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酒店研究报告:把握时代机遇_规模剑指全球第一.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锦江酒店研究报告:把握时代机遇_规模剑指全球第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江酒店研究报告:把握时代机遇_规模剑指全球第一.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锦江酒店研究报告:把握时代机遇_规模剑指全球第一酒店业:疫情下马太效应强化,后续复苏弹性可期酒店总览:规模效应筑壁垒,国际变迁有验证,关键机遇期助成长单体酒店商业模式平平:酒店系传统行业,完全竞争,对个体而言小有投资壁 垒,高运营杠杆,顺周期,项目盈利受选址、品牌&运营分化较大,但选址得 当的成熟项目一般现金流回报较稳定,且易标准化。酒店管理集团则商业模式升级:酒店管理龙头借助酒店易标准化连锁的特点, 通过轻资产加盟扩张,商业模式相对优良。但这背后,需要品牌溢价、会员导 流、专业运营平台支持,且规模提升下酒店管理公司马太效应持续强化。国内外酒店龙头变迁:除中国龙头崛起外,总体前 10 强稳定,
2、仅并购等带来 排位变化。复盘国内外酒店龙头的发展历程,往往需要天时(一定的先发优势, 关键时期的规模扩张)、地利(国家经济发展红利,全球扩张机遇等)、人和 (优良的管理)叠加。欧美酒店龙头称雄全球酒店龙头崛起,本身有其背后经 济体发展的大力支持,此后虽然排名有更迭(并购整合等影响),但总体龙头 地位相对稳定,侧面验证行业规模壁垒。2010s 后锦江等中国酒店龙头开始入 围(但品牌定位单店贡献仍有差异),前十榜单略有变化。这背后,既有中国 宏观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也有龙头紧抓关键机遇期的主观努力。总体来看,国内外酒店龙头,关键期规模扩张后,其竞争地位往往持续区域强 化,马太效应增强,生命周期较长
3、,故能否抓住关键期巩固提升优势较为关键。 对我国酒店龙头而言,除 2008-2012 年的经济型酒店扩张期、2017-2019 年 的中端扩张期等关键期外,近两年疫情大考下的酒店行业变化,对龙头也带来 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一看后疫情下的酒店格局:行业出清,连锁集中,马太强化疫前国内酒店行业增速稳定,已逐步进入存量酒店改造升级时代。根据饭店业 协会&盈蝶咨询报告显示,截止 2019 年底,全国住宿业设施总数为 60.8 万家 (含酒店及民宿等),客房总规模 1891.7 万间,2016-2019 年房量 CAGR 为 7.3%,整体增速平稳。并且,国内酒店行业发展重心逐步从增量发展转向存 量市场
4、,存量酒店的改造升级日益成为重点。据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数据 2020-2021 年酒店报告,国内酒店行业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新增酒店物 业占比仅为 10%,而存量酒店市场的改造占比达到 58%。华住 CEO 金总表示, 华住旗下老酒店翻新成新酒店的比例非常大,未来占比会超过 50%。疫情后酒店行业出清,单体及小规模酒店承压明显。近两年疫情持续反复中, 酒店行业加速洗牌。按盈蝶数据,2020 年底国内运营酒店 27.9 万家/1532.6 万间,同比减少 5.9 万家/229.4 万间,整体供给减少约 13-17%。其中非连锁 酒店同比降幅明显扩大,单体酒店抗风险能力较低加速分化。参考企查
5、查数据: 2020.1-2020.11 共有 99774 家酒店企业吊销、注销,其中注册资本1000 万 的酒店公司注销、吊销,占到 93.8%,单体酒店承压尤其显著。同时,根据企 查查数据,2020 年酒店相关企业新注册量下降 21.7%,为近 10 年首次下降, 2021 年前 8 个月注册量仅恢复至疫前的 80%左右,新增量也部分受制。需要说明的是,酒店行业上述供给减少一部分系永久退出酒店市场(物业改做 其他用途等),但也有部分未来可能伴随市场转好重新进入市场,但考虑酒店 如果暂停营业时间较长后,后续重新进入市场往往有装修需求,一时存在时滞, 二是也不排除考虑酒店龙头抱团取暖。连锁集中,
6、龙头逆势扩张,马太效应凸显,中线逻辑持续强化。行业出清下, 国内酒店加速连锁集中,参考盈碟咨询,2020 年按房量计算连锁化率达到 30.6%,同比增加 4.9pct(前值为 2.3pct)。对于酒店集团,加盟扩张,相对 边际成本增加可控,反而有助于其卡位优势强化。具体看 2020 年疫情后,以 酒店行业整体客房规模为分母, CR3(锦江、华住、首旅)由 9.8%(2019 年底)提升至 12.4%(2020 年底),增加 2.7pct(上年为 1.1pct),第二梯队 (格林、东呈、尚美、都市)的市占率则由 4.1%提升至 5.3%,增加 1.2pct (上年为 0.7pct),其中 CR3
