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投资策略:银行股或迎春季躁动_三主线精选“小组合”.docx
《银行业投资策略:银行股或迎春季躁动_三主线精选“小组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投资策略:银行股或迎春季躁动_三主线精选“小组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银行业投资策略:银行股或迎春季躁动_三主线精选“小组合”一、行业观点:近期托底+纠偏政策不断落地,年底-22Q1社融信贷有望“先行企稳”,板块或迎春季躁动。7 月以来,经济主要指标持续不及预期,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走过上半年的“低基数效 应”后,我国各项经济指标整体走弱,GDP 增速到 Q3 已降至 4.9%(低于市场预期的 5.5%),除出口增速仍保持在 25%左右的增长速度外,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持续走低,到 10 月已降至 3.5%、6.1%且持续不及市场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8 月末最低仅 2.5%(9、10 月逐步回升至 4.9%)。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PPI 同
2、比 增速持续超预期,到 10 月已达 13.5%,且已开始传导至 CPI(提升至 1.3%)。根据易纲 行长在 G30 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中表示,预计我国经济全年增速在 8%左右,据此 推算 Q4 我国单季 GDP 增速将进一步下降至 3.6%左右的水平,经济将继续下行。在目前市场情绪已充分反映经济下行预期的同时,托底政策+纠偏政策正不断出台落实。1) 货币政策更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7 月央行已降准 0.5pc,释放长期流动 性约 1 万亿。目前货币政策的目标中 更注重“防风险”、“稳增长”。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 一贯表述外,强调了“以我为主”、删除了 Q2“
3、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同 时提出: A、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与 8 月信贷总量会议要求一致); B、统筹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 力完成今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C、以专栏的形式分析了国外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我国将继续保持流 动性合理充裕。 D、针对房地产问题,要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 康发展(与之前房地产金融形势会议基调一致); E、要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同时删除 Q2“推动做 好重点省份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工作”的表述);2) 近期财政不论是资金端还是项目落地方面均在发力:7 月 30
4、日政治局会议强调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 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近期地方债发行速度也明显加快(1-8 月合 计发行 1.85 万亿,而 9 月以来即发行 1.43 万亿)。近期各地项目集中落地,如 11 月 3 日深圳 Q4 新项目即启动了 224 个,投资金额 4455 亿(前三季度总投资 5918 亿),11 月 4 日,广西开启重大项目 189 个,总投资 1858.5 亿元;11 月 5 日,湖北 Q4 项目开工 805 个项目总投资达 4520 亿元。3) 22Q1 信贷投放有望迎来“小高峰”: A、供给端:8 月 23 日
5、央行提前召开信贷形势会议,强调“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 需努力”。从历史上看,过去 2 次信贷形势会议分别在 2018 年、2019 年的 11 月 召开,银行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后,次年 Q1 均迎来了信贷投放的“小高峰”。今年 会议召开时间提前至 8 月,银行或提前加大了明年项目储备力度,配合政策节 奏,在明年 Q1 或集中投放;B、需求端:年底到 22Q1 预计多个领域的信贷需求有望提升 (I)房地产:9 月底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提出“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 康发展”以来监管多次释放积极信号,央行和银保监会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精神时也强调了这一点,此外银保监会还多次强调要“满足合理的住房
