助治疗, EGFR-TKI 已经成为 EGFR 阳性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EGFR 阴性患者仍然采用 化疗。2021 年关键性临床试验 Checkmate-816、IMpower010 数据陆续公布,以及阿替利 珠单抗成为首个获批用于 NSCLC 辅助治疗的免疫疗法,为 PD-(L)1 抑制剂在 NSCLC 辅助/新辅助治疗的应用带来曙光。新辅助治疗:NADIM 和 CheckMate-816 拉开序幕,2022 年有望获批NADIM 研究 3 年随访数据公布,证实患者长期生存
9、获益。NADIM 是一项多中心、 开放标签、单臂、II 期研究,共入组 46 例 EGFR 和 ALK 突变阴性 IIIA 期可切除 NSCLC 患者,进行 3 周期纳武利尤单抗 360mg Q3W 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术 后恢复后进行 1 年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在 2021 WCLC 上研究者公布了长期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 37.9 个月,意向治 疗分析(ITT)人群 36 个月和 42 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均为 69.6%,OS 率 分别为 81.9%和 78.9%;在按方案治疗(PP)人群中,36 个月和 42 个月 PFS 率 同均为 81.8%,OS 率分别为 91.0%
10、和 87.3%。安全性方面,接受新辅助治疗期 间,有 93%的患者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30%的患者发生了3 级治疗相关不 良事件。CheckMate-816 首次证实免疫新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 pCR 获益。CheckMate-816 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共入组 358 例 IB-IIIA 期 NSCLC 患者,按 1:1 随机分组手术前接受 3 个周期纳武利尤单抗 360mg Q3W 联合化疗或 安慰剂联合化疗。CheckMate-816 初步研究成果于 2021 AACR 年会上发布,结果显示在 ITT 人群中,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的 pCR 率为 24%
11、,化疗组的为 2.2%;纳武利尤单抗联 合化疗组的 MPR 率为 36.9%,化疗组的为 8.9%。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 发生3 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比例分别为 34%和 37%。BMS 于 2021 年 11 月 8 日公布 CheckMate-816 已经达到 EFS 阳性终点,详细数据分析有待公布,公司预 计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 NSCLC 的适应症将于 2022 年获批。辅助治疗:找准获益人群,阿替利珠单抗获批基于 IMpower010 的研究结果,阿替利珠单抗于 2021 年 10 月被 FDA 批准用于 PD-L1 TC1%的 II-IIIA 期 NSCLC 患者的
12、辅助治疗。IMpower010 是一项多中心、 随机、开放标签的 III 期试验,共入组了 1280 例进行过完全切除的 IBIIIA 期 NSCLC 患者,入组后接受最多 4 个周期含顺铂化疗,此后共 1005 例患者 1:1 随 机分组接受 1 年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或者最佳支持治疗(BSC)。中位随访 32.2 个月的数据显示,在 PD-L11%的亚组中有显著的获益,阿替利珠 单抗辅助治疗的中位 DFS 未达到,BSC 组的中位 DFS 为 35.3 个月。安全性方面, 试验组发生3 级阿替利珠单抗相关不良事件的比例为 12%。此外,默沙东于 2022 年 1 月 10 日宣布 KEYN
13、OTE-091 研究达到了双终点之一, 期中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作为 IB-IIIA 期 NSCLC 患者的手术后辅助疗法,相比安慰剂组,无论 PD-L1 表达水平,统计学和临床意义的 DFS 均得到显著改善, 详细数据分析将在后续公布。KEYNOTE-091 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 III 期试验,共入组 1177 例完成 R0 切除的 IB-IIIA 期 NSCLC 患者,按 1:1 随机分组 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治疗。肺癌历来是抗肿瘤药的必争之地,国内 4 家药企在 NSCLC 的辅助/新辅助治疗均 有布局,且均已开展临床 III 期试验。其中恒瑞布局的是 PD-L1 抑制剂阿
