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五十七)(共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五十七)(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二百五十七)(共3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一、毒性噬菌体的概念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值,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二、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侵袭细菌后能在敏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其核酸与细菌染色体整合成,随细菌分裂传给子代的噬菌体,即溶原性噬菌体或温和噬菌体。有些细菌被温和噬菌体侵袭后,成携带有噬菌体基因(前噬菌体)的溶原性细菌,结果因噬菌体的基因转移或重组使该细菌表型发生改变,称为溶原性转换。如:发生毒力变异,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肉毒梭菌产生肉毒毒素、化脓性链球菌产生红疹毒素;抗原性变异,如沙门菌、志贺菌等抗原结构和血清型别也受溶原
2、性噬菌体的控制,若失去前噬菌体则有关性状发生改变。第六单元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考试大纲】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耐药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1.细菌染色体:细菌的各种遗传特性主要受细菌的核质中染色体环状双螺旋DNA所控制。2.质粒:质粒是能够自主复制的细菌染色体以外的双股环状DNA。细菌所携带的重要质粒有F质粒、Vi质粒、Col质粒和R质粒等。3.转位因子(或称转座因子):为细菌基因组中可以改变自身位置的独特DNA片段,可在染色体、质粒及噬菌体
3、之间转移,又分为插入序列(IS)和转座子(Tn)。插入序列(IS):IS是最简单的转位因子,仅携带与转座功能有关的基因。转座子(Tn):Tn结构较复杂,除两端携带IS外,还携带多种与转座功能无关的基因。4.整合子(In):In定位于细菌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上,是一种具有运动性独特的DNA分子。5.噬菌体基因组:带有温和噬菌体(如Mu噬菌体)的溶原性细菌,其噬菌体基因组片段可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称作前噬菌体),可使其细菌性状发生改变(称作溶原性转换)。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一、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1.转化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如活的无毒力的肺
4、炎球菌可摄取死的有毒力的肺炎球菌DNA片段,从而转化为有毒株。2. 接合接合是指细菌通过质粒介导和性菌毛连接沟通的细胞间接触,将遗传物质(质粒或染色体)从供体菌转入受体菌。性菌毛是F质粒表达的中空管状结构。3. 转导转导是指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向受体菌的转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无性菌毛菌获得非结合性耐药因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是指侵入细菌的噬菌体在溶原期,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导致细菌的基因发生改变。溶原性细菌可因之而获得新的特性,如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和肉毒杆菌分别可因溶原性转换而分别成为可产生白喉毒素、毒素和肉毒素的有毒株。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口腔 执业 医师 综合 笔试 知识点 二百五 十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