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doc(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本讲座的主要内容:一、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挑战和新机遇二、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未来展望三、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升级的问题与战略四、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五、区域经济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六、科技创新与新旧动能转换七、新开放与新旧动能转换八、企业改革与新旧动能转换第一节00:01:4401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机遇在持续六年的经济增长下滑后,中国经济正进入呈 L 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解决还处在起步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中新动能发展还不够强大;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进一
2、步下行的空间不大,在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推进下,我国更加强调资金有效脱虚入实;而从国际上看,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与欧美再工业化战略并行的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而新一轮科技革命给全球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变革,也与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发生交汇,我国经济具备企稳的基础。00:06:42步入了 L 型中高速增长阶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是如何从降速转向提质的阶段,通过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这就意味着我国产业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和制度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面临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遇。L 型中高速增长阶段下,中国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经济触
3、底叠加特朗普新政等海外新环境,传统的“三驾马车”将会面临新的考验,在“环保风暴”硬约束下,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可持续,而人口红利逐渐衰退,人力资本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00:09:57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产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消费需求潜力大,内需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加快推进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空间和新动力,在制度改革不断的演进下,以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新形势下,经济增长应逐渐从降速转向提质的阶段,通过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00:11:58一、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一)中高速增长新方位
4、:经济运行“L”型走势2016 年, 人民日报刊登的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中明确指出:“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 U 型,更不可能是 V 型,而是 L 型的走势,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 。短期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解决还处在起步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中,新动能发展还不够强大,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不大,在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经济具备了企稳的基础。步入 L 型中高速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
5、是如何从降速转向提质的阶段,通过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视频:李克强总理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00:18:21“L”型的经济运行走势下,中高速增长方位发生新的变化:(1)从产业结构上看,伴随着 2011 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第二产业对 GDP 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而与之对应的是第三产业对于 GDP 的同比拉动作用则稳中有升,并且在 2015 年超越第二产业,成为 GDP 同比增长中贡献最大的部门。(2)从需求结构上看,进入 2014 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于 GDP 的同比拉动已经开始相对稳定地超越资本形成总额对于 GDP 的同比拉动,2016 年,两者之间的剪刀差达
6、到 1.5 个百分点。 (3)从收入水平上看,我国早在 2014年人均 GDP 就已达到 7485 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2016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8866 美元(中等收入偏上国家) ,有 9 个省份人均 GDP 破万美元,其中,东部 8 个,中部 1 个,西部地区最高依然为重庆市(折合 8757 美元,低于全国水平) ,东中西部收入差距依然显著。00:21:20(二)中高速增长阶段强调资金脱虚入实,实体经济重振盘活产业发展空间2011 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严重失衡,社会资源不断地涌入以房地产和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
7、当前我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剪刀差愈发加大,2016 年更是下降到了 0.5 的比例,不仅远低于美国的水平,甚至比印度的水平还要低。这意味着即便扣除价格因素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大量的并没有最终进入 GDP 的耗费,如土地出让金等,其中蕴含着泡沫成分。而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相对较快,过度金融化主要表现在社会中的金融资产相对于非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过度膨胀,甚至引发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利润越来越多地来源于金融渠道,而金融过度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到金融风险的影响。00:23:18化解中国经济的“脱虚入实” ,一是要抑制虚拟经济泡沫
