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指标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指标体系.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爱立信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指标体系V1.02007年6月15日文档更新信息:版本修订日期修订人审核人备 注PA12007-06-15爱立信目 录1第一章 无线负荷和系统资源类PI101.1流量指标101.1.1Iu CS业务流量101.1.2Iu PS业务流量111.2误块率121.2.1上行误块率121.3系统资源利用率131.3.1处理器的平均负荷131.3.2小区码资源占用率141.3.3寻呼拥塞率151.3.4Iu口拥塞率161.4最坏小区比例171.4.1意义171.4.2定义171.4.3计数器说明171.4.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171.4.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
2、171.4.6RNC版本171.5超忙小区比例181.5.1意义181.5.2定义181.5.3计数器说明181.5.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181.5.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181.5.6RNC版本181.6超闲小区比例191.6.1意义191.6.2定义191.6.3计数器说明191.6.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191.6.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191.6.6RNC版本191.7电路域话务量191.7.1意义191.7.2定义191.7.3计数器说明201.7.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201.7.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201.7.6RNC版本201.8分组域流量211.8.1意义211.8.2定义211.8.3计数器说
3、明211.8.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221.8.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221.8.6RNC版本221.9小区的时隙接收功率最大值、平均值(RTWP)221.9.1意义221.9.2定义221.9.3计数器说明221.9.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221.9.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221.9.6RNC版本221.10时隙发射功率最大值、平均值231.10.1意义231.10.2定义231.10.3计数器说明231.10.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231.10.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231.10.6RNC版本231.11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231.11.1意义231.11.2定义231.11.3计数器说明241.11.4统计最小
4、时间粒度241.11.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241.11.6RNC版本241.12PS域下行重传率(RLC层)241.12.1意义241.12.2定义241.12.3计数器说明241.12.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251.12.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251.12.6RNC版本252第二章 呼叫建立特性类PI262.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262.1.1意义262.1.2定义262.1.3计数器说明272.1.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272.1.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282.1.6RNC版本282.2RRC连接建立成功率282.2.1意义282.2.2定义282.2.3计数器说明282.2.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
5、282.2.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282.2.6RNC版本282.3RAB建立成功率292.3.1意义292.3.2定义292.3.3计数器说明302.3.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302.3.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302.3.6RNC版本302.4无线接通率302.4.1意义302.4.2定义302.4.3计数器说明312.4.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312.4.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312.4.6RNC版本313第三章 呼叫保持特性类PI313.1无线电路域掉话率323.1.1意义323.1.2定义323.1.3计数器说明323.1.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323.1.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333.1.6RNC版本333.2
