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茶青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松阳茶青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阳茶青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松阳茶青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茶青交易市场(以下简称茶青市场)是指有固定交易场地、相应设施及服务机构,由市场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场内经营者入场集中进行茶青交易的固定场所。茶青市场是茶叶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茶叶生产、专业分工、产业升级和繁荣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健全松古盆地茶青市场体系建设,为松阳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撑,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的目标,把茶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县域支柱产业来培育。在这个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种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2、注重茶青市场建设,我县茶青市场得到了稳步发展。 市场数量波动扩张。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新兴乡茶农率先在上安村的公路边建立了茶农自由交易的茶青市场雏形,2002年横溪村建立第一个棚架茶青市场,之后带动了赤寿章家、古市筏铺、寺口、樟溪福村、斋坛花田坌、西屏项桥下、竹客口、程徐、板桥、大东坝等10多个乡镇区域茶青市场的发展,市场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 交易规模日益扩大。2011年,全市通过茶青市场交易的茶青达1.05万吨,交易额25.99亿元,全县90%以上的茶青通过茶青市场交易,交易量达5万多吨。 但是,茶青市场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提升服务功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有市无
3、场。由于我县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条件落后,缺少对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全县除极少数茶青市场有简易的交易设施外,绝大多数茶青市场都是茶农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不仅设施简陋,而且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布局不尽合理。市场建设规划相对滞后,市场规模小,市场配套功能不全,市场布局较为散乱,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市场无序建设的现象较为突出。市场管理滞后。市场管理粗放,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够,管理资源没有形成合力,造成市场的无序发展。在市场功能上,不能为客商提供配套服务,也不能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服务。二、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和总体布局(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减量增效、完善配套、机制创新、安全保障”的总
4、体要求,加快茶青市场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场规模和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比较优势,重点培育有产业依托、交通方便的茶青交易市场,加快茶青市场向规模发展、有序管理、服务配套转变,形成布局合理、流通高效的交易市场体系。力争到2016年,市场数量明显减少,规模效益明显提高,松古盆地茶青市场控制在5个左右,完成全县70%左右的茶青交易;高山生态茶区建设茶青市场5个左右,完成全县25%左右的茶青交易。(二)指导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茶青市场建设要与产业发展水平相协调,市场的定位、规模和选址应充分考虑产业布局、交通方便、集聚加工等因素,以避免“有场无市”现象的发生。2、资源整合原则。结合产业发展结构优化调整
5、,引导同一辐射区域的茶青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减少数量,扩大规模,提高服务质量。3、机制创新原则。完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健全政策诱导机制;创新管理体系,引入业主参与市场日常经营管理,加快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三)总体布局以适应茶叶加工业布局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前提,服从茶产业总体规划,既要综合考察本区域茶产业发展基础,所处地理位置、茶青生产能力和茶叶加工水平,又要考虑到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已有市场布局和环境特点,与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和茶青流通结构调整变化相适应。茶青市场选址应符合有利于茶青向茶叶加工厂集中的原则,交通便利,场地宽畅。松古盆地要严格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松阳 交易市场 建设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