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文献综述.doc
《怎样写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写文献综述.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文献综述一般包含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二、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以及基本内容提要。三、文献综述的前言:主要说明写作目的,介绍相关的概念及概念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地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四、文献综述的主体: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的分析、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五、文献综述的总结: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
2、待解决的问题等。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类似,对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六、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注意: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进行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下面,有一篇参考模板,我会在每部分前面加文字说明以供更好地理解怎样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引言:一般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以及基本内容提要。).一、引言物料采购是工厂生产产品的第一道门槛,有许多工厂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断料而常常改变生产计划。采购在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3、因为购进的零部件和辅助材料一般要占到最终产品销售价值的40%60%。这意味着,在获得物料方面所做的点滴成本节约对利润产生的影响,要大于企业其它成本销售领域内相同数量的节约给利润带来的影响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供应商的选择对小型制造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是全球制造和全球竞争的需求。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物料采购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对各大学者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文献综述的主体: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的分析、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二、物料采购管
4、理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一)相关概念界定1、供应链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队供应链的表述是:“生产及物流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何开伦(2010)定义供应链是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制造,到销售至终端用户的全过程;通过信息和网络手段使其整体化、协调化和最优化是供应链的内涵;运用供应链管理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的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是供应链的目标。供应链优化的目标主要是实现供应链整体运作成本的最小化,同时采购作为供应链中的最上游的活动,有效地管理供应链中的采购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物料采购量大、频繁,通过科学的采购
5、管理降低物料成本是企业增加利润的可行途径;采购不当易造成库存冗余,从而又会导致多占用企业资金和增加管理成本,并影响到供货的及时性。2、物料采购管理国内外学者对采购及采购管理的定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见解。陈友军(2010)定义采购是指企业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包括购买、租赁、交换等方式取得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的过程。采购管理是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和销售需要,从适当的供应商,在适当的品质下,以合适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购入适当数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活动。王文信(2008)认为采购管理是指以最适当的总成本,在适当的时间与预先指定的地点,以最高效率获得供货商或供应厂商所提供的适质、适量的原物
6、料、工模具、机器设备等采购品及服务,并及时交付请购单位进行验收及使用的一系列活动与行为。采购的任务要以系统化的规划、执行、控制等管理手段来完成。托尼阿诺德,斯蒂芬查普曼(2008)认为从正确的地方以正确的价格采购正确数量的正确物料并正确交货(时间和地点)是采购的功能。简单地说,采购管理的主要目的有:(1)取得较合理的采购成本。(2)及时供应采购品以支持企业活动。3、MRP/JIT生产模式简介林丽萍,林钻煌(2001)认为制造资源计划(MRP)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MRP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它把物料流动和资金流动结合起来,是一种用来规划企业所有资源的生产经营信息系统。MRP理论不仅研究
7、分析各种物料的特性,如:物料储备成本、提前期、过去用量等,而且还研究其它技术,同时研究物料的最重要特性物料需求性质。所谓需求性质,正是库存管理方法是否合理及是否适用的关键所在。MRP在物料采购中的作用一般体现在采用物料需求计划的理论思想解决物料采购中的物料需求性质所提到的问题。确定合理的定货量,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量是采购管理的要点所在。王冬梅(2010)提出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平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平台。在 ERP 信息平台指导、 改善下实施物流采购运作,形成公司独有的物流采购优势,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持