7、 龙头市场份额提升更加显著,马太效应强化。此 外,龙头间的规模差距也在扩大,前三强之间规模差异已经达到 20 万间左右, 马太效应助力龙头中线逻辑强化。单体酒店趋于抱团取暖,加盟更为谨慎,马太效应强化。疫情持续带来的客源 不确定性加大了酒店经营难度,相应地投资人选择也更趋谨慎,结合酒店观察 网文章,后疫情时代投资人在招商会上对理性问题更为关注,如营销能力、管 理能力、资金支持等。对于单体酒店而言,加盟酒店集团抱团取暖有助于提升 其抗风险能力,且部分国企龙头在资金层面的优势也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一定保 障。2021 年以来,尽管开业受疫情持续反复影响,但 TOP3 龙头仍然保持相 对较快的签约节奏,
8、储备店数量均处各自历史高位,为后续开店仍提供支撑, 虽然后续开业和签约不排除阶段受大范围疫情反复影响,但在规模提升中,酒 店龙头持续加速平台建设,也有助于其龙头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二看复苏逻辑:疫情一旦企稳行业复苏显著,龙头表现更佳回顾 2003 年 SARS,随疫情爆发,STR 样本酒店入住率最低降至 18%,而随 疫情逐渐控制迅速回升至疫前水平,主要受商旅刚需支撑及出游需求释放影响。 本次疫情传播速度更快、扩散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久,但在疫情相对企稳阶 段,国内酒店市场仍表现出快速反弹的韧性。从 2021 年来看,Q1 疫情叠加 就地过年限制复苏节奏,Q2 疫情相对企稳,整体恢复接近疫前,Q
9、3 暑期旺季 遭阻断,8 月成最低点,Q4 复苏高位转低,疫情扰动频繁,整体相对承压。总体来看,2021 年疫情一旦企稳,商旅需求带动行业复苏较快,如 4、5 及 7 月均已恢复至疫前 9 成以上,行业恢复呈现韧性。龙头酒店在疫情常态化下的 恢复表现优于全国整体水平,疫情间歇期已达到甚至超过疫前水平。 以 2021Q2 为例,华住境内酒店当季收入和业绩均超疫情,而锦江虽然境内酒店 收入未完全恢复,但依托费用优化和加盟扩张,其境内酒店 Q2 扣非业绩估算 较疫情前实现正增长。鉴于此,若后续疫情逐步企稳,我们预计酒店龙头收入 和业绩有望呈现良好的复苏弹性。并且,虽然疫情两年反复下酒店需求端可能 受
10、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但行业供给近两年的持续出清,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龙头 疫后 RevPAR 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看中线成长:连锁提升,下沉扩张,中高端持续优化国内酒店行业连锁化率中线仍有提升空间。展望国内酒店中线成长,虽然 2020 年国内酒店疫情下连锁化率提升至 31%,但从国际对比的角度,考虑欧 美酒店业 40-50%的连锁化水平,国内酒店业连锁化率仍有持续提升空间。但 具体酒店业迭代从高线到低线依次渗透,各地区发展红利存在阶段差异。当前, 下沉市场连锁扩张、一二线城市中高端持续成长,仍是行业发展风向。下沉市场连锁化率仍处低位,潜力巨大。2020 年底,参考盈蝶数据,国内规模以上酒店在一线
11、、其他省会、其他城镇酒店房量占比分别为 10%、24%、 66%,即绝大部分酒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等,但这些区域的酒店连锁化水平 仍较低,下沉市场连锁化率仅 20%+。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三四线小康及 大众富裕家庭人口占比提升及租金、人工成本优势、交通改善等,有望助力三 四线城市连锁酒店的加速扩张,包括部分中档酒店的扩张,从而为国内酒店龙 头连锁下沉扩张提供广阔空间。以浩华数据为例,从中档以上酒店签约数量看, 三线城市保持上行趋势,且增速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各酒店龙头近两年积极下沉市场布局。结合空间秘探&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 2022 年 1 月发布的 2021-2022 亚洲(中国)酒店业发
12、展报告,国内第一梯队 的锦江、华住、首旅等集团基本完成各等级城市的全面布局:锦江酒店(中国 区)品牌矩阵中的简约系以及中端品牌的轻简产品也通过组织优化和产品升级 瞄准下沉市场;华住集团“千城万店”的目标,抢滩三四线下沉市场。汉庭、 桔子酒店在三四线城市开业稳步推行;首旅如家借“云系列”加速三、四、五 线下沉市场布局;尚美生活集团更是一直潜伏在下沉酒店市场,拓展势头更猛, 朝着“三年万店”的目标前行。十家酒店企业中,尚美生活酒店覆盖三四五线 城市的数量最高,其次为锦江国际。在三线城市,尚美生活、锦江国际三线城 市覆盖率达 100%,华住酒店、首旅酒店均为 97%,格林酒店位居第五,东呈 国际酒店
