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专题报告:大圆柱路径确定_关注产业链相关机会.docx
《锂电池行业专题报告:大圆柱路径确定_关注产业链相关机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池行业专题报告:大圆柱路径确定_关注产业链相关机会.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锂电池行业专题报告:大圆柱路径确定_关注产业链相关机会1、 电芯大型化趋势明确,大圆柱路线前景可期1.1、 186502170046800,圆柱电池大型化趋势明确动力电池根据封装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三 种形态电池中,圆柱电池以正极、隔膜、负极的一端为轴心进行卷绕,封装在圆 柱金属外壳之中;方形电池采用卷绕或叠片工艺制造,不同于圆柱电池,方形电 池卷绕工艺通常有两个轴心,将正极、隔膜、负极叠层围绕着两个轴心进行卷绕, 然后以间隙直入方式装入方形铝壳之中;软包电池是典型的“三明治”层状堆垒结 构,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依次层叠起来,外部用铝塑膜包装。圆柱电池的发展时间
2、最长,技术最为成熟,且标准化程度较高。最早的圆柱电 池是由日本 SONY 公司于 1992 年发明的 18650 锂电池,其中 18 表示直径为 18mm,65 表示长度为 65mm,0 表示为圆柱形电池。由于 18650 圆柱电池历 史悠久,所以市场普及率较高,是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电池型号,被广泛应用 于消费电子领域。由于圆柱电池的技术最为成熟、一致性较好,特斯拉将圆柱电池引入动力电池 领域。2008 年特斯拉首次使用松下的 18650 圆柱电池电芯作为车辆的动力电池, 并在 Roadster 上试验过之后,开始在 Model S 上大规模使用。为提高电芯能量 密度和降低成本,2017 年
3、特斯拉推出了与松下共同研发的 21700 圆柱电池,并 将该电池应用在Model 3车型上。21700圆柱电池直径为21mm,长度为70mm, 电池能量较 18650 圆柱电池提升了 50%。此后特斯拉进一步将圆柱电池向大型 化升级,2019 年特斯拉申请 46800 大圆柱专利,并于 2020 年电池日对 46800 大圆柱电池进行宣传,46800 大圆柱采用无极耳、新型硅材料和无钴技术,较 21700 圆柱电池的性能有较大提升,预计 46800 大圆柱电池能量将提升 5 倍、 续航里程提升 16%、功率提升 6 倍。相较于小圆柱电池,大圆柱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优势。圆柱电池尺寸 从
4、21700 升级到 46800,电芯体积增加 448%,而表面积仅增加 180%,这表明 随着圆柱电池直径的增大,结构件质量占电池包总重量的比例下降,大圆柱电池 的电池能量密度将有所提升,从而降低电池单 Wh 生产成本。从 21700 圆柱电 池升级到 46800 大圆柱可以降低 14%的单位生产成本。电芯大型化是特斯拉降 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圆柱电池大型化趋势明确。1.2、 圆柱电池在一致性、安全性、材料应用等方面 优势明显圆柱电池制造工艺较为成熟,生产效率高,产品一致性高。由于圆柱电池在镍 氢电池和消费类电子产品(3C)锂离子电池上得到了长期的应用,业界积累了 大量的生产设计经验,因此有
5、较为成熟的自动生产线及设备。此外,圆柱电池是 以卷绕的方式进行制造,卷绕工艺可以通过加快转速从而提高电芯生产效率,而 叠片工艺的效率提高受限,圆柱电池生产效率较高。在卷绕过程中,为保证电芯 组装成的电池具有高一致性,需要对卷绕张力进行控制,张力波动会使得卷绕出 的电芯产生不均匀的拉伸形变,严重影响产品的一致性。目前国内领先企业圆柱 电池张力波动控制在 3%以下,大批量生产的圆柱电池产品一致性高。受益于圆柱电池热失控传播阻断特性、密封性好和产品一致性高,圆柱电池在 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由于方形、软包电池具有平直表面,其组成模组后平面常 处于紧密接触状态,在热失控时,侧向方向上热量传递明显,而圆柱
6、电池由于其 弧形表面,在充分接触时仍存在较大间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池之间热量传递, 因此圆柱电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热失控蔓延。同时,由于圆柱电池单体能量 低,可以减少热失控蔓延初期的能量释放总量,且圆柱电池的密封性较软包好, 不易发生漏液现象,因此圆柱电池在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此外,圆柱电池一致 性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电池不一致导致的过充、过放和局部过热的危险。受益于圆柱结构体本身的材料力学性能,圆柱电池和高镍材料、硅碳负极材料 兼容性良好,对材料应用具有包容性。为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高镍正极材料和硅 碳负极材料被应用到电池材料体系,但高镍材料较差的热稳定性和硅碳材料较高 的体积膨胀率