14、得贝利 单抗,另外三家企业均为 PD-1 抑制剂。从试验开始的日期来看,君实生物的特 瑞普利单抗目前进度最快,公司预计 2022 年会有数据读出。经测算,国产 PD-(L)1 抑制剂新辅助治疗 NSCLC 的国内市场规模到 2030 年能够 达到 9.7 亿元,辅助治疗 NSCLC 的国内市场规模到 2030 年能够达到 29.6 亿元, 总计 39.3 亿元。2.2、食管癌:晚期癌症一线治疗取得突破,加速推进围手术期应用根据 WHO 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食管癌在全球 60 万新发病例,仅中国 就有 32 万;全球 54 万食管癌死亡病例,中国占 30 万,食管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 亡原
15、因中排第 4 位。CRT 是目前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标准疗法。对于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新辅助 治疗,2012 年的 CROSS 研究(荷兰)和 2018 年的 NEOCRTE5010 研究(中国), 两项研究结果均证实术前同步放化疗(CRT)患者的总生存明显优于单纯手术,5 年生存率从既往从 35%提升至 60%,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RT)是目前获指南 I 级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我国既往食管癌新辅助放疗的比例仅约 5%。食管癌的辅助治疗仍存在较大空白:对于接受过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患者,辅助治疗推荐方案此前完全空白,FDA 于 2021 年 5 月批准了纳武利尤单抗用于食管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最
16、新 2021 年 CSCO 食管癌诊疗指南也已将纳武利尤单抗纳入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 I 级推荐。对于接受过新辅助化疗以及未接受过任何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辅助治疗仍然 缺乏有效的推荐方案,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鳞癌患者。接受过新辅助化疗的 鳞癌患者,辅助化疗为 III 级推荐;未接受过新辅助治疗的鳞癌患者,辅助化 疗为 II 级推荐。CheckMate-577 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 III 期试验,该项研究共入组 794 例 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R0 切除有残留病变(未达 pCR)的 II 期或 III 期食管癌或 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以 2:1 随机分组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或安慰剂治疗。2021
17、 ESMO 年会更新研究结果,至少随访 14 个月时,纳武利尤单抗组中位 DFS 保持 22.4 个月,安慰剂组中位 DFS 为 10.4 个月。且亚组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 不论 PD-L1 表达水平(1%或1%)和组织学类型(鳞癌或腺癌),均能观察到试验组的获益。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任意级别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比例分别为 71%和 46%,试验组和安慰剂组3 级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比例分 别为 13%和 6%。2021 年 5 项晚期食管癌一线药物治疗重磅研究数据公布,免疫治疗跻身食管癌一 线治疗领域。5 项研究中,均可以看到 PD-1 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可以为食管 癌一线治疗
18、患者带来明确的生存获益,患者的中位 OS 皆超过 1 年,其中 JUPITER06 研究报告了目前最佳的 17 个月中位 OS,客观缓解率(ORR)也从单 纯化疗组的 27%-45%,增加到加入免疫治疗后的 45%-72.1%。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领域取得的进展,是加快免疫治疗推进到食管癌 围手术期应用的基础。目前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率先进入到了食管癌围手术期治 疗临床 III 期,未来有望改变食管癌早期治疗的格局。经测算,国产 PD-(L)1 抑制剂新辅助治疗食管癌的国内市场规模到 2030 年能够达 到 3.4 亿元,辅助治疗食管癌的国内市场规模到 2030 年能够达到 19.2 亿
