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实践、创新(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念、实践、创新(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理念、实践、创新从平庸走向优质上海市樱花中学 徐鹏明一、小班化教育发展的背景1、小班化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小班化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过程中,适应人们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一种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校的教育教学主要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在为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服务的过程中,传统的大班和现在提出的小班教学都是班级授课制,但是小班与大班教育比较,在培养人的过程有着深刻的变化。班级授课制产生于十七世纪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先进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需要大量的有一定文化知识、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人员。原来农业社会那种私塾式的个别教育已不能适应社
2、会发展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班级授课制。传统班级集体授课,以教师为中心,以统一的程式化的教育教学批量式的培养人才,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体现高效率,低成本,它能满足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需求。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完整的实践和理论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菲赫巴特的教育学和凯若夫的教育学都是在这种教育组织形式下研究其规律而产生的。它能传续到现在仍有较强的生命力,说明它的存在有合理的内核,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无数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工业生产已经被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产业所代替,这种产业被称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时代又被称为是后工业革
3、命时代。这种经济是以高新技术的创造、传递和应用为发展动力的。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它需要的是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那种批量式的标准化人才已不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教育目标的变化,推动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革。目前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因此,小班化教育,以学生为本,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个别化的培养人才,小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体现高质量,高成本,我们推进小班教育,不是否定传统的大班教学,而是在它的基础上更加好的提供公平、充分的优质教育。2、发达国
4、家的小班教育发展情况自1657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全面总结了班级授课制的经验以来,班级授课制与个别教学之间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但是,有关班级规模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直到20世纪初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在20世纪初到60年代,有关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并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进入70年代以后,小班化教育(CSR)就成为深受美国政府和民众青睐的教育革新措施之一,并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和机构的密切关注。80年代以后,还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及其相应的元分析,如美国格拉斯(Glass,G.V.)等人对涉及725个大班与小班的比较数据关于班级规模的实证研究
5、进行的元分析(meta-analysis)。该研究表明,班级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二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情感发展。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上,小班优于大班。在较小的班里,教师能较多地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机会使教学计划适应于个别化的需要。许多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机会,创设友好的课堂气氛,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加直接地进行个别化学习。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此外,索利斯(Thouless, R. H.)还对班级规模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当班级规模与一定的学习类型、教师的教学技
6、能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素相适应时,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一个大型班级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他们每个人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便相对较少;而在小班中,学生几乎都在教师的视野、交流范围之内。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同样,班级规模也影响着教师。在小班里,他们的士气较高。卡亨(Cahen, L.S.)的研究表明,在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教师和学生往往会表现得更愉快、更活跃,因为小班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所以,小班学生在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愿望和频率、与教师的关系以及自主意识的养成等方面,都优于大班学生。格拉斯等人的综合研究还表明,小班学生较大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动机水平,班额
7、越大,学生的情感指数越低;班级规模影响学生情感的程度大大高于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在实践层面,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州也不断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实验,例如,印第安那州“最佳时机”计划(1984年),田纳西州的“星星计划”( 1985-1989年)、“效果持续研究”、 “挑战计划”(1990年)等,都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两份权威的实验性研究报告田纳西州的计划(学生与教师成绩比)和威斯康星州的计划(学生成绩保证)更是推动小班化教育成为席卷美国的教改浪潮,并迅速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但是,随着小班化教育的推进,人们的认识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赞成者称之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反对者的研究却发现:
8、小班化教育对低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有巨大帮助,对高年级的学生作用不明显。结果小班化教育的争论演变成了缩小班级规模是否有效的争论,其实,小班化教育不是小班教育,而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一种优质教育的形式,它应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怎样更充分地享有教育资源,怎样更有效、更全面地健康发展。无论班级中有20个还是30个学生,无论学校中有300名学生还是700名学生,无论教师是否有研究生学历,关键在于学生推开教室大门之后会进入一个怎样的学习环境。3、上海地区的小班教育发展情况(1)上海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背景上海的定位是建设世界级大都市,随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长三角”产业垂直分工迫切要求上海人力资源开发与产
9、业结构升级相适应,要求上海教育为“长三角”和全国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教育支持。 上海率先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为上海发展优质、特色、高层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后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求,是上海教育事业贯彻“三个代表”精神的重要体现。 国务院同意上海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上海教育新一轮改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2)上海基础教育的概况a)2003-2010年本市普通小学(五年制)的招生及在校生情况(万人)年份 招生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生数2003 10.05 53.19 11.682004 9.26 51.38 11.072005 9.84 50.27
10、10.952006 10.43 49.93 10.772007 9.90 49.51 10.322008 10.51 49.94 10.052009 11.09 51.77 9.262010 12.34 54.27 9.84 b)2003-2010年本市普通初中(四年制)的招生及在校生情况(万人)年份 招生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生数2003 11.64 57.44 18.012004 11.07 51.45 17.062005 10.95 46.47 15.932006 10.77 44.46 12.782007 10.32 43.14 11.642008 10.08 42.15 11.0720
11、09 9.26 40.46 10.952010 9.84 39.53 10.77c)本市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数: 截至2004年,上海市有幼儿园(所)1017所;小学648所;初中349所;完中188所;高级中学152所;一贯制(九年、十二年制)学校133所。在校(园、所)学生数,幼儿园26.58万名;小学53.74万名;初中51.71万名;普通高中31.07万名。D)本市实施小班化教育学校数截至2004年底,其中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有262所,占公办小学总数的40.6%;另有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从起始年级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有52所初中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
12、”。市教委提出力争通过35年,全市小学阶段学额全部控制在每班30人以内。(3)上海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小班化教育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教育系统要建设与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基础教育的双重背景下,上海市率先在小学阶段推行小班化教育,从1996年秋季开始,在静安、闸北、虹口、南市、卢湾、徐汇、黄浦、浦东新区、长宁等10个区选择了12所学校40个班级进行了小班化试点,其中中心小学3所,一般小学5所,4所为相对薄弱学校。这些学校分别对小班教育的教室环境、授课形式、教学策略、师生交往、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等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黄浦、虹口、杨浦、静安、闸北、普陀等区选
13、取150余所学校作为区县级试点学校,进行小学小班化教育试点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小班化教育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和社会效果,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并使 “小班化教育”成为上海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随后,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也都陆续开展了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目前,这批小学生已经或即将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现有的初中教育模式和以前他们所接受的小班化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使初中小班化教育成为新的教育需求。同时,一流的基础教育也需要对现有的初中教育进行改革,加强初中教育,共享优质教育,已经成为上海市教育管理部门十五期间努力的重点。所以,目前许多区县都确定了初中班级学额控制的规划目标。如静安区到2005
14、年所有初中班学额控制在40人以内,其中75的初中学校控制在30人左右,实现“小班化教育”;卢湾区3年内使全部初中班学额控制在40人以内,并推进“小班化教育”试点;除中心城区外,宝山、南汇、奉贤等区3年内班学额也基本控制在40人以内。2003年,上海市又以13所初级中学作为试点学校,开展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樱花中学也成为上海市首批初中小班化教育研究基地之一。二、对小班化教育的理性认识1、基本概念小班:指学生班额数较少下组成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取的班额数是不同的。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30人左右为宜。小班教育:指在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中,
15、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随着班级人数的减少,教育教学活动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重新组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率可以得到增强,并引起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过程中行为方式等发生的变化,这对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的范围下,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推广体现现代教育的小班教育过程。2、理论依据(1)教育的公平性理论教育公平理论是小班化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具有四个层面的涵义:1)观念层面:以人为本,人人平等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2)目标层面:教育公平的目标包括两方面,一是接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即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
