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工艺-第三章萃取.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化工艺-第三章萃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工艺-第三章萃取.ppt(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萃取和浸取技术第一节 溶剂萃取第二节 浸取第三节 新型萃取技术学习目标n了解溶剂的互溶剂性规律,理解分配定律;n掌握溶剂萃取操作,会用有机溶剂进行溶质萃取,能对影响萃取效率的有关因素进行正确分析,正确处理萃取过程中相关问题;n理解浸取理论,掌握浸取操作,会用溶剂进行固体物料中溶质的提取,能对影响浸取效率的有关因素进行正确分析,正确处理浸取过程中相关问题;n理解双水相萃取系统构成原理,掌握双水相萃取操作;n了解超临界流体的性质,掌握超临界流体萃取操作;n了解反胶团概念及基本性质,理解反胶团的溶解作用,掌握反胶团萃取操作。萃取定义萃取定义n萃取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利用溶质在两
2、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实现分离的方法称为萃取。不同而使溶质实现分离的方法称为萃取。n萃取技术的发展萃取技术的发展 传统有机溶剂萃取传统有机溶剂萃取 液膜萃取、反胶团萃取液膜萃取、反胶团萃取 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萃取技术分类n根据萃取剂类型分类:第一节第一节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n溶剂萃取:溶剂萃取:在欲分离在欲分离的液体混合物中加入的液体混合物中加入一种与其不溶或部分一种与其不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溶剂,形互溶的液体溶剂,形成两相系统,利用混成两相系统,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在两相合液中各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的不同(或中溶解度的不同(或分配差异),而实现分配差异),而实
3、现混合液分离的操作。混合液分离的操作。溶剂萃取溶剂萃取l特点:处理量大、能耗低、速度快,且易特点:处理量大、能耗低、速度快,且易于实现连续操作和自动化控制。于实现连续操作和自动化控制。l应用:生物产物分离中用于抗生素、有机应用:生物产物分离中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等发酵产物的提取。酸、维生素等发酵产物的提取。液液-液萃取体系液萃取体系n原料液(原料液(F F)n溶质(溶质(A A)n原溶剂或稀释剂(原溶剂或稀释剂(B B):):n萃取剂(萃取剂(S S)液-液萃取过程n萃萃取取剂剂与与原原料料液液混混合合萃萃取取后后,将将分分成两相。成两相。n萃取相(萃取相(E E)n萃余相(萃余相(R
4、R)n萃萃取取相相和和萃萃余余相相都都是是A A、B B、S S的的均均相相混混合合物物,需需要要用用蒸蒸馏馏或或反反萃萃取取等等方法进行分离。方法进行分离。液-液萃取过程n萃取液(萃取液(EE)n萃余液(萃余液(RR)n分分离离得得到到的的萃萃取取剂剂S S供供循循环环使使用用。可可见见,进行萃取的体系是多相、多组分体系。进行萃取的体系是多相、多组分体系。液-液萃取过程 综上所述,液综上所述,液-液萃取操作包括下列步骤:液萃取操作包括下列步骤:原料液原料液F=(A+B)与萃取剂与萃取剂S的混合接的混合接触触,完成溶质(完成溶质(A)由原溶剂(由原溶剂(B)转溶转溶到萃取剂到萃取剂S的传质过程