19、元,总计 22.6 亿元。关键假设:国产 PD-1 价格按 2022 年医保价计算,假设每年降价 10%,年费用降 到 2.15 万后维持基本稳定。每 3 周为 1 个周期,假设新辅助治疗 3 个周期、辅助 治疗 17 个周期,不考虑延续用药或因疾病进展停止用药,每年新发患者的用药费 用计入当年。长期随访数据如果显示患者长期生存获益明显,免疫治疗更容易下 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和非肿瘤专科医院,到 2030 年渗透率达 80%。2.3、乳腺癌:HR+/HER2-数据值得关注,TNBC 围手术取得突破根据 WHO 发布的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 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 数达 226
20、万人,首次超过肺癌(220 万人),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中国乳腺癌 2020 年新发病例数 42 万人,死亡 12 万人。辅助/新辅助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系统性 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进行差异性选择。HR+/HER2-乳腺癌:阿贝西利获批辅助治疗HR+/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癌亚型,约占整体乳腺癌的 65%75%。近 几年,此类患者的治疗模式由内分泌治疗(ET)转向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CDK4/6 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 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二线治疗新的标 准。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四款 CDK4/6 抑制剂获批用于治疗 HR+/HER2-晚期乳
21、腺癌 患者,分别为哌柏西利、利柏西利、阿贝西利和达尔西利。早期患者的长期预后仍有提升空间。HR+/HER2-乳腺癌的 5 年相对生存率高达 94.1%,但是出现远处转移后生存率往往大幅下降。ET 此前一直是这类患者标准 的辅助治疗策略,然而仍有约 30%的早期 HR+/HER2-乳腺癌患者会因 ET 耐药而 出现复发,进展为不可治愈的转移性乳腺癌,因此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是临床探 索的重要方向。阿贝西利后来居上,在辅助治疗取得突破。CDK4/6 抑制剂在晚期治疗取得成功 后,同样被推向了早期治疗,然而哌柏西利的 PALLAS 研究未能取得成功,阿贝 西利凭借 monarchE 研究后来居上,阿贝
22、西利联合 ET 治疗于 2021 年 10 月获 FDA 批准用于 HR+/HER2-、淋巴结阳性、高复发风险且 Ki-6720%早期乳腺癌成人 患者的辅助治疗,后又于 2021 年 12 月获 NMPA 批准。恒瑞的达尔西利也正在探 索辅助治疗,临床 III 期试验于 2021 年 4 月 30 日开启。免疫治疗用于 HR+/HER2-乳腺癌的辅助/新辅助治疗也在探索之中,K 药和 O 药 都已开展相关的临床 III 期试验,新辅助治疗中 PD-1 抑制剂与化疗联用,辅助治 疗中 PD-1 抑制剂与 ET 疗法联用,临床数据值得关注。HER2+乳腺癌:HER2 靶向治疗是标准的早期疗法HER
23、2+乳腺癌约占整体乳腺癌的 15-20%,曲妥珠单抗开启了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新 时代,极大地改善了患者预后,但是亦未能完全消除复发风险,因此不断有新的 HER2 药物被开发,包括帕妥珠单抗、马格妥昔单抗、拉帕替尼、奈拉替尼、图 卡替尼、恩美曲妥珠单抗以及德喜曲妥珠单抗。根据最新临床证据,早期 HER2+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下:HER2+阳性 T1a 及部分 T1b 患者可先进行手术切除,术后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 1 年;其余患 者推荐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 68 个周期,再进行手 术切除:(1)若术后达到 pCR 且淋巴结阴性,给予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2)若 术后达到
24、pCR 但淋巴结阳性,给予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辅助方案 (APHINITY 研究);(3)若术后未达到 pCR,给予恩美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 (KATHERINE 研究)。对于后两种情况,在结束标准辅助治疗后还可以考虑使用 奈拉替尼强化辅助治疗(ExteNET 研究).三阴乳腺癌:帕博利珠单抗获批围手术期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约占整体乳腺癌的 15%,其特点是侵袭性强、复发早、 结局差。由于 ER、PR 以及 HER-2 均不表达,因此缺乏有临床意义的生物学标志 和有效的治疗策略。TNBC 患者目前最主要的辅助/新辅助治疗方法还是化疗,蒽 环类和紫杉类方案是辅助/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药行业 专题研究 PD 癌症 辅助 治疗 未来 引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