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欧音乐的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欧音乐的比较.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欧音乐的比较【摘要】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影响的地方越来越多,音乐艺术文化也不例外。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领域的艺术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着笛声的清越,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相较与中国的民族音乐,在西欧独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的熏陶下应运而生的西欧古典音乐也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和民族性。通过比较这两种音乐文化的异同之处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赏析东西方音乐文化,更好地理解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与两者各自独特迷人的艺术魅力。【关键词】民族性 时代性 古典 西欧 中国 渗透影响【正文】要想比
2、较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欧音乐的异同及两者互相之间产生的影响,我们首先要做的功课自然是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欧音乐各自的特点。中国民族音乐采用的是五声音阶【注释1】,这一点是众人所熟识的,它与西方音乐采用的七声音阶【注释2】相比,听起来似乎有些单薄。可实际上,五声音阶是以“八声音阶”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非但不落后的表现,反而更为先进。诸如“曾侯已编钟”的出土与“180调民歌的整理”等重大发现更是证实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浩瀚广博。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与影响在近两年的流行乐坛可见一斑,流行音乐刮起“中国风”。关于中国风,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不过这股风潮在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国元素的出现和融入。
3、流行音乐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大多表现在中国式的旋律和编配手法融入音乐创作。中国传统的旋律主要是小调式的五声旋律,运用在欧美风格的音乐框架内,能够带来旋律上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地听出,中式旋律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歌曲的旋律走向,转调的运用使得歌曲变得更加婉转动听,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在情感。民族乐器的运用更是丰富了流行音乐的结构,使作品更加丰满感性,改变了流行乐编配的某些程式化套路。流行音乐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可以理解为民族音乐与传统流行音乐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与已然形成一套体系的流行音乐的融合,推动着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音乐有着各自的特点。
4、北方黄沙漫天的黄土高坡孕育出了豪爽的北方人,也衍生了豪迈粗犷又有些许悲壮色彩的音乐,其使用的乐器也都偏向大气磅礴、悲壮豪放一脉,如花鼓、唢呐等,使人听到就会如临其境地感觉到黄土高坡的广袤与悲凉。代表作如乔家大院,使人听之就感受到浓郁的西北气息,荡气回肠。而我国的南方水乡地带在流水青山的影响下也养育了温婉柔和的南方人民,衍生出了诸如丝竹、古琴、二胡般清新柔和的乐器,与多情婉约的南方音乐,从南方音乐就能感受到淙淙流水的清凉透彻,青青高山的刚柔并济,山水美景跃然于脑海,使人心驰神往。中国作曲家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创作的音乐以及苏聪为电影末代皇帝创作的音乐,均获得奥斯卡音乐大奖,正是音乐中的中国民族风格
5、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与观众。这印证了别林斯基的那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再次彰显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每次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都仿佛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的每一个音符仿佛都融入了我的血液,它的每一个起伏仿佛都牵起我驿动的心。每次倾听都有新的感受,每次关注都会感到无比的振奋,那些音乐融入了中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中国魂!然而西欧音乐呢,自然也是有着其自身独一无二的特点与其强烈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西欧音乐类别很多,我在这里想重点分析一下西欧的古典音乐特点。 所谓西欧古典音乐,一般与19世纪以来的浪漫派音乐相对比,指贝多芬以前的欧洲音乐,但也有人认为可泛指西方音乐史上所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6、,或沿用西方传流作曲技法而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总之,古曲音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古典主义”是指以古希腊时期的作品为完善的标准,以形式的简洁、严整、统一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古典乐派的音乐,最典型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精神,并达到最完美的艺术境界。其音乐风格:优美、典雅、清晰。西欧古典音乐融合了与民间民俗息息相关的英国音乐、具有华丽气息的、典雅的法国宫廷音乐和意大利世俗、浪漫的音乐体裁风格,偏爱用三、六度音程,与中世纪大量地运用四、五、八度那种空洞的音响效果形成鲜明对照,它的尚松、抒情、细腻、典雅是勃艮第文明的一种恰当的艺术写照。 西欧音乐更有特点鲜明的大量复调手法的使用,丰富了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
