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输配电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输配电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本.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 /安徽输配电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输配电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9一、 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9二、 行业上下游关系11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12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2二、 项目建设地点12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2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13五、 建设背景、规模14六、 项目建设进度15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15八、 环境影响15九、 建设投资估算16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7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18第三章 建筑工程方案19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19二、 建设方案1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2、20第四章 选址方案分析22一、 项目选址原则22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2三、 创新驱动发展27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8五、 产业发展方向29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3第五章 法人治理34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4二、 董事36三、 高级管理人员40四、 监事42第六章 发展规划分析45一、 公司发展规划45二、 保障措施49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52一、 优势分析(S)52二、 劣势分析(W)54三、 机会分析(O)54四、 威胁分析(T)55第八章 安全生产61一、 编制依据61二、 防范措施63三、 预期效果评价69第九章 原辅材料供应70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0二、 项目
3、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70第十章 工艺技术方案72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2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4三、 质量管理76四、 项目技术流程77五、 设备选型方案78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9第十一章 项目进度计划81一、 项目进度安排8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2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3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3二、 建设投资估算84建设投资估算表86三、 建设期利息8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6四、 流动资金87流动资金估算表88五、 总投资8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0第十三章 经济收益分析92一、
4、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6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9三、 偿债能力分析10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1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103一、 项目招标依据103二、 项目招标范围103三、 招标要求103四、 招标组织方式106五、 招标信息发布109第十五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110一、 项目风险分析110二、 项目风险对策112第十六章 总结评价说明115第十七章 附表附录11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7建设投资估算表11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9固定资
5、产投资估算表120流动资金估算表12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7报告说明配网系统和工矿、居民、商业系统主要使用的变压器为中低压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生产厂家众多,市场分散,价格竞争比较激烈,其竞争呈现地区性特征。但随着国家建设“智能坚强电网”的总体规划,对配网用变压器的节能性、可靠性、智能化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逐渐胜出,地方性、小规模、技术陈旧的落后产能将会被淘汰,预期配网变压器市场将呈现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
6、势。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495.7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935.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34%;建设期利息379.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流动资金4180.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60%。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0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3917.62万元,净利润4949.6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8.76%,财务净现值5862.9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2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
7、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发展国家近年来重点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进步,出
8、台了诸多国家级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了重点发展的领域,电力产业作为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中“智能电网”领域被明确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对象。国家战略引导必将带来大量的资金和人才,使产业发展得到明显提速,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作为关键子行业,也将从中受益。2、国家电网建设带来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大力推进电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达15.3亿千瓦,较2010年(9.7亿kW)提升达57.7%,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69万亿kWh,较2010年(4.2万亿kWh)提升达35.5%。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我国电力需求仍
9、保持旺盛,如此大规模的产电、用电能力提升,伴随着的是对电网建设需求的急速升温,“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工程同时在加速兴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也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国家在电网建设领域重点目标:合理布局能源富集地区外送,建设特高压输电和常规输电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新增规模1.3亿千瓦,达到2.7亿KW左右;电网主网架进一步优化,省间联络线进一步加强,形成规模合理的同步电网。严格控制电网建设成本。全国新增500KV及以上交流线路9.2万公里,变电容量9.2亿KVA;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国家在电网建设领域重点任务:坚持分
10、层分区、结构清晰、安全可控、经济高效原则,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充分论证全国同步电网格局,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提升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协调性,探索大电网之间的柔性互联,加强区域内省间电网互济能力,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3、国家电网升级改造增加需求虽然城市电网设施一直是国家电网建设的重点,但为了提升农村生产能力、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条件,近年来我国开始把改造升级农村电网系统列入重点工作范围。在此之前农村电网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普及性的铺设,供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基本解决了“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但另一方面,城乡电力服务差距巨大、农村电力设施跟不上农
11、村人口电力需求增长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如下规划:加快新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稳步推进农村电网投资多元化;开展西藏、新疆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农村电网建设攻坚;加快西部及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东中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进程。二、 行业上下游关系电力变压器的原材料包含硅钢、绝缘材料、铜、铝等原材料以及电子元器件等,产品总成本中变动成本占比高达60%80%,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配电开关设备一般以“开关柜”的形式组合成成套设备进行出售,其组成要件包括金属柜体、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
12、关、操作机构、互感器以及保护装置等。因为开关柜是组合产品,其定制化程度高,其包含的部件会根据用户的需求不同而产生差异,从而其成本构成没有相对固定的比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下游十分广泛,主要是各大电网建设单位以及各类终端用户,包括电力系统、国防、采掘业、铁路、冶金等行业,工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消费用电对于该行业的市场规模有着重要影响。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安徽输配电设备项目项目单位: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3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
13、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
14、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技术原则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
15、度的原则。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成套开关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在电力系统进行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
16、备。主要部件有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操作机构、互感器以及各种保护装置。(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5333.00(折合约38.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44120.00。其中:生产工程30837.95,仓储工程5268.9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516.99,公共工程4496.10。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套输配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
