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摘要: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市公司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管理层已经加入盈余管理的行列,虽然盈余管理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上市公司实际的总盈利,只是改变了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对会计报告上的数字进行相应的调整,但这种行为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因此深入研究盈余管理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策略进行研
2、究,首先简要的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债务契约动机、薪酬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合理避税动机进行分析,了解了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再次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五种主要策略,有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最后从证券市场监管、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行为五个方面提出盈余管理治理对策。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会计准则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
3、题的提出(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目的急剧增加,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并引起了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关系非常密切,为达到资本市场、债务契约、政治成本等政策要求的衡量标准,管理层通常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实施相应的盈余管理政策,向外界传递一种公司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信息状况,树立和维持上市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备了多变性的特征,在制约盈余管理行为的同时又为管理层提
4、供了新的盈余管理空间,如公允价值的引入将会成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新策略。(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不严谨,惩处力度不强,时效性太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制定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一些概念制定模糊不清,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治理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不成熟,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或者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稳定并扩大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从而产生盈余管理行为。会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准确辨别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和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降低了投资者
5、对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信任度,其投资决策及利益必然受到影响,甚至连监管部门的决策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资本市场风险因此加大,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在新的环境形势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一)资本市场动机资本市场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加剧了上市公司之间为获得资本而进行的竞争,管理当局迫于资本市场的竞争压力会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我国资本市场动机主要表现为股票发行、获得配股资格和维持上市资格。我国证券法规定,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必须具备有连续三年盈余的经营业绩,对于达不到法定要求又希
6、望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其采用合法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最佳渠道;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配股融入大量低成本的资金,并在短期内提高每股收益,要获得配股资格,需在申请配股的前三个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不得低于6%,因此为了达到规定的配股要求,一些上市公司会采用各种方法调整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若在一定期限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将终止上市,因此,当上市公司出现经营不力、产生亏损时,管理当局就会想方设法维持其上市资格。(二)债务契约动机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及日常经营所需的大量资金,除了来自
7、投资者的投入和自身积累外,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上市公司为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会向金融机构贷款,债权人提供贷款时,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并在借款合同中订立一系列保护性限制条款,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诸多限制,如对一些重要财务比率的限制、不能过度发放股利等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债务人的经营业绩如果超出条款允许的变动范围,不仅面临着贷款被收回的风险,而且经营活动很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当上市公司注意到本年度的一些财务指标有偏离债务条款的趋势或已经偏离时,管理层为了不支付高额的违约成本,会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三)薪酬契约动机上市公司
8、的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是一种基于权力和酬劳的契约关系,为了降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往往制定与其经营业绩紧密相连的薪酬激励制度,现在的薪酬政策大多是以会计盈余为基础,当期所实现的会计盈余更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者的薪酬,而非上市公司的发展价值与前景。当管理层人员发生变动时,管理者也可能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管理者在退休之前会选择会计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以增加奖金金额。对于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会通过调高盈余来防止或推迟被解雇的状况。因此管理层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调整会计盈余指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四)政治成本动机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会成为对其进行管制和监控的信号,一旦财务
9、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上市公司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并且会增加运营成本。上市公司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特别是战略性产业、垄断性公司,上市公司规模越大、盈利越多,越有可能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政府监管部门迫于政治压力,会对上市公司开征新税、实施管制或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减少负面新闻的产生,会实施一些会计政策和程序来减少净收益,降低社会对上市公司的关注度以及减少政府的管制。(五)合理避税动机所得税是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完善,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及税收减免政策会减轻上市公司的
10、税收负担,再加上上市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灵活性较大,因此更多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合理避税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盈余。一个上市公司营运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现金流量的多少,节约现金支出就相当于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这对提高盈利水平和改善财务状况有很大帮助。因此,为了降低应纳税额,上市公司会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降低当期利润,达到减少或推迟纳税的目的。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策略分析(一)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变更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是指上市公司在会计核算时变更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我国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某些经济业务
11、必须由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这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当期盈余,从而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1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会计准则中,上市公司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进行核算。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上市公司利润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影响不同,上市公司中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也较为常见。管理层通过对一定的成本费用在时间期间上的不同安排来改变经营利润,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要想虚增上市公司本期利润,可以将存货发出成本的核算由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2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主要包括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
