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共22页).doc
《长沙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长沙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民政事业发展,根据全国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时期长沙民政事业发展的总结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民政事业大投入、大发展、大提升的五年,面对历史罕见的自然困难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市民政干部职工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累累硕果。“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都可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加速发展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城乡社会救助取得新成效率先全国、全省实施了社会精神病人药物救助、重性精神病人强制住院、农村“五保”财政供养
2、、临时救助、社会救助档案管理、低收入家庭认定和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度,全面完成了农村敬老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克服了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共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870万户次1772.5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6.5亿元;医疗救助8.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4亿元;药物救助18.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187.5万元,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标准逐步提高;改造特困户、因灾全倒户和农村散居五保对象危房1.3万栋,建设农村敬老院114个和雷锋超市200个,发放节假慰问和临时救助资金1.5亿元;募集慈善款物近3.9亿元,发放慈善救助金近3亿元,慈善助学助困助医助孤30.1万人次,救助
3、形式更加多样,救助力度不断加大;救助流浪无着人员近4万人次,救助率达100%,基本建立起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公用事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经常性社会捐助、慈善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二)社会福利服务实现新突破完成了一福利院寿星公寓、二福利院整体迁建项目、三福利院精神病人收容收治大楼、老年呵护中心项目、按摩医院改造工程,民政福利设施建设大步推进,福利机构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率先全省探索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政策保障、站点网络、中介服务、信息管理四大体系,打造了“爱心门铃”、“一键通”等居家养老服务品牌,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50个。完
4、成了全市孤儿、弃婴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普查工作,有效解决了私自收养和事实收养问题。推进了福利企业职能分离,全面完成了电控辅件总厂内部兼并和福利工业总公司内部整合。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市老年人运动会和第一届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启动推行了“惠老工程”。“十二五”期间共计销售福利彩票近23.6亿元,募集福彩公益金8亿多元,为民政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三)城乡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大幅提高了社区工作经费,全面落实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大力推进了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3亿多元,新改扩建社区用房258栋。圆满完成第六届、第七届社区换届选举,直选率达9
5、7%以上。在城市社区实施了“一区一示范、一街一精品、一社区一特色”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工程,打造了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精品示范社区38个,“两型”社区8个。率先全国开展了农村社区试点,成功探索出三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并在全国范围推介,试点社区数量不断增加、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强了村规民约清理,实现了村务公开时间、内容、形式、程序、监督“五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加强。(四)双拥优抚安置推出新举措出台了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制度,规范了评残追烈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审批程序,逐步提高了抚恤标准,为重点优抚对象办好了“三件”实事,即白内障复明手术、危房改造和优抚事
6、业单位及区县(市)光荣院的提质改造,每年完成了100户重点优抚对象危房维修改造任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了拥军优属活动,为部队兴办了一批实事好事,长沙市、长沙县保持和进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行列。注重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两手抓”,“十一五”期间,安置退役士兵5735人,培训2805人,推荐就业1816人,为退役士兵安置探索了新路子。完善了军供服务设施、完成了长沙籍革命烈士纪念墙、军休服务总站大楼和站所综合楼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烈士褒扬和军供、军休服务能力,平稳实行了军休干部医疗保障改革,启动推行了军休老干部住房改革,全面落实了两个待遇,有力地服务了国防建设。(五)专项事务管理再上新水平出台了行业协
7、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制度,加大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十一五”期间新登记社会组织近千家,年均增长15%以上。率先全省完成了行业协会“五脱钩”任务,加大了查非打非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型公益活动、“双十佳”社会组织评选活动和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率先全国省会城市实行政府购买基本殡仪服务,大力推进强制火化区乡镇建设,“十一五”期末全市平均火化率达70%,较“十五”期末增长了22个百分点。加大了殡葬执法力度,查处违法土葬246起,制止室外搭棚治丧706起,查处非法营运车辆86台次,城区殡葬秩序明显好转。出台了农
8、村公益性墓地管理办法,开展了公墓清理整顿工作,规范加强了公墓建设管理。圆满完成了大河西区划调整工作,启动推行了撤乡建镇和撤乡设街道工作,全面完成了市界线和区界线的勘界联检任务,开展了长株潭和岳阳、益阳、娄底六地市平安和谐边界创建活动,维护了边界稳定。完成了706个建筑物和163条道路街巷命名,构建了地名标志长效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婚姻登记窗口建设,实行婚姻登记和婚仪服务全面分离,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日趋规范。(六)民政自身建设呈现新局面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作风建设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活动,增强了民政干职工的宗旨意识和绩效观念,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
9、系和制度体系,狠抓了政风行风评议,强化了廉政督查,创新了廉政文化建设模式,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建立了民政OA系统,推进了社区信息服务亭建设,构筑了民政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组织了社工职业水平考试,登记社会工作者495人,全面推行了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创新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民政队伍建设充满活力。可以说,“十一五”期间,各项民政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了功能提升,确保了全市民政事业的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二、“十二五”期间长沙民政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五
10、年。我市民政事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支持民政工作,向民生领域大规模投资,这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发展长沙民政事业的战略机遇。“十二五”期间,我市民政事业的发展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支持,战略地位将会得到显著提高。二是民政部和湖南省共同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支持保障长株潭城市群在民政工作上先行先试,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发挥长沙区位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实现长沙民政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助推力。三是市委、市政府通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这是融入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大机遇,为加快推进社区建设、社会