17、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铜线坯、PVC粒料、PVC膜、麻绳、橡皮、PP绳。(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数控剪板机、数控冲压机、数控折弯机、台钻、焊接机、手磨机、喷粉流水线、喷粉柜、电烤箱、电吹风、电批、综合检测仪。八、 环境影响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当地发展规划,选用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可靠,符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建成投产后,在全面采取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所以,本期工程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
18、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495.7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935.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34%;建设期利息379.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流动资金4180.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6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3935.6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1830.1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75.27万元,预备费430.24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0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3917.62万元,纳税总额3356
19、.55万元,净利润4949.6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8.76%,财务净现值5862.9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29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5333.00约38.00亩1.1总建筑面积44120.001.2基底面积14693.141.3投资强度万元/亩355.692总投资万元18495.792.1建设投资万元13935.632.1.1工程费用万元11830.122.1.2其他费用万元1675.272.1.3预备费万元430.242.2建设期利息万元379.802.3流动资金万元4180.363资金筹措万元18495.793.1自筹资金万
20、元10744.883.2银行贷款万元7750.914营业收入万元40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3917.626利润总额万元6599.527净利润万元4949.648所得税万元1649.889增值税万元1523.8110税金及附加万元182.8611纳税总额万元3356.5512工业增加值万元11494.9113盈亏平衡点万元17582.77产值14回收期年6.2915内部收益率18.76%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862.99所得税后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此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便利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此项目贯彻“先进适用、稳妥
21、可靠、经济合理、低耗优质”的原则,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产后可保证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第三章 建筑工程方案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工程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二)工程设计结构安全等级及结构重要性系数车间、仓库: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办公楼: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其它附属建筑: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二、 建设方案(一)结构方案1、设计采用的规范(1)由有关主导专业所提供的资料及要求;(2)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3)当地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2
22、、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1)车间与仓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作围护结构,基础采用浅基础及地梁拉接,并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2)综合楼、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二)建筑立面设计为使建筑物整体风格具有时代特征,更加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更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建筑外形设计时尽可能简洁明了,重点把握个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美与逻辑美,并注意各线、面、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方向、形体、质感、虚实等多方位的建筑处理手法。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44120.00,其中:生产工程30837.95,仓储工程5268.9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516.99,公共工程4496
23、.1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7787.3630837.954050.191.11#生产车间2336.219251.391215.061.22#生产车间1946.847709.491012.551.33#生产车间1868.977401.11972.051.44#生产车间1635.356475.97850.542仓储工程3232.495268.96577.952.11#仓库969.751580.69173.392.22#仓库808.121317.24144.492.33#仓库775.801264.55138.712.44#仓库678.82
24、1106.48121.373办公生活配套806.653516.99514.043.1行政办公楼524.322286.04334.133.2宿舍及食堂282.331230.95179.914公共工程2938.634496.10493.04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3136.2350.51绿化率12.38%6其他工程7503.6325.807合计25333.0044120.005711.53第四章 选址方案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对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依托选址的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进行建址分析;避免不良地质地段(如溶洞、断层、软土、湿陷土等);公用工程如城市电力、供
25、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场址要求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地形比较平整,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的生产、储存场所,便于生活和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场址上空无高压输电线路等障碍物通过,与其他公共建筑不造成相互干扰。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安徽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
26、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20年7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有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27、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发有为推进全省各项事业发展,预计二二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四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六万元左右,发展格局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提升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经济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创新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立柱架梁,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以托卡马克、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形成,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快速涌现,安徽创新馆等“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启动建设,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以
28、“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以新型“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融会观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协调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一圈五区”区域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百分之五十七,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路二桥等标志性工程顺利实施,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省份。绿色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合肥骆岗生态公园建设全面推进
29、。开放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全省域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范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合作事项破题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举办,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影响力扩大。共享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33项民生工程精准实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三百万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
30、斗争深入开展,平安安徽建设连续九年进入全国前列,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历史性进步,生态补偿、林长制、编制周转池、“放管服”、“全创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历史性进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主导作用充分彰显,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效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法治安徽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历史性进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十届省委以来先后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
