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2021年版.pdf
《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2021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2021年版.pdf(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 (2021 年版) 国家药物和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药具管理中心 二二一年十二月 I 目目 录录 前言. 1 第一章 评价内容与维度. 5 一、安全性评估 . 5 (一)定义 . 5 (二)指标选择 . 6 (三)安全性测量 . 9 二、有效性评估 . 10 (一)定义 . 10 (二)指标选择 . 11 (三)有效性测量 . 10 三、经济性评估 . 10 (一)定义 . 10 (二)临床结果指标选择与测量 . 11 (三)成本指标选择与测量 . 13 (四)经济性
2、评估 . 22 四、创新性评估 . 21 (一)临床创新性 . 21 (二)服务创新性 . 21 (三)产业创新性 . 22 五、适宜性评估 . 22 (一)药品技术适宜性 . 23 (二)药品使用适宜性 . 30 六、可及性评估 . 25 (一)可获得性 . 25 (二)可负担性 . 26 第二章 评价设计与分析方法. 28 一、评价类型 . 28 (一)快速综合评价 . 28 (二)完整综合评价 . 29 二、评价原则与步骤 . 30 (一)评价背景 . 31 (二)评价目的 . 31 (三)评价角度 . 32 (四)目标人群 . 32 (五)待评药品与对照药品 . 33 (六)评价维度及
3、指标选择 . 34 II (七)研究方法选择 . 34 三、文献综述法 . 35 (一)确定研究问题 . 36 (二)检索文献 . 36 (三)建立纳入、排除标准 . 39 (四)证据评价与证据整合 . 39 (五)质量控制 . 40 四、真实世界研究 . 41 五、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 47 六、其它研究设计方法和调研方法 . 47 七、模型研究 . 48 (一)药物经济学模型 . 48 (二)预算影响分析模型 . 50 第三章 数据来源. 53 一、基本原则 . 53 (一)文献数据 . 53 (二)原始研究数据 . 54 二、数据来源 . 54 (一)真实世界数据 . 54 (二)文献数
4、据 . 58 (三)调查数据 . 59 三、数据信息安全 . 59 第四章 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药品临床综合评审流程. 60 一、建立专家组 . 60 二、儿童药品信息介绍 . 61 三、维度和指标审阅 . 61 四、维度与指标赋权 . 61 五、指标赋分 . 62 六、分值计算 . 62 七、形成推荐意见 . 62 八、综合评判 . 63 参考文献. 64 中英文对照表. 66 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编委会. 67 附件:综合评价报告模板. 69 1 前言前言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国现有 0-14 岁儿童 2.33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16.8%1。儿童健康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安定、民
5、族兴盛。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儿童用药保障工作,儿童健康保障政策不断完善,儿童用药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由于儿童用药存在特殊要求,儿童药品供应不足是全球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的难题。当前,我国儿童药物依然存在适宜品种剂型规格少、供应保障不充足稳定、新特药研发慢等问题。因此,需要组织各界力量针对我国儿科疾病防治领域主要用药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分析,全面系统地满足儿童药品供应保障及临床使用的综合性证据需求。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药政函201980 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药政发202116 号)要求,为指导和
6、规范国家重大疾病防治基本儿童用药、区域(省级)重要疾病防治基本儿童用药和医疗卫生机构儿科用药临床综合评价相关技术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以下称“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委托国家药物和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以下称“评估中心”)(挂靠国家卫生健康 2 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药具管理中心(以下称“药具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等,成立临床医学、药学、临床研究、循证医学、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经济学、药物政策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南起草小组共同制定本技术指南,经过指南研制、专家咨询和重大疾病儿童用药主题的实证验证等 3 年研发历程,广泛听取行业内外意见并反复修订完善,
