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要点.doc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要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基础知识复习(下)四、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131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132 能力差异:心理学所指的能力,其一是指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即“所能为者”,其二是指个人将来有机会通过学习,在行为上表现出的能力,即“可能为者”。前者称为实际能力或“成就”,后者称为潜在能力或性向。133 人的实际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从事某项活动或专业的能力)。134 人格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人格只有差异之别,绝无高低之分。135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大五人
2、格特质)包括了情绪稳定性、外向、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五个核心人格特质,揭示了五个特质和工作绩效相关的规律。136 态度: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是外界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会受态度的调节。137 工作满意度: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是衡量和预测工作行为和组织绩效的有效指标之一。138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139 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和行为的关系:在行为不受外在因素影响时,工作满意能导致工作绩效的提高;在组织水平上,满意
3、导致生产率。140 组织承诺:通常表现为保持一个特定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强烈期望,愿意做出较多努力来代表组织,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的明确信任和接受的一种态度。包括了: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贝克尔)141 组织承诺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通过组织承诺表达他们对组织及其将来的成功和发展的关注。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负相关。142 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143 知觉:对基本刺激的选择、组织及解释的过程。人的行为往往受知觉支配。144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社会知觉的主要(失真)现象包括:首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刻板效应。
4、145 归因: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外因,或稳因和非稳因。146 对报酬形式多样性的心理学解释,就是员工的需要是多样的、复杂的。147 亚当斯公平理论认为:在工作背景下,人们更注意的不是所得薪酬的绝对值,而是与别人相比较的相对会。对工作绩效和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工作环境中知觉到公平/不公平的程度,并解释了在哪种条件下,什么样的工资水平、工资的增长和晋升的结果可能被知觉为公平或不公平。148 在薪酬分配过程中存在分配(结果)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三种感受。149 期望理论(弗洛姆)认为:人之所以努力工作,是因为他学得这种工
5、作行为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即,人们是否努力工作,一是要判断自己的努力是否能导致良好的业绩和评价;二是判断自己良好的工作绩效能否带来组织的奖励。该理论说明了工作动机是否受到激发以及强度如何,关键是员工如何理解个人努力与工作绩效、工作绩效与组织奖励、组织奖励与个人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150 强化的学习法则包括:强化原则、惩罚原则、消退原则(1) 强化原则:在对相同环境做出的几种反应中,那些能引起满意的的反应,将更有可能再次发生。(2) 惩罚原则:那些随后能引起不满意的反应,将不太可能再次发生。(3) 消退原则:如果行为之后没有任何后果,既没有正性的也没有负性的事后结果,在
6、若干时间后,这种行为将会逐渐消失。(4) 有效的行为管理的法则:为了改变行为(学习),应付出不懈努力去强化而不是惩罚。151 认知学习理论(爱德华托尔曼):关于特定事件的认知将导致一个特定结果的期望而产生了学习。奖赏不会自动加强先前行为和提高随后行为发生的动机。152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人们可以向其他人学习,即观察学习。这种学习是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观察别人行为表现及行为后果(得到奖励或惩罚),是间接学习的历程。这种学习称为模仿,模仿对象称为楷模或榜样。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总是带有一定的认知。153 组织行为矫正的具体步骤: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对这些关建行为进行基线测量。
7、做功能性分析。干预行为。154 团队有效性模型:组织文化、团队设计和奖励等组织背景因素将影响到使团队产生有效性一系列团队运作,而团队有效性与团队动作则是相互作用的。团队有效性由四个要素构成:绩效、成员满意度、团队学习、外人的满意度。该模型强调,特定的组织文化、团队的设计和奖励系统能最好地促进团队运作,在这些条件下,团队的有效性才能产生;反过来,团队的高绩效和满意感会加强团队的动机和完成任务的努力。155 团队过程:指团队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作用,完成任务的过程。其关键过程包括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的职能、决策、冲突、氛围和情绪问题。156 边界管理:指一个团队与自己团队之外的人们进行合作
8、的方法。边界管理是团队运作的主要范畴之一,在创造和维护团队有效性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57 团队设计:指团队被组织按照什么方式建立起来,包括任务的性质、对成员的要求和团队的结构。158 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是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的职能、决策、冲突、氛围和情绪问题。159 群体决策的优点:能提供比个体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能提供比个体更多的不同的决策方案;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能增加决策过程的民主性。160 群体决策的缺点:比个体决策耗时;从众心理妨碍不同意见表达;少数人控制的群体讨论时易产生个人倾向;对决策结果的责任不清。161 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群体多样性(异质性),群体熟悉度,群体
9、的认知能力,群体成员的决策能力,参与决策的平等性、群体规模、群体决策规则。162 人际关系发展阶段包括:选择或定向阶段,试验和探索阶段,加强阶段,融合阶段,盟约阶段。163 周哈利窗模型:是对沟通风格进行评估与分类时最常用的模型,模型中包括了开放区、隐藏区、盲区和未知区四个“窗口”。根据周哈利窗,要想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就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时增加自我暴露的程度,缩小隐藏区,扩大开放区,让对方了解自己多些,诚实坦率地与对方分享信息;另一方面,提高他人对自己的反馈程度,缩小盲区,扩大开放区。164 个体的沟通风格的四种类型:自我克制型,自我保护型,自我暴露型,自我实现型。165 明茨伯格的经
