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专题报告:曙光很近_海光不远_国产x86算力生态崛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芯片行业专题报告:曙光很近_海光不远_国产x86算力生态崛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芯片行业专题报告:曙光很近_海光不远_国产x86算力生态崛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芯片行业专题报告:曙光很近_海光不远_国产x86算力生态崛起一. 算力供给侧:海光是国产 x86 生态的引领者随着行业信创推进和东数西算的建设,国产基础算力生态逐渐完善,反映在 x86 生态角度表现为 1)在供给侧,海光信息收入呈现持续较高水平增长,产品系列有序更新迭代,市场化的进程也 持续推进;2)在需求侧,重点行业客户占下游比重持续提升,行业相关大型集采订单持续披露、 东数西算相关工程启动建设。我们认为,x86 生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健康良性发展有望进入新 的阶段,从而成为引领国产基础算力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1.1 海光信息具备较好的股东和高管背景海光信息第一大股东是中科曙光。截至 22
2、年 3 月,公司主要股东中科曙光、成都国资、海富天鼎 合伙、蓝海轻舟合伙分别持有公司 32.10%、 19.53%、 12.41%和 6.99%的股份,目前暂无控股 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公司高管团队在计算机芯片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董事长孟宪棠先生曾任国科控 股有限副总经理,2018 年加入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沙超群先生曾在中科曙光就职 9 年, 担任多种科研相关职务,自2019年起任公司总经理。另外,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先生目前任海光董 事。1.2 海光 CPU 和 DCU 技术持续迭代,形成有序的产品系列公司目前的芯片产品包括 CPU、DCU 芯片。海光 CPU 基于 x86
3、 架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处理器 核心(Core)、 片上网络、各类接口控制器等;除硬件电路外,裸片中还集成了复杂的程序代码 (“微码”)。海光 DCU 的构成与 CPU 类似,其结构逻辑相对 CPU 简单,但计算单元数量较 多。海光 DCU 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计算单元(CU)、片上网络、高速缓存、各类接口控制器等。海光 CPU 产品分为 7000 、5000 、3000 三个系列,分别面向高、中、低端算力需求。这三个系 列产品技术设计同源,处理器核心等具有相似的技术特征,区别在于核数、内存通道数、PCIe 接 口数等参数存在区别:1)7000 系列最多可集成 32 个核,最大支持 8 个内存通
4、道和 128 个 PCIe 接口,主要应用于高 端服务器,主要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复杂应用领域。2)5000 系列最多集成 16 个处理器核心,最大支持 4 个内存通道和 64 个 PCIe 接口,主要应用 于中低端服务器,并发处理能力和单核心处理器性能较为均衡。3)海光 3000 系列产品最多集成 8 个处理器核心,最大支持 2 个内存通道和 32 个 PCIe 接口, 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面向入门级计算领域。海光 CPU 不同型号之间存在明显的定价、出货量、毛利率差异,呈现有序的产品结构。1)定价差异:高中低端 CPU 定价存在明显区别:7000 系列 CPU 产品主要应用
5、在高端服务器, 均价在 740012000 元之间;5000 系列 CPU 产品主要应用于中低端服务器,均价在 5500 元 7800元之间;3000系列CPU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均价960元1300元之间。2)出货量差异:不同型号 CPU 出货量也存在明显差异:7000 系列在 2021 年出货量已经超过 17 万片,5000 系列出货量 2.9 万片,低端的 3000 系列则出货量达到 36 万片。我们认为,芯片出货 量的不同,体现了公司面向细分市场的战略布局的差异,强化了高端市场的地位,也抓住了低端 算力需求的爆发。3)不同型号产品的毛利率存在差异,但均呈现逐渐提升的趋势:
6、海光 5000 系列和 7000 系列的 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而且 7000 系列毛利率呈现逐年提升的状态。3000 系列自 2019 年开始量 产,属于低端型号,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但也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我们认为,不同型号产品 的毛利率的差异源于产品定价差异、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情况不同。海光各代 CPU 产品的研发-量产环节在时间上有序交叠,在一代芯片量产之前,下一代芯片的研 发已经启动:1)海光 1 号研发启动于 2016 年,主要基于 AMD 授权技术进行设计。2018 年 4 月,海光 1 号 实现量产,并于 2018 年 5 月开始产生收入。2)在海光 1 号量产之前,海光 2 号
7、研发已于 2017 年 7 月启动。在海光 1 号基础上,公司对微结 构进行优化,提升处理器核心性能和安全应用性能,于2020年1月实现海光2号量产,并于2020 年 4 月产生收入。3)在海光 2 号量产之前,海光 3 号研发工作于 2018 年 2 月启动。公司对核心和片上网络微结构 进行设计优化,基于新的工艺节点进行设计,截至 22 年 3 月,海光三号已进入实验室验证阶段。4)海光 4 号研发工作已经于 2019 年 7 月启动。目前,海光第二代 CPU 收入比重已经达到 77%,而且海光 DCU 深算 1 号也已经贡献收入。海光 1 号到 2 号的代际升级,直接导致产品单价、毛利率提
8、升。1)代际提升带来单价提升:2020 年海光二号各型号 CPU 产品开始产生销售收入,从全年均价来 看,7000 系列、5000 系列、3000 系列的二号代际均价是其一号代际的 3.01 倍、3.31 倍和 1.68 倍。2)代际提升也直接带来毛利率提升。海光 2 号产品的 7200 系列、5200 系列、3200 系列毛利率 分别在 70%左右、65%左右、30%左右,明显高于海光 1 号的对应系列(7100、5100、3100)。我们认为,代际之间存在较大的毛利率差异,一方面由于定价水平明显不同,另一方面也和不同代 际的量产水平有关。海光 DCU 第一代产品已经贡献收入,第二代产品也在
9、研发推进中,代际之间也呈现研发-量产有 序交叠的状态。1)2018 年 10 月,公司启动深算一号 DCU 产品设计,定型为 8100系列,这代 DCU已经在 2021 年实现量产并于 2021H2 产生销售收入,2021 出货量达到 1.2 万片,均价为 1.9 万元。2)在第一代 DCU 量产之前,海光第二代 DCU 的产品研发工作于 2020 年 1 月启动,目前各项研 发工作进展正常。从下游结构来看,金融、电信运营商行业客户比重呈明显提升趋势。2020 年之前,公司客户主要 来自于教育行业,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公司海光 2 号在 2020 年之前尚未量产,另一方面则是由 于中科院(归属
10、于教育行业)的单个大型项目比重较大。在 2020 年及之后,随着海光 2 号量产,公 司 CPU 产品性能提升,更加适应不同行业的专业性能需求和场景需求;从需求侧来看,电信、金 融行业信创战略推进直接导致下游需求景气度提升。2021 年,电信、金融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 21%和 14%,我们认为,随着行业信创的不断深化、 产品不断迭代打磨,海光在金融、电信等重点行业的比重有望持续提升。1.3 营收高速增长,归母净利润转正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在 2021 首次转正。2021 年,公司营收突破 20 亿,同比增速 126%,继续保持翻倍以上增速。利润层面,作为起步阶段的芯片公司,海光于 20
11、21 年首次实现 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转正:归母净利润达到 3.27 亿、扣非净利润达到 2.65 亿。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有所回落,而且账龄整体较短。2021 年,公司应收账款达到 2.73 亿元,占 当期收入比重的 11.8%,比 2020 的 16.6%的水平有回落。而从账龄来看,2019、2020、2021 应 收账款的账龄均在 6 个月之内。期间费用率整体呈现持续降低趋势,尤其是研发支出营收比重有所回落。随着营收规模放量,以 及海光 2 代产品成熟化,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逐渐回落,2021 年研发支出已经明显低于当期 营收规模,但仍相当于营收的 69%,处于较高水平,具备典型的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芯片 行业 专题报告 曙光 不远 国产 x86 生态 崛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