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操作方向模拟题(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操作方向模拟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操作方向模拟题(含答案).pdf(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监控操作方向模拟题一、单选题(共 50 道题)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监控操作方向模拟题一、单选题(共 50 道题)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A 职业技能B 主要生活来源C 职业资格D 社会经验【答案】B【解析】P3 页职业的含义: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2、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简称职业标准)是指通过() ,描述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客观反映劳动者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评价规范。A 职业技能鉴定法B 业绩评定法C 专家评审法D 工作分析方法【答案】D【解析】P5 页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含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简称职业标准
2、)是指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客观反映劳动者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评价规范。 职业技能标准既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也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供依据。目前,我国已颁布 1000 余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不包括哪一项() 。A 职业理想B 职业技能C 职业良心D 职业荣誉【答案】B【解析】P7-8 页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七项内容:1)职业理想 2)职业态度 3)职业义务 4)职业纪律 5)职业良心 6)职业荣誉 7)职业作风。4、生命至上的要求不包括()A 安全第一B 责任担当C 预防为主D 救人第一【答案】B【解析】P1
3、3 页生命至上的要求:1、安全第一。消防安全是每个人、每个单位和全社会的事,这就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把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以 “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南,坚决遏制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2、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在建(构)筑物中广泛设置消防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提升防灾、减灾的综合防范能力,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救人第一。发生灾害事故时,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抢救受困群众,防范次生灾害,努力减少人员伤亡。5、 ()是消防设施操作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客观基础和基本需要。A 以人为本B 生
4、命至上C 忠于职守D 钻研业务【答案】D【解析】P14 页钻研业务是指在消防从业中刻苦钻研,深入探究并掌握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防火、灭火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消防设施操作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客观基础和基本需要。6、 消防法规定, ()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A 国务院B 公安部消防局C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答案】A【解析】P20 页;行政性:消防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国务院作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使消防工作更
5、好地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主要的作用。由于消防工作又是一项地方性和专门性很强的行政工作,许多具体工作,如城乡消防规划,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的建设,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建立与发展,消防经费的保障,特大火灾的组织扑救以及消防安全监管等, 都必须依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7、消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一旦发生火灾要做到“灭得了”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安全发展。A 做好灭火工作B 防范火灾发生C 做好救援工作D 预防火灾隐患【答案】B【解析】P20 页消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防范火灾发生,一旦发生火灾要做
6、到灭得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安全发展。8、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申请安全许可。A 消防救援机构B 公安机关C 安监部门D 文化机关【答案】B【解析】P22 页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9、我国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 。A 以防为主,防消结合B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 以人为主,物资为次D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答案】B【解析】P24 页消防工作的方针: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这一方针科学、准确地阐明了“防”和“消”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我
7、国消防工作注重抓住主动权的特色,为我国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发挥了根本指引作用,是指导消防工作的行动指南。10、 ()对全国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A 国务院B 公安部消防局C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答案】D【解析】P27 页消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对全国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负责实施。1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按照相关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检验维修,对建筑消防设施()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A 每年B 每半年C 每季度D
