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02部分作业参考答案.doc
《《审计学》第02部分作业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第02部分作业参考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审计学第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五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4) 一、判断题1、审计准则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审计人员和审计行为具有制约功能。( V )2、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 V )3、独立审计准则是民间审计的行为规范,因而民间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参照执行。( V )4、审计准则的实施,使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有了规范和指南,便于考核审计工作质量。( V )5、审计准则按照其性质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法规性的和指标性的两大类。( X )6、实施审计准则,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V )7、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则是由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负责拟定并颁发的。(
2、X )8、内部审计制度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V )9、与审计相关的法规其层次越高,覆盖面就越大,具体适用性也就越强。( X )10、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主体和主体行为的规范性文件。( V )11、审计依据的相关性是指它要与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相关联。( X )12、审计准则和审计标准,就其演变历史来看,是并非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 X )二、单项选择题1、审计准则,又称( B ),是对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A. 审计依据 B、执业准则 C、审计假设 D、审计条例2、一般审计准则,无不对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品德操行提出一个很高的标准,而且把( A )视为审计工作
3、的灵魂。A、独立性 B、客观性 C、权威性 D、真实性3、实施审计准则,可以赢得利益相关者和( D )的信任。A、审计人员 B、委托审计者 C、被审计单位 D、社会公众4、我国民间审计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对执行( C )所作的规定。A、咨询业务 B、会计业务 C、审计业务 D、管理业务5、审计人员根据( D )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才能令人信服,取信于社会公众。A、审计目标 B、审计任务 C、审计准则 D、审计依据6、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首先要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 A ),这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A. 内部控制系统 B、内部会计系统 C、内部管理系统 D、内部审计系统7、审计过程
4、中,如遇低层次的规定与高层次的相抵触时,则应以( A )的规定为准,做出判断和评价。A.高层次规定 B、低层次规定 C、审计制度 D、会计制度 E、国家最高法律8、许多审计依据都有一定的( B ),不是在任何地区都能适用的。A、局限性 B、地域性 C、层次性 D、时效性9、在时间上,各种审计依据要受到( D )的限制。A、相关性 B、地域性 C、 层次性 D、时效性10、在经济效益评价中选用依据,不能仅考虑企业效益,还应当考虑( C )。A、整体效益 B、当前效益 C、社会效益 D、长远效益三、多项选择题1、审计准则的概念,其含义有( )。A、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B、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要
5、求C、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保证 D、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E、是审计人员签署审计最终意见时的客观保证2、审计准则的主要作用有( )。A、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地位 B、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C、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D、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E、可以促进国际审计经验交流3、根据世界各国现行审计准则来看,其内容大体包括( )。A、一般准则 B、具体准则 C、工作准则 D、计划准则 E 、报告准则4、审计依据按审计目标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评价会计资料真实性的审计依据 B、评价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的审计依据C、评价审计结论可靠性的审计依据 D、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
6、计依据E、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5、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主要有( )。A、可比较的历史数据 B、单位的规章制度 C、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D、党和国家的财经纪律 E、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6、审计依据的特点主要有( )。A、层次性 B、可比性 C、相关性 D、时效性 E、地域性四、简答题1、国际审计准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结构:P 82-83 三项; 内容:适当展开(小标题)2、审计人员选用审计依据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1.注意把握审计依据的特点(四项);2.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四项)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6)一、判断题1、审计计划
7、制定后,审计人员仍然可以对审计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 V )2、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论其业务繁简,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对任何一个审计项目审计人员都应当制定审计计划。( V )3、审计人员可以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就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和协商,共同编制审计计划。( X )4、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V )5、审计人员应当选择各张会计报表中重要性水平最高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X )6、对于出现错报或误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 V )7、审计人员如果对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的正确性有88%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是2
8、2%。( X )8、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也就越高。( X )9、初步评估的重大误报风险水平越低,审计人员就应获取越少的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 X ) 10、如果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相对固定,则重大误报风险和审计检查风险在产生的几率上是互为负相关的。( V ) 11、如果重大误报风险水平较高,实质性测试应当采取余额测试为主,并抽取较大样本量和获取较多的证据。( V ) 12、重大误报风险的评估,直接影响审计检查风险,影响审计资源的配置,影响审计方式方法的确定。( V )二、单项选择题1、审计计划通常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在( B )之前起草。 A、签订业务