5、;的传质过程;萃取相萃取相E与萃余相与萃余相F的分离;的分离;从两相中分别回收萃取剂从两相中分别回收萃取剂S S后,得到萃取后,得到萃取液液E和萃余液和萃余液R(最后得到产品的过程最后得到产品的过程)一、溶剂萃取的理论基础一、溶剂萃取的理论基础 原料液中的溶质原料液中的溶质A液液-液萃取涉及三种物质液萃取涉及三种物质原溶剂原溶剂B 加入的萃取剂加入的萃取剂SS与与B完全不溶(第一种萃取体系较少见)完全不溶(第一种萃取体系较少见)S与与B部部分分互互溶溶,形形成成一一对对部部分分互互溶溶的的混混合合液液(这里讨论的是第二种萃取体系这里讨论的是第二种萃取体系)S不不仅仅与与B部部分分互互溶溶,而而
6、且且与与A也也部部分分互互溶溶,形形成成两两对对部部分分互互溶溶的的混混合合液液(第第三三种种萃萃取取体体系系应应尽尽量避免)量避免)三组分体系三组分体系1、相似相溶原理n相似物易溶解在相似物中相似物易溶解在相似物中n相似体现在二个方面:相似体现在二个方面:一一是是结结构构相相似似。如如分分子子的的组组成成,官官能能团团,形形态结构和极性相似;态结构和极性相似;二二是是能能量量相相似似。即即溶溶质质A A与与溶溶剂剂S S的的相相互互作作用用力力相相似似。而而分分子子间间作作用用力力与与分分子子的的极极性性紧紧密密相相关,故关,故两种物质极性相似,则能互相溶解。两种物质极性相似,则能互相溶解。
7、2、溶剂的互溶性规律3 3、溶剂的极性、溶剂的极性 n分子的极性相似,是选择溶剂的重要依据之一。极性液体与极性液体易于相互混合,非极性液体与非极性液体易于相互混合。盐类和极性固体易溶于极性液体中,而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低极性或没有极性的液体中。衡量一个化合物摩尔极化程度的物理常数是介电常数。4 4、分配定律、分配定律定定义义:在在恒恒温温恒恒压压条条件件下下,溶溶质质A在在互互不不相相溶溶的的两两相相中中达达到到分分配配平平衡衡时时,如如果果其其在在两两相相中中以以相相同同的的分分子子形形态态存存在在,则则其其在在两两相相中中的的平平衡衡浓浓度度之之比比为为常常数数,称为分配常数。称为分配常数。
8、K分配常数;分配常数;C2A在萃取相在萃取相E中的浓度,中的浓度,mol/L;C1A在萃余相在萃余相R中的浓度,中的浓度,mol/L。关于分配定律的几点说明:关于分配定律的几点说明:n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为: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为:n必须是稀溶液;必须是稀溶液;n溶质对溶剂的互溶度没有影响;溶质对溶剂的互溶度没有影响;n溶质在两相中是同一种分子形式。溶质在两相中是同一种分子形式。n分配常数分配常数K也不一定是常数也不一定是常数n不不同同物物系系具具有有不不同同的的K值值,同同一一物物系系的的K值值与与温温度度和和溶溶质质组组成成有有关关,当当溶溶质质浓浓度度较较低低或或溶溶质质组组成成变变化化不不
9、大大时时,在恒温恒压下在恒温恒压下K接近常数接近常数。K越大,萃取效果越好越大,萃取效果越好。5、相比、萃取因子、相比、萃取因子与萃取分率与萃取分率令:令:E称为萃取因子称为萃取因子 R=VE:VR称为相比称为相比 v萃取分率萃取分率(又称理论收率)是指萃取相中溶质(又称理论收率)是指萃取相中溶质的总量占原料液中溶质总量的百分数。的总量占原料液中溶质总量的百分数。n由由上上式式可可看看出出,当当分分配配系系数数K一一定定时时,相相比比R增增大大,即即萃萃取取剂剂体体积积增增大大,萃萃取取因因子子E提提高高,理理论论收收率率增增大大;当当相相比比R=1时时,即即等等体体积积萃萃取取时时,上式可写
10、为上式可写为n显显然然,当当分分配配系系数数K增增大大时时,萃萃取取因因子子E提提高高,理理论论收收率率也也增增大大,在在实实际际生生产产中中,一一般般选选用用分分配配系系数数K较较大大的的溶溶剂剂作作为为萃萃取取剂剂,以以提提高高萃萃取取操作的理论收率。操作的理论收率。6 6、分离因数、分离因数(选择性系数、(选择性系数、分离因子分离因子)n萃取中,不仅要求萃取中,不仅要求S对对A的效果好,而且要求的效果好,而且要求S尽可能与原溶剂尽可能与原溶剂B不互溶,这种性质称为溶不互溶,这种性质称为溶剂的选择性,通常用剂的选择性,通常用分离因数分离因数来表示。来表示。l分离因数分离因数值越大,说明值越