8、每月【答案】A【解析】P30 页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履行下列职责:3、按照相关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检验维修,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 2 人,并持证上岗。12、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的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称为() ,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A 火焰B 发光C 发烟D 水蒸气【答案】A【解析】P35;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
9、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的电子发生能级跃迁, 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称为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13、 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 () 还原化学反应, 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 () ,而能被()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A 氧化B 还原C 化学D 链式【答案】A【解析】P35;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14、 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通常伴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的现象,称为() 。A 燃烧B 爆炸C 化学爆炸D 着火【答案】B【解析】P42;第七类是相互接触能自燃的物质。
10、强氧化性物质和强还原性物质混合后,由于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自燃,由此引发火灾或者爆炸。氧化性物质包括硝酸及其盐类、氯酸及其盐类、次氯酸及其盐类、重铬酸及其盐类、亚硝酸及其盐类、溴酸盐类、碘酸盐类、高锰酸盐类、过氧化物等。还原性物质主要有烃类、胺类、醇类、醛类、醚类、苯及其衍生物、石油产品、油脂等有机还原性物质,磷、硫、锑、金属粉末、木炭、活性炭、煤等无机还原性物质。15、关于爆炸极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B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C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D 爆炸下限愈
11、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答案】A【解析】P48;爆炸极限的定义。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极限范围。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不能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但若浓度高于爆炸上限的爆炸混合物,离开密闭的设备、容器或空间,重新遇到空气仍有
12、燃烧或爆炸的危险。16、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A 闪燃B 阴燃C 自燃D 轰燃【答案】B【解析】P52;1)阴燃。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气并有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阴燃。阴燃是在燃烧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发生的缓慢燃烧,是固体物质特有的燃烧形式。固体物质能否发生阴燃,主要取决于固体材料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 例如, 成捆堆放的纸张、 棉、 麻以及大堆垛的煤、草、锯末等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阴燃。17、火灾是()的燃烧。A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B 无法控制C 非正常用火D 可燃物【答案】A【
13、解析】P67;一、火灾的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火灾。18、 ()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AA 类BB 类CC 类DD 类【答案】B【解析】P68; (2)B 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物质火灾。19、下列物质中属于 B 类火灾的是() 。A 赛璐珞胶片B 运行中的程控交换机C 铝镁合金D 石蜡【答案】D【解析】P68; (2)B 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物质火灾。20、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14、的火灾属于() 。A 特别重大火灾B 重大火灾C 较大火灾D 一般火灾【答案】A【解析】P68; (1)特别重大火灾: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1、造成()元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可判定为特别重大火灾。A1.5 亿B8000 万C3000 万D1000 万【答案】A【解析】P68; (1)特别重大火灾: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2、轰燃发生后,室内氧气的浓度只有( )左右,在缺氧的条件下人会失去活动能力,从而导致来不及逃离火场就中毒窒息致
15、死。A3%B5%C6%D7%【答案】A【解析】P81;轰燃发生后,室内氧气的浓度只有 3%左右,在缺氧的条件下人会失去活动能力,从而导致来不及逃离火场就中毒窒息致死。23、当室内通风不良、燃烧处于缺氧状态时,由于氧气的引入导致热烟气发生的爆炸性或快速的燃烧现象,称为( ) 。A 轰燃B 回燃C 着火D 阴燃【答案】B【解析】P81;1)回燃的定义。当室内通风不良、燃烧处于缺氧状态时,由于氧气的引入导致热烟气发生的爆炸性或快速的燃烧现象,称为回燃。24、物体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 。A 热传播B 热对流C 热传导D 热辐射【答案】D【解析】P82;热辐射是指物体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
16、能的现象。25、 ( )是建筑内火灾蔓延的一种主要方式。A 热传导B 热辐射C 热对流D 热传播【答案】C【解析】P84;热对流是建筑内火灾蔓延的一种主要方式,它可以使火灾区域内的高温燃烧产物与火灾区域外的冷空气发生强烈流动,将火焰、毒气或燃烧产生的有害产物传播到较远处,造成火势扩大。26、用于水平和竖直防火分隔的空调通风管防火阀在( )自动关闭。A68B70C150D280【答案】B【解析】空调在 70时关闭;机械排烟在 280关闭;150是厨房管道的。27、一般氧浓度低于( )时,就不能维持燃烧。A12%B15%C21%D23%【答案】B【解析】P89;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
17、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 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28、 用直流水喷射着火源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 ) 。A 冷却法B 窒息法C 隔离法D 抑制法【答案】A【解析】P88-P89;采用冷却法灭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将直流水、开花水、喷雾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二是向火源附近的未燃烧物不间断地喷水降温;三是对于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可喷射二氧化碳灭火剂冷却降温。29、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向着火的空间灌注非助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 。A 冷却法B 窒息法C 隔离法D 抑制法【答案】B【解
