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理论》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际收支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收支理论》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 国际收支理论*“国际金融”简述第一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第二节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第三节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第四节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国际金融学说的发展国际金融学说的发展 国际金融学是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萌芽、国际金融学是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形成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归纳为3个阶段:早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早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 成长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成长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 现代国际金融学说阶段现代国际金融学说阶段 早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早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 时间范围:时间范围:1717世纪到世纪到1919世纪前半期世纪前半期 代表
2、学派:重商主义代表学派:重商主义 研究重点:金本位制下的汇率与国际收支差额问题研究重点:金本位制下的汇率与国际收支差额问题 特征:围绕经济政策进行研究特征:围绕经济政策进行研究 将国际金融问题与国内货币问题紧密联系将国际金融问题与国内货币问题紧密联系 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和演绎分析研究方法:规范分析和演绎分析 成长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成长期的国际金融学说阶段 时间范围:时间范围:1919世纪后半期到世纪后半期到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 代表人物:戈逊、卡塞尔、阿夫塔利昂等代表人物:戈逊、卡塞尔、阿夫塔利昂等 研究重点:汇率、国际收支、资本流动研究重点:汇率、国际收支、资本流动 特征:国际
3、资本流动纳入研究视野特征:国际资本流动纳入研究视野 国际金融的理论框架开始形成国际金融的理论框架开始形成 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方法:多样化 现代国际金融学说阶段现代国际金融学说阶段 时间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时间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 代表人物:弗兰克尔、勒纳、罗宾逊、亚历山大等代表人物:弗兰克尔、勒纳、罗宾逊、亚历山大等 研究重点:汇率、国际收支、资本流动、国际通货研究重点:汇率、国际收支、资本流动、国际通货 膨胀、国际货币体系等膨胀、国际货币体系等 特征: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特征: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研究方法:多种
4、方法的综合运用,强调心理预期研究方法: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强调心理预期 国际金融发展的新动向国际金融发展的新动向美、日、欧世界三大经济体的变化及其结构调整美、日、欧世界三大经济体的变化及其结构调整 世界货币多元化趋势日益结局世界货币多元化趋势日益结局 拉美国家货币的拉美国家货币的“美元化美元化”趋势日益明朗趋势日益明朗 亚洲国家货币金融合作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亚洲国家货币金融合作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球金融业的并购重组风起云涌全球金融业的并购重组风起云涌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引发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引发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国际收支理论概述国际收支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与保持
5、国际收支平衡的适当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是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经济思潮的更替而逐渐发生演变的,它为一国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国际收支活动进行最初研究的是形成于1516世纪的重商主义者,他们关于国际贸易逆差与顺差对一国国际收支的作用的研究及相应的政策主张成为重商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在18世纪提出了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即“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成为系统分析国际收支现象的先驱。这些早期的研究对国际收支理论的沿革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章主要评析当代西方主要的国际收支理论。第一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古典理论
6、: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二、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古典理论现金价格流动机制理论基本思路: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而无须政府干预。10/26/202210逆差逆差黄金黄金外流外流国内货币供给国内货币供给减少物价下跌减少物价下跌 出口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进口减少 改善逆差或出现顺差改善逆差或出现顺差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图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国际收支调节过程 国际收国际收支赤字支赤字黄金黄金 外流外流货币供货币供给下降给下降价格价格 下降下降出口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进口减少国际收国际收支盈余支盈余货币供
7、货币供给上升给上升黄金黄金 内流内流价格价格 上升上升出口减少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口增加评价:优点:说明了市场机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缺点:只考虑货币数量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 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赤字赤字外汇储备减少外汇储备减少货币供给减少货币供给减少利率提高利率提高资金流资金流入增加入增加利率效应:利率效应:改善资本与改善资本与金融账户金融账户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改善经常账改善经常账户收支户收支相对价格效相对价格效应:改善经应:改善经常账户收支常账户收支减少国减少国内支出内支出收入减收入减少、进少、进口减少口减少物价物价下降下降出口增出口增加、进加、进口减少口减少资金流资金流出增加出增加利
