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研制与应用施工总结(共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研制与应用施工总结(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研制与应用施工总结(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研制与应用施 工 总 结三峡三联总公司永久船闸项目经理部2001年10月28日审 批:周 宇审 定:刘 光校 核:李 毅编 制:钱兴喜一、概述三峡工程永久船闸为南北双线五级船闸,地下输水系统呈南、中、北三条线布置,共有斜井12条(衬砌后为16条,中隔墩衬砌后一分为二)。除二级斜井长为21.9m,断面高由5.5m渐变至6.7m,底板及边顶倾角分别为54.5及57.6外,三五级斜井均为长35.2m,断面高由5m渐变至5.4m,底板及边顶倾角分别为56.9及57.5;顶拱半径均为R2.5m,底板宽均为5.0m,由两个半径R0.5m的圆弧与直段连接而成。南北
2、坡斜井设计砼厚度为0.6m;中隔墩斜井底板、两边墙设计砼厚度为1.0m,中隔墙砼厚为1.5m,正顶拱最大砼厚为1.2m。砼设计标号为R90300#。 附图1为三五级为南北坡斜井体型断面示意图。永久船闸地下输水系统工程斜井具有数量多、长度短、体型复杂、钢筋粗而密集、砼表面质量要求高,尤其是斜井上大下小、边墙高度逐渐变化等特点,使斜井成为一个变截面的斜井,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致使斜井工期一度严重滞后,成为控制整个地下输水系统工期的关键线路。二、方案构思与选择(1)在二级斜井施工中采用了底拱滑模,边顶拱搭满堂架并拼定型小钢模的方法。由于在边顶拱施工中整条斜井搭满堂脚手架及拼装小钢模,既费工
3、、费时、重量重、成本高;同时给模板安装拆除,钢筋运输、安装及调校都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且施工后,砼表面有错台、麻面,平整度差。模板安装、拆除占据了很大部分的时间,造成工期太长。(2)三五级南坡及中隔墩斜井采用底拱、边顶二次滑模施工。虽然利于钢筋运输、绑扎,施工简便安全,砼表面质量较好,成本较低;但工序重复,特别是增加了对施工缝面的处理、边顶滑模轨道埋件的埋设及处理,施工周期亦较长;同时滑模牵引采用手拉葫芦,牵引较费力、费工。(3)根据三联总公司责任方水电十四局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等斜井全断面滑模使用的经验,并结合三峡斜井施工的情况,新研制的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主要由
4、模板、针梁、锁定装置、轨道装置及牵引系统等组成。中梁采用卷扬机牵引,模板采用钢铰线液压爬升器牵引。模板分为底模和顶模,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沿中梁滑升形成自动变径,达到全断面一次成形及高度变化的目的。新研制的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与以往使用过的滑模相比,主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A、模板分为两半,在滑升过程中自动变径,实现斜井全断面一次浇筑成形,构思新颖。B、模板牵引采用钢铰线液压爬升器,此种爬升器在国内研制尚属首次。根据上述情况,承担永久船闸地下输水系统工程的三联总公司在斜井混凝土施工中成功地使用了底拱滑模、边顶拱二次滑模技术,为攻克斜井砼施工难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技术创新,寻求解决变径斜井施
5、工的更好方法,又进一步研制了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三、滑模结构及工作原理3.1滑模结构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主要由模板、中梁、行走轮、尾部锁定架、平台、牵引系统及轨道装置等组成。滑模系统布置见附图2。(1) 模板 模板分为底拱模板和边顶拱模板两部分。模板长1.2m,宽5m,面板厚6mm。边顶拱模板比底拱模板宽12mm,边顶模板套着底拱模板,在边墙部位相互重叠40cm,与斜井高度的变化值相同。两模板在滑升时相互独立,在中梁滑升时连为一体。(2) 中梁 中梁为渐变截面是本滑模的又一大特点,顶模和底模以中梁为依托。中梁上部轨道与顶拱母线平行,下部轨道与底板面平行,即上下轨道之间有0.6的夹角。中梁长14.
