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部编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PDF版).pdf
《2021-2022部编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PDF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部编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PDF版).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 第二课网络生活空间2021-20222021-2022 部编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部编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1、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P3(1)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2)社会实践活动。(3)社会服务活动。(4)读报纸、看电视、上网。2、与社会生活的意义。P4 (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3)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
2、会关系中确定的。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1)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2)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5、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P7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人的生存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6、亲社会行为的表现。P8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7、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
3、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好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二课网络生活空间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P1012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
4、迅捷。(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P1213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3、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补充)(1)他人: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影响群众生活。(2)社会: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污染网络环境。(3)个人:受到道德谴责,甚至法律制裁。4、怎样防范网络谣言?(补充)(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环境,加大对谣言传播行为的惩罚力度。(2)社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
5、(3)网络:加强监督,强化信息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4)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制止或举报。5、沉迷网络的危害。P15(1)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2)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3)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4)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6、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P1016 网络的利:(1)丰富日常生活(信息传递、人际交往、生活便利)。(2)推动社会发展(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网络的弊:(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4)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5)个人隐私容易被侵
6、犯。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7、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 (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8、什么是媒介素养?P17第二课网络生活空间 &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9、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官方信息。(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4)辨识信息内容。(5)向他人求助。10
7、、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框维护秩序1、什么是社会秩序?P23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社会秩序的作用。P23 (1)个人: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2)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3、社会规则怎样形成?P25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4、社会规则的作用。P25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
8、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第二框遵守规则5、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P2728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6、建立规则的目的 P28并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7、怎样遵守社会规则?P2829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8、自律的要求。P28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9、如何坚定地维护规则?P30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要在保
9、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10、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P31 (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2)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3)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4)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11、如何积极改进规则?P31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框尊重他人1、什么是尊重?P32尊重即尊敬、重视。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2)尊重他人是一个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10、。(3)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4)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哪些方面?P32人格、权利等。4、怎样尊重他人?P3536 5、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P36(1)尊重生命。(2)尊重大自然。(3)尊重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二框以礼待人6、什么是“礼”?P37含义:(1)尊重(2)谦让(3)与人为善 表现:(1)语言文明(2)仪表端庄(3)举止文明7、为什么要文明有礼?P3739 (1)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11、质、交往能力)(2)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8、做文明有礼的人。(如何成为文明有礼的人?)P3940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9、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哪些方面?P40(1)容貌整洁。(2)服装整洁、美观、大方。(3)举止规范。第三框诚实守信10、诚信的含义、地位和意义。P41含义:诚实、守信用。 地位:意义: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11、我们为什么要诚实守信?P4243 (1)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
12、立命之本。(2)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2、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如何践行诚信?)P4345 (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2)运用诚信智慧。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大力弘扬诚信文化。13、如何处理诚信与尊重隐私的关系?P44(1)(补充)诚信的核心是善,“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的原则。(2)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
13、价值准则。(2)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讲诚信,重诺言,守信用)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四课整理归纳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1、法律的作用。P46 (1)指引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评价作用: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强制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2、出现违反行为的原因。P48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3、什么是违法行为
14、?P48、P54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分类:类别含义责任分类民事违反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承担民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刑罚处罚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3)辨析: 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
15、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刑事违法行为(P54):4、行政违法行为的具体内容。P49(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2)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生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民事违法行为的具体内容。P50民事活动:(1)购置财产;(2)签订合同;(3)结婚。民事违法行为:(1)侵犯他人民事权利;(2)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6、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针对一般违法行为】P51 (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
16、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行政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民事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第二框预防犯罪7、刑法的作用和内容。P52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们利益的有力武器。内容:8、什么是犯罪?P53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9、犯罪的基本特征。P53 (1)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法律
17、后果10、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种类:刑罚分为 主刑(单独使用) 和 附加刑(同时使用) 两大类。注意区分:罚款、拘留 行政处罚罚金、拘役 刑罚11、如何预防犯罪,做守法公民?【针对犯罪】P5556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1)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2)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4)我
18、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2、什么是(严重)不良行为?P56第三框善用法律13、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P5859 (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3)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意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14、诉讼的含义和地位。P59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保障。15、诉讼的类型。
19、P60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吿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16、青少年为什么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P6061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17、青少年怎样应对违法犯罪?P6062 (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
20、人或他人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勇敢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用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18、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P61(1)及时拨打 110 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4)了解犯罪分子的去向。(5)保护好作案现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期中复习专栏期中思维整理第一部分知识线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
21、方式表现关系)亲社会行为(意义做法)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网络(日常生活社会进步利弊合理利用正能量)补充:谣言(危害防范)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秩序(为什么)规则(为什么/关系遵守维护)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尊重(表现为什么做法)礼(表现为什么做法)诚信(表现为什么做法)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律(作用)一般违法行为(分类辨析遵守)犯罪(分类辨析遵守)第二部分思维导图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道德义务、责任不是什么外部强
22、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这样行动而不要那样行动的内在需要。车尔尼雪夫斯基1、责任的含义和来源。P65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来源:对他人的承诺、职业的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P66(1)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2)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3、不同角色应承担怎样的责任?P66子女:孝养父母;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中华儿
23、女:“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4、承担责任的意义。P6667、P69 (1)对自己: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2)对他人: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3)对社会: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5、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和作用。P67表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小到按时完成作用,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作用: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政治精品资料 中考政治精品资料 初中政治解题指导 初中政治课件 初中政治学案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