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报告(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报告(共10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报告 为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持续开展,近期,市政协召开座谈会和组织人资环委委员深入各地进行专项视察,形成如下报告。 一、工作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统筹推进。自2016年9月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的要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进行研究部署。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深入街道、乡镇、社区督促检查,解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巴委发201617号)、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巴委发20164
2、号),对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了周密部署。市治理办切实履行职责,增强组织、指导、统筹和协调能力。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坚持从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和治理机构等方面狠抓贯彻落实,实行领导挂包联系、部门对口督导等办法,形成了强力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重视宣传引导,着力营造氛围。把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作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狠抓新闻舆论宣传。*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开设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栏目和曝光台(栏)10余个,对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态、经验和成效进行深度报道、跟踪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广泛开展社会宣传。电视台制作了专题片和公益
3、广告宣传片40多期,滚动播出;利用移动、电信、联通等平台,向全市180多万用户编发手机短信;通过大型广告牌、公交站台灯箱、宣传专栏、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社区文明劝导队、文艺巡演、编写三字经、坝坝电影、宣讲队进村入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狠抓引导带动。深入开展“机关环境清洁日”、“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机关干部参与城区交通管理”等活动,加强公民公德教育和中小学生养成教育,注重发挥各级干部的示范引导作用和中小学生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了公众的文明意识和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狠抓专项治理,着力重点突破。扎实开展“五乱”治理。去年以来,集中开展了
4、“垃圾乱扔、摊位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工地乱象”专项行动和公路水路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市场环境治理、道路交通秩序治理、城镇园林绿化和风貌整治专项攻坚月活动,并在抓好主要街区、重点城镇和主干线沿线“五乱”治理的基础上,切实加大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边远乡镇等薄弱环节和死角顽症的整治力度,使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有了较大改观。全面推进“七进”和“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各地和各牵头部门以“巴城是我家,人人爱护她”、“争做文明市民,争创美好环境”、“村社环境清洁卫生大行动”、“革除陋习督导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生活”等为主题,开展“七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庄、进景区
5、、进家庭)和“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三乱”各项宣传活动1900余场次。今年10月以来,全市深入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市、县(区)领导带头上街做文明劝导员,组建了常态化的文明劝导队伍,有效提升了公民文明素质,增强了群众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狠抓示范工程创建。坚持以点示范、以点扩面,以配套完善示范乡镇、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开展风貌整治为重点,制定示范乡镇和村庄整治实施方案49个,落实人员、经费、职责、制度,大力推进“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全市在列入省示范工程4个乡镇、45个村庄的基础上,每个县(区)又确定了2个重点乡镇作为市级示范工程,并由市城乡环境
6、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专项行动牵头部门进行挂包联系、对口督导,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四)加快设施建设,着力夯实基础。采取以奖代补、“一事一议”、整合项目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抓好重点城镇、示范乡镇、村庄的市政、环卫等设施的配套完善。积极完善垃圾处理设施。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集、县处理”模式的要求,因地制宜,着力加快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共增添、更换果皮箱4526个、环卫车辆51台,建设垃圾中转站8个,新、改建公厕29座;规划乡镇垃圾填埋场(新、改、扩建)154个;平昌县垃圾处理厂正抓紧建设,通江县垃圾处理厂已经批复立项。加快完善市场、交通、市政绿化
7、设施。以城镇重点建设工程、灾后重建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城镇“五化”(硬化、黑化、绿化、亮化、美化),配套完善市场、交通、市政设施,夯实环境治理基础。整治小街小巷21条,改造雨污管网万余米;建设城镇绿地万余平方米,栽植树木万余株;维修、增设路灯照明及景观设施5800余处;按照“三化示范”(市场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标准,新、改、扩建农贸市场75个,新增市场摊位6745个;新增机动车停车场、点118个,规划停车泊位2600余个,完善交通标志472处,施画交通标线万余米,全市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的突出问题得到逐步改善。 (五)推进风貌塑造,着力改善形象。按照城市(县城)打造示范街区、城镇打造示范带、农
8、村建设示范片的城乡风貌塑造工作思路,一是狠抓风貌塑造规划编制,全市编制完成城乡风貌塑造规划方案42个、川东北民居建筑设计图集50套(新建方案30套,改造方案20套)。二是以点带面推进实施,以实施城镇“五化”工程为切入点,*城区和各县城重点抓好1-2条主要街道、重要出城口的风貌整治,启动实施了巴城江北大道黑化绿化路灯改造、编制了江北大道立面整治方案、巴州回风大道道路绿化改造、魁星楼文化广场、南江县朝阳新区、通江县出城口、平昌县驷马镇等风貌塑造项目;以8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片为依托,突出川东北民居风格和村落文化,大力推进示范乡镇、村庄以及主要公路、铁路沿线的风貌塑造,启动实施农房风貌改造
9、12500余户。 (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常态治理。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意见,从组织领导、全民参与、基层自治、投入保障、依法治理、监督问责等方面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在*日报、*电视台、*新闻网等媒体设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曝光台(栏)”,对脏乱差现象和工作不落实的,进行公开曝光,跟踪报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着力探索村(居)民自治机制。积极指导各基层组织制定村(居)规民约,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完善社区物业管理,充分发挥群众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巴州区北门社区、南江县春场坝社区、通江县牌坊街社区、平昌县新华街社区已建成基层自治示范社区。建立保