11、大,说明萃取分离的效果越好萃取分离的效果越好。若。若=1,表示表示A、B两组分在两组分在E相和相和R相中分配系数相等,相中分配系数相等,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对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对A、B进行分离。进行分离。7、萃取过程中的传质n萃取过程多为物理传质过程,即溶质从一个液相向另一个液相中的传递过程,但也有的过程伴有化学反应,即溶质与萃取剂反生化学反应生成萃合物后,再扩散到另一个液相中。就萃取过程的传质而言,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理论进行解释。笔者认为萃取过程类似于用一定浓度的溶液吸收气体中一个或多个组份的过程,对于不发生萃取反应的传质过程可近似用双膜理论去解释。n有助于提高传质速度的措施都有利于快速达到萃取平衡
12、。如提高温度、提高两个液相的相对运动速度(提高流速或加强搅拌)、提高分散相的分散程度增大相接触面积等(减小分散相的粒度)、增大萃取剂量、采用溶解度值更大的溶剂等。8、影响因素(1)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剂的选择n萃取剂的选择性:对萃取剂的选择性:对A的分配系数大,对原溶剂的分配系数大,对原溶剂B的分配系数小,分离因数的分配系数小,分离因数大;大;n价廉易得;价廉易得;n与原溶剂与原溶剂B不互溶;不互溶;n与原溶剂与原溶剂B有较大密度差,表面张力适中,相分有较大密度差,表面张力适中,相分散和相分离容易;散和相分离容易;n溶剂粘度小利于传质、混合和分离,节省能量溶剂粘度小利于传质、混合和分离,节省能量n
13、容易回收和再利用;毒性低,腐蚀性小,使用安容易回收和再利用;毒性低,腐蚀性小,使用安全;不与目标产物发生反应。全;不与目标产物发生反应。举例举例:常用于抗生素萃取的有机溶剂有醇类、乙:常用于抗生素萃取的有机溶剂有醇类、乙酸酯类及甲基异丁基甲酮等。酸酯类及甲基异丁基甲酮等。(2 2)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nT升升高高:溶溶质质溶溶解解度度增增大大,同同时时两两相相的的互互溶溶度度也也增增大,使萃取效果降低,甚至无法进行。大,使萃取效果降低,甚至无法进行。nT降降低低:溶溶解解度度减减小小。但但温温度度过过低低,溶溶剂剂粘粘度度增增大大,不利于传质。不利于传质。n许许多多生生物物产产物物在在高高温
14、温下下不不稳稳定定,易易失失活活,故故萃萃取取一一般应在低温下进行。般应在低温下进行。n选择适宜的操作温度选择适宜的操作温度(3 3)原溶剂)原溶剂pHpH值对溶剂萃取的影响值对溶剂萃取的影响 npH影响弱酸或弱碱性物质的解离平衡和分配平衡,使分配系数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产品收率;npH对生物产物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如如青青霉霉素素在在pH=2时时,醋醋酸酸丁丁酯酯萃萃取取液液中中 青青 霉霉 素素 烯烯 酸酸 可可 达达 青青 霉霉 素素 含含 量量 的的12.5%,当当时时,青青霉霉素素几几乎乎全全部部分分配配在水相中在水相中(4 4)盐析作用对溶剂萃取的影响)盐析作用对溶剂萃取的影响 n无机
15、盐类如硫酸铵,氯化钠等在水相中的存在,一般可降低溶质A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溶质A向有机相中转移。如萃取青霉素时加入NaCl,萃取维生素B12时添加(NH4)2SO4等。但盐析剂的添加要适量,用量过多时可能促使杂质也转入有机相。(5)萃取时间 n延长萃取时间有助于提高被萃取组份向有机相扩散,从而提高被萃取组份的萃取分率,但过分延长萃取时间对萃取分率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当萃取趋于萃取平衡时,萃取速率很小,延长时间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降低设备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了杂质在萃取相中的含量。(6)两相的体积比 n增大萃取剂与原溶剂的体积比,有助于提高被萃取组分向有机相的扩散,提高萃取分率,但两相的体积