8、化,如美国就通过强监管和抑制资本利得两个方面来促使金融去杠杆、抑制金融泡沫;二是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合理引导资金流动,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传统行业的去产能,以及僵尸企业的清理,从而将资金的“死水”置换为“活水” 。而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脱虚入实的可能性是在不断上升的。一是供需结构改善叠加市场准入放开,在传统行业加快整合的同时,新兴部门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投资变得更加有效。阻碍脱虚入实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债务高筑下的盈利能力的低下,导致资金愿意选择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而从供给侧改革以来,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的钢铁、煤炭等领域的供需结构改善明显,盈利逐步恢复的同时,
9、盈利能力一直处于相对高位的新兴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实体经济的投资将变得更加有效。00:25:27二是金融去杠杆不断深化,监管不断加强。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上升相对应的应该是银行资产规模的上升,因此,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是与 GDP 增长相一致的。2006 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资产扩张,然而不同的是2007 年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与之对应的是 GDP 同比增速的上升,而 2008 年之后的三次资产规模的扩张,对应的则是 GDP 增速的下行。走势相背离的三个阶段中,在金融危机期间,主要是由于地方债务平台的扩张明显,2012 年左右由于央行、银监会开始限制房地产和地方融资贷款,但
10、是这部分收益高,所以,银行绕道去做,影子银行发展比较迅速。而近几年资产规模的快速上升,除了刺激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之外,更多的无疑是金融杠杆率的上升,资金大量进入虚拟经济所致,伴随着金融去杠杆的不断深化,脱虚将更加有效。00:26:34(三)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与欧美再工业化战略并行,制造业面临的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在世界贸易组织( WTO)谈判久陷僵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全球贸易规则重构悄然而生。而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试图打造全球贸易规则 2.0 新时代,其 12 个成员国涵盖了全球经济总量的 36%,全球 13%的国际贸易。2017 年 1 月,美国正式宣布退出 TPP,
11、使得 TPP 难以继续推进。2013 年,美国开始推进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TTIP) ,其成员国美国和欧盟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50%,占全球贸易总量比重的 33%,然而原定于 2016年之前结束的 TTIP 并没有如期在奥巴马政府任期内结束,新一轮谈判迟迟没有启动,前景不明。00:28:37与西方国家主导的两大贸易协定前景堪忧相比,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2010 年启动的自由贸易协定( FTAAP)亚太地区,成员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的 60%,占全球贸易总量的 46%。2016 年11 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 24 次领导人会议在秘鲁首都利
12、马闭幕,会议批准了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和相关政策建议,并以此作为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 ,亚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积极推进中,前景明朗。而 2011 年启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第 17 轮谈判在日本神户开幕,谈判围绕关税、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领域展开,取得圆满结束,而经济技术合作和中小企业两个领域已在之前的谈判中基本达成一致,若 RCEP谈成,将涵盖约 35 亿人口,GDP 总和将达 23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 29%,占全球贸易总量的 12%,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伴随着这一贸易规则重构的是产业格局的调整,产业发展所面临高端回流的压力。特朗普上台延续了金融危机
13、以后美国当局的“再工业化”政策,主张将最高联邦企业所得税率从目前的 35%降至 15%,同时提议对美国企业海外利润一次性征收 10%的税,以此实现其将流向海外制造业的机会重新带回美国的目的,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进,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稳步上升至 2015 年的 18.6%,较 2011 年的低点上升了 2.1 个百分点。00:31:25(四)新一轮科技革命给全球产业发展带来新变革下,也与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发生交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在科学领域, “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
14、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人民日报2014 年 6月 10 日)在技术进步方面,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使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00:33:18而上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以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例,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是一个全球现象,德国、英国和日本的全
15、要素生产率水平自 2002 年以来均步入一个放缓的节奏,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较发达国家而言还很低,2002 年以来有所上升,但近几年上升幅度开始放缓。我国需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创造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从投资端上看,2016 年以来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动能的投资也在发生转换,传统的采矿业、钢铁行业投资持续负增长的同时,计算机、仪器仪表等新兴行业的投资则在稳步上升。而从产出端上看,也体现出了新旧动能转化的特征,汽车、计算机、医药等行业增加值不断上升的同时,传统的煤炭、钢铁行业占比则下降明显。00:34:37二、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中国经济触底叠加特朗普