13、、洲际酒店覆盖率分别为 80%和 54%,其他酒店均未超 50%;在四 线城市,城市覆盖率尚美生活高达 100%,锦江国际 99%,华住集团、首旅酒 店、格林酒店均在 80%以上;在五线城市,尚美生活覆盖数量仍为第一,下 沉市场覆盖率高达 95%,全面领跑下沉市场,但整体市场有待开发。中高端酒店预计仍有一定加密空间。从国内连锁酒店结构来看,经济型、三星、 四星、五星占比 51%、22%、15%、12%,经济型占了大半壁江山,长尾结 构特征突出。但从变化趋势来看,2018-2020 年,中高端酒店的占比日益增加。 虽然近几年中高端酒店占比持续提升,但供需对比看,我国酒店档次分布, 2020 年经
14、济型、中高端、豪华酒店房量之比约为 1:0.5:0.1,而据智研咨询数 据显示,按年均出行次数调整后的低、中、高收入群体占比约为 1:0.7:0.1,供 需错配推动中高端酒店市场快速发展。外部横向对比看,相比亚太整体或欧洲 酒店结构,国内酒店中端和中高端酒店占比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一方面,需求升级与消费分层驱动。据携程研究院数据,商旅人士最偏好中高 端酒店,2020 年占比提升 3.33pct。另一方面是高线城市酒店投资驱动。在物 业有限,成本上升下,中低端客房单价上涨难以覆盖租金、人工等成本的抬升, 相对而言,中高端单店模型对成本上涨的耐受力更强,在高线城市更具投资价 值。不过,需要说明的是
15、,近两年疫情反复中,由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 国内各线区域疫情反复中的表现不同(南方一般好于北方,一二线疫情影响阶 段相对较多,且基数大),酒店供需结构相对差异,三四线下沉在阶段预计成 为短期主轴,中高端加密是长期趋势,但阶段短期节奏需兼顾一二线城市疫情 反复影响。锦江酒店:国企谋变,并购做大,整合做强公司概况:上海国资背景,聚焦有限服务酒店锦江酒店系国内酒店龙头,集团位居全球第二。控股股东锦江国际集团(后简 称集团)以深耕国内、全球布局、跨国经营为战略目标,近五年把握扩张机遇, 通过外延并购与内生增长,成为酒店行业领军者。参考HOTELS杂志,截止 2020 年底,集团总客房数(含全服
16、务酒店)位列全球第二。旗下锦江酒店 (上市公司)定位有限服务酒店,截止 2021 年 9 月底,公司酒店客房量规模 是华住、首旅的 1.3-2.1 倍,规模领先优势明显。上海老牌国企背景,核心资产载体地位凸显。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 控股股东为锦江资本(2006.HK),整体股权集中。根据 2021 年 11 月公告, 锦江国际集团拟私有化锦江资本,收购完成后将直接持有公司 45.05%股权。 而公司作为集团核心业务载体,后续上市平台地位将更加凸显。此外,弘毅投 资为 2014 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的战投,目前仅持股 2.27%,预计后续影响 有限。去年 4 月,集团及公司董事长俞敏亮
17、(任职 18 年)因年龄原因离任, 赵奇任新任集团董事长,张晓强、朱虔分别任公司董事长、CEO。公司管理团 队多为酒店出身,整体较为稳定。集团新董事长赵奇曾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城运中心主任等,拥有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经验。历史沿革:战略并购初具规模,内生增长巩固龙头地位自 2010 年完成资产置换,公司开始聚焦有限服务酒店,前期扩张步伐相对稳 健,2015 年起伴随国资考核强化,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跨国 集团”目标要求下,公司以并购卢浮、铂涛、维也纳迅速做大;2017-19 年紧 抓中端升级机遇期,以市场化激励实现高速轻资产规模扩张;2020 年以来迎 市场变革,深度整合谋求效率
18、提升,兼顾质量与速度,积极做强,“进军全球 第一”、“建成全球一流酒店集团”为集团长期目标,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自有品牌发展稳健(2010-2014 年):锦江之星早在 1996 年成立,2010 年置 入上市公司,但国企激励受限下,扩张相对稳健,2014 年仅突破 800 家,后 来者如家、7 天均超 2000 家,汉庭则突破 1500 家,其未能发挥先发优势。 2013 年,收购另一经济型品牌时尚之旅,并创立锦江都城,尝试中高端布局, 但整体节奏仍相对稳健。2.目标指引下,外延式并购谋成长(2015-2016 年):按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 委两委对锦江要“成为 5-8 家全球布局、