7、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带来了考验。相较于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圆 柱电池结构体本身强度更高,对硅碳负极膨胀的容忍度较高,且圆柱电池的热失 控传播阻断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镍材料热稳定性差的缺点,因此在应用 高镍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方面,圆柱电池优势明显。1.3、 受益于大圆柱电池的高成组效率、低 BMS 难 度和高电压平台适配性,大圆柱电池路线前景可期圆柱大型化可以提高成组效率,弥补小圆柱电池成组效率低的不足。根据钜大 锂电数据,目前行业内圆柱形电池的模组成组效率约为 87%,系统成组约为 65%, 而方形电池则分别为 89%和 70%,圆柱电池成组效率较低。圆柱电池直径变大 后,动力电池支架板和
8、集流片的孔径变大,相应重量减轻,此外,动力电池包中 电芯数量的减少可以减少结构件用量,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提高成组效率。圆柱路线对车企的 BMS 技术要求较高,大圆柱路线可降低 BMS 控制难度。单 体圆柱电芯容量小,要达到一定的动力性能,需要的电芯数量众多。一款 75KWh 的电动车动力电池组大约需要 7000 个 18650 电池,即使是 21700 电池也需要 4400 个,对 BMS 提出极高要求,对于在 BMS 领域积累薄弱的车企来说难度较 大,而换成 46800 电池仅需要 950 个电池,所需电池数量显著减少,从而降低 BMS 控制难度。因此,大圆柱路线可降低车企对中游电池企
9、业的技术依赖程度。46800 电池无极耳设计缩短电子传输路径,从而降低电池内阻。极耳是从电芯 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是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传统圆柱电 池通过单极耳来实现电流收集,由于电阻的存在,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特别是大电流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显著的欧姆热,引起电池温度的升高,随着电芯 尺寸的变大,卷绕长度更长,会加剧内部电流和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在极耳处 产生局部高温。为降低电池内阻,减少充放电过程中欧姆热,特斯拉对 46800 大圆柱电池采用无极耳技术,即整个集流体都变成极耳,导电路径不再依赖极耳, 因此无极耳技术也称全极耳技术。无极耳技术将电子的传输路径从沿极耳到集流
10、 盘的横向传输变为集流体纵向传输,将电子传输路径平均长度从铜箔长度 (21700 电池铜箔长度约 1000mm)降低到电池高度(80mm),从而将电池内 阻降低一个数量级。大圆柱无极耳电池设计保证了电池充电效率。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 Shen Li 等人 通过模拟仿真对单极耳电池和无极耳电池进行充放电过程发热对比,计算得到无 极耳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局部的电流密度,且产热速率要比单极耳电池低两个数 量级。研究表明无极耳设计可以减少大圆柱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产生的热效应, 从而保证大圆柱电池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充电效率。受益于大圆柱电池内阻小、一致性高,大圆柱电池和高能量密度材料及高电压 快充系统适配度
11、高。为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问题,大部分厂商通过增加电池 容量提升续航里程、增加充电速度减少充电时间这两种方式解决该问题。为增加 电池容量,需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高镍正极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为减少充电时 间,需要提高电动车充电功率,即通过提高充电电流或提高充电电压来增加充电 速度,而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提高电压可以减少线路电流,从而减少能量损失。 由于高能量密度材料和快充都容易在充电时产生析锂、膨胀等副反应,因此一般 情况下高能量密度材料和快充系统不能兼容。目前电动汽车普遍使用的是 400V 电压系统,由于单个锂离子电池电压只有 34V,因此需要 100 个左右电池串联 才能达到 400V 电压
12、要求,而 800V 高电压快充系统则需要 200 个左右电池串联, 800V 高电压快充系统对电池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圆柱电池具有内 阻小的特点,同时兼具圆柱电池自身一致性高、对高能量密度材料兼容的优点, 因此大圆柱电池可以兼容高能量密度材料和高电压快充系统。2、 电池环节:电池厂商布局大圆柱电池,大圆柱多重优势助力圆柱份额提升2.1、 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高,国内外技术路线布局有所差异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2021 年中日韩企业市占率超过 90%。根据 SNE Research 和起点研究统计,动力电池行业 CR3 由 2017 年的 45.9%提升至 2021 年的 65.1
