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中模拟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期中模拟测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中学期中模拟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雾i( ) 凝mu( ) 不ch( ) 缥mio( ) mi( )力 干bi( ) 2. 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如法炮制:_倒行逆施:_3. 给下面句子中空白处填入恰当词语。 你不能改变 ,但你可以决定 ;你被 所选择,其实你也在 生活。 4. 品味下面语句。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_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_ 5. 默写望庐山瀑布_6. 成语考查 根据你的积累,请找两个以“水”字开头的成语,填写在下列文段的横线上,使句意表达更顺畅。 在对流水现象的观察中,人们获得了许多哲理性的启迪。比如:人们在生活中常常用( )这
2、个成语激励人们要目标专一,要有恒心;一旦时机成熟,成功的取得就如( ), 一般来得自然而顺利。7. 本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殊荣后,拟在金秋十月举行一场旅游对联大赛。现在先请你为下面的旅游对联拟出下联。 上联:南花村歌甜舞美 下联:_ 注:南花村是旅游景点。8.“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是 中的一个故事。“豹子头”指的是 有关他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已演化为成语,这个成语是 二. 阅读理解。(35分)(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3、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4分)(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 13. 请用第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2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
4、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14. 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2分)_(二)捅 马 蜂 窝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
5、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
6、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
7、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拔毒,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
8、,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
9、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5. 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答:_16. 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
10、精心安排的思路是:_“我”捅了马蜂窝_ 后院又有了马蜂窝。(2分) 17. “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_(2分)18. 读文章第一段,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与课文_中描写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十分相似。(1分)19. 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_。(1分)20. 捅马蜂窝一段描写得紧张而惊险,这从“我”_、妹妹_和马蜂_等描写可以形象地感觉到。(3分)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2分)_ 22. 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2分)_ 23. 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
11、了什么?(2分)_ 24. 文末“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3分)_(三)蔡磷坚还亡友财徐珂蔡磷,字勉旃(zh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注:诺责:诺言和责任。敦:重视。风义:情谊。辇(ni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2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亡何,其人亡 (逃走) B. 且父未尝语我也
12、 (语言) C.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 D. 卒辇而致之 (送还) 26. 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 B. 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 “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 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实验中学期中模拟试题答案一. 1. 霭 眸 啻 缈 魅 瘪 2. 略 3. 昨天 明天 生活 选择 4. 以蚂蚁的精神为议论的起点,强调人类要向蚂蚁学习。 作者将云比作吉普赛人,说明云的飘浮不
13、定。 5. 略6. 水滴石穿;水到渠成 7. 示例:巴拉河山清水秀。香炉山云淡风清。8. 水浒传 林冲 逼上梁山二. (一)11. 鱼的影子。忧伤(的样子)。12. (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1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 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分。(二)15. 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16. 爷爷后院有马蜂窝 后悔捅马蜂窝 17. 比喻惹祸或触动不好惹的人1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9. 头上蒙块布,拿竹竿捅马蜂窝20. 捅马蜂窝的动作、紧张的心理、匆忙的逃跑 怕蜂进屋、关门逃跑 拼死复仇的气势 21. 形象地写出了马蜂家园被毁,受到伤害后拼死复仇的气势。 22. 因为这只马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蜇了“我”,它的死又与“我”有关。 23. 说明了“我”从捅马蜂窝这件事中,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24. 点明中心,收束全文,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旁人”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三) 25. B 26. B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