16、新政等海外新环境, “三驾马车”面临新考验伴随着 2011 年以来的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明显放缓,2017 年以来名义投资上行,实际投资增速仍在下降,反映投资需求仍旧乏力。从投资内部结构上看,基建投资相对保持高位,发挥了对冲老产业投资下滑的作用,房地产投资受地产调控以及土地供给的影响仍将处于低位水平,而制造业投资短期内仍将承压供给侧改革的影响。进入 2014 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于 GDP 的同比拉动已经开始相对稳定地超越资本形成总额对于 GDP 的同比拉动,成为支撑 GDP 同比增长的第一动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对于 GDP 的贡献,一方面是来自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来
17、自投资下降带来的被动抬升。00:36:14短期来看,消费承压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影响,汽车销售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15%左右,2010 年购置税从减半提高到 7.5%,再到 2011 年恢复 10%的征收,汽车销售增速大幅下滑。2016 年购置税减半政策调整为 7.5%,2017 年回归 10%,可能会引起汽车销售增速下滑。2010 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速双双回落,进入 2016 年以后,进口增速开始低位反弹,而出口表现仍旧处于下行通道。从未来短期内看,美欧经济的复苏利好我国的外贸出口,但美国特朗普新政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欧洲受英国脱欧影响仍旧存在较大的风险因素。00:37
18、:18(二) “环保风暴”硬约束下,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可持续与以往环境保护显著不同的是, “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在我国环境保护体系下,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部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部门,然而,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主要责任。也就是说,地方的环境保护部门受到地方政府约束。当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地方官员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就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增加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2006 年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进入新阶段,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我国高耗能行业占比高,单位 GDP 能源消耗高,环境污
19、染严重,强化“环保风暴”非常迫切。在经济发展初期,为了促进经济更快发展,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发展尤为迅速,其中包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39:13大量的能源消费支撑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单位 GDP 能源消耗不断降低,然而由于高耗能行业在工业中占比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 GDP 能源消耗依然过高。2013 年,我国单位 GDP 能源消耗为 1862.8(千克石油当量) ,为同期英国、日本和美国的 2.
20、34、1.85 和 1.37 倍。环境保护加强将对我国工业和 GDP 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的负向影响,即环境保护加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受冲击,导致工业和 GDP 增速下滑;二是间接的正向影响,即环境保护加强,资源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流向低耗能、低污染行业,例如,节能环保行业、服务业等,从而促进该类行业发展,进而间接地促进工业和 GDP 增长。人口红利逐渐衰退下,人力资本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00:40:55从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5 年 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 10%,0-14 岁人口占 17%,劳动力人口占 73%。从演变趋势上看,
21、老龄人口占比近几年不断上升,而 0-14 岁人口占比下滑明显,劳动力人口占比则波动上升。从区域结构上看,我国的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为东部及东北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12.7%) 、上海(12.8%) 、辽宁(12.9%) 、重庆(13.3%)老龄化水平表现最为明显。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13 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落地实施。2015 年 12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修正案) ,全面二孩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中国推行了三十多年的城镇人口独生子女政策真正宣告结束
22、。到 2050 年中国主要人口集中在 60-64 岁年龄段,其中,男性人口达到 6200 万人,而女性人口达到 5814 万人,已经体现出明显的老龄化状态。00:44:02而进入 2010 年后,中国老龄化水平则更加明显,彻底演变为倒金字塔型的人口结构,这就意味着全面二孩政策可能并不能改变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加坡为了控制人口总数,实行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家庭采取了诸如减少产假和政府津贴,以及限制孩子就读名校等措施。限制生育政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人口总和生育率在 70 年代迅速减小,并且在进入 80 年代以后仍然保持下降趋势。但是,新加
23、坡政府在 80 年代后期发现随着年轻一代生育观念的变化,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加坡人口出现较为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因而政府开始调整相关政策鼓励人们生育,尤其是对生育多孩的家庭实施大幅度的现金奖励。但是,现实表明,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政策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总和生育率在 80 年代末仅受到短暂的冲击,其后继续表现出长期的下降趋势。00:45:59伴随着人口结构演变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根据2015/2016 年全球 50 国薪酬计划报告显示,中国各个行业的基本工资比东盟劳动力成本相对最高的印度尼西亚高出 5%-44%,其中,初级白领专业人员平均的基本工资是 2.1 万美元/年,高出印尼相同阶层雇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快 新旧 动能 转换 推进 产业 转型 升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