6、无线分组域掉线率333.2.1意义333.2.2定义333.2.3计数器说明333.2.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333.2.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333.2.6RNC版本333.3掉话率343.3.1意义343.3.2定义343.3.3计数器说明343.3.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343.3.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343.3.6RNC版本343.4无线掉话率扩展343.4.1意义343.4.2定义353.4.3计数器说明353.4.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353.4.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353.4.6RNC版本353.5电路域业务掉话比353.5.1意义353.5.2定义353.5.3计数器说明363.5.4统计最小时间
7、粒度363.5.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373.5.6RNC版本374第四张 移动性管理特性类PI374.1同频硬切换成功率374.1.1意义374.1.2定义374.1.3计数器说明384.1.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384.1.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384.1.6RNC版本384.2异频硬切换成功率384.2.1意义384.2.2定义384.2.3计数器说明394.2.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394.2.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394.2.6RNC版本394.3同频接力切换成功率394.3.1意义394.3.2定义404.3.3计数器说明404.3.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404.3.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404.3.6RNC
8、版本404.4异频接力切换成功率404.4.1意义404.4.2定义414.4.3计数器说明414.4.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414.4.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424.4.6RNC版本424.5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TD-SCDMA-GSM)424.5.1意义424.5.2定义424.5.3计数器说明434.5.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434.5.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434.5.6RNC版本434.6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TD-SCDMA-GPRS,UTRAN发起)434.6.1意义434.6.2定义434.6.3计数器说明444.6.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444.6.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444.6.6RNC版
9、本444.7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GPRS-TD-SCDMA)444.7.1意义444.7.2定义454.7.3计数器说明454.7.4统计最小时间粒度454.7.5统计最小区域粒度454.7.6RNC版本465第5章 无线负荷数据表465.1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465.2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465.3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465.4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465.5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475.6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475.7UTRAN发起寻呼类型1成功次数475.8UTRAN发起寻呼类型1失败次数475.9Iu口拥塞次数475.10电
10、路域RAB指配请求建立的RAB数目475.11分组域RAB指配请求建立的RAB数目485.12电路域话务量485.13确认模式下重传的分组域RLC包的个数485.14发送分组域RLC包的个数485.15分组域上行流量485.16分组域下行流量495.17码资源占用个数495.18时隙载频最大接收功率495.19时隙载频接收功率495.20时隙载频最大发射功率495.21时隙载频发射功率506第6章 无线性能数据表506.1RRC连接请求次数506.2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506.3电路域RAB指配建立成功的RAB数目506.4分组域RAB指配建立成功的RAB数目506.5按原因分类RNC请求释
11、放的电路域RAB数目516.6按原因分类RNC请求释放的分组域RAB数目516.7按业务速率分类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RAB数目516.8RNC内同频硬切换出尝试次数516.9RNC内同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516.10RNC间同频硬切换出尝试次数526.11RNC间同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526.12RNC内异频硬切换出尝试次数526.13RNC内异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526.14RNC间异频硬切换出尝试次数526.15RNC间异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526.16电路域系统间小区间硬切换出请求次数536.17电路域系统间小区间硬切换出失败次数536.18分组域系统间小区间硬切换出请求次数536.19分组域
