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doc
《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城市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创新版图重构以及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城市高精尖产业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为统领,巩固产业调整转型的良好势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肩负起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本规划提出的高精尖产业主要涉及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是对“十三五”时期十大高精尖产业内涵的拓展和提升,实施期限为 2021 年至 2025 年,远景展望到 2035 年。一、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一)发展基础全
2、市统筹疏解非城市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城市产业协同发展,高精尖产业进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新阶段,为“十四五”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发展能级实现新跃升。 2020 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 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7.4%,较 2018 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20 年高精尖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收入比重7.3%。 创建 3 个制造业创新中心、 92 个企业技术中心和 8 个工业设计中心,布
3、局人工智能、量子、脑科学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独角兽企业 93 家,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 涌现出柔性显示屏、 国内首款通用 CPU(中央处理器)、新冠灭活疫苗、5G+8K(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8K 超高清分辨率)超高清制作传输设备、新型靶向抗癌新药、手术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等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产业项目落地取得丰硕成果。落地投产新能源整车产线,建成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 12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8 英寸集成电路国产装备应用示范线。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全国领先,涌现出福田康明斯“灯塔工厂”、小米“黑灯工
4、厂”等行业标杆。率先启动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园,聚集全国半数以上网络安全和信创企业。落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平台。产业提质增效迈出坚实步伐。2016 年至 2020 年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 2154 家。2020 年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产值、规模以上制造业地均产值较 2015 年分别增长 59%、19.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均营业收入较 2015 年增长 99.1%。城市产业协同开创全新局面。城市三地协同推进规划共编、项目共享、企业互动、园区共建,“2+4+N”产业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副中心产业“腾笼换鸟”全面推进,积极
5、对接新区规划建设;汽车、医药、装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和项目落地取得重大突破。(二)形势要求“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城市高精尖产业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从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和科技竞争更趋白热化,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交叉融合,将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产生深刻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将为城市高精尖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经过前期的创新积累和产业孵育,城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进入了创新自主化的攻坚期、产业集群化的发力期和数字智能化的迸发期。同时,城市高精尖产业
6、综合实力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对本市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支撑不够;从科技研发到落地转化的创新闭环尚未完全打通,高精尖产业持续发展动能不足;产业数据赋能与智慧提升的潜能尚待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倍增发展势能释放不够;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产业链活力和韧性有待提升。坚持世界眼光、高点定位,城市必须保持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战略定力,深入落实城市协同发展战略,坚定不移疏解非城市功能,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实践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塑造参与产业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城市发展为统领,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7、为主题,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遵循,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开放联动“五个突破”,推进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大变革”,实现高精尖产业质量、能量、体量“三量提升”,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支撑构建具有城市特色、高端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服务城市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纵深推动城市协同发展,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我国提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更好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8、、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做出城市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提高科技创新转化效能,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融合提高新业态活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促进区域协同开放提高产业链韧性弹性,促进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 全面对标产业创新前沿, 着力发展引领技术创新、带动能力强劲的行业,加快培育掌握核心竞争力和重要知识产权的顶尖企业,主动布局重大战略项目和前沿技术,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坚持城市产业协同不动摇。立足城市全局谋划产业布局,增强与、河北的全面深度联动,促进三地产业链共建、
9、供应链共享、价值链共创,推动城市产业协同朝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坚持高端智能绿色不动摇。保持疏解一般制造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力,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更高、更优标准推动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业,巩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节能减碳和绿色发展,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动摇。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于高精尖产业体系构建全过程,建设更高水平、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安全可控,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把握发展主动权。(三)发展目标2025 年主要目标: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
10、济根基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城市智造”“城市服务”的新名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化配套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先进水平,绿色发展更加显著,城市产业协同发展和产能合作迈向更高层次。2035 年远景目标: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基本实现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城市特点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更加成熟,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保持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先进制造能力,广泛形成智能、绿色生产方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城市
11、产业协同开创全新局面。城市三地协同推进规划共编、项目共享、企业互动、园区共建,“2+4+N”产业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副中心产业“腾笼换鸟”全面推进,积极对接新区规划建设;汽车、医药、装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和项目落地取得重大突破。(二)形势要求“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城市高精尖产业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从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和科技竞争更趋白热化,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交叉融合,将对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产生深刻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将为城市高精尖产业
12、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经过前期的创新积累和产业孵育,城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进入了创新自主化的攻坚期、产业集群化的发力期和数字智能化的迸发期。同时,城市高精尖产业综合实力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对本市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支撑不够;从科技研发到落地转化的创新闭环尚未完全打通,高精尖产业持续发展动能不足;产业数据赋能与智慧提升的潜能尚待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倍增发展势能释放不够;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产业链活力和韧性有待提升。坚持世界眼光、高点定位,城市必须保持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战略定力,深入落实城市协同发展战略,坚定不移疏解非城市功能,加快科技创