11、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的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同时,我市民政事业发展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民生领域的总体投入有限,一些深层次的民生问题难以全面根本解决。二是由于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民政对象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提升民政管理服务水平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由于历史投入不足,民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还不能满足因社会发展而大量增加的民政服务需求。四是民政相关法律法规仍在健全之中,制度保障作用有待加强;一些旧的体制、机制束缚了民政事业的发展;民政工作职能的拓展和民政工作量的急剧增加,民政系统的人员编制特别是薄弱的基层民政力
12、量与现有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五是民政系统内部管理与评价考核水平和民政队伍的理念、能力、作风与新形势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六是兄弟城市民政事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地域之间民政事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市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的压力日趋加大。三、“十二五”期间长沙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不断强化“ ”的核心职责,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全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基本原则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各项民政工作必须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结合点、切
13、入点,在全局中谋划,在大局中行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坚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完善困难对象的兜底性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的服务性保障以及优抚对象的优待性保障,使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标。3、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发展的原则。分类别、分层次制定工作方针和确定工作重点,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利益关系和谐;发展老龄事业,促进社会代际和谐;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和谐;深化社会事务管理,促进区域、组织、家庭和谐;完善基层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促进城乡基
14、层和谐。做到城市和农村民政工作一体化推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民政事业的同步发展。4、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创新的思维、开拓的精神、扎实的作风,更新发展理念,排查突出问题,攻克工作难题,突破发展瓶颈,以重点突破来带动整体推进,不断提高民政管理服务水平。(三)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民生唯大、民生唯重、民生唯先,把“为民”作为长沙民政事业发展的主线。按照“队伍一流、制度健全、体制创新、运转协调、工作高效、良性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建设现代民政的总体要求,探索民政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加快促进民政事业发展,力争建成更加公平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优质高效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更加祥
15、和有序的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体系,更加开放牢固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更加文明科学的绿色殡葬和区划地名体系,更加充满活力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城乡社区志愿者队伍,为我市建设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发挥保障服务作用,在服务大局中实现长沙民政事业率先湖南、领先中部、争先全国的目标。四、“十二五”期间长沙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着眼于改善民生,加快建立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升保障水平和救助工作水平。一是逐步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以“六个统一”推动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统一城乡低保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操作程序、统一工作
16、平台、统一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合并城乡低保资金专户,整合城乡低保资金,做到统筹规划、统筹安排、统筹使用。2012年前建立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机构和队伍,夯实农村低保工作基础。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阳光行动”,不断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二是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出台长沙市医疗救助办法,做到资助参合参保、日常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五位一体,医疗救助取消救助病种限制和起付线,救助比例从30%提高到50%,年度救助限额从区4000元、县3000元提高到6000元,大力推进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行医疗救助资金即用即补
17、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模式,全部实行重性精神病人强制住院治疗,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十二五”期末,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服务各个部门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对系统和基础平台,做到数据共享、动态管理;建立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格管理、网上审批;全市临时救助人均次救助水平达到2000元,年救助人数在3万人次左右;每个乡镇均有1所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档次较高的敬老院。三是切实提升减灾救灾能力。探索建立救灾保险制度,着力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积极争取市县两级安排足量救灾备用资金,市本级每年救灾储备金达700万以上。每个村、社区设置1名以上的信息员,建立稳定、高效的灾害信息员网络
18、,做到信息员队伍任职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完善防灾减灾装备和设施,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形成居民自防自治、社区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单位协防协治的社区防灾减灾新格局。完善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规范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和发放,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调度,提高使用效率,建立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四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大公益慈善宣传力度,推进慈善文化建设,普及公民慈善意识。落实慈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募捐力度。加强慈善网络建设,壮大义工服务队伍,成立长沙慈善基金会,建立长效救助机制。创新“儿童大病救助”、“关爱生命”癌症患者救治、“爱心宝
19、贝”先天性心脏病救助等慈善项目,打造慈善救助品牌。“十二五”期末慈善基金总量达1.5亿元以上,成年义工达60万人,年服务时间300万小时;“十二五”期内发放拨付慈善救助款物1.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8万人次。五是着力完善流浪无着人员救助管理机制。巩固“十站多点”救助管理工作网络,健全街头主动救助“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创新“类学校”教育模式,推进流浪未成年人学校建设,提高保护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二)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按照“扶老、助残、救孤、助困”的宗旨,重点发展完善以老年人为主体、涵盖其他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项目,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法制保障、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沙 民政 事业 发展 十二 规划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