12、系统间小区间硬切换出失败次数531 第一章无线负荷和系统资源类PI1.1 流量指标流量统计指标反映了系统的负荷情况。系统的性能指标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的会有不同,在一定负荷情况下系统的性能表现被认为是比较可信的。同时一定的系统负荷也可以检验系统的稳定性。流量分CS域业务流量,PS域业务流量两种,除了Iu口之外,还要考虑Iub口的流量。接口流量区分上行、下行。1.1.1 Iu CS业务流量1.1.1.1 意义反映了Iu接口CS域的系统负荷情况,也有利于总体上把握用户使用CS域业务的情况。1.1.1.2 定义Iu接口CS域业务流量统计的是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IuUP)的流量。由于上下行的数据流量
13、可能不对称,因此Iu接口流量分为两个指标:Iu接口上行业务流量和Iu接口下行业务流量。注意,此处上下行是针对RNC而言。指标的计算公式:Iu CS上行业务流量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pmUlTrafficVolumeAmr7950pmUlTrafficVolumeAmr5900pmUlTrafficVolumeAmr4750pmUlTrafficVolumeCs12pmUlTrafficVolumeCs64+pmUlTrafficVolumeCs57Iu CS下行业务流量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pmDlTrafficVolumeAmr7950pmDlTrafficVolumeA
14、mr5900pmDlTrafficVolumeAmr4750pmDlTrafficVolumeCs12pmDlTrafficVolumeCs64+pmUlTrafficVolumeCs57单位为KBYTE。1.1.1.3 计数器说明n 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n pmUlTrafficVolumeAmr7950pmUlTrafficVolumeAmr5900pmUlTrafficVolumeAmr4750pmUlTrafficVolumeCs12pmUlTrafficVolumeCs64+pmUlTrafficVolumeCs57n 电路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n pmDlTraf
15、ficVolumeAmr7950pmDlTrafficVolumeAmr5900pmDlTrafficVolumeAmr4750pmDlTrafficVolumeCs12pmDlTrafficVolumeCs64+pmUlTrafficVolumeCs571.1.1.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1.1.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RNC为单位进行统计。1.1.1.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1.2 Iu PS业务流量1.1.2.1 意义反映了Iu接口PS域的系统负荷情况,也有利于总体上把握用户使用PS域业务的情况。1.1.2.2 定义Iu接口PS域业务流量统计
16、的是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GTP-U)的流量。由于上下行的数据流量可能不对称,因此Iu PS业务流量分为两个指标:Iu PS接口上行业务流量和Iu PS接口下行业务流量。注意,此处上下行是针对RNC而言。指标的计算公式:Iu PS上行业务流量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pmUlTrafficVolumePsStr128pmUlTrafficVolumePsStr64pmUlTrafficVolumePsStr16pmUlTrafficVolumePs8pmUlTrafficVolumePs64pmUlTrafficVolumePs128pmUlTrafficVolumePs384Iu P
17、S下行业务流量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pmDlTrafficVolumePsStr128pmDlTrafficVolumePsStr64pmDlTrafficVolumePsStr16pmDlTrafficVolumePs8pmDlTrafficVolumePs64pmDlTrafficVolumePs128pmDlTrafficVolumePs384单位为KBYTE。1.1.2.3 计数器说明n 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上行数据量n pmUlTrafficVolumePsStr128pmUlTrafficVolumePsStr64pmUlTrafficVolumePsStr16pmUl
18、TrafficVolumePs8pmUlTrafficVolumePs64pmUlTrafficVolumePs128pmUlTrafficVolumePs384n 分组域Iu接口用户平面下行数据量n pmDlTrafficVolumePsStr128pmDlTrafficVolumePsStr64pmDlTrafficVolumePsStr16pmDlTrafficVolumePs8pmDlTrafficVolumePs64pmDlTrafficVolumePs128pmDlTrafficVolumePs3841.1.2.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1.2
19、.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RNC为单位进行统计。1.1.2.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2 误块率传输信道的误块率是反映无线接口上的信号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进行一系列无线资源管理控制的依据,影响着系统的切换、功控、接纳等方面的性能。该指标主要是考虑覆盖不好的情况,还体现了网络的干扰状况,是网络规划质量的一个间接反映指标。1.2.1 上行误块率1.2.1.1 意义见5.4.2节引文。1.2.1.2 定义在统计周期内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比例。KPI细分为不同业务类型后再区分不同的RAB类型统计。该指标的计算公式: 上行误块率(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
