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设计-v1.4-2018年度0227.doc
《1-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设计-v1.4-2018年度022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设计-v1.4-2018年度0227.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3.100C 78 CSPSTC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Specification on double prevention mechanisms construction for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征求意见稿)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团体标准T/CSPSTC X-20182018-xx-xx 发布 2018-xx-xx 实施中 国 科 技 产 业 促 进 会 发 布|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建设原则.15 建设流程.26 责任要求.7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安全检查表法(SCL) .
2、8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0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12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LEC 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 .14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风险判定矩阵法 .15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17参考文献.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和标准联合咨询中心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待补充)。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补充)。|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
3、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流程,为危险源的辨识、分级、管控、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提供规范。本标准适用于其他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为企业安全风险的管控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提供参考。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必须在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符合本标准的一些特殊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1986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
4、识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 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双重预防 double prevention企业为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3.2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3.3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指长期
5、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4 事故隐患 accident potential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5 重大隐患 major accident potential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4 建设原则4.1 坚持风险优先原则|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
6、控风险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4.2 坚持系统性原则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两道防线,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开展工作,努力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之前。4.3 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层级领导、各业务部门和每个具体工作岗位,确保责任明确。4.4 坚持持续改进原则持续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深入、深化,促使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5 建设流程企业可参照图 1 所示的基本流程,逐步推进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划 分
7、 风 险 等 级风 险 评 估危 险 源 辨 识策 划 与 准 备人 员 培 训成 立 工 作 机 构持 续 改 进双 重 预 防 机 制 运 行 评 估形 成 风 险 分 级 管 控 运 行 机 制风 险 分 级 管 控确 定 风 险 清 单绘 制 安 全风 险 图隐 患排 查治 理事故和变化图 1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流程图5.1 成立工作机构企业应在现有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责任部门,并以企业正式文件形式予以明确机构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该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分岗位、分工种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企业应配备
8、相应的专职人员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在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或人员能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部机构或专家帮助开展相关工作。5.2 人员培训通过参加专题培训、企业间交流观摩等方式加强对企业专职人员的培训,使专职人员具备双机制建设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通过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和日常班组会议等方式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风险意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5.3 策划与准备5.3.1 制定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明确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及经费预算等。5.3.2 基础资料收集在开展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前,需要
9、收集企业相关资料,应包括且不限于:相关法规、政策规定和标准;相关工艺、设施的法定检测报告;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工艺流程图;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运行规程、维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工艺物料或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说明书;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资料。5.4 危险源辨识5.4.1 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5.4.2 辨识方法对于设备设施
10、类危险源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等方法(见附录 A) ;对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可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见附录 B) ;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5.4.3 辨识要求企业危险源辨识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全面、详细地剖析生产系统,确定危险源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对于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类,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示例:如储罐区、装卸站台、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池、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对于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
11、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示例:动火、进入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在辨识过程中,充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和“ 三种状态 ”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注:“三种时态”是指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过去时态主要是评估以往残余风险的影响程度,并确定这种影响程度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现在时态主要是评估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可以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将来时态主要是评估计划实施的生产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影响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注:“三种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安全生产 双重 预防 机制 建设 规范 设计 v1 2018 年度 022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