6、贷款需求”。 总的来说,虽然政策的节奏市场很难把握,但地产政策纠偏和维稳的大方向是相 对明确的。当前部分地区已推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如哈尔滨在 10 月已经出台购 房补贴政策,博士最高可获 10 万元2)。按揭贷款方面,2021 年需求强但额度紧, 22Q1 新的额度到位后这些需求将得到有效满足;开发贷方面,对于资质良好的 央企、国企地产公司不会“一刀切”,仍将满足其合理的信贷需求,这也对明年 的信贷投放有一定支撑作用。 (II)财政发力:地方债发行加速+项目不断落地,或有效撬动信贷需求。 (III)其他领域: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依然是政策引导投放的方向,同时绿色 金融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也明显会增
7、加(碳减排工具+2000 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专项再贷款等)。10 月金融与社融数据已现“企稳”迹象。10 月社融增速企稳于 10%,新增社融 1.59 万 亿,同比多增 1970 亿,其中较为重要的两大驱动因素在于:A、政府债券(含地方债) 6167 亿元,同比多增 1236 亿,明显回暖(前三季度同比少增 2.3 万亿);B、个人住房 贷增加 3481 亿,环比增加 1013 亿,预计同比也实现多增。总的来说:未来“房住不炒”基调不变、从“基建+房地产”的传统模式转型到“高端制 造+科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趋势也不变。但当下相关纠偏和维稳的大方向是相对明确 的,这有利于相关风险的缓释,加上
8、Q1 历来都是信贷投放的高峰期,今年银行提早加 大信贷储备力度的情况下,预计 22Q1 信贷或迎来“小高峰”,信用环境有机会获得改善, 利好银行估值修复。二、基本面预测:有望保持稳健增长,银行间分化将加大2.1 规模增速:Q4-明年 Q1 增速有望企稳回升2021 年上市银行资产增速随社融增速有所放缓,但贷款延续了高增长的态势。Q3 上市 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为 7.19%,较年初下降了 3.03pc,与社融增速降幅基本相当(年初 以来下降了 3.3pc),但其中贷款增速仍保持了 11%的增速,其占总资产的比重继续提 升。根据 2021 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披露较为完整,且银行一般上半年贷款投放占
9、全年的 60%以上),今年上市银行资产配置方向有一些边际变化:A、零售整体放缓:一方面集中度管控的要求下,按揭贷款增速明显放缓,另一方面严查 资金流向房市+互联网贷款整治,消费贷与信用卡增速也有所放缓。政策支持下,经营贷 则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1H 较年初即增长 15.6%)。但预计随着相关政策的边际放 松,保证“满足合理需求”的基调下,未来零售贷款增速有望有所回暖。B、对公投放加大:21H 对公贷款占新投放贷款的比重超过了 67%,主要是加大了基建 类贷款(占新增贷款的 40%)及制造业贷款的投放(上半年即新增 1.1 万亿,超过 2020 年全年);C、投资资产方面:地方债投资增速放缓
10、,非标资产继续压降。预计 Q4-明年 Q1 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关注各家银行的扩张能力(存款、资本、业务方 向等)。根据前文的分分析,“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地方债发行或提速, 的基调下,银行 Q4 已加大了明年的信贷储备力度,预计 22Q1 信贷投放有望上量。对于 各家而言,能否抓住这次机会主要关注:1)业务扩展方向:房地产+基建有望边际宽松的基础上,高端制造、普惠小微、绿色金 融、科创企业、消费金融等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银行弹性或更大;2)资金来源方面:今年银行业存款增速有所放缓,上市银行存贷比整体达到了 83%, 不少银行更是突破了 100%,核心负债来源稳定、资金来源充裕的银行
11、明年增长或更有潜力;3)资本金:今年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的第一年,共 19 家银行入选 1-4 组,各级 资本充足率提升了 0.25%-1%的需求,目前看大多数银行资本金仍高于监管要求,且随 着银行再融资密集落地,将打开未来扩张空间。2.2 净息差:Q3 存贷两端均有积极信号,未来有望维持稳定,且“同比下 降”的压力有望缓解2021 年以来,银行业整体息差呈现降幅收窄的趋势,Q3 实现企稳回升。根据银保监会 数据 21Q3 息差相比 Q2 还企稳回升了 1bp 至 2.07%,从资产端、负债端两端来看,Q3 都呈现除了一些积极的信号。资产端:LPR 已连续 19 个月持平,Q3 贷款利率回
12、升。2020 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 整体处于中性偏松的环境当中,政策利率没有变化,MLF 利率、7 天逆回购利率均保持 在 2.20%、2.95%的位置,LPR 也已连续 19 个月持平。市场利率也基本围绕着政策利率 窄幅波动,虽然 7 月降准对市场预期带来了一定的波动,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进行进一步 地宽松(虽然下半年 MLF 到期量较大,但央行选择等量续作的方式进行,并没有额外降 准)。LPR 维持稳定的情况下,贷款利率进入窄幅波动期,年初以来降幅较 2020 年明显 收窄,9 月新发放贷款整体加权利率为 5.00%,较 6 月末回升 7bps,其中一般贷款利率、 企业贷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