18、析】P89; (2)窒息灭火法与措施:窒息灭火法是指通过隔绝空气,消除助燃物, 使燃烧区内的可燃物质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化剂助燃, 从而使燃烧停止,如图 3- 4-2 所示。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 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因此,采用窒息法灭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用灭火毯、沙土、水泥、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覆盖燃烧物;二是向着火的空间灌注非助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三是向燃烧对象喷洒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四是封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等。30、本题中, ( )属于化学抑制灭火法的措施。
19、A 可往燃烧物上喷射七氟丙烷灭火剂、六氟丙烷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中断燃烧链式反应B 向火源附近的未燃烧物不间断地喷水降温C 向燃烧对象喷洒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D 迅速关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管道阀门,切断液体或气体输送来源【答案】A【解析】P90;化学抑制灭火法的措施是可往燃烧物上喷射七氟丙烷灭火剂、六氟丙烷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剂,中断燃烧链式反应。31、 ()是位于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A 基础B 地坪C 墙(柱)D 楼板层【答案】A【解析】P93;基础是位于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
20、地基。32、 ()是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墙(柱)承受着建筑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递给基础。A 基础B 墙(柱)C 楼板层D 地坪【答案】B【解析】P94;墙(柱)是建筑的竖向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墙(柱)承受着建筑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递给基础。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33、 ()均属非承重构件。门主要供人们内外交通和隔离房间之用;窗主要用于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作用。A 地坪B 楼梯C 屋顶D 门和窗【答案】D【解析】P95;
21、门和窗均属非承重构件。门主要供人们内外交通和隔离房间之用;窗主要用于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作用。34、某建筑高度为 25m,10 层的住宅,按建筑分类属于() 。A 单、多层建筑B 高层建筑C 地下建筑D 半地下建筑【答案】A【解析】 (住宅为和公共建筑比起来,危险系数相对低些,所以 27 米以上的才算高层,而公共建筑 24 米以上算高层,未超过了 27 米所以是单、多层建筑)P95; (1)单、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 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或大于 24m 的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商业服务网点是指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
22、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 300m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2)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 27m 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非单层建筑。35、下列不属于 A 级材料的是() 。A 大理石B 玻璃C 混凝土石膏板D 水泥刨花板【答案】D【解析】P103;A 级材料是指不燃材料(制品) ,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下不起火、不微燃、不碳化,如大理石、玻璃、钢材、混凝土石膏板、铝塑板、金属复合板等。36、下列建筑构件中,属于难燃性构件的是() 。A 混凝土柱B 砖墙C 水泥刨花复合板隔墙D 混凝土楼梯【答案】C【解析】P104;难燃性构件是指用难燃材
23、料做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如水泥刨花复合板隔墙、木龙骨两面钉石膏板隔墙等。37、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极限实验,当构件背火面出现火焰且持续时间超过()s,即认为丧失完整性。A3B5C7D10【答案】D【解析】P106;耐火完整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当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时,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烟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构件发生以下任一限定情况即认为丧失完整性; (1) 依据标准耐火试验, 棉垫被点燃。(2)依据标准耐火试验,缝隙探棒可以穿过。 (3)背火面出现火焰且持续时间超过 10s。38、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对建筑构件进
24、行耐火极限实验,建筑构件背火面任一位置的温升超过初始温度() ,即认为丧失隔热性。A150%B160%C170%D180%【答案】D【解析】P106;耐火隔热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当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时,在一定时间内防止其背火面温度超过规定值的能力。构件背火面温升出现以下任一限定情况即认为丧失隔热性: (1)平均温升超过初始平均温度140。 (2)任一位置的温升超过初始温度 180%。初始温度应是试验开始时背火面的初始平均温度。 (2)任一位置的温升超过初始温度 180%。初始温度应是试验开始时背火面的初始平均温度。39、地下或半地下建筑、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 。A 一级B
25、 二级C 三级D 四级【答案】A【解析】P109;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指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体且满足相应耐火极限要求的建筑。地下或半地下建筑、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一级,如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住宅等。40、 防火墙是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 )h 的不燃性墙体,是建筑水平防火分区的主要防火分隔物,由不燃烧材料构成。A1B2C3D4【答案】C【解析】P115;防火墙是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不燃性墙体,是建筑水平防火分区的主要防火分隔物,由不燃烧材料构成。41、高层住宅建筑疏散走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级 消防设施 操作员 监控 操作 方向 模拟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