8、久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ERP 系统具有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这一管理理念会减少这种传统模式带来的弊端, ERP 管理系统要求所有的采购单据都要在系统中进行记录,这种模式给采购管理带来深刻变化。单汨源,吴良刚,高阳(1998)总结JIT ( Just- in- time)生产方式,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制造与管理体系,集大量生产与小批量生产的优点于一体。以零库存、零准结、零逾期、零废品、零文件为目标,具有品种变化灵活、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质量优、交货及时等优点,改变了大量生产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缺陷,实现了生产系统的产出及运行与市场需求变化同步的目
9、标。郭士正,卢震(2008)认为准时制采购也叫JIT采购,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要进行准时化生产,必须有准时制的供应,因此准时制采购是准时制生产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通过运用准时制采购具有可以减少库存,加快库存周转、缩短提前期、提高采购质量、获得满意交货等有利于企业减少成本获得最大利益化的优点。王贇玮(2008)提出了JIT的弱点:运用JIT生产方式是通过按需出产, 降低中间在制成本, 缩小减值风险。而过程运行系统维护要求较高,不能产生任何拉动中断。对顾客需求突然增加的应对能力较弱。金青,朱惠芳,彭伏期,等(2010)认为JIT 生产方式
10、在国内推广的最大瓶颈在于物料供应的准时化问题,这也是不少国内实践者认为JIT 无法推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中小型企业是不可能像丰田公司建立起自己的供应圈,但便利、发达的苏锡常、沪宁经济圈为物料的准时化供应方式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MRP与JIT集成的思想首次被提出是在20 世纪80年代末,随后,Flapper、Spearman 以及K.R.Baker、G.D.Scudder,我国学者汪定伟等人都对其做了进一步研究。林琳,白健明 (2007)认为在现阶段,企业实施MRP/JIT混合生产模式也是企业进行精益生产的切入点,这种混合生产模式综合了MRP、JIT二者的优势,采用“推式”与“拉式”相结合的思
11、想,MRP/JIT混合生产模式以及JIT生产方式的特点都决定了库存管理,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大对供应商的管理力度,充分降低企业物料管理及整条供应链管理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成本领先的优势,实现精益生产。4、业务流程再造孙凤娟,姜家祥,马桂贤(2007)认为采购流程包含了为生产需要而选择供应商并购买物料所涉及活动的业务过程。通畅的业务流程是保障高效采购的基础,它应具备优化、无冗余、并行作业的基本属性。张建东,孔美云,苏志军,等(2009)提出采购活动是企业资金占用最多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有采购流程,但流程多而冗长、烦琐,使得流程没有真正发挥效力。随着供应链模式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对
12、于采购的冲击很大。流程规范是企业管理的根本。采购要尽量减少无效或者不增值的活动,将业务的审核和决策点定位于可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渠道和时间,提高采购效率。胡建平,梁培志,易平,等(2006)在研究中提出传统的库存采购模式应当转变为基于供应链的实时采购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库存采购模式而言,因订单采购模式是基于制造需求而生成的采购订单,目前,国内很多制造企业采用直接到供应商那里进行材料验收,合格后再送货的方式,既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又降低了双方的成本。(二)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物料采购管理的现状1、中小制造企业物料采购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制造业巨头纷纷涌入国内市场进行全方位投资,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
13、、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在制造业领域攻城掠地;随着国内制造企业不断壮大,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资源价格节节攀升,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相对也越来越小。使得众多的制造企业感受着巨大的压力。制造企业一般情况下物料品种多、流量大,各种物料存放期要求严格。周国希,梁龙凤(2009)认为由于缺乏对物料控制精细化管理,企业往往原材料存量大;生产过程中,大量半成品积压,极大地增大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带来更多的经营风险;同时半成品过多,超期重新生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质量隐患。随着企业的发展,供应商数量和需采购的物资品种等增长较快,企业内部对供应商的交货日期、价
14、格、质量等越来越严格,迫切需要从规格指标、价格、质量、交货期等方面及时掌握采购状况。2、传统的物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马斌(2010)认为传统采购把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进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比较重视供应商的价格比较,质量、交货期都是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进行控制的,交易过程的重点放在价格的谈判上。而传统的采购模式对新形势下的制造业采购已经不再适用,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1)缺乏有效的沟通在传统采购模式下,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合作的关系,也就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马斌(2010)认为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确定,多半通过比质、比价、招标、采购和商务谈判来完成。因此,需方为了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
15、择合适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自己的许多信息。同样,供应商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赢得市场份额,也会隐瞒自己的信息。由于供需双方均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很少披露乃至不披露有关信息,所以,供需双方交易成本较大。(2)供需双方缺乏质量控制方面的合作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因为采购一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因而相互工作是不透明的。孙凤娟,姜家祥,马桂贤(2007)认为缺乏制约(采购事务的授权、签发、批准、执行和纪录没有进行职务分类),容易导致暗箱操作。因此,质量和交货期的控制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按标准条款验收、催交催运、到货复检、事后质量验证等方法把关,以达到降低采购风险的目的。(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怎样 文献 综述
限制150内