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ppt(1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中原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是中国专业研发和销售农业科学仪器设备的领先者,致力于农业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等先进仪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公司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兴农为己任,在倡导“绿色生态植保”的同时致力于预警技术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可视化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时刻关注国内外相关行业动向,紧追时代步伐,立足科技前沿,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已拥有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先后为“中国生态研究所(CERN)”、“中国森林生态研究网络(FERN)”、“农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农业部948项目”、“国家863项目”、“全
2、国高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项目提供仪器设备、技术方案集成和咨询,协助相关机构和部门完成了多项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其中部分病虫害测报。气象监测等仪器技术被列为农业部、林业部等相关部门的相关标准。公司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开发、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实现了产品精品化、市场网络化和服务全程化。公司全体员工秉承“协作开拓,共同发展”的坚定理念,将不断超越自我,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云飞科技衷心希望携您之手,一同努力,争取共赢,为中国现代化农业和植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主要内容 基础知识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主要病
3、虫害防治技术 2、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3、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4、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5、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6、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基础知识1、植物病害基本知识w植物病害有80%以上为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余为细菌、病毒、线虫及生理性病害。世界上已知的真菌病害有8000种以上。w为了便于识别,植物病理学家把真菌分为5个亚门,即 (1)鞭毛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4)担子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下面分4个纲,即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卵菌纲。 卵菌纲下面又分为不同的目、科、属、种。 植物病害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寄生植物受害部位的
4、不同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按传播方式又可分为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但是最客观最实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病因类型分类,它的优点是既可知道发病的原因,又可知道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根据这一原则,植物病害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即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如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原生动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 第二类是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分过度或干旱、肥料过多或营养不足、大气或土壤污染等引起的病害。如日灼病、缺素症、冻害、水涝等。如日灼病、缺素症、冻害
5、、水涝等。 植物病害的分类方法病菌的侵入 病菌孢子(菌丝) 伤口、气孔、水孔、皮孔、表皮 寄主(根、茎、叶、花、果、实)2、昆虫基本知识 动物分类学家把昆虫纲分为32个目,其中与农作物关系密切的有9个目。 同翅目:各种作物的蚜虫、粉虱、飞虱、叶蝉等。鳞翅目:成虫通称蛾或蝶。包括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豆荚螟、甜菜夜蛾、松毛虫等。双翅目:斑潜蝇、桔实蝇、潜叶蝇、小麦吸浆虫等。半翅目:棉盲蝽、稻盲蝽、荔枝椿象、梨椿象等。缨翅目:通称蓟马。如葱蓟马、稻蓟马、棉蓟马、瓜蓟马等。 .昆虫的一生 卵幼虫蛹成虫 卵 幼虫蛹成虫3、农药的基本知识 农药按性质分类 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l)
6、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有机农药是一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杀伤能力和 调节其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粉 锈宁、氟乐灵、毒鼠磷、2,4D等。无机农药包括天然矿物质在内,可直接用来杀伤有害生物。如硫磺、硫酸铜、磷化锌等。农药按性质分类 2)微生物农药。这类农药是利用一些对病虫有毒、有杀伤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加工而成的一类药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 菌、核多角体病毒等。 (3)植物性农药。这是一类以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药剂,如鱼藤、烟草、除虫菊等。 农药按剂型分类 可分为乳油(EC)、 悬浮剂(Suspensio
7、n Concentrate,SC) 水乳剂既浓乳剂(Emulsion in water,EW)微乳剂(Microemulsion,ME) 可湿性粉剂(WP) 水性化(又称水基化)剂型 水分散粒剂(WDG)等。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水稻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秧苗绵腐病、立枯病和病毒普矮病、黄矮病等. 常见主要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稻瘿蚊、稻蓟马等.1.稻瘟病一般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稻瘟和谷粒稻瘟。症状: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2。施好施好“送嫁药送嫁药”。水稻移栽前一星期用4
