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设计.ppt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设计.ppt(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3章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设计n n3.1 概述概述n n3.2 传动传动部件设计部件设计n n3.3 支撑部件支撑部件设计设计n n3.4 精密机械的精度设计和误差分配精密机械的精度设计和误差分配3.1 概述概述n n 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通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通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通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通常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提出以下要求:常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提出以下要求:常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提出以下要求:常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提出以下要求:n n(1)(1)(1)(1)高精度高精度高精度高精度
2、n n 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尤其是机电一体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尤其是机电一体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尤其是机电一体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和功能比普通的化产品,其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和功能比普通的化产品,其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和功能比普通的化产品,其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和功能比普通的机械产品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机电一体化机械机械产品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机电一体化机械机械产品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机电一体化机械机械产品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高精度是其首要的要求。如果机械系统的系统的高精度是其首要的要求。如果机械系统的系统的高精度是其首要
3、的要求。如果机械系统的系统的高精度是其首要的要求。如果机械系统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则无论机电一体化产品其它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则无论机电一体化产品其它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则无论机电一体化产品其它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则无论机电一体化产品其它系统工作怎样精确,也无法完成其预定的机械操系统工作怎样精确,也无法完成其预定的机械操系统工作怎样精确,也无法完成其预定的机械操系统工作怎样精确,也无法完成其预定的机械操作。作。作。作。n n(2)(2)(2)(2)高刚度高刚度高刚度高刚度n n 采用高刚性支撑或架体,以减小产品本体的振采用高刚性支撑或架体,以减小产品本体的振采用高刚性支撑或架体,以减小产品本体的振采
4、用高刚性支撑或架体,以减小产品本体的振动,降低噪声;为高精度的执行机构提供良好的动,降低噪声;为高精度的执行机构提供良好的动,降低噪声;为高精度的执行机构提供良好的动,降低噪声;为高精度的执行机构提供良好的支撑,保证执行精度。支撑,保证执行精度。支撑,保证执行精度。支撑,保证执行精度。n n(3)(3)(3)(3)低摩擦低摩擦低摩擦低摩擦n n 导向和转动支撑部分采用低摩擦阻力部件,导向和转动支撑部分采用低摩擦阻力部件,导向和转动支撑部分采用低摩擦阻力部件,导向和转动支撑部分采用低摩擦阻力部件,以降低机械系统阻力,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以降低机械系统阻力,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以降低机械系统阻
5、力,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以降低机械系统阻力,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n n(4)(4)(4)(4)良好的稳定性良好的稳定性良好的稳定性良好的稳定性 n n 即要求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受外界环境的影即要求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受外界环境的影即要求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受外界环境的影即要求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抗干扰能力强。响小,抗干扰能力强。响小,抗干扰能力强。响小,抗干扰能力强。3.1 概述概述机械部分的组成机械部分的组成n n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功能上可以分为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功能上可以分为传动传动、导向导向和和执行执行三大机构。三大机构。n n传动机构传动机构 传统的机械传动是一种把动
