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参考).docx
《稀土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稀土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参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稀土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目录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3第二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5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5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7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11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1二、 项目承办单位11三、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2四、 项目建设选址13五、 建筑物建设规模13六、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3七、 资金筹措方案14八、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4九、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4第四章 公司简介17一、 基本信息17二、 公司简介17三、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18第五章 宏观环境分析20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稀土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
2、属元素的总称。稀土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冶金、石油化工、电子、玻璃陶瓷、农业等领域,特别是在新材料、电子等高精尖产业和军事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全球各国列为战略性资源。我国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稀土储量、产量、出口量、消费量均位居全球第一,是全球稀土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截止到2018年底,全球已探明稀土储量为1.2亿吨,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占比为37%,位居全球第一。2018年,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量为15万吨,中国产量为13万吨,占比为86%,位居全球第一,其中,40%左右的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20世纪60年代,中国稀土分离技术落后,美国
3、等发达国家严密封锁稀土分离技术,因此我国出口的稀土产品基本为稀土矿,利润空间小。随着国内稀土分离技术突破,稀土行业利润开始提升。20世纪90年代,在利润的吸引下,我国稀土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长,稀土产量和出口量快速扩张,成为全球稀土资源主要供给国。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性认识不足,稀土行业混乱发展,稀土资源被大肆开挖,导致短期内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快速下降。我国稀土储量最多时在全球总储量中的占比达到70%,在1996年至2009年间,我国稀土储量大幅下降,年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的占比达到80%-90%,其中60%-70%出口到海外市场,稀土资源被严重消耗。我国稀土产能尤其是冶炼
4、分离产能严重过剩,并且,稀土属于重污染行业。随着我国政府对稀土资源的战略性认知不断增强,对稀土私挖盗采、违法生产打击逐步落实,再加上环保政策趋严,我国稀土产量处于下行通道。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召开稀土行业专家座谈会,提出要加强出口管控、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稀土行业秩序整顿、企业整合速度将加快。在稀土行业野蛮无序发展的同时,我国稀土产业链日益完善。现阶段,我国稀土上中游产业链在全球市场中具有显著优势,在稀土的采掘、冶炼、分离提纯等方面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由于国际市场长期对中国稀土较为依赖,其他大部分国家稀土产业链不完善,产出的稀土矿需进入中国市场进行分离提纯,短期内想建立完善的生产体
5、系存在较大困难。第二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早在20世纪初期,“承载力”的概念被引入生态学领域,相继出现了种群承载力、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区域规划、空间开发、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资源环境现状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可持续的前提下,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生存、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评价主体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既包括单
6、项分类分析,也包括综合集成分析。可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一个常用概念,不仅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而且已成为区域人口与经济规模和发展方式与速度的刚性约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开发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规划在指导思想上,只追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使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近年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200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与社
7、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第20章提出“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指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强调“根据资源环境中的“短板,因素确定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及适宜的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
8、革、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十四条“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特别指出了要“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强调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
9、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人口规模,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非简单地追求资源环境所能支撑或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它既要求人类生产生活适宜,区域内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优质,又要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生态安全,还要确保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实现各类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区域性、客观性、层次性、有限性、动态性、可控性等特征。(一)区域性资源环境承
10、载力是某一区域的资源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客观表征。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禀赋条件不同,承载力大小也不同。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国家政策等因素也会对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影响和制约。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会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二)客观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下,资源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用以约束人类活动的自然属性,其存在与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一区域而言,在一定限度之内的外部作用下,资源环境可通过自身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作用保持着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质的转变。资源环境承载力在资源环境系统结构、功能不发生本质变化的前提下,其质和量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衡量和评价的。(三)层
11、次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从分类到综合的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容量)的统称。资源环境系统是多层次的有机系统,内含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等多个子系统,而资源环境承载力则是多个子系统承载力的综合体。作为判断人类活动与整个资源环境系统协调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利于人类社会从宏观层面上对自身活动进行认识,并加以指导和调节。(四)有限性在一定的时期及地域范围内、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条件下,一定的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条件下,有限的资源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能提供的容纳程度和最大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即承载力是有限的。所有开发活动都必须保证在有限的阈值内,否则将对资源环境造成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稀土 项目 资源 环境 承载力 概述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