16、比过大,也会使被萃取组分在萃取相中浓度的降低,不利于后序的处理,也加大有机溶剂回收的成本,同时也会使杂质成份在有机相中含量加大。(7)不连续相的分散程度 n不连续相的分散程度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两相的接触面积,有助于传质,提高萃取速度,提高被萃取组分的萃取分率,但过分分散对于两相分层不利,会使两相分层所需时间延长,也不利于萃取操作。不连续相的分散程度与两相的湍动程度有关,一般提高流速、加强搅拌,减小喷头喷嘴的孔径等有助于提高不连续相的分散程度。(8)原液中被萃取组分的浓度 n提高原液中被萃取组分的浓度,有助于提高萃取速度,有利于快速达到萃取平衡。但被萃取组分浓度提高也可能使杂质浓度提高,影响萃取
17、质量。二、操作方式及理论计算n工业萃取三步:混合、分离、溶剂回收n工业萃取设备分类:n按操作分类:间歇、连续;单级、多级(多级错流、多级逆流)单级萃取操作单级萃取操作特点:只用一个混合器和一个澄清器;流程特点:只用一个混合器和一个澄清器;流程最简单,但萃取效率不高,产物在水相中含量最简单,但萃取效率不高,产物在水相中含量仍较高。仍较高。理论收率理论收率萃取因子萃取因子萃余分率萃余分率由由于于萃萃取取剂剂与与原原料料液液互互溶溶度度较较小小,溶溶质质含含量量较较低低,故故可可认认为为VEVS,VRVF例例3-1已知已知20、的条件下,洁霉素在丁、的条件下,洁霉素在丁醇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为醇相和
18、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为18。当萃取剂。当萃取剂丁醇的用量与原料液(水相)的量相等时,丁醇的用量与原料液(水相)的量相等时,计算洁霉素的理论收率;当萃取剂丁醇的计算洁霉素的理论收率;当萃取剂丁醇的用量减少一半时,计算洁霉素的理论收率,用量减少一半时,计算洁霉素的理论收率,并分析计算结果。并分析计算结果。例例3-2青霉素在青霉素在0、的条件下,在醋、的条件下,在醋酸丁酯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为酸丁酯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为3535。当。当萃取剂醋酸丁酯的用量与原料液(水相)萃取剂醋酸丁酯的用量与原料液(水相)的量相等时,计算进行单级萃取的理论的量相等时,计算进行单级萃取的理论收率;当萃取剂丁醇的用量减少至
19、收率;当萃取剂丁醇的用量减少至1/41/4,计算青霉素的理论收率。,计算青霉素的理论收率。作业多级错流萃取操作特点:特点:=优点:由几个单级萃取单元串联组成,优点:由几个单级萃取单元串联组成,萃取剂分别加入各萃取单元;萃取推动力萃取剂分别加入各萃取单元;萃取推动力较大,萃取效率较高;较大,萃取效率较高;=缺点:仍需加入大量萃取剂,因而产品缺点:仍需加入大量萃取剂,因而产品浓度稀,需消耗较多能量回收萃取剂。工浓度稀,需消耗较多能量回收萃取剂。工业上该流程较少业上该流程较少它是单级萃取计算的多次重复它是单级萃取计算的多次重复当各级萃取因素当各级萃取因素E值都相同时,上式可写为:值都相同时,上式可写
20、为:例例3-33-3:已知在时,放线菌素:已知在时,放线菌素D D在乙酸乙酯相与水相在乙酸乙酯相与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为中的分配系数为5757;原料液的处理量为;原料液的处理量为450450dmdm3 3/h/h(流量)流量),所用萃取剂的量之和为,所用萃取剂的量之和为39 39 dmdm3 3/h/h(流量)流量)v1 1、采用单级萃取时,放线菌素、采用单级萃取时,放线菌素D D的理论收率;的理论收率;v2 2、采用三错流萃取时,各级加入萃取剂的量均、采用三错流萃取时,各级加入萃取剂的量均为为13 13 dmdm3 3/h/h,计算放线菌素计算放线菌素D D的理论收率。的理论收率。v3 3、采用
