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
《八年级物理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人教新课标版上学期期中复习.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 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及声音的利用;3. 知道光的传播、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及物体的颜色;5. 知道如何区分透镜及不同的透镜对光的作用;6.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7. 会探究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能够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8. 能通过实验验证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光的折射规律;9. 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区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
2、用,探究性实验。三、考点分析: 知识点题型分值声现象填空、选择、作图、实验题(偶尔计算题)35分光现象填空、选择、作图、实验题(偶尔计算题)35分透镜及其应用填空、选择、简答、实验题26分知识梳理高频考查知识点:板块知识点备注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1)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振动,一定发声,但人未必能听到声音2. 人耳听觉范围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低
3、于20Hz的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为超声波3. 声音的特征(1)音调;(2)响度;(3)音色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独一无二4.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减弱,如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道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如工人戴上耳罩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度量5.光的传播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的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例: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6.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7.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
4、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虚 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等大、等距,虚像8.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 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折射光线 偏向 法线;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 偏离 法线;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或从其他介质中射出)时,折射角=入射角= 0 度。在空气中的角最大,水中的次之,玻璃中的最小9.凸透镜成像规律物 距(u)所成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物的位置像距( v )u 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 v 2ff
5、u 2fu uufu增大,像变小,v也变小F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2F点是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 大 ,像距越大10.凸透镜的应用眼睛眼球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的工作原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的调焦: 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改变焦距 近视眼因晶状体太厚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了,使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需要佩戴近视眼镜,它是凹透镜;远视则相反。照相机原理: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调焦: 改变胶卷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获得清晰的像 物体离镜头越近,像越大,底片与镜头的距离越远投影仪原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
6、大的实像物体离镜头越近,像越 大,投影仪与幕布(墙)的距离越 远放大镜原理: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离F点越近,像越 大;一般情况下,为了使像变得更大,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越远声音光产生源正在发声的物体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真空速度大小15空气:340m/s真空:3108m/s速度快慢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能传播真空中最快、气体中次之、液体中再次之、固体中最慢反射回声现象反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穿透易穿透物质(隔墙有耳)很难穿透物质(影子)典型例题知识点一:“发声停止”与“声音停止”例1. 正在发声的乐鼓,用手按住鼓面,鼓面停
7、止振动,则 也停止。失误警示:物体停止振动,则“发声停止”,但“声音”可能还在介质中传播,声音未必停止。正解:发声针对练习:在一个空旷的大礼堂中,小光大声地喊了一声,在他合上嘴后,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 合上嘴后,他的嘴还在发声B. 这是回声现象C.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D. 合上嘴后,声音还在空气中传播,所以能听到声音知识点二:声音的特征的区别例2. 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 音色好坏 B. 音调高低C. 响度大小 D. 乐音三要素失误警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8、,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 正解:C【针对练习】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知识点三:反射角与入射角;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例3.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失误警示: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各指哪个夹角。正解:50;10【针对练习】小商场的整面墙都安装了平面镜,这样能使人感觉商场内的空
9、间很大,这是利用了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原理。知识点四: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例4. 在天高气爽的秋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天上的星星总是闪烁不定,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解释。失误警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正解:由于大气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所以它的均匀程度也在不断地改变,因此被它所折射的星光的方向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我们看到的星光总是闪烁不定。知识点五:实像和虚像的区分例5. 下列几种情况中,成实像的是( )A. 从平面镜中看到的像 B. 从河水中看到的游鱼C. 从投
10、影仪屏幕上看到的火车 D. 从放大镜中看到的小虫失误警示:不能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一定是虚像,实像一定能显示在光屏上。正解:C【针对练习】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报纸离放大镜的距离应该小于一倍焦距;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放大镜中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知识点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近视眼与远视眼成因认识不清例6. 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时,测得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3cm B. 6cm C. 8cm D. 12cm失误警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清晰的实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外。
11、所以8cm大于二倍焦距,即焦距小于4cm。正解:A【针对练习一】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A. B. C. D. 【针对练习二】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选用( D )A. 平面镜 B. 放大镜C. 凹透镜 D. 显微镜提分技巧 对知识系统进行归纳把握重点、高频考题: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区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理解几个实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
12、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楚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2.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的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3. 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 )A. 频率高
13、,人耳听不到 B. 频率高,人耳能听到C. 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 频率低,人耳听不到4. 下列措施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 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 在嘈杂的车间,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C. 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D. 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5. 甲乙两人在照同一面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B. 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C. 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D. 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6.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7.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
14、,则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8. 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照,若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照,应该使( ) A. 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缩短 B. 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伸长 C. 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缩短 D. 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9.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有时不发生改变B.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新课 标版上 学期 期中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