9、约定书 B、外勤审计工作 C、了解被审计单位 D、接受客户委托2、审计计划应由( C )编制。、A、主任会计师 B、会计师事务所所长 C、审计项目负责人 D、审计业务负责人3、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 B )的金额和性质。A、 财务报表 B、 错报或漏报 C 、账户或交易 D 、审计收费4、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 A )。A、审计风险就会增加 B、审计风险就会减少 C、固有风险就会增加 D、控制风险就会减少5、在审计风险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主观上能够进行控制的是( C )。A、重大错报风险 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 D、固有风险6、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6%
10、,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误报风险为30%,则检查风险为( A )。A、 20% B、1.8% C、94% D、70%7、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 C ) A.详细审计策略 B.抽样审计 C.实质性测试 D.控制测试 8、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如果某一账户或交易产生重大误报的可能性,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或与主观行为无关)所引起的,这种风险,称作( C )风险。 A、控制 B、检查 C、固有 D、或有三、多项选择题1、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 D.E )。A.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B、商定审计收费 C.安排审计人员D、确定审计程序
11、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E、评价审计结果2、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 )。A.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B、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C、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D、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E、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依据,其包括( )。A.资产总额 B、净资产 C、营业收入 D、净利润 E、净负债 F. 毛利4、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包括( B.D ) A.经营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 C.控制风险 D.检查风险 E.财务风险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着重考虑( ) A.行业环境的变化 B.重大的关联方交
12、易 C.会计计量的复杂过程 D.内部控制的薄弱 E.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四、简答题1、简述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的目的、用处和注意要点。 提示:目的: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有效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用处:1.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2.评价审计结果; 注意要点: 1.正确理解和处置质量和效益,成本和风险的关系; 2.把握好影响重要性确定的相关金额大小和性质的标准; 3.处理好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审计风险控制、审计方式方法之间的关系; 4.保持职业谨慎的态度。2、试述重大误报风险水平、可接受的审计检查风险与相应所采取的审计方式、方法和取证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提示:P
13、130-131表格五、计算题 用变动比率法(递减百分比法)计算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参阅网上例题)1.某公司某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90万元,资产总额为340万元。试计算该公司该年度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果近几年公司正在资产重组,重要性水平应当确定为多少?计算:该公司该年度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8,4000.01 X (290万元100万元) 37,400(元)2.某公司某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200万元,资产总额为970万元。试计算该公司该年度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果近几年公司营业收入波动较大,重要性水平应当确定为多少? 计算:该公司该年度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38,3000.006
14、7 X (970万元300万元) 83,190(元)第七章 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审(7)一、判断题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环节,会计与出纳员可以由同一个人承担。( X )2、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对某些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应分别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担任,以便相互核对、相互牵制,防止舞弊。( V )3、文字表述法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单位,特别适用于内部控制系统不甚健全、内部控制程序比较简单和比较容易描述的小企业。( V )4、描述内控系统的三种方法不是相互排斥的,可以在同一单位内使用这三种方法。( V )5、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测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实质
15、性测试。( V )6、内部控制系统的高风险水平,是指内部控制系统未能防止或查出财务报表中包含的错误,而导致审计结论偏离客观事实的可能性大于30%。( X )7、一般来说,风险水平越高,可信赖程度越低;风险水平越低,可信赖程度越高。( V )8. 如果内部控制系统是高信赖程度,审计人员可以更多地信赖、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实施审计时可相应减少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数量。( V )二、单项选择题1、以内部控制系统评审为基础,属于( B )。A.现代审计 B、系统导向审计 C、内部审计 D、管理现代化2、下列( D )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A、经理和董事长 B、采购员与供销科长 C、保管员与车间
16、主任 D、记录日记账和记录总账3、所谓( B ),是指不加以控制就很容易产生错误或舞弊的环节。A. 内部牵制 B.关键控制点 C、不相容职务 D、内部审计4、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 B )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实质性测试。A、抽查 B、控制测试 C、合规性测试 D、详查5内部控制系统的中风险水平,是指审计结论偏离客观事实的可能性在( B ) A.10%20% B.10%40% C.20%40% D.40%60%6、( D )是指被审计单位具有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且均能有效性发挥作用。A、低信赖程度 B、中信赖程度 C、信赖程度良好 D、高信赖程度三、多项选择题1、
17、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测试,对抽查的样本审核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B.C.D )。A.工作底稿法 B、检查证据法 C、验证法 D、实地观察法 E、核对法2、内部控制系统按工作范围分类,可以分为( A.E )。A、内部管理控制系统 B、内部经营控制系统 C、内部生产控制系统D、内部销售控制系统 E、内部会计控制系统3、内部控制系统描述方法常见的有( )。A.观察法 B、规划法 C、文字表述法 D、调查表法 E、流程图法4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一般包括( ) A. 评审控制环境 B.评审控制活动 C.风险评估 D.评审监控 E.评审信息系统和沟通5、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学 02 部分 作业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