8、率降低利率降低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盈余盈余增加国增加国内支出内支出收入增收入增加、进加、进口增加口增加物价物价上升上升出口减出口减少、进少、进口增加口增加二、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赤字赤字外汇需求大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于外汇供给本币本币贬值贬值本国商品相本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对价格下降出口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进口减少盈余盈余外汇需求小外汇需求小于外汇供给于外汇供给本币本币升值升值本国商品相本国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对价格上升出口减少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口增加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第二节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
9、崩溃后,西方各国实行竞争性的汇率贬值,来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由此导致汇率的频繁变动。汇率的剧烈变动,或者说浮动汇率制究竟会对国际收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弹性分析理论提出了较令人满意的答案。弹性分析法是马歇尔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理论在外汇市场的延伸最早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于1937年提出,是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强调国际收支调节中的相对价格效应。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1、假定条件 (1)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2)不考虑资本流动,国际收
10、支等于贸易收支 (3)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其他条件(包括收入、偏好等)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4)以贸易收支平衡作为分析的起点(5)国际收支调整过程能够瞬间完成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2.基本观点:汇率变动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商品需求量变动进出口总值变动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出口总值出口商品价格数量(外汇收入)进口总值进口商品价格数量(外汇支出)也即: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本币贬值(e上升)在绝对价格不变条件下,本国商品劳务的相对价格下降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单位商品劳务的进口支出增加贸易收支变化不确定TB=XPxM(ePm)TB=XPxM(ePm)本币升值(e下降)对贸易收支的影
11、响如何?图示:10/26/202220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本币贬值本币贬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出口商品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足够大需求弹性足够大出口总值增加出口总值增加进口总值减少进口总值减少进出口商品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变动相对价格变动国际收支逆差改善国际收支逆差改善出口需求量增加出口需求量增加进口需求量减少进口需求量减少图:弹性分析理论之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 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结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取决于e、X、M的变动幅度对比,即取决于进出口数量对汇率变动的反应,亦即取决于进出口弹性。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
12、假设下,进出口数量和贸易收支的变动将完全取决于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3.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以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充分必要条件。|exd+emd|1(e表示汇率,x为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额,m为以外币表示的进口额)|进口需求弹性+出口需求弹性|1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若|exd+emd|1,能改善国际收支;若|exd+emd|1,不改变国际收支;若|exd+emd|1,恶化国际收支;到这里,仅分析了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贬值的效果除需要考虑这两种需求弹性外,还须考虑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10/26/202222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如果一国货币贬值,但该国出口商品供给无价格弹性,则货币贬值达不
13、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事实上,上述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一个假设前提是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即进口和出口的供给曲线均为水平线。琼罗宾逊把进出口的供给弹性加到马歇尔勒纳条件中,这样,贬值以后国际收支改善的条件是:4.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以汇率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时,有时滞,会出现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此过程用英文字母J 来形容,为 J曲线效应(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经常项目收支状况会比原先恶化,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10/26/202224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TBt年年t1t20J曲线效应的原因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
14、的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从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顺差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商品逐渐减少,出口商品逐渐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响,然后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根据各国不同情况而定。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在货币合同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变化,以外币表示的贸
15、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一外币计值,出口合同以本币计值,那么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在传导阶段,由于存在种种原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开始发生变化,且数量变化远大于价格变化,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改善,最终形成顺差。因此,J曲线效应产生原因在于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x+m 1,本币贬值能使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货币货币合同合同阶阶段段(Currency-Contract Period):价格不变,数量不变;传导阶传导阶段段(Pass-Through Period):价格变化,数量不变;数量数量调调整整阶阶段段(Quantity Adjustment Period):数量和