13、利率分别环比提升 10bps、1bp、12bps 至 5.30%、4.59%、 5.54%。此外,普惠型小微贷款利率 4.89%,较上一次公开披露的 5 月的 4.93%仅下降 4bps,当前小微价格竞争或已进入“平衡点”。负债端:存款自律机制成效显著,存款利率明显下降,有效支撑息差。在 6 月开始存款自律机制改革推出后: 1)长期存款利率明显下降,期限越长下降越明显。9 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利率为 2.21%, 同比下降了 0.17pc,较 5 月(自律机制优化前)下降 0.28pc。其中,1 年、2 年、3 年 和 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 5 月分别下降 0.04pc、0.25pc、0.43p
14、c 和 0.45pc。 2)长期限存款利率下降后,长期存款占比下降,存款期限结构优化。9 月新发生定期存 款中 2 年期以上存款占比为 26.4%,同比下降 5.9pc,较 5 月末下降 10.6pc。 存款成本下降+结构优化+Q3 市场利率有所下降,这对负债端成本率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根据上市银行期初期末平均余额测算,Q3 单季度付息负债成本率下降 8bps 至 1.85%, 是单季度息差能够企稳回升的重要原因。在政策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2022 年全行业息差有望保持稳定,息差“同比 下降”的压力有望开始明显缓解。目前市场利率处于“难上难下”的局面,各项政策也 没有再额外强调银行让利
15、、降低贷款利率,正如易纲行长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 议上的发言所说,“现阶段利息收入在我国银行业收入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保持正常货币 政策,保持利差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有利于促进银行体系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增长服务, 也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3。总的来说当前尚没有出现一个方向确定的、影响息差的决定 性因素,预计未来行业整体息差将延续当前的企稳趋势,而银行间将继续分化,其中:1)资产端:新发放贷款收益率预计将继续保持平稳。但由于当前企业信贷需求仍较弱, 贷款利率也没有大幅回升的条件,各银行贷款利率的决定因素在于自身议价能力与重定 价节奏,贷款期限较短、核心客户粘性强的银行或将率先实现收益率企稳回升;2
16、)负债端:存款自律机制的红利仍将继续释放。随着存量存款不断到期,存款自律机制 对成本的效益将继续显现,对息差形成支撑,其中存款期限较长的银行将更为受益。根 据目前 2 年、3 年和 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 5 月分别下降 0.25pc、0.43pc 和 0.45pc 为基础,结合上市银行 2021H 的存款期限结构测算,若重定价全部完成后,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1)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将下降 7bps,提升息差 5bps,提升利润 5.1%。但值得注意 的是由于成本下降主要集中在 1 年期(或以上)基准利率定价的存款中,测算这部分存 款的平均久期约 22 个月,因此预计这一利好将在未来几年逐步
17、体现。2)分银行来看,定期存款占比较高的城商行、农商行相对受益,测算全部重定价后存款 成本率均将下降 9bps,提升息差 6bps、7bps,对利润的贡献提升 5.63%、7.27%。一 般存款竞争仍较为激烈,未来,客户基础扎实、核心负债优势明显的银行或具有相对优 势,存款成本相对稳定对于息差也有一定支撑。3)对于不少银行而言息差“同比压力”将减少,或将支撑收入增速回升。以常熟银行为 例,其 20Q3-21Q3 单季度息差分别为 3.07%、3.00%、2.97%、3.07%、3.08%,其 21Q3 息差已实现同比回升 1bp,若继续企稳,则 21Q4 息差将同比提升 7bps,将有效支撑利
18、 息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全行业的息差历史季度节奏来看,若未来 几个季度息差保持平稳,那么预计到 22Q1 左右息差“同比压力”将从目前-3bps 左右收 敛回 0。由于业绩增速主要看“同比”,目前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仅 4.5%,远低于 总资产 7.19%的总资产增速,随着未来“息差同比压力”的减轻,利息净收入增速还有 较大的恢复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2.3 资产质量:整体稳健的趋势不变,银行间分化将加大虽然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的趋势不变。 1)当前资产质量各项指标继续呈改善趋势。21Q3 上市银行不良率为 1.39%,较 21H 继 续下降