12、限的确定、停止计提折旧时间的确定,这些都将影响上市公司当期及未来期间的会计利润。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的改变都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每年至少复核一次,因此管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上市公司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工作量法以及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从而达到当期和以后各期固定资产折旧率下降和利润上升的效果。由于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错综复杂,而且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在这段较长的使用期限内,上市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增加了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机会。3合
13、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变更上市公司通过年度之间收购或出售等方法,增加新的子公司或减少原有的子公司,从而改变合并会计报表年报编报的合并范围,改变上市公司当年或以后年度的合并利润。一些亏损或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通过改变持股比例,在原合并范围的基础上减少一些亏损或盈利能力较差的子公司,或者增加一些盈利能力较好的子公司,从而提升合并利润。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当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业权益的20%以上并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否则只能采用成本法核算。按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存在很大差异,权益法下,无论被投资企业是否分配
14、利润,投资企业都应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情况和投资比例,确认收益或损失。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只根据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情况,按所分得的利润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不考虑被投资企业实际发生的盈亏。如果被投资企业出现亏损,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更有利,如果被投资企业盈利,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更有利。(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关联方交易是指无论款项是否收取,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或是将企业一部分抽离上市,这些都是从母公司剥离出的优质资产,与母公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从事交易的各方存在关联方关系,并且在经济上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交易
15、可能偏离市场公平交易的原则,为实现利润而进行盈余管理。1购销业务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在供、产、销及其他服务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这种关联购销进行盈余管理,尤其是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常用的方法有虚构业务量、低价收购原材料和高价销售产品。当上市公司利润水平较低时,上市公司从母公司或关联方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原材料或半成品,或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关联企业销售产成品,以此实现利润转移,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2托管经营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托管经营的规定很少,上市公司完全可以通过托管经营来进行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差的情况下,可将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经营,并收取母公司一定的资产托管费
16、,这样既可避免不良资产带来的亏损风险,又可获取固定收益。同时母公司也可将优质资产委托给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并在委托协议中将较高的利润留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仅需要支付较低的使用费用,直接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利润。3资金占用费 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存在商品购销、非商品购销、劳务供应和款项未及时结算等关系,彼此占用资金的情况不可避免。当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较低时,上市公司可以不支付资金占用费,甚至母公司向上市公司返还以前年度所支付的资金占用费,提高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4转嫁费用转嫁费用是指上市公司将一些费用项目转移到母公司账上。我国的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大部分都存在费用分摊和支付问题,关联方之间经常采取转移费用
17、的方式转移利润。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亏损时,母公司会通过改变费用分摊标准进行盈余管理,母公司可以降低上市公司应缴纳的管理费标准,甚至免缴应缴的管理费,同时可由母公司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宣传费用等,从而进行费用转嫁,减少上市公司的费用负担。(三)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根据谨慎性原则,上市公司应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式,来确保相关资产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有八项: 应收款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而准则规定的计提资产减值后可以转回的有应收账款、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可供出
18、售金融资产。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或者在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无论是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还是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二者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主观性,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上市公司在利润水平较低时会减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以增加会计利润,经营状况较好时会增加计提金额,以减少以后的会计期间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四)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公允价值是熟悉市场情况的买
19、卖双方在公平交易和自愿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是会计准则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将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容易进行盈余管理的项目有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并不完全具备采用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公允价值的确定会涉及到估值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缺少能够量化的定量标准,无形中扩大了管理层会计处理的自由度,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新的可操作的空间。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弹性,对未来收益的估计以及折现率
20、的确定进行调整,或者与评估机构的相关评估人员商定符合上市公司自身利益的公允价值,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五)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策略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上市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上市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和支出。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在其利润总额中的比例是比较小的,对于亏损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带来的净利润在短期内无法满足扭亏为盈的需求,因此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可以快速的调节利润,达到转亏为盈的目的。1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
21、事项。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发生债务重组时,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作为解决债务纠纷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上市公司经济负担,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因此越来越被管理层所重视。当上市公司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时,债权人若全部或部分豁免上市公司的债务,上市公司会大量增加会计利润,使得当期经营业绩大幅上升,尤其是面临摘牌危险的ST公司,极有可能通过债务豁免等方式达到扭转亏损的局面。2政府补贴和减免对于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政策的上市公司,政府通常会制定一些政策法规给予经济支持
22、,希望借助上市公司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及增加税收收入。当上市公司无法配股或面临终止上市的情况时,政府会对上市公司给予行政支持,实施政策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利用权限给予上市公司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如减免税收,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水平;第二,提供政府补助。上市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可以快速提高上市公司利润,并且无需支付任何成本;第三,提供利息减免。当政府扶持的上市公司利息费用负担过重时,政府会直接进行行政干预,要求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的贷款利息进行减免,从而减少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增加了当期利润。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