6、力机传统的机械传动是一种把动力机产生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的中间产生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的中间装置,是一种扭矩和转速的变换器,其目装置,是一种扭矩和转速的变换器,其目的是使驱动电动机与负载之间在扭矩和转的是使驱动电动机与负载之间在扭矩和转速上得到合理的匹配。速上得到合理的匹配。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和具有动力、变中,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和具有动力、变速与执行等多重功能的伺服电动机。速与执行等多重功能的伺服电动机。n n导向机构导向机构 不仅要支承、固定和联接系统中不仅要支承、固定和联接系统中的其它零部件,还要保证这些零部件之间的其它零部件,还要保证这些零
7、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求和相对运动的精度要求,的相互位置要求和相对运动的精度要求,为机械系统中各运动装置能安全、准确地为机械系统中各运动装置能安全、准确地完成其特定方向的运动提供保障。完成其特定方向的运动提供保障。n n执行机构执行机构 最终完成操作任务的部分。执行最终完成操作任务的部分。执行机构根据操作指令的要求在动力源的带动机构根据操作指令的要求在动力源的带动下,完成预定的操作。下,完成预定的操作。与传统的执行机构与传统的执行机构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简化了机械执行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简化了机械执行机构,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协调和控制功机构,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协调和控制功能。能。3.2 传动
8、部件设计传动部件设计n n一、齿轮传动一、齿轮传动n n二、滚珠螺旋传动二、滚珠螺旋传动n n三、同步带传动三、同步带传动n n四、谐波齿轮传动四、谐波齿轮传动n n齿轮传动方案主要包括齿轮传动方案主要包括传动比及其分配传动比及其分配两两部分。部分。n n1.齿轮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齿轮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n n 根据负载特性和工作条件不同,有不根据负载特性和工作条件不同,有不同的最佳传动比选择方案,例如同的最佳传动比选择方案,例如“负载峰负载峰值力矩最小值力矩最小”的最佳传动比方案、的最佳传动比方案、“负载负载均方根力矩最小均方根力矩最小”的最佳传动比方案、的最佳传动比方案、“转矩储备最大转矩储
9、备最大”的最佳传动比方案等。在的最佳传动比方案等。在伺服系统中,通常采用伺服系统中,通常采用负载角加速度最大负载角加速度最大原则选择总传动比,以提高伺服系统的响原则选择总传动比,以提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应速度。一、齿轮传动一、齿轮传动电动机驱动齿轮系统和负载的计算模型电动机驱动齿轮系统和负载的计算模型 根据传动关系有:根据传动关系有:根据旋转运动方程,电动机轴上的合转矩为:根据旋转运动方程,电动机轴上的合转矩为:则则 根据负载角加速度最大的原则,令根据负载角加速度最大的原则,令 解得解得 n n 2 2传动链的级数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传动链的级数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传动链的级数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10、传动链的级数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n n 齿轮系统的总传动比确定后,根据对传动链的齿轮系统的总传动比确定后,根据对传动链的齿轮系统的总传动比确定后,根据对传动链的齿轮系统的总传动比确定后,根据对传动链的技术要求,选择传动方案,使驱动部件和负载之技术要求,选择传动方案,使驱动部件和负载之技术要求,选择传动方案,使驱动部件和负载之技术要求,选择传动方案,使驱动部件和负载之间的转矩、转速达到合理匹配。若总传动比较大,间的转矩、转速达到合理匹配。若总传动比较大,间的转矩、转速达到合理匹配。若总传动比较大,间的转矩、转速达到合理匹配。若总传动比较大,又不准备采用谐波、少齿差等传动,需要确定传又不准备采用谐波
11、、少齿差等传动,需要确定传又不准备采用谐波、少齿差等传动,需要确定传又不准备采用谐波、少齿差等传动,需要确定传动级数,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单级传动比动级数,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单级传动比动级数,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单级传动比动级数,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单级传动比增大使传动系统简化,但大齿轮的尺寸增大会使增大使传动系统简化,但大齿轮的尺寸增大会使增大使传动系统简化,但大齿轮的尺寸增大会使增大使传动系统简化,但大齿轮的尺寸增大会使整个传动系统的轮廓尺寸变大。可按下述三种原整个传动系统的轮廓尺寸变大。可按下述三种原整个传动系统的轮廓尺寸变大。可按下述三种原整个传动系统的轮廓尺寸变大。