16、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二是享受优质教育的公平,即人人都应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3)制度层面:指教育制度、政策、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分配的公平。4)操作层面:操作层面指的是教育过程,相对以上这是微观的层面,即在教育过程中应提供公平、充分的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满足每一个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自主地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优质教育。教育的公平已经被日益重视,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加强初中建设,从硬件达标到内涵建设、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等等,正在体现走向教育的公平。作为小班化教育的推广则重在教育过程的操作层面上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满足老
17、百姓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2)教育的价值理论。小班化教育是发达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育的价值体现是,在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它与传统的大班教育比较,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其最适当的教育。实践表明,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师生比缩小后,教师个别指导时间增加,师生互动交往增多,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能力普遍增强。目前,上海推广小班化教育,把它作为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一个重要依据,既可提高教育标准化、现代化的程度,又可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为教育的可发展持续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3)素质教育的理论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它涉及教育的价
18、值观、目的观、学生观、人才观,集各种价值观之优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有个性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诚信做人、学会求知探索、学会合作交往、学会健体审美、学会实践创新。它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进,其道路曲折。当前,上海正在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又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特别是班级学生人数的明显减少,宽裕的时空,其教育的优越性十分
19、明显。小班化教育推动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推动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它符合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另外,小班化教育作为载体,还在贯彻、落实教育特别是课程改革方面有许多可以深入研究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重大课题,比如小班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适应学生个体(特别是困难学生)发展的个别化教育的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研究等等,都有可能在小班化的教育教学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小班教育的出现仅仅给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契机,它并不意味着在小班的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必然实现,也不意味总教育质量的自然提高。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
20、模式不改变,小班化教育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3、原则和策略(略)原则:充分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策略:个别指导策略、控制学习策略、情感沟通策略、鼓励成功策略、开发潜能策略。三、小班化教育的新观念1、确立开放的教育思想(1)保持教育思想的开放性随着社会的开放,带来教育的开放,基础教育也不例外,上海的二期课改正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推出的。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在现代社会是软弱的,学生接受的教育来自学校、社会、家庭,而且后二者越来越重要,因此与此相适应的学校教育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不断地吸收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技能、新的方法。还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开放难点在课堂教学,
21、重点是如何组合校内外、课内外教学资源,这是我们共同需要探索的问题。(2)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开放的教育要求教师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不把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观念的独立性允许学生发表和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是极为重要的。2、建立教育服务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基石。小班化教育必须体现有利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家庭、和老师的需求,因此学校的职能就必然要从教育功能走向服务功能。(1)为社会服务。教育是公共事业,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学生的发展根本意义是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合格的接班人,因此基础教育必须牢牢
22、把握这个方向。(2)为学生服务。小班化教育的价值体现,是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有个性的,并可持续发展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以往的教育过多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被重视,这为小班化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外部条件。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服务性功能就体现在共同需要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学生设计、设置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教育方案。素质教育强调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个体发展的多元性就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志向、发展的差异建立多元目标,创设多种情境,促进学生个体多方面发展,努力向学生提供充分、优质的教育,使家长、学