7、最终形成本稿指南。 本技术指南围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 年版 试行)(以下称管理指南)的组织管理及实施流程要求,重点聚焦我国儿童药品临床使用和技术评价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参考借鉴国际儿童药品评价的有益做法和经验,以期逐步实现全国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科学化、同质化、规范化,最终为国家儿童药供应保障制度完善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本指南仅代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导机构当前的观点和认知,主要供涉及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研究和实施者知情使用,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及临床实践经验积累,本指南内容将不断完善。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国家及省级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技术指导,同时
8、为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学(协)会等主体开展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相关活动提供技术规范和流程指引,并为开展儿童用药的临 3 床综合评价提供参考借鉴。 解释权解释权 国家评估中心对本指南的技术应用部分具有解释权。 修订期限修订期限 本指南采用开放式动态修订机制,长期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建议,并定期组织专家对建议进行研究和讨论。对本指南的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 NCHTA。 指南获取指南获取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官网( http:/ ) 和 国 家 儿 童 医 学 中 心 官 网(https:/ 4 第第一一章章 评价内容与维度评价内容与维度 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应用多种方
9、法对多维度、多层次证据综合的过程。评价内容主要是基于临床价值的药品技术评估,重点围绕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等六个维度进行定性及定量数据整合分析,充分利用临床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d Data, RWD),结合患儿分子分型与用药预后相关性研究分析,以及重大疾病基本药物精准使用,形成儿童药品价值判断的综合依据。 一、安全性评估 (一)定义(一)定义 安全性评估是对儿童药品质量及上市前后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用药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用药风险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以及与用药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等。安全性是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核心维度,是判断药品临床价值的基础。除非特定情况
10、,建议所有针对儿童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均应开展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评估。 (二)指标选择(二)指标选择 评估指标应选取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是新发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远期不良反应和超说明书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建议分年龄段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重点关注新生儿、婴幼儿等低龄儿童。还应关注儿童药 5 品说明书信息有关不良反应部分的缺失程度,重点考虑儿童用药标识及用法用量信息完整性。 研究应按照可用性、可靠性、相关性等原则,建立特定药品安全性评估的核心维度和指标,并定义数据来源及收集方式(表 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首选上市后安全性指标。 上市前安全性。上市前安全性是指药品在动物
11、实验之后、未获准进入临床实际应用前所进行的相关试验的安全性评估。一般通过收集说明书信息或企业前期研究数据获得,或通过文献综述方法获得。包括药品的毒理学、致癌、致畸和生殖毒性、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特殊亚组(新生儿、婴幼儿、肝肾功能损害患儿等)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及人种间安全性差异等。 上市后安全性。上市后安全性是指药品在进入临床实际应用后所进行的安全性评估,重点是新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以及基于用药剂量的不良反应信息。儿童药品应特别关注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严重度,结合用药情况分析临床安全性。可能的上市后安全性信息来源包括我国药监局发布的公告、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国家地区药监部
12、门(如FDA 和 EMA 等)发布的撤市、警告及说明书修改信息、药品生产企业或上市许可持有人产品召回信息、各省卫生健康部门重点药品监控信息、以研究为目的的文献报道等。 6 表表 1 安全性评估参考指标安全性评估参考指标 事项事项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三级指标 来源来源 上 市 前 毒理学 遗传毒性 原研药品说明书 临床试验研究 药品审批申报资料 生殖毒性 发育毒性 致癌性 过敏性 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安全范围 (耐受量) (ED99-LD1) LD50 ED50 TI (LD50/ ED50) 其他 一般毒性 溶血性 刺激性 依耐性 急性毒性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
