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doc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汉语编辑室由于种种原因,汉语语法学到现在还存在着显著的系统分歧的问题。这是任何一个与语法学有关系的人,包括学习者、教学者和研究工作者,都充分理解的事实。当我们接受了编写中学汉语课本的任务,开始考虑课本的编写原则和编写方法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解决的,也正是这个问题。在中学里进行系统的汉语教学,其中包括比重相当大的语法教学,这件事的必要性是已经肯定了的。 见叶圣陶副部长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人民教育1955年8月号,语文学习1955年8月号。还需要考虑的是编写语法教材在目前语法系统分歧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性。答案也是肯定的。第一,1898年马建忠
2、发表他的“马氏文通”以来的60年间,中国语法学者在汉语语法的研究工作上作过不少的努力,有了不少的成就。尽管系统分歧,可是每一种重要著作里都有它可取的见解和材料。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的指导下,汉语语法学更有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语法学者们在许多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已经逐渐明确起来,一致起来。编写中学语法教材,虽然系统分歧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然而必要的基础是具备的。第二,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依靠个人的努力,而且要依靠集体劳动。1951年6月“人民日报”发出学习祖国语言、重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的号召 见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
3、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以后,语法学习和语法教学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几年以来,语法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钻研对象,优秀的教师们在语法教学方面也已经积累了不少先进的经验。这些情况都为语法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及今后的语法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力的保证。第三,不能设想,语法教材要在语法学上的每个问题都得到一致的结论之后才能编写。其实,语法系统上若干问题的解决倒需要在语法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和语法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来求得验证。我们的工作就是基于上述的这种认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各有关方面的协助下进行的。从1954年起,经过反复的研究修改,终于产生了现在这个“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在考
4、虑这个系统的时候,我们根据各方面共同一致的意见,确立了下边两个原则。首先是尽可能地使这个系统能把几十年来我国语法学者的成就融汇起来。这就是说,暂拟的语法系统希望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而不是单纯依据任何一种系统的。这样作自然比较困难,把各种不同的系统综合在一起而能够成为一个没有严重矛盾的系统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作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很难说现在的哪一种系统是完美无缺的,而所有别的系统都是一无可取的。我们应该让下一代的青年学生在今天语法学界共同的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根据这样的原则确定的现在这个“暂拟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若干缺点,其中有的可能就是由于综合得不好而产生的。这些缺点
5、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逐步改正。其次是尽可能地使这个系统的内容(从立论到术语)是一般人,特别是中学的语文教师比较熟悉的。这就是说,有些最近才提出来的新的看法,尽管它在将来未尝不可能被证实为正确妥善的,但是在今天大家对它还很生疏的时候,教学系统里就不急于采取。依照教育学的原则,教科书的内容应该是这门科学里已经有定论的东西。在汉语语法方面,要求教科书的每一个论点都是已有定论的,在目前还作不到。不过,采用已经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些讲法,总比采用还没经过充分验证的新的讲法妥当些。自然,暂拟系统里无法完全避免新立名称,因为在综合各种说法的过程中,某些地方采取一个新的名称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是要求新名称尽可能地