21、三错流萃取时,各级加入萃取剂的量分、采用三错流萃取时,各级加入萃取剂的量分别为别为2020 dmdm3 3/h/h、10 dm10 dm3 3/h/h、9 dm9 dm3 3/h/h,放线菌素,放线菌素D D的的理论收率。理论收率。v4 4、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结果可看出:计算结果可看出:1 1、当萃取剂用量相同时,萃取级数越多,、当萃取剂用量相同时,萃取级数越多,理论收率越高;理论收率越高;2 2、多级错流萃取时,各级萃取剂流量相等、多级错流萃取时,各级萃取剂流量相等时,萃取率最大。时,萃取率最大。多级逆流萃取操作特点:由几个单级萃取单元串联组成,料特点:由几个
22、单级萃取单元串联组成,料液和萃取剂分别从两端连续加入,互成逆流液和萃取剂分别从两端连续加入,互成逆流接触;在三种操作方式中,萃取效率最高,接触;在三种操作方式中,萃取效率最高,萃取剂用量最少,因而工业上普遍采用。萃取剂用量最少,因而工业上普遍采用。当各级萃取因素当各级萃取因素E值都相同时,经值都相同时,经n级逆流萃取后,级逆流萃取后,理论收率可由下式计算理论收率可由下式计算例例3-43-4条件同例条件同例3-33-3:已知在时,放线菌素:已知在时,放线菌素D D在乙酸在乙酸乙酯相与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为乙酯相与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为5757;原料液的;原料液的处理量为处理量为450450dmdm3 3
23、/h/h(流量)流量),所用萃取剂的,所用萃取剂的量之和为量之和为39 39 dmdm3 3/h/h(流量)流量)计算采用采用三级逆流萃取时,放线菌计算采用采用三级逆流萃取时,放线菌素素D D的理论收率的理论收率。并与单级操作和并与单级操作和3 3级错流萃级错流萃取的理论收率比较分析。取的理论收率比较分析。计算结果可看出:计算结果可看出:1 1、同样条件下,多级逆流萃取的理论收率高、同样条件下,多级逆流萃取的理论收率高于多级错流萃取的理论收率于多级错流萃取的理论收率2 2、在萃取操作中相同条件下,萃取级数越高,、在萃取操作中相同条件下,萃取级数越高,萃取率越高,萃取越完全。即萃取率越高,萃取越
24、完全。即E E相同,相同,n n越大,越大,越大。当萃取级数越大。当萃取级数n n相同时,萃取因素相同时,萃取因素E E越越大,理论收率大,理论收率越高。越高。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两相分配一般不能达到相平衡、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两相分配一般不能达到相平衡、分相往往不完全、乳化问题等原因,实际收率比理分相往往不完全、乳化问题等原因,实际收率比理论收率要低得多。论收率要低得多。其他有机溶剂萃取技术1)微分萃取)微分萃取设备多为塔式设备。设备多为塔式设备。原料液与溶剂中密度较大者(称为重相)从塔顶加入,原料液与溶剂中密度较大者(称为重相)从塔顶加入,密度较小者自塔底加入。两相中其中有一相经分布器密度较小
25、者自塔底加入。两相中其中有一相经分布器分散成液滴(称为分散相),另一相保持连续(称为分散成液滴(称为分散相),另一相保持连续(称为连续相),分散的液滴在沉降或上浮过程中与连续相连续相),分散的液滴在沉降或上浮过程中与连续相逆流接触,进行溶质逆流接触,进行溶质A由由B相转移到相转移到S相传质过程,最相传质过程,最后轻相由塔顶排出,重相由塔底排出。塔内溶质在其后轻相由塔顶排出,重相由塔底排出。塔内溶质在其流动方向的浓度变化是连续的;需用微分方程来描述流动方向的浓度变化是连续的;需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塔内溶质的质量守恒定律,因此称为微分萃取。塔内溶质的质量守恒定律,因此称为微分萃取。2)分馏萃取)分馏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化 工艺 第三 萃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