13、系统 其他 慢性毒性 肝 肾 骨髓 内分泌 其他 药理学 药动学 吸收 转运 代谢 排泄 药物量效关系 药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禁忌症 特殊人群用药 其他 7 上 市 后 ADR/ADE 常见 ADR 及发生率 国家 ADR 监测中心数据库; 文献系统评价,药监局公告等信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医院病案数据等 新的ADR及发生率 严重 ADR 及发生率 质量监管 产品召回 召回原因 国内外政府食药监管理网站 政府发文(官网)、文献数据库(见本指南的“数据来源”部分) 撤市 撤市原因及时间 增加警告 警告内容项 说明书修改 修改内容项 质量抽检 不合格情况 (近三年) 同类比较
14、比较同类或同一适应症不同类别药品的安全性 文献数据库,家/患者咨询 比较同类或同一适应症不同类别药品的安全性 (三)安全性测量(三)安全性测量 应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不良事件与试验用药的相关性评估标准”和“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收集、 分析药品安全性信息,参考相关疾病诊断标准、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 5.0 版2(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5.0,CTCAE v5.0),并结合专家意见,合理判断药品安全性。 评估证据首选国内药监部门提供的药品质量及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其次应获取临床药品使用安全数据,还可综合参考文献的系
15、统评价/ Meta 分析证据。应充分利用国家药监局、药政部门已有的药品信息系统数据,包括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临床用药机构提供的信息及数据3。 应关注同类药物安全性比较。同类药物安全性比较是指 8 与对照药比较的安全性差异, 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或严重程度的差异, 重点采用真实世界研究 (Real Word Study, RWS) 、文献评价等方法,关注严重不良反应的比较。针对 RWS 建议参考相关指南规范,综合利用医疗机构、疾病登记系统等数据开展研究,全面考察真实世界中药品近、远期安全性差异、不同患儿群体的安全性差异等。 二、有效性评估 (一)定义(一)定义 有效性是儿童药
16、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核心内容。除非特定情况,建议所有针对儿童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均应开展药品临床使用的有效性评估。 有效性评估是药品使用后对患者疾病状况的改善程度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鉴于目前在用的多种儿童药品均存在超说明书使用、效果研究证据匮乏等问题,应综合运用文献证据、临床试验数据及 RWD 开展临床用药有效性评估。 (二)指标选择(二)指标选择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及专业学/协会出版的疾病治疗指导原则、指南、规范、共识等,按照简明、可操作、可比等原则,根据主要临床治疗效果、次要临床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情况,选择相应结局或中间指标,构建核心指标体系,定 9 义数据来源及收
17、集方式。 建议尽可能采用国内外诊疗规范及指南建议的终点指标(如生存年、治愈率、控制率、死亡率等),反映药物真实效果,并考虑不同方案之间的可比性;在获得终点指标有困难时,可采用中间替代指标(如生物学指标等),但需要说明其合理性,如有文献支持的中间指标与终点指标之间有强关联等。 由于不同疾病的具体有效性评判指标各不相同,具体可参考各病种、尤其是儿童专病诊疗指南的相关推荐。 有效性指标值应该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对于新药,当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疗效数据可获得并适用时,优先选择临床疗效数据;对于已上市多年的药品,建议考虑使用 RWS 中的实际效果数据。推荐优先考虑基于中国人群开展的大样本、
18、多中心数据或含有中国人群的国际多中心数据。 如选择含有中国人群的国际多中心 RCT 数据, 应尽可能地对中国亚组人群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当无法获得含有中国人群的数据时,可以使用基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人群的数据,但需要清晰地解释使用这些数据的合理性,强调人群之间潜在的差异,并需要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 推荐优先选择干预组与对照组头对头直接比较的 PCT和 RCT 数据。 当缺少直接比较时, 应尽量选择间接比较或网络荟萃分析数据。 10 (三)有效性测量(三)有效性测量 由于儿童用药涉及病种类别多,不同疾病的有效性指标各异,相应的有效性指标测量方法也各不相同。建议参考儿童病种别诊疗指南推荐的测量