20、100% pmFaultyTransportBlocksBcUl/pmTransportBlocksBcUl*100%1.2.1.3 计数器说明n 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n pmFaultyTransportBlocksBcUln 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n pmTransportBlocksBcUl收到上行传输块1次,上行传输块的总数的计数器加1。上行传输块出现一次错块后,错块计数器加1。不涉及信令触发点。以上计数器规范中没有提供支持。1.2.1.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2.1.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统计。1.2.1.6 RNC版
21、本基于P1版本。1.3 系统资源利用率RNS子系统的资源包括系统设备资源、小区码资源利用率等。反映系统设备资源的指标有处理器的平均负荷和处理器的峰值负荷。小区码资源利用率表示当前码树上分配的码资源与全部码资源的比例,可以准确反映当前小区的码资源状态。与码资源相关的还有码资源分配成功率等参数。1.3.1 处理器的平均负荷1.3.1.1 意义反映设备负荷情况,为设备是否需要扩容提供依据。1.3.1.2 定义处理器的平均负荷pmSumMeasuredLoad/pmSamplesMeasuredLoad1.3.1.3 计数器说明n 处理器的平均负荷n pmSumMeasuredLoad/pmSampl
22、esMeasuredLoad1.3.1.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3.1.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RNC为单位进行统计。1.3.1.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3.2 小区码资源占用率1.3.2.1 意义反映业务时隙BRU使用情况,为网规网优提供依据。1.3.2.2 定义根据协议规定,TD-SCDMA系统的每个业务时隙有16个BRU,对应16个SF=16的码道。其中,上行业务时隙允许使用的扩频因子为1/2/4/8/16;下行业务时隙允许使用的扩频因子为1或16。因此,对于单频点小区,小区码资源占用率由各业务时隙的码道利用率组成;对于多频点小区,小区码资源
23、占用率由每个载波上各业务时隙的码道利用率组成,小区码资源占用率为各载波/业务时隙码资源占用率的平均值。小区码资源占用率可以准确反映当前小区的码资源状态。小区码资源占用率:其中:M为主载波上的上行业务时隙数,RACH信道一般占用TS1的2个BRU资源;N为主载波上的下行业务时隙数。其中:M为辅载波k上的上行业务时隙数;N为辅载波k上的下行业务时隙数。k0,1,2,9。1.3.2.3 计数器说明n 上行业务时隙分配的BRU个数n pmSumTdUlChCodeAllocAttemptSf1n pmSumTdUlChCodeAllocAttemptSf2n pmSumTdUlChCodeAllocA
24、ttemptSf4n pmSumTdUlChCodeAllocAttemptSf8n pmSumTdUlChCodeAllocAttemptSf16n 下行业务时隙分配的BRU个数n pmSumTdDlChCodeAllocAttemptSf1n pmSumTdDlChCodeAllocAttemptSf161.3.2.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3.2.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统计。1.3.2.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3.3 寻呼拥塞率1.3.3.1 意义间接反映了无线侧寻呼信道的资源利用情况,是用户可感受的指标之一。1.3.3.2 定
25、义寻呼拥塞率主要指RNC在寻呼信道(PCCH)上由于资源限制原因导致寻呼消息发送失败的情况。指标的计算公式:寻呼拥塞率寻呼记录发送不成功次数/寻呼记录应该发送次数*100%pmNoPagingAttemptUtranRejected/pmCnInitPagingToIdleUe其中,寻呼记录应该发送次数寻呼记录发送不成功次数寻呼记录发送成功次数。1.3.3.3 计数器说明n 寻呼记录发送不成功次数n pmNoPagingAttemptUtranRejectedn 寻呼记录发送成功次数n pmCnInitPagingToIdleUesum (pmNoPagingAttemptUtranRejec
26、ted)说明:第一个计数器统计寻呼记录应该发送(可以是基于核心网的请求,也可以是基于UTRAN的re-paging),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寻呼记录没有被PCCH发送的次数。导致没有被PCCH发送的原因为:所有寻呼occasions已满。第二个计数器统计寻呼记录被PCCH发送出去的次数。触发点为”Emission of PCCH of the cell”。1.3.3.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3.3.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小区为单位统计。1.3.3.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3.4 Iu口拥塞率1.3.4.1 意义间接反映了无线和设备资源的利用情况,是用
27、户可感受的指标之一。1.3.4.2 定义Iu口拥塞率主要是指建立RAB时由于资源不足,导致RAB建立被拒绝的情况。统计触发点在RANAP RAB ASSIGNMENT RESPONSE消息中,失败原因为“No Resource Available”和“Tqueuing Expiry”。 Iu口拥塞率为Iu口拥塞次数/RAB建立尝试次数 *100%。(pmNoRabEstablishFailureUeCapability+pmNoFailedRabEstAttemptExceedConnLimit+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DlPwr+pmNoFailedRabEst
28、AttemptLackDlChnlCode+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DlAse+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UlAse+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DlHwBest+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UlHwBest+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DlHw+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UlHw)/pmNoRabEstablishAttempts*100%1.3.4.3 计数器说明n Iu口拥塞次数n pmNoRabEstablishFailur