13、%,CR5 由 2017 年的 58.3%提升至 2021 年的 79.5%,行业集中度大 幅提升。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前 10 名均为中日韩企业,占整体装 机量的 91.2%,中国、日本、韩国企业数量分别为 6 家、1 家和 3 家。国内外电池厂商对圆柱、方形、软包三种技术路线布局有所差异。日本企业以 圆柱路线为主,1998 年松下生产的 18650 圆柱电池已经批量装配在世界多个品 牌的笔记本电脑里,由于松下对圆柱电池的技术积累较多,松下与特斯拉合作, 共同开创了圆柱形锂电池应用在纯电动汽车上的时代。韩国企业 LG 化学和 SKI 以软包路线为主,LG 化学依靠在消费类电子的
14、软包电池领域的积累,将软包电 池应用到电动汽车上,软包电池由于其体积和形状的灵活多变性,尤其受到插电 式混合动力车的偏爱。国内企业在刚起步时,考虑到日本和韩国分别在圆柱和软 包电池的技术积累,且圆柱电池非常考验车企电池管理水平,软包电池的铝塑膜 国产化率低,因此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首的国内企业以方形路线为主。2017 年至 2020 年,国内圆柱电池市场份额大幅下降,海外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从国内市场看,2017 年后受补贴退坡影响,初期配套圆柱电池的短续航低端车 型无法得到补贴,圆柱电池市场份额从 2017年的27.2%下降至 2020年的 9.7%, 其市场份额主要被方形电池所取代,在此期
15、间,以圆柱路线为主的比克、沃特玛 等企业破产倒闭。从全球市场看,受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影响,海外 软包电池出货量增加,挤占一定圆柱电池市场份额,圆柱电池市场份额从 2018 年的 29%下降至 2020 年的 23 %。电池企业加速布局 46800,大圆柱电池产能即将放量。为满足大圆柱电池需求 量,除特斯拉自己的电池工厂布局 46800 外,国内外电池厂商也加速扩产布局 46800:海外企业松下和 LG 化学正在进行产品设计与研发以期达到特斯拉的要 求;国内电池企业亿纬锂能、宁德时代、比克等也在积极布局相关技术。目前来 看,仅有特斯拉电池工厂和松下可以在 2022 年逐步量产大圆柱电池
16、,亿纬锂能 和 LG 化学计划于 2023 年实现量产。46800 大圆柱电池的放量有望成为圆柱份额提升的重要支撑。根据特斯拉电池 日官方材料,如果未来 46800 电池成功量产,从 21700 电池升级到 46800 电池 可以降低 14%的单位生产成本,缩小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之间的成本差距, 大圆柱电池将凭借高性价比,对现有电池结构体系产生影响。未来在大圆柱电池 持续技术优化的背景下,我们预计 2025 年圆柱动力电池全球占比有望达到 27%, 圆柱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 318.2 GWh。3、 材料环节:大圆柱电池需求增加,有望提升高能 量密度材料应用潜力3.1、 高镍正极:圆柱大型化
17、趋势下迎高镍扩产高峰, 一体化布局铸就高镍正极材料龙头3.1.1、 高镍材料能量密度优势明显,里程需求驱动 NCM811 占比提升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整个电池的性能,其成本约占电池 的 30%-40%。目前常见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 三元材料一般为镍钴锰酸锂(NCM),由于镍、钴、锰元素均在元素周期表第四 周期的相邻位置,离子态的化学性质及半径相似,能够按照任意比例形成固溶体,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材料中镍钴锰元素的比例来选择性的放大材料某方面的优点, 来满足不同电池性能要求:(1)镍元素:充放电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主要依靠镍元素的变价,因此正极 材料
18、中镍元素的含量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过高的镍元素比例又会导致严 重的阳离子混排现象(指在放电时锂离子大量脱出的时候,受到外界因素作用, 二阶 Ni 离子占据 Li 离子晶格中位置的现象),影响材料性能;(2)钴元素:钴元素能够抑制阳离子混排,稳定层状结构,起到提升电导率降 低阻抗的作用,但是钴元素存在价格昂贵等问题;(3)锰元素:锰有良好的电化学惰性,使材料始终保持稳定的结构,并且廉价 的锰也能够起到降低电池成本的作用,但锰含量过高会对层状结构产生一定破坏。在三元正极材料中,行业主流的 NCM 型号包括 523、622 和 811 三种型号,高 镍正极通常指镍相对含量在 0.6 以上的材料