6、少用,非用不可的,也要求它比较通俗易懂。根据上述的原则,在1954年上半年初步草拟了一个系统。1954年秋季按照这个系统在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对来自全市各中学的二百五十多位教师进行试教。1955年初,根据试教的情况作了初步的修改,印发给全国各综合大学中国语文系、高等师范学校中国语文系科、一部分中学教师和许多语法学者,广泛征求意见。4月到5月,整理了各地的意见之后,邀集北京各有关方面的语法学者连续举行了六次座谈会,进行讨论,交换意见。暑假,北京市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根据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的试教讲义作了一些修订,编成初级中学及高级中学汉语语法基本知识教学参考资料,在北京、天津两市的全部中学里
7、进行试教。1955年11月到1956年1月,根据两次试教的经验、各地提来的意见、座谈会上交换的意见,作了再一次的修改。修改稿经过有关部门的语法学者和有关领导方面的审订,并且根据审订意见作了最后的修改,成为现在这个“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从上边的叙述里可以看出来,现在这个“暂拟系统”是一个集体性的产物:里边包含着几十年来许多语法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参与讨论、审订和试教的许许多多语法学者和语文教师的辛勤劳动。在汉语语法学目前所处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一个全国中学一致采用的语法教学系统,这尤其是跟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分不开的。虽然如此,这个语法教学系统我们还是称之为“暂拟”的。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
8、尽管在构拟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积极的、具体的支持和协助,可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水平和人力有限,系统本身的缺点一定还是很多的。这就需要语法学者们继续提供意见,尤其需要教师同志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以便及时总结,进行修改。前边说过,有些较新的见解,这个系统里没有来得及采用。如果这些见解经过充分的研究,取得广泛的支持,教学系统就会作相应的修改,把它采纳进来。其次,1955年10月间举行过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之后,特别是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之后,社会上更加迫切地要求有一部可为准绳的、完整的、规范性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一旦这样的语法著作发表出
9、来,现在这个语法教学系统当然就会根据它作彻底的修改。最后我们愿意说明一点。汉语语法学里还有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个“暂拟系统”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没有解决的或者解决得不妥善的问题。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改进并且最后确立汉语教学的语法系统,必须依靠所有的语法研究工作者和语法教学工作者。我们希望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够密切地面向教学;我们希望汉语语法学里的若干问题能够早日获得解决;我们希望科学研究的成果能把“暂拟”两个字早日取消。下边介绍这个“暂拟系统”的内容梗概。一 词和词的构成 二 词类三 实词 四 虚词五 助词和叹词 六 词的组合词组七 句子 八 句子成分九 复杂的谓语 十 主谓结构作句子
10、成分十一 联合结构作句子成分 十二 特殊的句子成分十三 句子成分的倒装和省略 十四 单部句十五 复句 十六 复句的紧缩一 词和词的构成1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人、葡萄、语言、学习、东西)“最小的”,是说如果再把它分析下去,分析出来的每一部分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葡、萄),或者虽然能表示一些意义,可是至少其中的一部分不能自由运用了(习、语、言),或者虽然还能表示意义并且能自由运用,可是成为另外的词了(东、西)。“自由运用”,是说它不依靠别的成分,自己就有句法上的功能作句子成分,或者表示语法关系。 数词和量词要互相依靠,合起来成为数量词,用作句子成分。(见1618节)“语言”是一个
11、词,它能作句子的各种成分,如:“语言是交际工具”(作主语),“我们要好好学习语言”(作宾语)。“把”是一个词,它能表示语法关系,如:“把衣服洗干净”(表示“衣服”是前置的宾语)。词组和句子也是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然而不是词,因为那不是“最小的”单位。例如,“中学汉语课本”不是一个词,是包含三个词的词组;“他说的话很对”里的“他说”不是一个词,是包含两个词的词组(主谓关系的词组)。2单音词和多音词 只包含一个音节的词是单音词,包含两个或者好几个音节的词是多音词。在书面形式上,一个字一般表示一个音节,所以单音词一般用一个字表示(人、吃、好),多音词用两个或者好几个字表示(桌子、向日葵、盘尼西林
