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对策一: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很低,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劳动
2、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无效劳动时间减少,使农业劳动力实际需要量减少;同时,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劳动者借助于农业机械,电力等,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节省了一些劳动力。(二)耕地的减少由于二三产业。城市化及道路建设等的发展占地,以及对耕地的保护不利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量逐年下降,土地对劳动力的吸纳越来越少。(三)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少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农村二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不发达,吸纳劳动力的数量仍只有1.4亿人,还不能很好满足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需要。(四)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
3、及其二三产业的转移多年以来中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村户口的农业劳动力转成拥有城镇户口的市民基本没有可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二三产业,但各地政府普遍采取了一些限制政策,使得农村劳动力不能顺畅的进行部门,区域间的转移。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1.工业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第一选择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农业就业人员比例由 1990 年的 72.2%下降为 2000 年64.38%.同期,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分别由 15.2%和 12.6%上升为 16.81%和 18.81%.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工业是跨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选择,其次是建筑业
4、和服务业。同时,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第二和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 3.37 和 6.21 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跨省劳动力流动显著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能较多地在工业部门就业显然与中国农村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比较齐全有关。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农村工业的主体是以农业为原料的工业和直接为农业、农村提供生产投入品和生活消费品的工业。就我国情况而言,农村工业已全面介入各工业部门,其行业分布与城市工业具有很强的“同构性” 。 3.非农收入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主要收入 目前,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使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由 70.5%下降到 45.1%,年平均下降
5、 1.3 个百分点。 在农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 非农收入占农村转移劳动力收入的比重却不断上升。2001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366 元,比 1996 年增加 430 元,其中,来自于非农产业的纯收入由 621 元增加到 1066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 32%上升到45%.换言之,目前非农产业收入差不多已占到农民纯收入的一半左右。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获得的劳务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 劳务收入人均 240 元, 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 14.85%.2001 年农民人均劳务收入 375.7 元, 占农民纯收入的比
6、重为 15.9%.2002 年, 农民人均劳务收入 438.2 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 17%.其中四川、重庆、湖南、安徽、江西等省市农民劳务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30%以上。 4.转移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兼业性 目前, 我国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 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兼业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从事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一般而言,家庭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收入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长,反之则短。兼业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的间隔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农村劳动力兼业转移人员在外工作时间 1-5 个月比率
7、为 3.4%,而在本乡从事非农行业 1-5 月的比率为 18.3%.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无论是对农业还是对其它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改善劳动力利用状况、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 但看到成绩的同时,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存在较大偏差 由于我国实行的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分割体制, 把城乡居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使农村人口不能自由向城市迁移,阻断了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的途径,造成并维持了城乡居民之间过大的收入消费差距。 进入 90 年代以来, 随着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用工制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农村劳动力 转移 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