23、生满意。(3)为教师服务。培养学生从培养自己做起,塑造学生从塑造自己做起。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发展老师的专业,适应教育的需要,就构成为教师服务的内涵。3、树立个别化教育的观念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人的差异是绝对的,每一个人由于他的本身和生存环境不同,具有个体特有的特性,基础教育的对象也具有这样的本质特点,然而他们又有可塑性,这就决定了学生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状态可以是不一样的,但作为教育就必须适应学生个体的需要。小班化教育具备,并能够提供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小班条件下,要满足学生个体需要,有利学生个性发展,推进对学生的个别化
24、教育。四、小班化教学的新特点1、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小班化教学”指的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在小班化教学中,教育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因此,小班化教学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与优势。(1)班级规模小小班教育比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规模要小的多。目前一个班级的规模控制在30人以内。这样的规模能够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可以充分考虑和照顾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社会性要求,有利于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全面发展。(2)教学时空变换灵活传
25、统班级学生人数多,“秧田型”的教学时空小,教师面对众多学生顾及度小,小班教学因为其规模小而使教学时空得到扩展,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灵活的转换,既可以采用圆形的会议桌形式、也可以采用马鞍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各种排列形式,从而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频率,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且小班的教学还能够得到有效的延伸,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课后的学习指导得以更充分的进行。 (3)个别充分教育有优势小班教育在培养有个性的学生上有优势,它能为学生提供个别、充分的教育。由于学生人数明显减少,教学时空的扩大,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各种状况,
26、与学生沟通的几率提高,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并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后,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实施一种类似分餐制形式的教育,它比原来意义上的分层教育更进一步,是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改变了教师仅是教学传授者的角色,而成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现在一些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班额数比较大,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相当于小班人数的两倍以上,无论任何,老师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学生进行过细的个别辅导,教学实际上只能面对大多数,兼顾个别,因材施教只能是部分的实现,甚至是一句空话。(4)师
27、生合作互动推动个别化教学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摒弃单纯的群体教学模式,贴近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家长合作互动。现代教育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日益重要,因此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
28、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这些新特点与优势,使小班化教学呈现出个别化教育,个性化发展的特征,也使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课堂。2、对小班课堂的新认识(1)课堂不只是教师表演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2)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引导学生的场所;(3)课堂不只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应该成为知识探究的场所;(4)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执行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五、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课题上海教育的发展为加强初中建设,进而推行初中小班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但是同时也为初中进行小班化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初中小班
29、化教育究竟与小学小班化教育有什么不同,初中小班化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初中小班化教育如何才能有效服务于国际化一流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形象要求,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才是比较适合初中小班化教育的等问题,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由于小学生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很大的差异,小学小班化教育的经验不可能生搬硬套到初中教育中来。因此,如何认识初中小班化教育的特殊性,并使初中生在“小班化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下获得最优发展?在有效解决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衔接问题中优化初中教育资源,提高初中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我们确立了自己探索方向。1、探索命题根据我们对小班化教育内涵的理解和对其基本特点的把握
30、,我们对自己的探索提出了这样的命题: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中学中,在小班条件下,我们如果能够有效地提供和实施有别于传统教育中班级集体管理的个别化教育措施,就能够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2、我校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1)总体研究目标:探索初中小班条件下推进个别化教育的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的有效途径(2)分目标:适应个别化教育要求的初中小班化教育中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行为转变的实践研究适应个别化教育要求的初中小班教学管理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的实践研究适应个别化教育要求的小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研究小班条件下推进个别化教育中师生成长的个案及
