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重点第一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史重点第一章.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 原始社会建筑1. 建筑遗址,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2. 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龙山文化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3. 木骨泥墙房屋树枝做骨架,木骨架上扎结枝条,用绳子捆起来,两面抹泥,形成木骨泥墙4. 巢居发展过程:独木构巢多木构巢干阑式建筑5. 穴居发展过程: 原始橫穴深代穴半穴居地面建筑二 奴隶社会建筑夏: 河南偃师一号宫殿遗址: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 (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 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商: 郑州商城: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是不同 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方的
2、聚落格局。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茅茨土阶: 古代的一种建筑构造形式,只用茅草做的屋顶,土阶就是把素土夯实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台,然后把建筑建造在上面。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迄今最早四合院;最早两进式组群;第一个出现的完全中轴对称的严谨组群;最早用瓦建筑;最早使用影壁。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常见居住类型。三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成就1. 从建筑材料和技术上看, (1)木工技术成熟。 (2)瓦当的品种和数量增多。 (3)春秋时期开始了用砖的历史。2. 诸侯
3、出于政治和享乐的需要,大建高台建筑;3. 儒家学说为礼制奠定了基础。高台建筑代表作品 秦咸阳一号宫殿(秦) 汉武帝刘彻建章宫(汉)四 礼制思想对建筑产生的影响建筑制度:工官制度、等级制度礼制秩序:左祖右社、前朝后寝、面朝后市; 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 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 井田方格网的系统式规划方法;礼制建筑祭祀建筑, 宗庙、明堂、辟雍五 考工记都城规划思想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涂道路;一夫100亩六 天子五门对应关系皋、库、雉、应、路明代五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清代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大清门七 秦秦咸阳
4、一号宫殿遗址居中,6045的夯土台基,高6m,台上筑屋秦始皇陵八 兆域图意义1. 兆域图的发掘,对战国墓有了全面的认识;2. 是按一定比例绘制的,图中的尺寸采用“尺”和“步”两种单位表示,比例尺约为1:500.是中国最早一幅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工程图,也是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九 历史各朝代典型、建筑十 汉汉明器反映 木架建筑趋成熟:1. 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木结构已经形成;2. 斗拱处于未定型的活跃探索期;3. 多层楼阁的兴起和盛行;4. 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汉阙十一 三国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发展1. 佛教西汉后期传入中国,东汉流行。兴建大量寺院,佛塔和石窟;2.
5、从东晋16国时,佛教在国家政权的倡导和资助下,大肆流行;3. 南北朝时期各大小佛寺已遍布全国各地。十二 自然山水式园林秦汉时开始兴起,魏晋南北朝有重大发展十三 隋代 1.隋大兴 高颖、宇文恺 2.开凿大运河 3.赵州桥 李春 4.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塔身单层,平面方形,截头方锥形塔顶十四 唐唐长安乾陵唐代建筑特点1. 规模宏大,规划完整;2.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 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6.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十五 宋代建筑特点1.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打破里坊制;2. 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和营造法式;3.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4. 建筑装修和色彩有很大发展;5.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 园林兴盛。十六 明清建筑成就1. 砖已普遍应用于民居;2. 工程做法则例和清代斗口制;3. 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4. 包括住宅在内的乡土建筑,根据自然环境,当地材料,以及民风民俗,创造了多样的方式;5. 从建筑风格看,明清封建统治体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完备,对礼制、宗法制度的推行,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严格,繁缛。6. 造园来看,清代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顶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