19、2bps,拨备覆盖率较 6 月末则是稳步提升 5pc 至 231%。动态来看,Q3 单季度 不良生成率为 0.96%,较 21H 继续减少 2bps。2)过去几年加大核销处置、拨备计提力度,当前银行的资产质量存量包袱较轻,风险抵 御能力较强。近几年银行核销处置力度加大,存量风险已经大幅出清,不良认定标准基 本上达到历史最严格的情况(上市银行不良/逾期已经超过 100%),当前银行报表的资 产质量更加“干净、扎实”。与此同时上市银行过去几年也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拨备覆 盖率(231%)为 2015 年下半年以来最高的同时,投资类资产、表外资产计提的拨备力 度也明显提升(2021H 共计提非信贷资
20、产减值损失 1677 亿,同比多提 665 亿),21H 上 市银行整体的广义拨贷比(广义拨贷比资产减值准备/(贷款+非标+信用债)达到了 3.32%,而逾期贷款占比仅 1.36%,当前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3)目前市场较为关注的新增风险停留在个别企业,相关政策已边际宽松缓释风险,尚不 具备行业性传染的条件。如个别房企风险暴露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近期监管已经多次 召开会议,释放积极的信号,“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稳定,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预计大规模风险暴露的可能性较低,仍在可控范围内,对资产质量的扰动相对有限。未来银行之间资产质量的分化将进一步扩大。1)过去几年银行资产质量的分化更多地
21、体现为资产质量出清的节奏不同。如国有大行、 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从 2017 年开始基本出清,此后不良生成等指标持续保持低位(0.5% 左右),而随着拨备覆盖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招行 440%,宁波 510%),都加大了非信 贷资产的拨备计提力度。表外方面,招行、宁波表外拨备池已分别达到了 209 亿、29 亿, 相当于其不良贷款规模的 38.3%、46.4%,远高于上市银行平均的 15.6%。表内非信贷 资产部分,招行、宁波银行分别计提了 496 亿、32 亿,占非标及信用债的 10%、1.3%, 占不良贷款的 90.1%、51.3%。2019 年以来不少中小行开始逐步从上一轮风险暴露中走 出
22、,因此各资产质量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更高(体现为不良生成率快速下降、拨备覆盖 率迅速提升等)。2)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从上一轮风险暴露中走出来,未来资产质量的分化将更加体现在 银行风控、业务方向、经营区域的分化,其在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几大风险领域就能有 所体现,包括:A、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相关压力:有的银行本身房地产、地方债务敞口就较小(如宁 波银行房地产贷款+按揭贷款占总贷款比重只有 9%,招商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广义口 径风险业务余额 2690.90 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资金投资等 业务),与总资产比值仅为 3%),此外有的银行已率先调整房地产的授信政策,如投向 项目
23、资质较好的一二线城市房企,提前确认不良等;B、表外业务回表进度:各银行推进进度不一,不少银行自从 2020 年以来就加快推进表 外理财回表的进度,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在 2020 年就一次性地做好了计提、处置工 作。从非信贷资产的拨备池余额来看,如招商银行约有 500 亿元,未来若有风险暴露, 有处置的能力、也具有保持利润稳定释放的能力。总的来说,资产质量的分化使得优质银行的“稀缺性”更加突出。其出清节奏更早,存 量、增量风险均有限,且应对风险能力较强,在拨备覆盖率较高的同时,过去几年在加 大非信贷资产、表外资产的拨备计提力度,未来有能力保持业绩的稳定。2.4 业绩:关注分化,优质银行收入增速
24、还有继续改善的空间2021 年以来银行业绩增速呈持续改善的趋势。在今年规模增速提升、息差下行压力边 际缓解、财富管理及债券投资驱动中收高增长的情况下,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营收、 PPOP、利润增速分别为 7.7%、6.8%、13.6%,环比 21H 增速分别提升了 1.8pc、1.9pc、 0.6pc,其中营收增速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回升。在此基础上,去年同期银行加大拨备计 提力度的情况下,利润增速为-7.7%。而今年在不良率继续下降、拨备覆盖率稳步提升的 情况下,上市银行拨备同比少提 3.3%,释放利润。未来行业利润增速或将回落至疫情前的水平,优质银行的收入增速预计还有继续改善的 空间。21Q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业 投资 策略 银行 迎春 躁动 主线 精选 小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