19、型号。随着镍含量的升高、钴含量的 降低,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逐渐提高,但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和热稳定性都会降 低,氧气析出现象会更加明显。目前,正极材料厂家主要通过离子掺杂和表面包 覆来对高镍三元材料进行改性,从而改善高镍 NCM 和 NCA 的性能:(1)离子掺杂:高镍三元材料的离子掺杂一般选择离子半径相近的离子进行掺 杂,分布在晶格内的掺杂元素起到支撑柱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循环过程中晶格体 积缩小的风险,因此通过引入离子可以稳定层状结构,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尤其是热稳定性;(2)表面包覆:表面包覆可以抑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晶型的转变和过渡金属 的溶解,改变材料表面化学特性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20、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与 正极材料的直接接触,防止电极过渡金属的溶解;同时,包覆层作为导电介质可 以促进颗粒表面的 Li 离子扩散,从而改善容量保持性能、倍率性能和热稳定性; 此外,高镍 NCM 正极材料存储条件要求较高,当高镍三元材料暴露于潮湿环境 中时,材料表面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LiOH 和 Li2CO3等杂质, 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包覆改性可以在大规模生产时减少正极材料与空气的接 触,延长存储寿命;常用的表面包覆剂有氧化物、磷酸盐、锂盐和导电材料等。里程需求驱动高镍材料占比持续提升。为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问题,厂商通 过增加电池容量提升续航里程,高镍三元材料具有能量密度
21、高的特点,具备续航 里程优势,高镍正极在三元材料中的占比快速提升。根据 GGII 数据,国内 NCM811 在三元材料中的占比从 2018 年的 11.5%提升至 2020 年的 24%。根据 鑫椤资讯数据,2021 年 8 月国内 NCM811 渗透率达到 41%,随着 2021Q4 头 部企业高镍产能的释放,鑫椤资讯预计 2021 年我国高镍材料(NCM811 和 NCA) 的渗透率有望达到 40%。2021 年 11 月 18 日国家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规范要求三元材料比容量175Ah/kg, 5 系和 6 系 NCM 三元材料比容量不满足规范
22、要求,而 8 系 NCM 和 NCA 高镍 三元材料满足此要求,国家政策规范有利于高镍材料占比的进一步提升。3.1.2、 高镍三元与圆柱电池优缺点互补,高镍大圆柱电池优势明显锂电池的热失控主要是由电池内部温度上升导致。电池产热是电池工作过程中的 必然产物,若电池的产热速度比热释放即热扩散速度要快,则会引起电池内部温 度上升。电池过充、隔膜缺陷导致的短路和外部冲击导致的短路等均会产生大量 的热,使电池温度上升。当这些热量不能及时疏散,便会加剧反应的进行,并引 发一连串的自加热副反应,正极材料副反应会加剧热量释放并产生氧气,电池温 度急剧升高,发生热失控,最终导致电池的燃烧,严重时甚至发生爆炸。随
23、着三元材料中镍含量的增加,电池热失控风险增加。研究结果显示,NCM811 的热失控起始温度为 163.0C,比 NCM622 的热失控起始温度低 22.5C,且 在 150-200C 的温度范围内,NCM811 的升温速率远高于 NCM622。此外, 在 100% SOC 情况下 NCM811 在放热峰处的放热量是 NCM622 的三倍。研究 表明,高镍材料的热稳定性更差,高镍材料可以在相对更低的温度下引起热失控, 且热失控时放热量更高,这将导致电池热失控风险增加。充电过程中,电池一致性低将导致过充电,从而引起热失控。在电池充电至特 定 SOC 过程中,电池的不一致性会导致充电前 SOC 不同
24、,具有高初始 SOC 的 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被过度充电。过度充电首先会导致正极界面处的电解质分解, 导致电池温度缓慢增加,随后过量的 Li 离子从正极脱嵌,导致正极材料不稳定 并产生氧气,过量的 Li 离子沉积在负极上形成锂枝晶,锂枝晶逐渐生长并刺破 隔膜导致电源短路发热,引发热失控和安全事故。受益于圆柱电池热失控传播阻断特性和产品一致性高,大圆柱电池与高镍三元 正极材料适配性高。圆柱型电池采用相当成熟的卷绕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且产 品一致性高。圆柱形特有的弧形表面使其在充分接触时仍存在较大间隙,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池之间热量传递。因此,圆柱电池在一致性和散热性能方面均优于方形电池和软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锂电池 行业 专题报告 圆柱 路径 确定 关注 产业链 相关 机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