29、eUeCapability+pmNoFailedRabEstAttemptExceedConnLimit+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DlPwr+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DlChnlCode+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DlAse+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UlAse+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DlHwBest+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UlHwBest+pmNoFailedRabEstAttemptLackDlHw+pmNoFa
30、iledRabEstAttemptLackUlHwn RAB建立请求次数n pmNoRabEstablishAttempts1.3.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3.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RNC为单位进行统计。1.3.4.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4 最坏小区比例1.4.1 意义该指标提供了统计最坏小区的比例,可作为分析业务质量的辅助手段。1.4.2 定义所谓最坏小区,即由于网络自身的问题(如资源、无线环境、硬件质量等)导致的对用户影响最为明显的小区。最坏小区比例是指在一定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上,掉话率大于a%或者无线接通率小于b%的小
31、区占可用小区总数的比例。KPI的计算公式为:最坏小区比例 = 最坏小区总数 / 可用小区总数 *100%。该指标测试项同掉话率和无线接通率,因此该指标不再重复。最坏小区总数指在一定RAB建立成功次数上,掉话率大于a%或者无线接通率小于b%的小区数目,此处a%、b%在配置中设定。可用小区总数指目前系统中可用的小区数目。1.4.3 计数器说明n 最坏小区总数n 可用小区总数1.4.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4.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RNC为单位进行统计。1.4.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5 超忙小区比例1.5.1 意义该指标提供了统计超忙小区的比例,可作
32、为分析业务质量的辅助手段。1.5.2 定义对于TD-SCDMA系统,超忙小区是指小区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大于c%或小区码资源平均占用率大于d%或小区上行BRU利用率大于e%或小区下行BRU利用率大于f%。小区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取下行业务时隙发射功率利用率的平均值。小区码资源平均占用率取小区中各载波码资源占用率的平均值。小区码资源占用率参见5.4.3.2节。KPI的计算公式为:超忙小区比例 = 超忙小区总数 / 可用小区总数 *100%。该指标测试项同小区载频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和小区码资源平均占用率,因此该指标不再重复。1.5.3 计数器说明n 超忙小区总数n 可用小区总数对于TD-SCDMA系
33、统,超忙小区总数是指小区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大于c%或小区码资源平均占用率大于d%的小区数目。其中,c% 、d%、e、f由配置中设定。可用小区总数参见4.4.3.2节的说明。对于TD-SCDMA系统,RNC可以通过收到Node B上报的测量报告,统计出Node B上单个小区的时隙发射功率的平均值,每个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可以用每个时隙发射功率的平均值除以载频功率配置的最大值获得,小区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取各时隙发射功率利用率的平均值。1.5.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5.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RNC为单位进行统计。1.5.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6
34、 超闲小区比例1.6.1 意义该指标提供了统计超闲小区的比例,可作为分析业务质量的辅助手段。1.6.2 定义对于TD-SCDMA系统,超闲小区是指小区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小于e%的小区。KPI计算公式:超闲小区比例 = 超闲小区总数 / 可用小区总数 *100%。该指标测试项同小区载频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因此该指标不再重复。1.6.3 计数器说明n 超闲小区总数n 可用小区总数对于TD-SCDMA系统,超闲小区总数是指小区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小于e%的小区数目。1.6.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6.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RNC为单位进行统计。1.6.6 RN
35、C版本基于P1版本。1.7 电路域话务量1.7.1 意义该指标反映了会话类业务的话务量水平。1.7.2 定义会话类业务的用户,此用户的呼叫保持1个小时,计为1爱尔兰。该指标要求按不同的RAB速率进行统计,主要考虑的RAB(Radio Access Bear)类型,具体速率定义按现网实际选用的速率为准:序号RAB类型1会话类/UL:12.2 DL:12.2 kbps / CS RAB2会话类/UL:(12.2 7.95 5.9 4.75) DL:(12.2 7.95 5.9 4.75) kbps / CS RAB3会话类/UL:64 DL:64 kbps / CS RAB4会话类/UL:32 D