31、讨论和“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个以案”系列警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中央巡视、中央专项巡视及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一体推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完善。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安徽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我省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
32、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省发展面临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省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腹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激发内需潜力,打造商品和要素循环畅通的巨大引力场;面临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新机遇,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有利于我省发挥左右逢源双优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新机遇,
33、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塑造新的经济形态,有利于我省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世界科技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新机遇,全球生产网络更为倚重供应链基地和大规模消费市场中心,有利于我省依托多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吸引国内外资本和新兴产业布局,扩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投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面临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持续彰显的新机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我省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改革创新平台,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作用,更好利用国内
34、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工业“四基”水平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竞争力总体不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短板较多,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方位新机遇,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安徽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
35、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三、 创新驱动发展展望二三五年,我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二二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八个中心区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省份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提升,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创新型文化强省和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健康安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面绿色转型
36、树立新样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机制高效运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安徽建设达到新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美好生活谱写新篇章,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
37、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是解决安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涌现更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市、区)。五、 产业发展方向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科
38、技自立自强作为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实验室为内核、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石、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载体、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外延,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为网络,打造“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升级版,加快建设“高原”“高峰”相得益彰、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强省。(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量子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生命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等战略性前沿基础研究,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资助机制
39、,形成更多“高峰技术”。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创新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机制,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建立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为提升国家科技基础能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当好开路先锋。支持建设量子信息创新成果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在技术源头、技术溢出和产业孵化、产业扩增等环节加快形成量子信息产业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辐射带动全省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巩固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在皖设立分支机构,争创一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40、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构建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等重点领域,瞄准工业“四基”瓶颈制约,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大创新工程攻关等计划,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方式,打造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试验田”。加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的扶持。组建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支持合肥、芜湖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
41、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制定实施新阶段江淮人才政策,深入推进江淮英才计划,深化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基金等制度建设,制定海外引才工作新机制,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
42、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对顶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建立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留住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江淮工匠”,支持有条件的大学发展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
43、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第三方科技项目选择和评价机制,试点推行科研管理“绿色通道”、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财务报销责任告知和信用承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建立完善高校院所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政策和机制。引导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健全基础前沿研究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依托安徽创新馆等建设科技大市场,培养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构建重大科研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
44、条转化机制。支持合芜蚌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持保险机构拓展科技保险险种范围,引导省级种子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集中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金融资本要素对接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企业生命全周期、产业形成全链条。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项目生产所需原料、辅助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项目选址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目标,自然环境条件良好。拟建工程地势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大
45、气环境质量良好。项目选址具备良好的原料供应、供水、供电条件,生产、生活用水全部由项目建设地提供,完全可以保障供应。第五章 法人治理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1、公司股东享有下列权利:(1)依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获得股利和其他形式的利益分配;(2)依法请求、召集、主持、参加或者委派股东代理人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相应的表决权;(3)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提出建议或者质询;(4)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本章程的规定转让、赠与或质押其所持有的股份;(5)查阅本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6)公司终止或者清算时,按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参加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7)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的股东,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8)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2、公司股东承担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章程;(2)依其所认购的股份和入股方式缴纳股金;(3)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不得退股;(4)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