12、、布尔什维克)。3单纯词和合成词 只包含一个有意义的成分的词是单纯词,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意义的成分的词是合成词。单音词一般只包含一个有意义的成分,所以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像“葡萄”这种词,虽然包含两个音节,可是每个音节单独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成分,所以也是单纯词。音译外来词(苏维埃、布尔什维克)也是单纯词,因为其中每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不表示意义。“学习”和“东西”都是合成词、“桌子”也是一种合成词。“子”虽然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可是表示附加的意义它首先表示“桌子”这个词是名词,在特定的场合还可以表示附加的感情色彩(比较:小玻璃瓶儿,破瓶子),所以也是一个有意义
13、的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而能表示附加的意义的成分,如“子”,是构词的辅助成分。4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合成词有两种:不包含辅助成分的,包含辅助成分的。前者又有好几种构成方式。(1)不包含辅助成分的 a)联合式:人民 学习 美丽 东西 b)偏正式:国旗 白菜 飞跑 笔直 c)其他方式:注意 裹腿(2)包含辅助成分的a)桌子 棍儿 石头 b)学者 教员 c)硬性 酸性 积极性 强化 机械化二 词类5划分词类的标准 词类是词根据词汇语法范畴的分类。具体些说,就是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来划分的。词的语法特点表现在两方面:(1)词的本身能用什么手段表现哪些附加意义。例如名词可以用辅助成分“子、儿
14、”表示附加的感情色彩,一部分名词可以用“们”表示多数,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用重叠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气,可以用“了、着”等表示时态,等等。(2)词的组合能力,也就是哪些词可以跟哪些词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关系,不能跟哪些词组合。例如名词和动词可以靠词序组合起来,名词在前表示主谓关系,动词在前表示动宾关系,名词不能跟副词组合,等等。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是有联系的。有相同的语法特点的词,在意义上大都有共同之处;在意义上有共同之处的词,也大致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语法特点。6词类表 根据上面说的标准,词分11类,列表如下页。7一词多类 经常具备两类或三类词的语法特点的词,兼属两类或三类。例如,“明白”兼属形
15、容词和动词两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动词)他的意思是很明白的。(形容词)三 实词8实词的特点 实词能够作句子成分,并且能够作句词,就是说,在一定的环境里一个词就能成为一个句子,回答一定的问题。 个别的实词,由于意义或者别的关系,很少有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姓”。实词都有实在的意义:表示实体事物以及实体事物的动作、变化、性状、数量等概念。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9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有些名词有名词所特有的辅助成分,如“子、儿、头、者、员、性”(桌子、棍儿、罐头、读者、宣传员、重要性)等。指人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们”表示多数(学生们、工人们)。名词计数
16、的时候要求在数词后边用上一定的量词(一个人,两张桌子,三条鱼)。名词不能跟副词组合。 “不”在成语里和特殊的习惯语格式里是例外:“你画”名词可以作主语(农民们组织起来了)、宾语(我们要努力研究科学)、定语(东边墙上有四扇玻璃窗子)。表示处所或时间的名词还可以作状语(院子里种了很多树,我们下午开会)。 参看下节。名词作谓语的时候一般要求用判断词“是”构成合成的谓语(老李是辅导员)。词 类例 词实词1名词名词学生 书 戏剧 今天 北京附 名词、动词的附类,都带有或多或少的虚词性,分别见第10、1315节。:方 位 词上 下 前 后 里 外 中2动词动词走 爱护 研究 变化附:能愿动词能 敢 肯 会
17、 必须趋向动词来 去 上来 下去判 断 词是3形容词大 红 香 好 优秀4数词一 二 三5量词个 只 趟 次6代词人称代词我 你 他 它 我们疑问代词谁 什么指示代词这 那虚词7副词很 都 常常 不8介词从 往 把 被9连词和 或者 但是 所以10助词 助词和叹词是特殊的虚词,见第24节。结构助词的 地 得 所时态助词着 了 过语气助词呢 吗 吧11叹词啊 唉 嗯10方位词 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表示方向和关系位置的名称,包括“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内、外、中、间、旁”这些词。方位词可以跟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结构(从东来,往前看)。除此之外,方位词不单独作词用 文言格式和特殊