36、L:32 kbps / CS RAB1.7.3 计数器说明n 电路域12.2K业务话务量n pmUlTrafficVolumeCs12n pmDlTrafficVolumeCs12n 电路域7.95K业务话务量n pmUlTrafficVolumeAmr7950n pmDlTrafficVolumeAmr7950n 电路域5.9K业务话务量n pmUlTrafficVolumeAmr5900n pmDlTrafficVolumeAmr5900n 电路域4.75K业务话务量n pmUlTrafficVolumeAmr4750n pmDlTrafficVolumeAmr4750n 电路域57K业务
37、话务量n pmUlTrafficVolumeCs57n pmDlTrafficVolumeCs57n 电路域64K业务话务量n pmUlTrafficVolumeCs64n pmDlTrafficVolumeCs64统计周期内的会话业务时长的累加值,折算成话务量爱尔兰。不涉及信令触发点。1.7.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7.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统计。1.7.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8 分组域流量1.8.1 意义该指标反映了PS业务的总流量。1.8.2 定义发生的RLC层PDU总的字节数,包括用户数据、RLC层包头、重传、信令流量。具
38、体公式如下:上行分组域流量上行RLC层流量pmUlTrafficVolumePsStr128pmUlTrafficVolumePsStr64pmUlTrafficVolumePsStr16pmUlTrafficVolumePs8pmUlTrafficVolumePs64pmUlTrafficVolumePs128pmUlTrafficVolumePs384下行分组域流量下行RLC层流量pmDlTrafficVolumePsStr128pmDlTrafficVolumePsStr64pmDlTrafficVolumePsStr16pmDlTrafficVolumePs8pmDlTrafficVo
39、lumePs64pmDlTrafficVolumePs128pmDlTrafficVolumePs384该指标要求按不同的RAB速率进行统计,主要考虑的RAB(Radio access bear)类型,具体速率定义按现网实际选用的速率为准:序号RAB类型1交互类or背景类/UL:32 DL:8 kbps / PS RAB2交互类or背景类/UL:8 DL:8 kbps / PS RAB3交互类or背景类/UL:16 DL:16 kbps / PS RAB4交互类or背景类/UL:32 DL:32 kbps / PS RAB5交互类or背景类/UL:64 DL: 64 kbps / PS RAB
40、6交互类or背景类/UL:64 DL:128 kbps / PS RAB7交互类or背景类/UL:128 DL:128 kbps / PS RAB8交互类or背景类/UL:64 DL:384 kbps / PS RAB9交互类or背景类/UL:128 DL:384 kbps / PS RAB1.8.3 计数器说明n 上行RLC层流量n pmUlTrafficVolumePsStr128pmUlTrafficVolumePsStr64pmUlTrafficVolumePsStr16pmUlTrafficVolumePs8pmUlTrafficVolumePs64pmUlTrafficVolume
41、Ps128pmUlTrafficVolumePs384n 下行RLC层流量n pmDlTrafficVolumePsStr128pmDlTrafficVolumePsStr64pmDlTrafficVolumePsStr16pmDlTrafficVolumePs8pmDlTrafficVolumePs64pmDlTrafficVolumePs128pmDlTrafficVolumePs3841.8.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8.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统计。1.8.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9 小区的时隙接收功率最大值、平均值(RTWP)
42、1.9.1 意义通过统计小区内某个载波上行时隙接收功率最大值和平均值,估计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曾经遇到的最大上行负载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上行负载。由于TD是时分系统,需求针对不同的时隙分析上行负载,所以每个载波的上行时隙最大、平均接收功能需要以时隙为单位进行统计。1.9.2 定义单位:dBm或mw。爱立信目前支持通过RES测量接收功率。1.9.3 计数器说明n 小区内主载波的各时隙接收功率最大值n 小区内各辅载波的各时隙接收功率最大值n 小区内主载波的各时隙接收功率平均值n 小区内各辅载波的各时隙接收功率平均值1.9.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9.5 统计最小区
43、域粒度以小区/载波/时隙为单位进行统计。1.9.6 RNC版本 基于P1版本。1.10 时隙发射功率最大值、平均值1.10.1 意义通过统计小区内某个载波下行时隙发射功率最大值和平均值,估计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曾经遇到的最大下行负载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下行负载。由于有多个下行时隙,某个载波的下行时隙发射功率平均值取各时隙发射功率的平均值。1.10.2 定义单位:dBm或mw。爱立信目前支持通过RES测量发射功率。1.10.3 计数器说明n 小区内主载波的时隙发射功率最大值n 小区内各辅载波的时隙发射功率最大值n 小区内主载波的时隙发射功率平均值n 小区内各辅载波的时隙发射功率平均值1.10.4 统计最小时间粒度可选的粒度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1.10.5 统计最小区域粒度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统计。1.10.6 RNC版本基于P1版本。1.11 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1.11.1 意义获得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下行负载的具体值,即在一段时间内的系统的时隙发射功率的使用率。由于每个小区有多个载波,每个载波上又有多个下行时隙,因此某个载波的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取各下行时隙发射功率利用率的平均值。1.11.2 定义时隙发射功率的利用率 = 时隙发射功率的平均值 / 配置的小区载频最大发射功率1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