10、理角色包括:人际关系类角色;信息类角色;决策类角色。166 领导特质包括:内驱力;自信心;创造性;领导动机;随机应变的能力。167 有领袖魅力的管理者的关键特征:自信,远见,有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对目标的坚定信念,行为不循规蹈矩,变革的代言人,对环境的敏感。168 领导行为的两维模式:关怀维度,结构维度。在常规性任务为主的生产部门,高结构的领导行为与生产效率成正比,关怀的领导结构与生产效率成反比。而在非生产部门情况则刚刚相反。169 费德勒的(领导行为)权变模型:任何一种领导行为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关键是看它是否适合于特定的领导环境。因此,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考察或预测,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1、:确定领导的行为风格(关系取向或工作取向),确定领导的具体情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任务结构;领导者的职权。),确定行为风格是否适合具体的情境(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工作取向”的领导都会比“关系取向”的领导更有效。“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在中等有利的情境中工作绩效会更好)。170 领导情境理论(赫塞和布兰查德):下属的成熟水平是选择领导风格的依赖条件,即把下属作为权变的变量(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该理论将领导行为方式按“关心人”和“关心工作”两个维度划分成四种类型(参与式高关低工、命令式低关高工、推销式高关高工、授权式低关低工)171 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
12、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该理论划分出的领导行为包括:指导型(结构维度)、支持型(关系维度)、参与型和成就导向型;权变变量是:下属控制以外的环境因素;下属的个人特征。172 领导者参与模型:该模型把领导行为风格与下属参与决策相联系,并在具体情境和工作结构下讨论如何选择领导方式和参与决策的形式以及参与的程度。模型突出的特点是规范化(提出了一系列根据不同情境类型而遵循的规则供领导者决策时选择下属参与的形式与程度)。模型包含了12个权变因素和5种领导风格(独裁、独裁、磋商、磋商、群体决策)173 领导理论中的新观点:情商与领导效果,领导替代论,
13、领导技能和职业发展计划。(1) 情商与领导效果:优秀的领导者在以下五个情感智力因素上表现突出:自我情绪认识能力;情绪控制力;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2) 领导替代论:领导的某些情境因素也许替代和阻碍了领导对下属的影响,即有些事情是超出领导者控制的,而领导是可以通过下属来实现的(自己领导自己)。174 有效领导技能的四个范畴:参与性和人际关系(如支持性沟通和团队建设)、竞争性和控制能力(如决断性、实施权力及影响)、创新性和企业家精神(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维持秩序和理性(如管理时间以及做出理性决策)。175 心理测量:就是将人的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
14、数字一些解释的过程。176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测验是测量的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177 标准化心理测验: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去编制和使用工具有统一尺度并对误差做严格控制的测验。其优点为:可以减少主观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使测量准确、客观;有统一的标准,便于对不同的人的测验成绩进行比较;同一测验可反复使用。178 人事测量:是心理测量技术在人事管理领域的应用,它以心理测量为基础,针对特定的管理目的,对人的素质进行多方面的系统评价,从而为人员管理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179 心理测验的类型: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按测验的方式:口头、纸笔、操作、情境;按测验的人数:个体,团
15、体;按测验的目的:描述性、诊断性、预测性;按测验应用领域: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按照测验的解释: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按测验难度: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按测验要求:选优性测验和典型性测验。180 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信度、效度、难度、标准化和常模。181 使用心理测验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筛选时有三种策略:择优策略,淘汰策略,轮廓匹配策略。182 晋升测评一般会更注重择优,以及对候选人潜力的评价。183 测量方法在培训与开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工具。为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提供依据。是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步骤。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184 人性:即人的本性,是人
16、通过自己的社会性的生命活动,形成或获得的全部属性的综合,亦即现实生活中人的所有的全部规定性。包括了人的自然属性(生来就有的先天之性)和心理属性(即人的感觉、知觉、记忆等一切心理现在的总和。这是人性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人性的本质)。185 人的心理属性(心理现象)的四个方面: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意识倾向。186 人性特征:即人性在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呈现出的独有特征。包括了:能动性、社会性、整体性、两面性、可变性、个体差异性。187 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即为管理中的人性观,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需求、工作目标、工作态度的基本估计或基本看法。其内涵包括:人性假设则是对这一客观存在的
17、主观认识、看法与判断;人性假设是管理者(主体)对被管理者(客体)人性的认识、看法和判断;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依据、基础或前提。管理者对被管理的人性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188 西方的管理理论中,存在着经济人(泰罗,X理论)、社会人(埃尔顿梅奥,人群关系理论)、“自我实现人”(马斯洛,Y理论)和复杂人(摩尔斯、赖斯,超Y理论或“权变理论”)四种人性假设,也有四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89 对人性假设的评价:四种人性假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先后出现,反映了对人和人性认识的逐步深化和社会的进步。四种人性及其以其为基础所提出的许多管理主张、措施有其合理性、科学性的一面,至今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三级 考试 基础知识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