7、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典型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包括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例如一代音乐家奥克冈,他为了是使每个声部流动起来,主要运用“卡农”的手法,他潜心于复调技术的研究,专注于各个声部旋律的发展,各个声部都在展开,不分主次,曲调连绵不绝,固后人称他的复调为同质复调。在这种同质复调中,听众再也听不出迪斯康特或世俗旋律。西欧音乐的另外一大形式则是弥撒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体裁。弥撒曲经历了最初的古老弥撒曲,定旋律弥撒和模仿弥撒曲三个阶段,逐渐走向顶峰,发展到现今已不全然是宗教歌曲了。这种古老的宗教音乐体裁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存在着这样的缺陷:即各个
8、乐章在音乐上缺乏统一的因素。15世纪最初的解决办法是音乐家们在每一乐章开始的高声部采用一个相同的动机,这种弥撒称为前导动机弥撒曲。后来,作曲家们找到了更有效的方法是弥撒曲的各个乐章统一起来,即每个乐章使用一个相同的旋律作为定旋律,即定旋律弥撒。如弥撒曲脸色苍白(1452)中的定旋律取材与其同名叙事歌。15世纪下半叶模仿弥撒曲取代了世俗定旋律弥撒曲。这种弥撒曲从世俗的音乐题材中不仅仅只吸收一个声部作为定旋律,而是汲取多个声部的音乐材料,然后采用复调模仿的陈述方式使这些世俗的音乐材料反复地出现在各个声部。如弥撒曲不幸向我袭来就从奥克冈的一部尚松中汲取了多个声部的材料。这样看来似乎西欧音乐与中国民族
9、音乐间有道鸿沟。是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时代背景会孕育风格迥然不同的音乐文化,可是,俗话说“音乐无国界”,在这个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年代,音乐的互相渗透与影响是必然趋势,更何况就音乐本身而言,音乐在其创作手法上总有其异曲同工之处。 就拿复调这一音乐手法来说吧,东西方音乐似乎都对这种音乐手法有着不同时期的各自的情有独钟。西欧的复调音乐在前面已经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做赘述。相比起15世纪左右复调一统音乐界的西方,我国的复调音乐其实很早就存在于各种民间音乐中。如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侗,瑶,壮,苗,毛南等)为代表的多声部民歌,还有传统音乐中的戏曲,曲艺音乐,宗教音乐和江南丝竹等都存在着大量复调
10、音乐形态(尤其以衬腔式支声复调为多见)。之后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欧洲复调音乐作品及其技术理论体系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作曲家将这一理论体系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创作出许多表现中国社会风貌的作品,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新音乐传统。而且,西欧音乐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中国元素的影响,在部分著名西欧音乐作品中有着浓郁中国元素特色的体现。例如马勒著名的大地之歌。在这首声乐交响曲中,马勒巧妙地在相应乐章中运用中国的唐诗,有李白的悲歌行、采莲曲等;钱起的 效古秋夜长;王维的送别等等。音乐旋律与中国唐诗交相辉映。奏出了绝妙的乐章!无独有偶,另一位伟大作曲家普契尼,别出心裁地部分采用了中国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写下了一首
11、著名歌剧图兰朵特,在歌剧中,我们能听到茉莉花的曲调反复出现,它便是图兰朵特的象征。“在音乐方面,总共有8种中国音乐旋律融于这部歌剧中。除旋律之外,在配器方面,普契尼还用上了一些极具东方色彩的乐器,如中国锣、木琴等。”在音乐的处理上,它充分洋溢着中国气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在唐人街观看华侨艺人表演花鼓的时候,深受感染,写下了小提琴曲中国花鼓。这首曲子通过对花鼓节奏等的各种模仿,营造出了中国过节日或大会上的热闹气氛,使之充分具有中国风味。再如斯特拉文斯基的夜莺运用了五声调式,使之具有中国风味。还有老约翰施特劳斯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人加洛普。从上面的比较与实例中可以得出,音乐是无国
12、界的,音乐是相互融合的。西方音乐会运用中国元素,中国音乐可以运用西方音乐元素和学习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手法。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欧音乐二者风格与创作手法有同有异,各有所长。在这个文化交融的时代,音乐的融合入与丰富,会使民族的更加世界化,打破国界,使形式,更加多彩。而比较是交融的必经之路,让我们打开双眼的窗扉,打开心灵的大门。让艺术去沟通,成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音乐去融合,汇入世界艺术的海洋;让心灵去碰撞,走出人类最美的交响;让音乐无国界,将世界音乐的大画填涂的更加七彩,更加绚丽多彩!【注释1】五声音阶: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徽、商、羽、角。一般被人称为五宫调式。整首曲只
13、有 1 2 3 5 6 五个音,也就是采用了中国古代五声调式的“宫调色”,这个五个音组成了这首和谐之音。中国古代是五声调式,因为传统文化中含有五行八卦。五声调式听起来很和谐高贵亲纯空旷,没有不稳定的(4,7)的两个音,同时有婉转略有悲伤的感觉。这样的曲子能被称为五音调式的曲子。【注释2】七声音阶:是在八度音程之内,由七个相邻的音所组成的音阶。中国战国时期已有七声音阶的出现,由原有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CDEGA)五音加上变徵与变宫两音而成(CDE#FGAB)。西洋七声音阶的出现可分为教会音阶及近代大小调音阶两种。【参考文献】1、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 胡红霞谢黎华浅析15世纪的西欧音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6期,2008年12月3、 邹伟铭邹伟红论中国电影音乐民族性和西欧古典风格特征期刊电影文学2008年第19期P1234、 百度百科词条“复调”、“五音调式”、“七声音阶”5、 洪启浅谈音乐中的中国文化与新疆概念2006年11月24日2012年4月17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