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监测方案》word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方监测方案》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监测方案》word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发展项目第三方监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监测目的1三、方案编制依据2四、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2五、项目监测重点、难点及关键性技术3六、监控与反分析信息化施工4七、监测进度计划及频率安排6八、报警指示6九、监测方法及监测设备6十、应急预案12十一、监测项目组人员安排12十二、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13十三、监测资料13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发展项目体育馆、中央行政大楼、文化与交流中心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受广东省耀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委托方)的委托,我公司(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承担了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发展项目体育馆、中央行政大楼、文化与交流中心地下室基坑
2、支护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项目,监测工作主要是中央行政大楼、文化与交流中心地下室深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土体侧向变形、内支撑轴力及变形、土压力、地下管线变形、旋喷挡墙水平位移;体育馆基坑周边的垂直沉降、水平位移。二、监测目的在基坑开挖施工基间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基坑周边管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指导施工,实现整个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信息为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第一手测量资料。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制定相应对策,确保施工安全。1. 在基坑施工期间确保围护结构不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2. 对基坑外管
3、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预警环境问题。3. 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4. 支撑轴力监控。5.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控。6. 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通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方案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 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
4、工程技术规范(DBJ/15-20-97)7、 广州市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8、 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四、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确定本项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及监测频率确定如下:(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2)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3)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整个监测过程将自地下室开挖时开始,到地下结构基本上出0.00,监测数据基本稳定
5、为止。表1序号监测项目测点数量监测时段监测次数1周边建筑和管线水平位移5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252周边建筑和管线沉降观测5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253土体分层位移8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254深层侧向位移(包括支护结构)监测17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255水位观测8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256支撑轴力监测8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期25五、项目监测重点、难点及关键性技术由于本基坑东面临海,场地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极高,一旦基坑支护结构发生重大变形,将严重影响基坑后续施工和周边建筑及管线,因此变形监测的重点和难点为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周边水位及深层位移观测。在此需加强观测。另外根据由于该工程
6、靠近海边,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土体和砂层的流动,引起支护结构的变形,因此对该基坑水位的观测也是监测的重点。六、监控与反分析信息化施工基坑开挖期间,根据大量的监测数据,利用理论和数值反分析工具预测预报下一步开挖和降水引起的围护结构位移和变形及地面沉降的发展,随时掌握围护结构的位移和地面沉降情况,及时预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判断结构可能产生变位的原因,信息化指导施工,为有关单位研究对策和采取措施提供依据,防止过大变形和沉降的发生,确保结构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安全,是尤为重要的。图1是施工监测和信息化施工流程图,以施工监测、力学计算以及经验方法相结合为特点。与地面工程不同,在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勘察、设计
7、、施工等诸环节允许有交叉、反复。在初步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经验方法或通过力学计算进行预设计,初步选定支护参数。然后,还须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所获模型及参数选择力学计算修改参数、模型反分析地质勘察、岩土力学室内试验施工组织设计施 工监 测竣 工地基土分类经验类比专家系统图1 施工监测和信息化设计流程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得的关于地层稳定性和支护系统力学和工作状态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的信息,对施工过程和支护参数进行调整。施工实践表明,这种调整和修改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详细说明:1 围护墙墙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及测量基准点的布置围护墙墙顶水平位移与沉降测点,环围护墙圈顶均匀布设,测点间距大约15m。
8、测量基准点应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可投入使用;基准点一般不少于2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对本工程应设在距基坑20m左右。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内,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正常使用。2 支撑轴力监测根据设计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对撑和斜撑安上轴力计或应变计,量测土体开挖过程中监测支撑内力的变化,确保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按照设计图纸布设。3支护结构深层位移监测(测斜)观测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的测斜管,按对基坑工程控制变形的要求布置,测斜管长度为9m。4基坑外地下水位量测地下水位观测井采用钻孔法埋设,在钻机引孔至要求深度后,在孔内埋入滤水塑料套管,套管
9、与孔壁间用砂填实,层层之间用粘土隔开,针对本基坑的特点,将水位管的滤水口设置在承压水或潜水区域分别测量,并做好井口保护工作。6邻近管线监测监测基坑周围邻近管线的沉降和位移变化情况,确保基坑开挖期间邻近管线的安全。7周围建筑物监测监测基坑周围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和位移,确保基坑开挖期间邻近建筑物的安全。8、土层分层沉降以分层沉降仪测试各土层的垂直位移,根据垂直位移,判断施工对土体的回弹、沉降等影响;七、监测进度计划及频率安排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基坑开挖前测读两次初始数据。围护结构施工期间、基坑开挖期间一般每三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底部且变形稳定后每七天观测一次。实际测量频率根据前两次测量情况而定。当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监测方案 监测 方案 word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