13、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实践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塑造参与产业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城市发展为统领,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遵循,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开放联动“五个突破”,推进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大变革”,实现高精尖产业质量、能量、体量“三量提升”,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支撑构建具有城市特色、高端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服务城
14、市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纵深推动城市协同发展,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我国提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更好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做出城市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提高科技创新转化效能,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融合提高新业态活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促进区域协同开放提高产业链韧性弹性,促进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 全面对标产业创新前沿, 着力发展引领技术创新、带动能力强劲的行业,加快培育掌握核心竞争力和重要知识产权的顶尖企业,主动布局重大战略项目和前沿
15、技术,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坚持城市产业协同不动摇。立足城市全局谋划产业布局,增强与、河北的全面深度联动,促进三地产业链共建、供应链共享、价值链共创,推动城市产业协同朝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坚持高端智能绿色不动摇。保持疏解一般制造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力,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更高、更优标准推动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业,巩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节能减碳和绿色发展,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三)发展目标2025 年主要目标: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
16、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城市智造”“城市服务”的新名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化配套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先进水平,绿色发展更加显著,城市产业协同发展和产能合作迈向更高层次。2035 年远景目标: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基本实现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城市特点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更加成熟,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保持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先进制造能力,广泛形成智能、绿色生产方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三、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精尖产业新体系把
17、握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机遇,培育跨界融合、协同共生的新业态;促进产业上下游贯通,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等各环节联动迭代的新链条;强化数字化赋能,打造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范式。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城市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城市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 2.0 升级版。(一)做大两个引领支柱产业1.新一代信息技术以聚焦前沿、促进融合为重点,突出高端领域、关键环节,扶持壮大一批优质品牌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区、区、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到 2025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2.5 万亿元。(1
18、)人工智能。以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重点,构筑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支持“卡脖子”攻关,全面突破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中心、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力争在数理与数据融合、类脑智能模型、新型机器学习、可解释人工智能等方向跻身前列。支持“数据集”生产,建设数据生产与资源服务中心、数据专区,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高价值数据开放,引导社会单位通过数据交易、组建联盟等方式共享数据集。支持“引领性”示范,建立测试评估机构,提升人工智能标准化能力;推动城市运行、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民生、智慧教育等领域示范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创
19、新发展示范企业。发展“深融合”产业,建设人工智能赋能中心,推动应用牵引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业态,培育 3 家左右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信息消费、人工智能+城市运行的千亿级领军企业,推动产业生态链基本完善;建设原始创新聚集区、示范应用先行区、先进制造前沿区、特色发展实验区和创新提升拓展区。加大“强支撑”保障,建设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应用中心、产业联盟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验室;依托城市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人工智能城市共识等伦理安全规范落地,支持建设我国首个人工智能治理公共服务平台,争创人工智能治理典范。(2)先进通信网络。推进先进通信网络产品及关键部件研
20、制与示范应用。支持科学城、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实施 5G 核心器件专项,加快5G 大规模天线系统、射频芯片及元器件、滤波器、高端模数/数模转换器等研发及产业化,提升中高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推动 5G 中高射频器件产业创新中心和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前瞻布局 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产业,抢占 6G 标准高地,发展 6G 网络架构、高性能无线传输技术、网络覆盖扩展与天地融合技术等方向, 研制 6G、 卫星通信网络系统等前沿产品。(3)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以提升能级、联动发展为重点,形成关键原材料、关键工艺设备和高端驱动芯片的上游产业集群,并向智能终端、超高清电视和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贯通
21、。支持科学城、新媒体产业基地、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推进城市超高清视频制作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城市超高清电视应用创新实验室建设;研发 4K/8K 超高清视频摄录设备、编辑制作设备、编解码设备;提前布局 8K 技术标准,加快 8K 超高清视频制作技术研发。提高新型液晶材料、柔性显示薄膜等配套能力,研发 8K 显示驱动芯片、编解码芯片、SoC 芯片(系统级芯片)、3D 结构光摄像模组、图像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突破 Micro LED(微米发光二极管)、高亮度激光等新一代显示技术。 支持超高清视频与 5G 协同发展以及在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的示范应用。(4)产业互联网。以发展基于行业知识和自主技术的行
22、业细分平台为重点,打造新平台型企业群体。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面向特色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迭代升级与服务优化;壮大服务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在协同办公、产品采购、智慧居住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平台。鼓励产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推动智能传感器、边缘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工业芯片等基础软硬件研发;加强机理模型、先进算法及行业数据的验证迭代;支持建设低代码开发平台,培育优质工业 APP(应用程序),推进产业互联网开源生态体系建设;支持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开发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展测试验证和商业化推广。建设城市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
23、区,搭建典型应用场景,围绕供应链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设计、检测、制造等单元的网络化组织,形成跨区域跨主体的协同生产体系。(5)网络安全和信创。以网络安全产业园为载体,加快企业集聚和龙头企业培育,重点布局区、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加快突破高性能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以及智能设计与仿真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工业软件核心技术,优化国产软硬件集成适配、工业软件标准和测评机制,构建安全可控的软件生态体系。发展自主安全芯片,突破国产 CPU 技术短板,开展工业控制芯片、汽车芯片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发展可信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突破密码、可信计算、数
24、据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等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发展操作系统安全、新一代身份认证、终端安全接入等新型产品和服务,开发网络空间主动防御与保障等应用平台。(6)北斗。以完善北斗产业生态为目标,组建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领先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水平、化、智能化的北斗产业创新基地,打造北斗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集聚发展的核心枢纽。鼓励北斗与5G、物联网、地理信息、车路协同、无人系统等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建设“北斗+”和“+北斗”重大应用场景,提升北斗应用的产业赋能和综合服务能力,探索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应用,培育综合时空信息产业生态。(7)虚拟现实。重点布局虚拟现实产业园,做优做强“虚拟现实+
25、”产业。支持发展近眼显示、渲染计算、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制作等关键细分领域;发展面向 5G 的云化终端与轻薄化光学终端器件、内容生产工具;持续丰富虚拟现实产品及服务供给,支持文化娱乐、工业互联网、新零售等应用服务;强化虚拟现实与 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医药健康发力创新药、新器械、新健康服务三大方向,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构筑领先优势,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并行发展。北部地区重点布局昌平区、区,南部地区重点布局区、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到 2025 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 万亿元,其中医药制造达到 40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时期 高精尖 产业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