16、价格都变化。10/26/202227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TBt年年t1t205.本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N=Px/Pm当exs emsexdemd时,恶化当exs emsexdemd时,改善当exs emsexdemd时,不变10/26/202228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 Absorption Approach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是由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 Alexander)等经济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这种理论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从一国的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关系出发,研究国际收支调整
17、问题。该理论国际收支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之间建立了全面的联系,标志着国际收支理论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一、吸收分析的基本公式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主张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主张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1、基本理论框架:YC+I+G+XM XMY(C+I+G)以B代表贸易差额,则有 BXMY(C+I+G)以A代表国内支出总额,即AC+I+G,亚历山大将其命名为“吸收”。则 BYABYA该式表明如果一国国民收入或国内总生产Y大于吸收量或国内支出总和A,则该国将出口剩余的产出,贸易收支出现盈余;如果吸收量超过国内总生产,那么Y-A为负
18、数,由此,国内需求大于国内生产的部分将通过进口来满足,贸易收支会出现逆差。吸收分析法认为,如果货币贬值影响外贸差额,则只可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货币贬值导致该国商品和劳务生产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与引致的商品和劳务的吸收变化相联系,从而导致外贸差额被收入变化和收入引致的吸收变化的二者差额所改变;货币贬值改变与任一既定实际收入相联系的实际吸收量。由此,可以把前一种方式称为货币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把后一种方式称为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根据B=Y-A这一基本公式,可将货币贬值对收藏的直接效应()、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和收入变化而导致的间接效应(,d表示吸收倾向)组合成等式关系,即:这样,货币
19、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为:二、贬值对收的直接效应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至少有三种: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1、闲置资源效应当一国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出口增加工厂和进口减少,会使需求转向国内生产的商品,从而刺激产出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吸收倾向d1,收入增加可以使贸易收支改善,其改善的程度为(1-d)Yd。其作用机制概括为: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闲置资源启用通过外贸乘数机制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国际收支改善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调节图示: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调节图示:10/26/202236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非充分就业非充分就业有闲置资源有闲置资源用用于于
20、出出口口部部门门本币贬值本币贬值国内紧缩国内紧缩刺激出口刺激出口抑制进口抑制进口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增长乘数作用乘数作用边际吸收倾向小于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 1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国际收支逆差改善国际收支逆差改善总支出增长总支出增长进口增长进口增长抑制进口抑制进口出口增长出口增长图1-3-14 非充分就业条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 2、贸易条件效应亚历山大把货币贬值的贸易条件效应,分为通过价格变化的最初效应,以及通过收入引致的吸收变化的第二级效应。他认为,货币贬值的的正常结果是:贬值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先导致它的国际收支最初恶化(t),其数量等于一国与贸易条件恶化相联系的实际收入的减
21、少。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第二级效应,即收引致的吸收变化(dt),将取决于吸收的边际倾向。由于收入下降t,导致吸收下降dt,所以与最初效应(t)相联的外贸差额效应是t-d,或(1-d)t。t为负,若d1,则贸易条件恶化意味外贸差额恶化。3、资源配置效应假定贬值导致贸易条件恶化,但如果在贬值过程中,资源从国内生产率相对较低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移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抵消贸易条件的恶化,净结果是提高实际收入。便这要以贬值前的资源配置不是最优为条件。该效应可表示为: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出口生产部门和进口替代部门的利润上升国内资源重新配置国民收入提高国际收支改善三、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如果
22、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效应不与收入变化相联系,而只与既定收入下的吸收变化相联系,那么,这种效应被称为对吸收的直接效应。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主要包括:实际余额效应 收入现分配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1、实际余额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指人们愿意以实际货币余额形式持有固定比例的实际收入。如果实际余额因价格上涨而受损失,人们就会通过减少实际收之下的支出来积累更多的名义余额。贬值既然提高进出口的国内价格,也就往往提高进口替代品、潜在出口品、为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的价格。总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总现金余额的实际价值减少。居民和厂商将通过支出较少,以及出售资产和债券,建立他们所认为合适的现金余额水平。前者意味着实际支出相
23、对于实际收入会减少;后者将压低资产和债券价格,等于提高利率,从而也有减少企业投资支出和家庭消费支出的作用,即:本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手持现金余额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资本流入国际收支改善2、收入再分配效应与货币贬值相联系的价格水平的提高,也有可能使收从有较高边际支出倾向的集团,转向有较低边际支出倾向的集团,进行再分配。如从固定货币收入集团向经济的其他部门转移、从工资收入者向利润收入者转移等。收入从较高边际吸收倾向者向较低边际吸收倾向者的转移,将会有助于外贸差额的改善。这一机制可表述为:本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国民收入向利润所得者及政府部门转移吸收倾向下降吸收总量减少国际收支改善3、货币幻觉效应货币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 理论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