12、可按下述三种原则适当分级,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则适当分级,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则适当分级,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则适当分级,并在各级之间分配传动比。一、齿轮传动一、齿轮传动n n(1)(1)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n n 利用该原则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换算到电利用该原则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换算到电利用该原则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换算到电利用该原则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换算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最小。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最小。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最小。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最小。一、齿轮传动一、齿轮传动 如右图,若不计
13、轴和轴承如右图,若不计轴和轴承如右图,若不计轴和轴承如右图,若不计轴和轴承的转动惯量,则根据系统动的转动惯量,则根据系统动的转动惯量,则根据系统动的转动惯量,则根据系统动能不变的原则,等效到电机能不变的原则,等效到电机能不变的原则,等效到电机能不变的原则,等效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电动机驱动的两级齿轮系电动机驱动的两级齿轮系 一、齿轮传动一、齿轮传动因为:因为:因为: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即:即:即:即:令令令令可得可得可得可得n n对于n级齿轮系作同类分析可得:n n(K=2n)P40 P40 例例3-13-1确
14、定小功率传动级数的曲线确定小功率传动级数的曲线 为为减小减小齿轮齿轮系的系的转动惯转动惯量,量,过过多增多增加加传动级传动级数数n是没有意是没有意义义的,反而会的,反而会增大增大传动误传动误差,并使差,并使结结构复构复杂杂化。化。n n大功率传动装置大功率传动装置 大功率传动装置传递扭矩大,各级齿轮副大功率传动装置传递扭矩大,各级齿轮副的模数、齿宽、直径等参数逐级增加。的模数、齿宽、直径等参数逐级增加。n n 传动比分配的基本原则仍为传动比分配的基本原则仍为“前小后大前小后大”。根据下面两图确定传动级数及各级传动比。根据下面两图确定传动级数及各级传动比。用于大功用于大功率传动确率传动确定传动级
15、定传动级数的曲线数的曲线 用于大功率传动用于大功率传动确定第一级传动确定第一级传动比的曲线比的曲线 用于大功率传动用于大功率传动确定第一级齿轮确定第一级齿轮副以后各级传动副以后各级传动比的曲线比的曲线 例题例题例题例题3-23-2n n设有设有设有设有i=256 i=256 的大功率传动装置,试按等效转动惯的大功率传动装置,试按等效转动惯的大功率传动装置,试按等效转动惯的大功率传动装置,试按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分配传动比。量最小原则分配传动比。量最小原则分配传动比。量最小原则分配传动比。解:查图3-4,得n=3,n=4,n=5,(确定传动级数)(确定传动级数)查图3-5,得 =。查图3-6,=
16、;=;=。(确定各级传动比)(确定各级传动比)验算:。可用可用 小结n n无论传递的功率大小如何,按无论传递的功率大小如何,按等效转动惯等效转动惯量最小量最小原则分配,从高速级到低速级,各原则分配,从高速级到低速级,各级级传动比总是逐级增加的传动比总是逐级增加的,而且级数越多,而且级数越多,总等效惯量越小。但级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总等效惯量越小。但级数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总等效惯量的减少并不明显,而从结后,总等效惯量的减少并不明显,而从结构紧凑、传动精度和经济性等方面考虑,构紧凑、传动精度和经济性等方面考虑,级数不能太多级数不能太多。n n(2)质量最小原则质量最小原则n n 一、齿轮传动一、齿轮传
17、动各齿轮的质量之和为各齿轮的质量之和为 假设D1=D3,而 令 得 同理,对于n级传动,可得如下结果:对于小功率传动系统,使各级传动比满足,对于小功率传动系统,使各级传动比满足,即可使传动装置的质量最轻。即可使传动装置的质量最轻。注意:注意:上述结论对于大功率传动系统是不适用上述结论对于大功率传动系统是不适用的,因其传递扭矩大,故要考虑齿轮模数、齿的,因其传递扭矩大,故要考虑齿轮模数、齿轮齿宽等参数要逐级增加的情况,此时应根据轮齿宽等参数要逐级增加的情况,此时应根据经验、类比方法以及结构紧凑之要求进行综合经验、类比方法以及结构紧凑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各级传动比一般应以考虑。各级传动比一般应以“
18、前大后小前大后小”原则原则处理。处理。例3-3、例3-4 大功率装置各级传动比的分配二级传动比分配线图二级传动比分配线图 三级传动比分配线图三级传动比分配线图(i10时,查图中的虚线)时,查图中的虚线)(i1001501001500.900.901502001502000.730.732002502002500.600.60表表表表1 1 温度系数温度系数温度系数温度系数二、导轨二、导轨每根每根每根每根导轨导轨导轨导轨上的滑上的滑上的滑上的滑块块块块数数数数1 11.001.002 20.810.813 30.720.724 40.660.665 50.610.61表表表表2 2 接触系数接触
19、系数接触系数接触系数二、导轨二、导轨表表表表3 3 精度系数精度系数精度系数精度系数精度精度精度精度系数系数系数系数C CD DE EF FGGHH1.01.01.01.00.90.90.90.90.80.80.70.7二、导轨二、导轨工作条件工作条件工作条件工作条件无外部冲无外部冲无外部冲无外部冲击击击击或振或振或振或振动动动动的低速运的低速运的低速运的低速运动场动场动场动场合,合,合,合,速度小于速度小于速度小于速度小于15m/min15m/min11.511.5无明无明无明无明显显显显冲冲冲冲击击击击或振或振或振或振动动动动的中速运的中速运的中速运的中速运动场动场动场动场合,合,合,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系统 中的 机械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