19、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 响力的跨国集团”的目标要求,锦江集团明确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达到 10000 家酒店、100 万间客房。万店目标指引下,锦江酒店积极开展资本化运 作,抓住行业低谷期,先后战略并购卢浮集团 100%股权、铂涛集团 81%股权 及维也纳 80%股权,迅速做大规模,集团超越原如家酒店跃居国内首位,国际 排名上升至第五,三大板块与原锦江系一同实现从经济型到中高端的全线覆盖。3.保留市场化激励,内生增长(2017-2019 年):收购后三年,维也纳、铂涛、 原锦江系保持相对独立运营,前期整合步伐不紧不慢,充分发挥民营资本机制 的灵活优势,铂涛会员体系与品牌创新
20、理念、维也纳扎实的中端运营和狼性文 化得以保留。同时伴随行业周期上行、中端升级趋势,公司通过赛马竞合、开 发驱动等,加快内生增长。2019 年扩张至近万店,集团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 国际排名升至第二位。4.疫期深度整合,兼顾速度与质量(2020 年至今):2020 年初,上海市委再次 强调锦江集团落实中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随后 5 月锦江中国区成 立,抓住疫情窗口期开展深度整合,优化后端组织架构、梳理前端品牌等,并 提出新计划:到 2023 年,锦江酒店(中国区)新签 1 万家酒店,新开业 7000家酒店,规模和净利润翻番,同时兼顾速度与质量成为长期发展要点。未来有 望推动亚太区域建
21、设,并协同欧洲区等,优化全球经营。品牌矩阵:品牌层次多元,中端强势领先酒店管理龙头首要任务在于打造多档次品牌矩阵,并以此持续快速加盟扩张, 规模运营强化壁垒。从经济型到中高端,需求层次递进,对应品牌更加多元。 聚焦锦江,2020 年成立中国区后,首次调整前端品牌架构,统一梳理了原都 城系、铂涛系、维也纳系品牌,依据各自定位分配至上海或深圳总部,初步形 成高中低档次全面,类型丰富的品牌矩阵。目前中国区共 39 个品牌,中高端 为主。其中,上市公司业务范围主要为有限服务酒店品牌。经济型品牌升级,7 天是核心。此前战略重视度不高(资源倾斜、激励相对不 足),7 天在第一梯队稍显逊色,在经济型酒店的排
22、名降至第四(按房量计市 占率 6.86%),截止 2021 Q3 共有 2028 家,较 2017 年净减少 440 家。7 天 3.0 肩负公司重振经济型品牌的使命,目前与其他简约品牌(派、IU)一同放 在上海总部,以严格的运营管控体系强化品牌建设。同时,锦江之星放在深圳 总部,推动其市场化发展,对部分位于高线城市的优质物业升级换牌;白玉兰 品牌作为锦江之星转型升级的产物,定位轻中端。中端品牌强势,维也纳、丽枫系拳头产品。维也纳品牌始于 1993 年,是国内 中端酒店开山之作,截止 2020 年底,酒店/客房规模分别达到 2114 家/27.69 万间,市占率 27.00%,居国内中端酒店第
23、一。维也纳系列内部拥有维也纳皇 家、维也纳国际、维也纳智好、维也纳酒店、维也纳 3 好等子品牌,中端系列 放在深圳一部。丽枫在营 841 家酒店,是 2018-2021H1 期间新签约品牌 top1, 以 7%市占率居行业第三,与其他原铂涛系中端品牌一同放在深圳二部。此外, 卢浮旗下康铂、凯里亚德等以中法融合的差异化风格先后进入境内市场,放在 上海总部。中高端品牌多元细分,成熟海外新创品牌各有布局。成熟品牌主要包含维也纳 国际与锦江都城。其中,锦江都城始于 2013 年,位列行业第四,定位海派文 化的民族品牌,多次被选为进博会官方接待酒店。海外品牌如希尔顿欢朋,其 他新创品牌则侧重国潮、运动、
24、人文等生活方式类,定位多元细分市场。公司后续将进一步优化品牌矩阵。通过市场研判,形成轨道、赛道双品牌矩阵, 前者发力核心品牌,后者集中新创及部分海外品牌用于赛马,巩固核心品牌优 势的同时,也逐步筛选出真正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品牌,从而优化资源分配, 实现分品牌与分区域的精准布局,也为投资人提供更清晰的决策路径。商业模式:轻资产扩张为主,外包+自建合力开发公司主营有限服务酒店与食品餐饮,季度 2019 年营收贡献 98%,业绩 95%, 占绝对主导。具体来看,酒店业务先以外延式并购推动营收高速增长,2014- 2016 年 营收 CAGR=98.47%,2017 年起以市场化机制开启内生增长,增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锦江 酒店 研究 报告 把握 时代 机遇 规模 全球 第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