23、理对策(一)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实施积极的市场导向监管体制,提高市场的监管水平和效率。证券市场的一些监管制度与上市公司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削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必要完善证券市场的相关制度。1完善股票发行、配股和退市制度在发行股票之前,完全公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使投资者能够准确的判断股票的市场价值;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规定,不应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唯一控制参数,应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指标体系,将配股条件由单一指标改为多项指标,如增加持续盈余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等指标,综合衡量和测定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4、,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使管理者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退市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应以连续三年亏损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财务报表不能完全反应上市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其当前核心业务和未来盈利能力也能反应出该上市公司是否具备潜力股的条件,因此应提高退市制度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2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是诱发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同一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应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和改革趋势及时调整监管政策,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国监管机构的处罚力度与时效性都很差,应加大处罚力度,缩短处罚周期,
25、及时对有关上市公司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惩戒;监管机构人员应端正自己的监管态度,正确履行监管职责,在缩小审批权力的同时扩大监督权力,有效的制约不当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二)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会计准则是规范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表和会计核算的标准,对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会计准则制定的越详细,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就越小,因此应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减少盈余管理的施展范围。1完善会计准则,压缩盈余管理空间会计准则是制约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应继续完善会计准则,压缩会计准则留下的自由空间,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重点研究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的项目
26、和案例,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成果,不断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及时修订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减少会计处理中无法可依和依据不准的现象;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修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具有科学的分析和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经济业务的出现,应预先考虑其可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以避免事后再出台应对政策。2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信息公开性、透明性的保障,也是约束信息提供者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建立专门的信息披露电子化系统,如对上市公司持续盈余
27、指标、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行为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数据等信息建立一个多参数控制体系,使信息使用者进行全面的投资决策;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需要上市公司在披露各项信息的基础上注明进行职业判断的理由以及对报表中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使信息使用者更加明确数据信息的来源;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处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进行违规盈余管理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盈余管理成本,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三)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东通过构建对管理者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着重解决二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而形成的,以比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制度。我国上市公
28、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和内部人员控制现象严重,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上市公司各方利益合理分配的问题,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优化股权结构。资本市场中国有股权比率过高是上市公司治理不力的最主要原因,应不断吸纳社会资本在上市公司股权中的比率,使国有股权适当分散持有,同时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参与上市公司决策并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其次,建立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分离机制。引入独立董事机构,形成对管理层和大股东的制衡机制,确立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上市公司管理层经营活动的审核和评价,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最后,建立科学的
29、考核机制和薪酬机制。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指标大多以会计利润为主要指标,容易导致上市公司管理者短期行为的产生,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及上市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注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共同作用,建立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短期激励和以市场价值信息为基础的长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机制,探索与上市公司业绩相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使管理者追求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相一致。(四)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审计机构应该承担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定责任。从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对象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和股东,他们既是外部
30、审计的被审人,又是审计的委托人,委托方享有选择审计服务的主动权,导致许多注册会计师为取得市场份额而降低审计质量,因此应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审计委托关系,防止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充当委托人;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应由职业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执业质量良好的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时应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全面的审核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注册会计师应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严禁出具失实的审计意见,对造成的经济后果加大其承担过失的法律责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五)规范政府行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因此产生了一些非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特殊
31、现象。政府的一些不合理的行政干预政策,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严重失真,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为建立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应该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扰因素,严禁以各种名义进行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政府财政补贴行为、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利息减免政策,同时要逐渐弱化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直接管制职能,采取积极的宏观管制政策。结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上市公司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管理层管理水平的体现和上市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标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基本前提是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以及可选择性较多,使得盈余管理的现象不能完全避免,只要盈余这个指标存在,上市公司就会出于各种目的,利用各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控制盈余管理行为,防止因过度的盈余管理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信息使用者利益的损害。虽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规范盈余管理,我们可以加强政府及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加大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