8、0富士一号或富士一号或75三环唑三环唑预防稻瘟病一次。移栽后药剂防治。3、田块出现零星病叶时亩采用40的稻瘟净乳油150ml或40的硫环唑200克,20的三环唑100克,40富士一号100ml兑水75千克喷雾1-2次进行预防,已发病或发病较重的田块需防23次;穗颈稻瘟在水稻破口期(抽穗5)时亩采用75的三环唑的三环唑30克或克或40的富士一号的富士一号iooml,40的硫环唑200克兑水75千克喷雾1-2次进行预防,叶瘟发病重,感病品种,危险田要防治23次。2、稻白叶枯病 (1)症状: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常见的白叶枯病症状有两种: A普通型: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短条病斑,然后沿
9、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向上、向下扩展蔓延,形成黄褐色长条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为灰白色,. B青枯型:亦称急性型。叶片上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而是叶片失水青枯,似螟虫为害状。早晨有露水或潮湿情况下,病部表面出现浅黄色带黏性露珠状菌脓,干燥后呈小颗粒状,易脱落。 (2)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病菌在病稻草、病谷和病稻茬,以及病杂草上越冬。细菌借助灌溉水和风雨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蔓延。多雨、少日照,风速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偏施氮肥、长期漫灌、串灌,容易发病并且严重。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容易造成白叶枯病的暴发性流行。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杜绝串灌和深水灌溉,提倡前水不见后水,浅水勤灌, 农药防治:发现发
10、病中心要及时施药控制。每亩用20%叶青双可湿粉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或亩用50%的代森铵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抽穗后不能使用)。3.稻纹枯病 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防治技术 1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合理密植,实行东西向宽窄行条栽,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二是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三是合理施肥,避兔偏施或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2药剂防治 一是每亩平方米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重病田需打药2次,间隔期为710天;二是穗期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喷
11、雾.4.稻曲病发生特点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防治技术 适时喷药防治。老病区或杂交稻种植集中的地区,或水稻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天及时喷药防治。一般每667平方米用2.5%纹曲灵水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
12、70公斤喷雾。或在始穗前6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用50甲基托布津加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5.烂秧发生特点 1烂种指播种时已丧失发芽力的种子。 2烂芽指芽谷播种以后至不完全叶伸出(冒青)期间的根、芽死亡现象。烂芽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种.生理性烂芽: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淤籽、露籽晓脚、倒芽、钓鱼钩和黑根。传染性烂芽:又分绵腐型和立枯型。3、死苗指第一叶完全展开以后的幼苗死亡。在早稻23叶时期常发生,以旱育秧最为严重。青枯型:死苗的病株最初为叶尖停止吐水,后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全株呈污绿色枯死,群众称为“卷0死”。病株根系色泽变暗,根毛稀少黄柏型:死苗则从下部叶片开始
13、,先由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色。再从下部叶片向上延及心叶,最后茎基部变褐软化,全株呈黄褐色枯死,群众称为“剥皮死”。病株根系变暗色,根毛稀少。烂秧防治技术 药剂防治土壤消毒:绿亨一号用于旱商秧、水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土壤的消毒,是防治烂秧的最佳药剂之一。 消毒的具体方法:首先将秧田平整好,播种后,每平方米用绿亨一号1一15克或绿亨一号05克,加绿亨二号34克,与过筛的湿润细上1020公斤充分惨匀,均匀撒于播种后的秧田成育秧盘上作盖土。对老秧田或灌溉污水的秧田,宜在发病前或发病前期用绿亨二号兑水8001000倍喷雾。6.水稻二化螟 水稻二化螟主要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群集在水稻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2龄
14、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穗,抽穗期造成白穗。防治技术 田间药剂防治。结合田间实地调查,当田间见“枯鞘”10%时即可用药防治。目前推广使用的药剂有: 90%杀虫单原粉公顷用量600克喷粉,或用20%三唑磷乳油公顷用量1500毫升兑水1500公斤进行常规喷雾,也可采用毒土法;或用18%杀虫双水剂,公顷用量3750毫升直接撒施,要求每平方米撒一滴药液。为了提高防效,提倡第一次用药10天后再施一次药。7.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卷叶虫、刮青虫)。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主要寄主为水稻,也为害麦类、甘蔗、薏苡和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双穗雀稗、马唐、狗尾草等杂草
15、。以幼虫丝缀叶成纵卷虫苞,并匿居在内取食叶内,剩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使水稻秕粒增加,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每年春末夏初,成虫随季风自南方远距离迁飞而来,每年发生45代。 防治技术 卵孵高峰期至1、2龄幼虫盛期,是施药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是盛孵期大量幼虫于心叶基部取食,在这一部位受药量最大,且容易接触虫体。其次,低龄幼虫的耐药力低。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开始大量出现2厘米以下的小虫苞。如果田间出现明显的新虫苞,此时的卷叶虫已经3-4龄,耐药力增强,且虫苞较大,药液难以接触到虫体,防治效果就会不理想。药剂可用40%毒死蜱乳油8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喷雾。(3)生物防治 在