31、其实证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初中小班条件下推进个别化教育的有关教育理论、原则和策略的研究2、初中小班条件下个别化教育推进中学校管理机制改革的研究3、小班化条件下适应个别化教育的校本培训和师资专业发展研究4、初中小班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方式向个别化教育转变的实践研究5、小班课堂教学中推进个别化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的探索6、小班条件下个别学习指导方案实施的研究7、二期课改与小班课堂有效教学实现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8、初中小班教学中个别化教育常规管理的研究9、初中小班课堂教学个别化评价方式的探索10、初中小班个别化教育中师生成长个案及其实证分析具体研究内容(1)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小班中“一人一岗”
32、的岗位设置和运行方案。2)“一人一岗”制度对班级中各类学生的影响和帮助。3)教师在“一人一岗”制度的运行中的指导作用。4)探索区别于大班的班主任工作的原则。5)研究区别于大班的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基本形式。(如:班级环境的布置等等。6)“一表一卡”的设计原则和内容。7)研究利用“一表一卡”构建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8)探索新型的家校的联系模式。(2)课堂教学1)初中小班化备课设计和特点的研究2)初中小班化作业设计与批改等的研究3)初中小班化考试形式的改革和特点的研究4)各学科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的研究5)初中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环境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的
33、研究6)二期课改与初中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研究7)关于学习指导方案的实施(3)个案研究教学模块的个案研究1)“个人指导型”个案研究2)“同伴辅导型”个案研究3)“小组合作型”个案研究4)“情景创设型”个案研究5) 对学科学习兴趣性别差异的个案研究6)学生学习负担的个案研究(4)德育(思想工作)模块的研究1)学校社区共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模式的研究。2)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3)个别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5)小班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1)评价方式: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2)评价类型:量化评价、质性评价3)评价指导4)评价反馈(6)小班化教育研究参考课题1) 教学环境研究班级教学环境文化建设
34、研究。教室布置的现代化、动态化、家庭化研究;练习等课型课桌布置的研究。 教学气氛营造研究。2)教学策略研究合作教学的实践研究。小组编制方法研究;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小组学习中合作技能培养的研究;小组学习课桌布置的研究;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互动的研究;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研究。个别化教学的研究。教师课内加强学生个别指导的研究;教师课外加强学生个别指导的研究。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社会实践综合教学的实践研究。各学科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的研究。 六、我校的小班化教育实践情况1、实践过程我校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8月2002年7月,初步探索阶段。准备
35、:思想准备、人员准备、物质准备。初探:初步探索了小班课堂教学方式、小班班级管理方法等“形像”问题。现在回过头去看,起步匆促,设想不全,研究表面,实践不深。但是,初中小班化教育在我们学校起步。第二阶段,2002年8月2003年6月,初步推广、继续探索阶段。问题:小班数量由点到面、课堂教学由“形像”到“神像”、各学科老师的跟进。关键:明确目标、整体推进、师资建设。目标:实现三个转变: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服务的理念;2、转变管理行为,实现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行为的转变;3、转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措施:建立核心课题、引进专家指导、抓好校本培训、加快行动研究。第三阶段,2003
36、年8月至今,全面实施、内涵发展阶段。思想:立足小班、学生为本;全面推进、内涵发展;重在个别、形成特色。内涵:推进个别化教育、教学。重点:小班课堂有效教学、小班课堂教学评价、个别化学习指导方案的实施、教师、学生成长个案实证分析。这是一个比较有成效的阶段,一方面我们有了前二年的积累,另一方面我们参加了市初中小班化教育试点校的培训活动,因此这两年我们的发展比较快。2、实践成果三年来,我们以小班化教育综合性的整体改革为方向,在小班条件下全方位地推进个别化的优质教育为己任,以通过内涵发展要质量为基本途径;我们根据初中小班化教育起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逐步形成了以“一个总体思路、三个重要转变、四个独特创新
37、”的初中小班化教育的个别指导自主发展模式。(1)一个总体思路就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自主化,坚持教育改革的开放性、开创性、开拓性和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努力办活、办好、发展学校的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别、充分的优质教育。正是在这一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抓管理”、“以科研为核心促发展”、“以小班化教学改革为抓手”的基本改革路径,使学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2)三个重要转变1)教师的教育观念由教授向服务转变2)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行为上实现了从管束向个别成长的转变3)教师的教学行为从集体授课向学生个别化学习指导转变
38、(3)四个独特创新1)设计了“三表一卡”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2)创设了学生个别化学科学习指导方案3)初步形成开放式的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4)创建了独特的小班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体系3、实践体会(1)观念转变是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基础以生为本是核心,服务育人是根本。怎样正确的看待我们的学生,怎样正确的处理老师和学生(包栝有些家长)的关系,恐怕还是一道难题。作为老师抛弃师道尊严,平等对待学生,说说容易,做做是不容易的。服务育人的思想,提出了小班教育的宗旨是为学生服务,为此我们在学校提倡老师:推进小班要齐心、师生交流要诚心、引导学生要耐心、个别教育要尽心、组织教学要精心、学生家长要放心。(2)师资培训是小
39、班化教育实施的保证以校为本、科研引领、专家指导、实践推动。小班化教育的成败,关键是教师,大量操作性的措施要依靠老师实践、完成。老师在执行中靠什么,靠理解。不理解的事情做不好,理解的事情未必做好,只有理解了的事情,并且真正认识到它的作用,才有可能去做好。因此,以校为本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3)课堂教学是小班化教育探索的突破口行为转变是方向,有效教学是关键,关注个别是重点,学习指导是方法。(4)整体推进是小班化教育成功的关键二期课改和小班课堂教学的结合,校内管理、教育、教学全方位推进的结合,学校、家庭、社区共建的结合。(5)不断创新是小班化教育提升的台阶穿新鞋走老路,还是穿新鞋走新路,小班化教育最终的社会效应不是看学习成绩,而是看其内涵,比如是否关注每个学生,关注的程度,采取的措施,学校的环境文化氛围,教师的素质等等。如果以为班级人数减少,老师可以轻松一点,那可是想错了。要搞好小班化教育,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工作在等待你。请各位务必做好准备,开拓者必定是辛苦的,但是开拓后的成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工作是造福于普通的老百姓,是一件有着深远意义的事业。我愿意和各位为上海、徐汇的小班化教育事业作出贡献。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