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山隧道3#斜井三岔口施工方案(共9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鸡冠山隧道3#斜井三岔口施工方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冠山隧道3#斜井三岔口施工方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鸡冠山隧道3#斜井三岔口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况1.1 概况鸡冠山隧道位于安图县石门镇,进口位于榆树川鸡冠沟东侧,出口位于上佛堂村,隧道起岂里程为DK239+960GDK244+681,全长4721m。鸡冠山隧道一共设置3个斜井,1号斜井与隧道正洞相交里程为DK241+200,斜井长535m;2号斜井与隧道正洞相交里程位于DK242+300,斜井长633m;3号斜井与隧道正洞相交里程为DK243+500,斜井长247m。预计3号斜井向隧道进口方向施工900m,向隧道出口方向施工400m.共计1300m的生产任务。1.2 气象特征鸡冠山隧道3号斜井所在地区属亚北带湿润半湿
2、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按照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该区为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6。5,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酷寒,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0,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2,年平均降水量为528mm,主要集中在68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058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最大积雪深度为61cm,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68cm。1.3 地质、水文情况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鸡冠山隧道3号斜井三岔口处DK243+500为布尔哈河道峡谷低山区,隧道通过地层为侏罗纪中上统安山岩,灰绿色、弱风化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完整较完整,围岩稳定性较好。隧道正洞支护类型
3、向进口方向为b,向出口方向为b,斜井为喷锚防护。围岩情况较好。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以渗水滴水为主,局部可能揭露股状水。涌水量计算:根据大气降水渗入法进行计算Q=2.74A,式中为降水渗入系数,为年降雨量(528mm),A为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集水面积(km2)正洞(DK242+600DK243+900)段:Q1=2.740.155281.3=282.1m3/d斜井段:Q2=2.740.155280.4=86.8m3/d正常涌水量为Q= Q1+ Q2=369 m3/d。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两倍估算为 738 m3/d。二、斜井进入正洞的施工方案2.1 概述3号斜井中线与正洞左线中线交于D
4、K243+500,交角80.31,斜井斜长248.088m,综合坡度8.3%。斜井设计为无轨双车道,净空断面尺寸为7.5m(宽)6.2m(高)。斜井进口高程为412.711m,与正洞左线交点道床底面高程为392.418m.斜井与正洞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三岔口施工时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的总体原则,发现变形时立即施做补强支护措施。 2.2 三岔口处的支护斜井XJ3K0+000030段原设计为级锚喷支护,22锚杆,L=3m,环纵间距1.2m1.2m,140格栅钢架,间距1.2m,单层6钢筋网,喷C20砼20cm。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结构复杂,斜井开挖至XJ3K0+7.45处时,在交叉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鸡冠 隧道 斜井 三岔口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