6、7m,每次有效行程为6m。中梁与行走轮及尾部锁定架相连。(3) 牵引系统 牵引系统分为中梁牵引系统和模板牵引系统两部分。中梁牵引用1台8t慢速卷扬机进行牵引,模板滑升用4只15t液压爬升器进行牵引。8t卷扬机固定于斜井上平洞,经顶拱天轮进行转向;爬升器沿15.24mm钢绞线进行爬升,钢绞线铆固于斜井上口。(4) 轨道 中梁移动时,行走轮在12槽钢轨道上行走,轨距为2m。前行走轮轨道固定于底板内层钢筋上,并用拉筋与底板锚杆进行加固;后行走轮轨道置于已浇成型底板砼面上,避免砼面被压损,轨道重复使用。3.2滑模工作原理由于斜井高度是由下往上逐渐变大的,中梁设制成与斜井同样的锥度并设有上部和下部轨道,
7、顶模和底模是独立的两部分。滑升时,顶模及底模分别沿上部轨道及下部轨道运行。顶模与底模在边墙结合处的面板是相互搭接包容的,即顶模的部分面板紧贴在底模面上,滑升时这两部分模板产生相对位移,其结果便形成了衬砌断面逐渐变大的收分效果。(1) 模板滑升时,把中梁定位好,前端用卷扬机拉住,后端把尾部锁定架调整受力,顶紧成型砼面。顶模与底模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各由2只爬升器牵引,既可同步运动,又可单独进行滑升。(2) 模板滑完一个行程后,把顶模及底模联固为一体,把模板支架调整受力、顶紧底板砼面,松开中梁尾部锁定架及其它连接件。然后中梁用8t慢速卷扬机进行牵引就位。(3) 中梁就位后,把尾部锁定架支撑好,把顶
8、模行走轮调至中梁上轨面,解除顶模与底模之间的连接,松开模板支架,至此模板又可进行下一循环的滑升。由于中梁长度的限制,模板沿中梁的有效行程每次约为6米,但只要经过“模板滑升提升中梁模板滑升”这样的多次循环,就可以完成整条斜井的全断面砼衬砌。四、液压爬升器结构特点 爬升器的使用是本滑模的一大特点。液压爬升系统主要由液压泵站、爬升器、管路、钢绞线及固定支座等组成。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为14Mpa,4只爬升器既可联动,又可单独运行。爬升器每只额定牵引力为15t,每次行程10cm,沿15.24mm钢绞线进行爬升。钢绞线从爬升器中间穿过,用铆座固定于斜井井口支架上。爬升器主要由缸体、活塞杆及前后夹爪等组成。附
9、图3为爬升器结构示意图。爬升器工作时,缸体腔进油,后部夹爪抱紧钢绞线,前夹爪松开,缸体顶着模板往上运行;回油时,杆体腔进油,前部夹爬抱紧钢绞线,后部夹爪松开,活塞杆往上收缩,完成一次爬升。循环往复,便实现模板的连续滑升。该爬升器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爬升力大,运行平稳,操作方便等特点。五、滑模主要技术性能参数斜井全断面变径滑模主要技术性能参如下:项 目内 容模 板模板长1.2m,宽5m,高55.4m,分为底模及边顶模两部分重15.2t中 梁中梁长14.7m,锥度0.6,每次有效行程6m卷扬系统JM-8,速度8m/min,额定拉力8t;钢丝绳28,滑轮倍率4液压爬升器公称压力140MPa、拉力1
10、5t、行程10cm;钢绞线15.24mm轨 道轨道12,轨距2m六、施工实践全断面变径滑模首次应用于地下输水系统工程北四斜井, 2001年4月21日凌晨1:30开始砼浇筑,历时两周时间,于5月4日晚上21:30顺利完成了整条斜井的混凝土衬砌。斜井滑模砼施工主要包括下部三角体、直段及上部三角体,特别是上部三角体的施工一改以往拆除滑模后重新架立小模板浇筑的状况,全部用滑模进行施工。6.1下部三角体的施工滑模安装就位后,模板与下弯段之间形成了一长约3.5m的三角块体,需用拼模进行浇筑。为保证砼的成型质量,消除底拱砼水汽泡及麻面,斜井下部三角块体底拱部分采用小翻模抹面的施工工艺,边顶拱部分则采用架立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斜井 断面 变径滑模 研制 应用 施工 总结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