19、方法,或在充分的专家咨询前提下选择临床常用测量方法。例如,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主要临床结局指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通过临床随访即可获得,若要观察BCR-ABL1 融合基因是否转阴,就需要进行 BCR/ABL 基因检测;又如,儿童退热药治疗儿童发热的有效性指标测量是根据临床常用的退热时间和体温下降幅度进行测量;再如,第二代 H1 抗组胺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测量可采取专科相关的症状评分表或生活质量评分表等。 三、经济性评估 (一)定义(一)定义 经济性评估指采取卫生经济学或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鉴别、测量、比较、分析不同药品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益、效果、
20、效用等,综合判断药品临床投入产出比,衡量其临床使用的经济价值及预算影响。经济性评估实施主要参考现有药物经济学评估指南,主要包括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估指南、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参考大纲以及国际药物经济学和结果研究协会等发表的系列指南。 11 (二)临床结果指标选择与测量(二)临床结果指标选择与测量 1.效果效果/疗效疗效 经济性评估中的效果/疗效指标选择应与有效性评估中的效果指标选择保持一致。 2.效用效用 建议经济学评估时尽量采用效用值作为健康产出结果测量值,提高不同研究间的可比性。推荐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作为儿童药品效用测量的指标。 如研究条件允许,可通过调查测量儿童药品所治疗疾病的伤
21、残权重值或从文献资料中获得儿童药品所治疗疾病的伤残权重值,则应以效用值作为儿童药品干预的临床产出结果;否则,则仍以临床效果/疗效作为健康产出。 效用值的选择首先推荐中国的效用值。当文献中无待评药品相关疾病的中国效用值时,推荐通过调研测量相关疾病效用值。 建议使用普适性量表, 优先使用中国儿童适用量表,其次考虑国际普适性量表。当有证据表明普适性效用量表不足以反映某一患病人群重要特征或疾病症状时,可以使用疾病特异性效用量表。 当针对特殊疾病或人群无可用间接测量量表时,可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效用值。直接测量量表包括视觉模拟标尺法、标准博弈法、时间权衡法等。推荐直接通过患者本人测量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通
22、过患者本人测量时,应先询问患者本 12 人;当患者本人无法正式沟通事,应询问正式照护者或非正式照护者,最后再考虑询问医护人员进行测量。 当无法通过调研测量得到效用值时,可从文献中获取相似问题、相似人群及状态的效用值,但需进行敏感性分析。 3.效益效益 效益是指用货币单位量化的健康产出。当健康产出可以无争议地用效益来表示时,可以采用货币形式表示健康产出结果。例如,当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若干年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减少人数、乙肝感染者减少人数、急性乙肝患者减少人数、肝硬化减少人数以及肝癌减少人数都可以通过临床和流行病学相关参数计算出来时,就可以通过相应病种的患者年人均经济负担水平,计算乙肝疫苗
23、接种带来的效益。 疾病治疗方案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无形效益三个部分。 直接效益指实行某项干预措施后所节省的卫生资源,可以用货币计量直接效益。 间接效益指实行某项干预措施后所增加的患儿的健康时间或劳动生产力恢复带来的收益。推荐使用人力资本法计算间接效益。 无形效益指实行某项干预措施后减轻或者避免患儿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康复后带来的舒适和愉快等。推荐 13 采用意愿支付法计算无形效益。 4.健康产出贴现健康产出贴现 当待评药品治疗时间超过一年时,应该对发生在未来的健康产出进行贴现。贴现率一般为市场普遍应用的银行利率,并参考国际国内经验,酌情制定。 5.临床结果外推临床结果外推 效果外
24、推主要涉及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严格的随机对照条件设置下得到的疗效是否能够反映真实世界情况;二是真实世界下得到的效果是否能直接运用到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背景之中。需分析评价纳入的目标人群的特征(人口特征、疾病病情特征、所属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特征、文化特点等)与外推人群特征的异同,判断外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成本指标选择与测量(三)成本指标选择与测量 1.成本测算的角度成本测算的角度 成本测算的角度与所选定的评价角度一致。一般来说,儿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有五个角度,即全社会角度、卫生体系角度、医疗保障支付方角度、医疗机构角度和患者角度。全社会角度下应纳入所有直接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和间接成
25、本,然而实践中全社会视角的研究结果较难获得;卫生体系角度下应纳入卫生系统内的所有直接医疗成本,当前我国儿童药品的综合评价工作由卫生部门牵头,一般情况下 14 推荐采取卫生体系角度开展成本测算;医疗保障支付方角度下应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内的所有直接医疗成本;医疗机构角度下,应纳入本医疗机构承担的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患者角度下,应纳入患者相关的所有直接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和间接成本。对于隐性成本,目前尚无成型的测算方法,研究者可以灵活处理。 2.成本定义及分类成本定义及分类 药物治疗成本是指患儿因接受某种药物治疗而消耗的医疗资源和相关非医疗资源。因此,药品治疗成本不仅包括药品费用本身,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药品 临床 综合 评价 技术 指南 2021 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