10、障机制。市、县(区)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并对城镇清扫保洁、市政维护、城镇管理经费实行全额保障。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对乡镇、村社环境治理的保障力度。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新增环卫、市政园林管护、城管人员4500余人;全市乡镇建立了环卫队伍,70%的重点乡镇建立了专门城镇管理队伍。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建立了跟踪督办、社会投诉反馈、督查问题整改销号制度,公开了举报投诉电话。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实行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督查。逗硬落实
11、“三问”。对治理工作行动不力、治理措施不落实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暗访督查问责办法和市委“三问”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有463名工作人员被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检查、暂停职务等处理。今年以来,共问责单位126个、个人17名,纠正问题212个。 通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工作上的差距,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未完全到位。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视不够,在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制度建
12、设等方面还存在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地方。同时还存在思想松懈和畏难情绪,缺乏打持久战的思想。群众的参与度、群众的主体作用、基层组织的自治作用发挥不够好。二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由于财力薄弱,致使投入不足,城乡道路、环卫、市政、市场、绿化等基础设施的欠账较大,城镇功能不配套的矛盾突出,致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难度大,乱停乱放、乱倒乱扔、乱摆乱卖等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乡风貌塑造、农村垃圾“村收、镇集、县处理”工作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进展较慢。三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难,管护更难”,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治理了突出的“脏、乱、差”问题,但如果管理体制和工
13、作机制不完善,容易出现整治后回潮和成果难以巩固。 三、今后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意识,健全工作机制。克服“难抓”、“难管”、“唯钱”论等错误认识,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民生”的大局意识,充分认识抓环境就是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倡导低碳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的有效举措。树牢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增强积极性、主动性,走出“脏后治、治后脏”的怪圈。坚持“一把手抓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规划落实到底”的运行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社区主体、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狠抓横向到边、纵向到单位、乡镇、街道和社区工作责任制的健全和落实。 (二)着力
14、抓好公民文明素质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新闻舆论宣传和社会宣传,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入挖掘、深度报道,同时,曝光反面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入开展活动。继续以推进“七进”、“除陋习、树新风”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倡导文明风气,提倡低碳生活,提升市民意识,培育城市精神。强化教育引导。切实发挥各级干部的示范引导和中小学生“小手牵大手”的引领带动作用,扎实开展好文明劝导活动。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体现规范性、超前性、高起点,做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抓好城乡道路、城市桥梁、绿化、路灯照明、垃圾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农贸市
15、场、车站、停车场(点)、交通标识标线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搞好各县城、重点集镇、“五十百千”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庄的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环卫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大力抓好城乡风貌塑造,按照“两到三年大见成效”的要求,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城市道路硬化、黑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巴城要抓紧搞好三条主要进出城通道改造和回风大桥、川剧场到江北的大桥、环城路建设。各县城要认真抓好1-2条主要街道、重要进出城口的风貌整治;大力推进主要公路、铁路沿线的风貌塑造,扎实抓好8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综合标准化示范片,推动我市城乡风貌塑造再上台阶。 (四)多元投入,破解资金难题。积极探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多元化筹
16、集途径。逐步建立“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农户)尽责、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一是财政刚性投入。坚持城市(县城)足额保障,乡镇适度投入,农村自治为主、政府补助为辅,采取以奖代补,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资金保障。二是项目带动。城镇实行工程项目和环卫建设“三同时”制度;乡镇场镇要通过实施交通、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加快道路、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要把村道、水利、庭园、沼气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与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利用项目建设带动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市场运作。在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投入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
17、环卫管理改革,组建各类专业公司,扩大利用社会资本。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推进规范化治理。加快修订出台城市和市容环境卫生等管理规范,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推进规范化治理步伐。将环境治理纳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目标考核,纳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范围。二是加强统筹协调。把治理工作同灾后恢复重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城镇社区建设等紧密结合,统筹思考、协调推进,逐步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整治的全覆盖。三是切实建立和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以社区为主体,实行社区联机关、联单位,把治理责任划分和落实到社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基层组织的自治作用,推进常态化建设。四是城市管理要体现严管重罚,以矫正市民的环境卫生行为。五是建立健全考评督查机制。定期对各地、各部门、各社区工作进行考核考评。采取明察暗访、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和随机复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抓好督查问题的整改和督办。对暗访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除曝光并限期整改外,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三问”并逗硬实施。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