16、产卵始盛至高峰期分期分批释放赤眼蜂,每次每亩34万头,每3天一次,连续3次。也可施用生物农药杀螟杆菌、或苏云金杆菌剂(100亿以上孢子克),每亩2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8.稻飞虱 稻飞虱主要有三种: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作物。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害虫。水稻受害后,轻者减产二三成,重者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防治技术 防治稻飞虱的药剂有单剂和复配剂两类。单剂主要有吡虫啉(大功臣、一遍净、大拇指、四季红、康福多、扑虱蚜等等)、噻嗪酮(扑虱灵、稻虱净、优乐得等)、异丙威(叶蝉散、灭扑威等)、 根据药剂的特点,2、3龄若虫盛期前5天左右施药,最好
17、使用噻嗪酮。2、3龄若虫盛期施药,最好使用吡虫啉。当虫量较大,且田间有水时,可加施异丙威。 稻飞虱药剂防治适期为2、3龄若虫盛期(二)小麦主要病虫害技术1.小麦锈病发生情况 条锈病: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河南、云南、青海叶锈:全国大部分麦区 杆锈:西南、华南、华北等 中文别名:黄疸病 1950年,条锈病在全国大流行,损失小麦60亿公斤 1964年,条锈病在全国大流行,损失小麦30亿公斤 1990年,条锈病在全国大流行,损失小麦25亿公斤发生特点 条锈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
18、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防治技术 拌种 甘肃、陕西、川北、华北、湖北、云南等地区,在小麦秋苗期早播地常受条锈病侵染,造成为害,可采用拌种方法进行防治。 药剂:三唑酮(粉锈宁) 用量:种子重量的0.03(药剂的有效成分) 用法:干拌种,然后按常规播种。 效果: 对冬前苗期条锈病平均防治效果99.
19、6,几乎可完全不受侵染。 成株期可推迟流行暴发期19.722.4天, 最终控制效果平均6883.585.8, 喷雾粉锈宁 可兼治白粉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白秆病等。在成株期喷雾防治1次,可控制整个成株期条锈病流行为害。用量 在防治面积不大的情况下,每亩用药(有效成分)710克 大范围使用,每亩用药57克; 若病情重,流行期长,用量可增到1014克。 用药期 小麦初见旗叶时,为施药适期。新药剂:晴菌唑、三唑醇、敌力脱(丙环唑)2.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菌是禾谷类白粉菌的专化型。 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主要产区,以四川、云南、贵州、河南、山东发生最为普遍,近年在东北、华北、西北有加重趋势
20、。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与锈病防治技术相同。3.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一般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如果抽穗至灌浆期遇到多阴雨天气,容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危害。防治技术 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药剂是多菌灵,可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每亩100克或80%多菌灵超微粉3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00克,加水50-60公斤。4.小麦蚜虫防治技术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620克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小麦吸浆虫 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 危害特点: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吮吸麦粒浆汁,
21、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该虫虫体小、危害隐蔽,前期不容易发现,往往等到发现时已错过防治时期。 发生规律 以老熟幼虫(三龄虫)结圆茧(称休眠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当小麦孕穗时开始结长茧化蛹。蛹期810天。至抽穗扬花时(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即羽化为成虫,交尾并产卵于护颖之间,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50粒左右。孵化出的幼虫爬到嫩麦粒上,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幼虫在麦粒上为害20天左右,随后落地入土越夏和越冬。直到次年小麦返青后,又上升到表土层准备化蛹,如此周而复始。防治技术 1、每亩用3%林丹粉或2.5%的拌撒宁(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公斤,兑细土
22、10公斤 制成毒土在小麦孕穗期(吸浆虫蛹盛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将毒土顺麦垅撒施,并尽可能使其落入地表,施药后如无雨应适当浇水,以杀灭吸浆虫蛹和即将羽化的成虫。 2、在4月底月初成虫进入羽化高峰期后进行,每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 3、施药时间可选在下午点左右;药剂可选用高效氯氰等菊酯类或辛硫磷等高效低毒农药。也可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或加适量水拌细土20-30公斤或麦糠10公斤,均匀撒入麦田。此法可杀灭在麦垄间飞翔的成虫与穗内的幼虫,同时兼治穗蚜等害虫。 (三)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1.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小斑病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
23、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组织中越冬,第二年孢子萌发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防治技术 药剂防治:当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高效药剂,各地试验较多,反映有一定效果的药剂有:40%克
24、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穗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800倍液。施药应在发病初期开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2.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 1、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
25、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病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 2、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冷凉山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据试验,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后,倒茬3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要 农作物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