18、的习惯格式是例外:“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东看看,西看看”。它的主要用途是附着在名词后头,构成表示处所或者时间的名词(桌子上、院子里、饭后),这样构成的表示处所或者时间的名词一般只作状语用(墙上挂着一幅画),这样用的方位词,性质近于助词。方位词前边可以加上“以”或者“之”,后边可以加上“边”、“面”或者“头”,构成合成的方位词(以上、之内、前边、后头)。合成的方位词不仅可以附在名词后边,而且可以附在动词或者某些词组后边,构成表示处所或者时间的结构。这种结构一般也是作状语(吃饭之前要洗手)。多数的合成方位词可以单独作状语(以后不要这样说话了)。方位词可以成对地镶嵌在成语里(东张西望,里
19、应外合)。11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状的词。动词和形容词能用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起来、下去”等表示时态的变化、动作的趋向或者性状的变化(比较:笑了,笑着,笑起来;热了,热起来),有一定的重叠形式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比较:看,看看;大,大大的;研究,研究研究;清楚,清清楚楚),都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来不来,好不好)。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有的是不以动作者以外的事物为对象的,有的是以动作者以外的事物为对象的。前者是自动词,如“走、来、坐”;后者是他动词,如“打、吃、爱”。动词能够带宾语(来了一个人,打了一个人;跳墙,砌墙)。形容词不能带
20、宾语。 个别能带宾语的,带宾语的时候属动词(把脸一红,丰富词汇),见第35节。动词的基本用途是作谓语(他来了)。动词作定语一般要求用助词“的”(吃的东西)。 见第33节。形容词的基本用途是作定语(聪明孩子)、状语(快走)、谓语(树叶黄了)。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多数采取重叠形式或附带副词(慢慢地走,很慢地走)。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作补语(赶走,烧红)。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词和形容词才能作主语、宾语。 见下节及第32、35节。12动词和形容词的特殊用法 下边三种格式是动词和形容词的特殊用法:(1)分析是必要的。 我们重视分析。 诚实才好。 他喜欢清净。(2)他的来使大家很高兴。 狐狸的狡猾是很出名的。(3
21、)作品分析是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说这些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特殊,是因为:第一,在意义上,它们不表示实在的行动或性状,而是把行动或性状作为一种事物;第二,它们用作主语或宾语,而这些成分是常用名词或代词来表示的。然而(1)(2)(3)三种情形又有显著的区别。在第(1)种格式里(即动词、形容词单独作主语、宾语),动词、形容词还保留着它们的全部语法特点:可以重叠(分析分析是必要的,诚诚实实才好),可以受副词修饰(反复分析是必要的,不诚实不好),动词可以带宾语(分析问题是必要的)。在第(2)种格式里(即动词、形容词有了名词、代词作修饰成分,而这修饰成分是用助词“的”表示的),动词、形容词失去了一部分特点不
22、能重叠,不能作谓语;保留着一部分特点受副词修饰(他的不来,他的不聪明),动词带宾语(他的爱劳动不是真爱);同时取得了名词的一个特点受名词、代词修饰。在第(3)种格式里(即动词有了名词直接作修饰成分,不用助词“的”),动词失去了全部的特点不能重叠,不再受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同时取得了名词的一个特点受名词修饰。但是,第(3)种格式里大都加得进助词“的”(作品的分析),而一加上“的”就成了第(2)种格式;所以(2)(3)两种格式是相近的。从语法特点着眼,我们把(1)和(2)(3)区别开来。(1)里的动词、形容词保留着全部的语法特点,所以只是动词、形容词的特殊用法,没有更多的变化;(2)(3)里动词
23、、形容词失去了动词、形容词的特点(或一部分特点),取得了名词的一个特点,我们称之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名物化用法。13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是动词的附类,包括“能、会、敢、肯、必须、应该、要”这些表示可能或意愿的词。它们是动词,可是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完整:没有时态变化,没有重叠形式。它们的基本用途是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能唱,肯来,必须去,天气应该热了)。因为本来是动词,所以还保留着单独作谓语的能力(你敢去吗?我敢)。个别的能愿动词还保留着带名词宾语的能力(我会俄文)。1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是动词的另一个附类,包括“来、去、上、下、进、出、起、过、回、开、上来、下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汉语 教学 语法 系统 简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